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药与盐酸恩诺沙星联用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上一种常用药物盐酸恩诺沙星和不同中药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及其联合使用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发现,单味中药水提物中侧柏叶、金樱子和五味子的抑菌效果较好,其MIC值分别为3.91、3.91和7.81 mg/mL;单味中药的醇提物中,侧柏叶、马齿苋抑菌效果较好,其MIC值分别为7.81和3.91 mg/mL。盐酸恩诺沙星分别与五味子和金樱子水提物联合作用后,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MIC值分别降低到0.0078和0.0039 mg/mL;与马齿苋、赤芍、侧柏叶和金樱子的醇提物联合后,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MIC值均明显降低。盐酸恩诺沙星分别与鱼腥草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椿皮水提物、马齿苋醇提物、苍术醇提物、三颗针醇提物、赤芍醇提物、薤白醇提物、拳参醇提物、侧柏叶醇提物、金樱子醇提物和败酱草醇提物联合作用后,对大肠耐药菌株呈现相加或协同抑菌作用,其FIC值分别为0.75、0.62、0.62、0.27、0.75、0.75、0.31、0.62、0.50、0.53、0.28和0.62。初步认为不同中药中含有能有效降低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中药,也含有与盐酸恩诺沙星组合,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中药,为寻找有效防治大肠杆菌病的药物组合来对抗多重耐药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中草药与抗生素联用对猪源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20味中草药水提物、醇提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用常量棋盘稀释法测定20味中草药水提物、醇提物与抗生素联用对猪源链球菌的部分抑菌浓度( FIC)。结果显示,所选20味中草药的水提物、醇提物对猪源链球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瓜蒌醇提物等对猪源链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较强;败酱草水提物等对猪源链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较弱。瓜蒌醇提物、乌梅醇提物、乌梅水提物与环丙沙星联合用药的抑菌作用表现为相加作用,板蓝根醇提物等与环丙沙星联合用药的抑菌作用表现为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中药与盐酸恩诺沙星联用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上一种常用药物盐酸恩诺沙星和不同中药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及其联合使用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发现,单味中药水提物中侧柏叶、金樱子和五味子的抑菌效果较好,其MIC值分别为3.91、3.91和7.81 mg/mL;单味中药的醇提物中,侧柏叶、马齿苋抑菌效果较好,其MIC值分别为7.81和3.91 mg/mL。盐酸恩诺沙星分别与五味子和金樱子水提物联合作用后,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的MIC值分别降低到0.0078和0.0039 mg/mL;与马齿苋、赤芍、侧柏叶和金樱子的醇提物联合后,对大肠杆菌耐药菌株MIC值均明显降低。盐酸恩诺沙星分别与鱼腥草水提物、赤芍水提物、椿皮水提物、马齿苋醇提物、苍术醇提物、三颗针醇提物、赤芍醇提物、薤白醇提物、拳参醇提物、侧柏叶醇提物、金樱子醇提物和败酱草醇提物联合作用后,对大肠耐药菌株呈现相加或协同抑菌作用,其FIC值分别为0.75、0.62、0.62、0.27、0.75、0.75、0.31、0.62、0.50、0.53、0.28和0.62。初步认为不同中药中含有能有效降低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中药,也含有与盐酸恩诺沙星组合,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中药,为寻找有效防治大肠杆菌病的药物组合来对抗多重耐药菌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醇提法及水提法制备10味中草药的提取物,采用常规平皿二倍稀释法对不同源性的大肠杆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0种中草药醇提物对不同动物源性耐药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水煎提取物对上述菌种的抑菌效果,且牛耳大黄及虎杖醇提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腹泻仔猪中携毒力基因且多重耐药的大肠杆菌菌株,评估中药水提物对该菌株的抑菌活性,并探索中药抑菌机制。【方法】通过PCR方法与Kirby-Bauer(K-B)药敏纸片法评估临床大肠杆菌菌株的肠毒素基因携带情况和耐药性;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估中药水提物对多重耐药大肠杆菌菌株的抑菌活性,确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通过电导率仪以及相关试剂盒检测评估石榴皮水提物对多重耐药菌株作用不同时间后菌液电导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含量及菌体内ATP含量的变化;通过SDS-PAGE和蛋白含量检测评估菌体内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变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大肠杆菌形态变化。【结果】PCR检测14株临床大肠杆菌中肠毒素基因携带率达到78.57%,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所有菌株至少对2种抗生素耐药,均属于多重耐药菌株。中药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黄连、黄芩、石榴皮水提物对多重耐药菌株抑菌活性较好,其中石榴皮水提...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中草药对3种不同血清型禽源沙门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水煎法制备黄连、黄柏、白头翁、金银花、女贞子、乌梅6种单味中草药水提液,然后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进一步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鼠伤寒沙门菌LLCL-8株对黄连、金银花和白头翁较为敏感,MIC分别为(62.50±0) mg/mL、(83.33±29.46) mg/mL、(125.00±0) mg/mL,MBC分别为250.00 mg/mL、250.00 mg/mL、大于500.00 mg/mL;鸡白痢沙门菌LLC-51株对黄连敏感,MIC为(31.25±0) mg/mL,MBC为125.00 mg/mL;肠炎沙门菌S株对黄连、白头翁敏感,MIC分别为(62.50±0) mg/mL、(104.16±29.46) mg/mL,MBC均为250.00 mg/mL。说明黄连对3种血清型禽源沙门菌具有广谱抑菌作用,且抑菌效果相对明显;白头翁、金银花对某些血清型菌株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7.
