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保(宝)健马铃薯是吉林市北方寒地民营特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从国外引进,与国内知名专家、知名企业联合在北方寒冷地带种植基地培育出的最新品种,此薯具有食用、药用及保健等功能,是世界上一种奇特的马铃薯,国内罕见。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对于高寒地区农作物的栽培也十分关注。马铃薯适应性比较强,非常适合在高寒地区栽培,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深受广大农民的青睐。所以探究寒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提高马铃薯产量是科技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寒地马铃薯大垄机械化栽培技术的应用方法详细介绍,希望能为具体的栽培提供相应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恩广 《新农业》2003,(9):12-12
寒地薯稻复种就是在北方一季稻中利用春季水稻插秧前的一段空闲时间,种植一茬马铃薯的技术方式.它提高了北方一季稻区的复种指数,生产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显著,是群众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牡丹江市属于高寒冷凉地区,无霜期短,农作物种植制度一年一熟。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效益。经过几年研究,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寒地的覆膜马铃薯复种粘玉米高效栽培模式,实现了一年两茬,马铃薯亩效益2250~3000元,粘玉米亩效益2000元,两茬综合亩效益达到4250~5000元。  相似文献   

5.
白菜移栽是在从充分利用早麦茬或早小葱、早玉米和马铃薯在7月中旬前收获的作物上经过细整地的基础上,抢夺当年的有效积温.根据品种间的生育天数,充分利用地力和肥效,水利等条件,通过科学管理,实现巧夺积温,探索出北方寒地一年两茬,二年三茬的复种模式.  相似文献   

6.
唐秋菊 《现代农业》2013,(10):10-10
北方大部分地区地处寒带,气候寒冷,无霜期(120天左右)短,大部分露地只能种植一季作物,品种单一,667平方米产值水平低,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充分有效利用有限耕地,增加人民收入,结合北方实际情况,进行了露地马铃薯与两兰花复种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研究。通过马铃薯与西兰花复种栽培,做到两种两收。不仅提高有限耕地的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对寒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重大的作用。经试验测定,马铃薯平均667平方米产达2000—2500千克,产值高达2800~3500元,西兰花平均667平方米产750~1000千克,产值高达3000—3500元,栽培技术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本报讯近日,诺普信种衣剂团队独立运营成立了新公司"深圳千色龙种子健康科技与服务有限公司"。诺普信种衣剂公司共计拥有三证产品十几个,主要代表产品有越众、润苗、全程等,登记作物涵盖水稻、玉米、小麦、花生、棉花、马铃薯等十几种作物。2017年千色龙公司将全面启动寒地及南方水稻市场。在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寒地城市——哈尔滨市为例,阐述了寒地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原则,结合寒地城市生态环境、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等自然环境概况,以打造适合寒地城市四季活动的公共空间,以及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地域性特色景观为原则,对寒地特色景观资源加以合理利用与配置,丰富了寒地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研究内容,改善了寒地城市生态环境,为以后寒地城市生态公园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与实践参考,以期加快寒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寒地村镇景观现状入手,分析了目前寒地村镇景观塑造存在的诸多问题;综合分析了寒地村镇景观塑造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为寒地村镇特色景观的打造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研究旨在提升寒地村镇的魅力与宜居性,打造具有寒地特色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分析了影响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因素、寒地城市冬季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认为:影响寒地城市景观设计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因素、行为因素、经济因素等;寒地城市冬季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冬季户外活动与景观活力不足、冬季植物景观配置不合理、水景观转换性不灵活等。为提高寒地城市景观品质,从空间与场地设计、植物景观设计、水景与冰雪景观设计、色彩设计等角度,提出了寒地城市景观的适用性设计原则、有针对性的景观两季适用性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1.
徐洪军 《湖北农业科学》2011,(18):3853-3855
寒地黑土知识产权的研究,关乎寒地黑土经济与品牌、食品安全与寒地黑土产品市场开发、寒地黑土民间文学艺术的繁荣.寒地黑土地理标志权具有巨大的财产价值和产地产品品质保证功能.面对侵权,应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职能.寒地黑土民间文学艺术著作权的研究面临研究乏力和法律规定空白的境遇,亟需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寒地水稻是黑龙江主要的农作物之一,研究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对提高寒地水稻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寒地水稻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育苗管理、水肥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进行阐述,希望对黑龙江寒地水稻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黑龙江气候特点属于寒温带季风气候,日照时数多,辐射强度大,特别适宜寒地水稻的栽培,由于昼夜温差大,黑龙江寒地水稻口感好,深受广大省内外用户的喜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寒地水稻开发史上,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的水稻专家徐一戎创造了七个突破:首次创造了寒地水稻直播亩产千斤的高产纪录,首次提出寒地水稻冷害防御技术,首次提出寒地水稻"三化"栽培技术,首次完成寒地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系统研究,首次提出寒地水稻主茎11叶品种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模式图,首次绘制出寒地直播水稻亩产千斤栽培模式图,首次编制出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图例.  相似文献   

14.
韩乃寅 《中国农垦》2006,(11):61-63
在我国寒地水稻开发史上,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的水稻专家徐一戎创造了七个突破:首次创造了寒地水稻直播亩产千斤的高产纪录,首次提出寒地水稻冷害防御技术,首次提出寒地水稻“三化”栽培技术,首次完成寒地水稻优质米生产技术系统研究,首次提出寒地水稻主茎11叶品种生育叶龄诊断技术模式图,首次绘制出寒地直播水稻亩产千斤栽培模式图,首次编制出寒地水稻旱育稀植“三化”栽培技术图例.  相似文献   

15.
寒地村镇具有独特的人文与自然景观,随着寒地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对寒地乡土景观的营造研究显得尤为必要.研究试图运用新乡土景观思想,结合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牡丹江江畔的小朱家村的改造实例,对寒地新乡土景观营造方法进行探析,以期推动寒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与改造.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寒地水稻因具有良好的口感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冷害是对寒地水稻生产最重要的危害之一.我国北方稻区芽期、苗期和孕穗期遭遇低温环境常导致发芽率低、幼苗生根少、叶片枯黄和结实率降低.培育寒地水稻是使寒地水稻抵御寒冷地区低温环境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从水稻芽期、苗期和孕穗期的耐冷性鉴定、耐冷性基因定位2个方面综述耐冷研究的相关进展,为寒地水稻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寒地苹果丰产优质栽培管理专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indow98为平台,VB6为开发语言,对寒地苹果的品种选择、苗木繁育、果园建立、生长发育规律、田间管理技术、整形修剪、病虫害诊断、防治、自然灾害及防治、寒地苹果栽培的特殊形式,新技术在寒地苹果栽培中的应用作了系统介绍,并制定专家决策优化方案,从而实现了寒地苹果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目的。  相似文献   

18.
湿地中的寒地湿地由于其所处在高寒地区的气候、地貌、地表物质结构、水文结构、人为因素的影响,使湿地的生态具有脆弱性的一面,因此寒地湿地景观资源的保护更值得关注。该文在高度重视寒地城市湿地的生态脆弱性的前提下,以典型的寒地湿地齐齐哈尔明月岛湿地为例,在寒地湿地景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制定了适合寒地湿地发展的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作铁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21,35
中国东北的寒地黑土是世界仅有的3块黑土地之一,绥化市处于寒地黑土的中心地带,其出产的寒地黑土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比较著名。该文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绥化市寒地黑土农产品的供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寒地黑土农产品供需平衡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了构建寒地超级稻的理性株型,对松粳9号、龙稻11、龙稻5号、龙粳21、龙粳31和龙粳20,6个寒地超级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寒地超级稻的单株分蘖和着粒密度差异不显著,是寒地超级稻的共性性状。株高、千粒重、每穗实粒数、穗长等性状品种间差异显著,但有规律可循。株高、千粒重和穗长与单株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