20种中草药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管碟法分别测定蒲公英、艾叶、鱼腥草等20种中草药水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沙门氏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除鱼腥草对所有实验菌种无抑菌作用外,其余药物对其中一种或多种病菌有抑菌作用,其中以黄连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研究中草药单药及复方联合用药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10种中草药水提物对临床分离的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出抑菌作用较好的7味中草药,并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这7味中草药不同组合联用后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 index)。结果表明,10味中草药水提物中,黄连和五倍子水提物抑菌效果最好,MIC值均为3.9 mg/mL,其次为石榴皮,MIC为15.6 mg/mL,连翘、诃子、鸡血藤及黄芩MIC均为62.5 mg/mL。金银花、板蓝根以及蒲公英抑菌效果较差。在复方联合用药试验中,黄连分别与诃子和黄芩联合,连翘分别与鸡血藤和黄芩联合,诃子分别与石榴皮、鸡血藤和黄芩联合均呈现协同作用;其余药物联用组合均呈现无关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中草药单药及复方联合用药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10种中草药水提物对临床分离的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筛选出抑菌作用较好的7味中草药,并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这7味中草药不同组合联用后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部分抑菌浓度(FIC index)。结果表明,10味中草药水提物中,黄连和五倍子水提物抑菌效果最好,MIC值均为3.9 mg/mL,其次为石榴皮,MIC为15.6 mg/mL,连翘、诃子、鸡血藤及黄芩MIC均为62.5 mg/mL。金银花、板蓝根以及蒲公英抑菌效果较差。在复方联合用药试验中,黄连分别与诃子和黄芩联合,连翘分别与鸡血藤和黄芩联合,诃子分别与石榴皮、鸡血藤和黄芩联合均呈现协同作用;其余药物联用组合均呈现无关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24味中药水提物对吕梁地区宠物犬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流行株NJ-1的体外抑菌效果,利用水提法提取24味中药有效成分,使其浓度为1 g/m L;利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24味中药水提物抑菌圈直径大小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宠物犬源致病性大肠杆菌NJ-1株对黄连、诃子、五倍子、五味子、苦参5味中药水提物高度敏感,抑菌圈直径在18.1~20.0 mm之间,MBC在7.80~15.63 mg/m L之间;其余的中药水提物对宠物犬源致病性大肠杆菌NJ-1株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说明中草药可应用于犬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草药抑菌剂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浸渍法、煎煮法、连续回流提取法和生物碱酸水提取法制备52种中药水煎剂、3种浸液、2种挥发油和27种中药总生物碱.采用平板打孔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对84种中草药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菊花、马兜铃、半枝莲、杜仲、防己、柴胡、肉苁蓉、吴茱萸、玄参和黄连等中草药水煎剂和厚朴、白芍、防己和黄连等的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亚胺培南与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与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与痢菌净在体外联合应用对于大肠杆菌ATCC25922的抗菌效果。测定各种药物对于大肠杆菌ATCC25922的最小抑菌浓度,应用棋盘微量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与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与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与痢菌净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亚胺培南与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与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与痢菌净联合应用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呈现协同作用。亚胺培南与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与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与痢菌净的联合应用大大减少了药物用量,提高了药物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为了验证中药肠炎康对猪大肠杆菌的临床效果,对猪人工感染大肠杆菌进行治疗性试验。利用大肠杆菌O301对试验组猪进行人工感染后,分为肠炎康低、中、高,庆大霉素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拌入饲料肠炎康(拌料10g/kg ,连用3d)治疗猪大肠杆菌病疗效可靠,效果明显。对人工感染引起的猪大肠杆菌病治愈为86.7%,有效率100%,并能显著降低猪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大肠杆菌耐药株的体外诱导及其acrA和marA基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检测大肠杆菌在某抗菌素的环境压力下耐药性的变化及其与acrA和marA基因突变的关系.分别用四环素、氯霉素和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质控株ATCC25922进行体外诱导培养,测定诱导前后多种抗菌药的MIC的变化;对各菌株的acrA和marA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定.四环素诱导株产生重耐药,氯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诱导引起单药耐药;四环素诱导株、氯霉素诱导株和环丙沙星诱导株的acrA和marA基因序列均与ATCC25922的一致.四环素、氯霉素和环丙沙星的诱导培养并未引起ATCC25922的acrA和marA基因突变,诱导引起的大肠杆菌耐药性变化是由于其acrA和marA基因突变以外的其他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植物源抗菌物质特性,筛选可替代抗生素的原料。利用药敏试验(标准菌株大肠杆菌各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霉菌)及临床攻毒试验对12种常见中草药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2种单味中草药的粗提物中黄连、夏枯草、黄芩、连翘、石榴皮对大肠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效果明显强于其他提取液;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黄芩、夏枯草、连翘和金银花对鸡的攻毒保护率高于感染对照组5%~10%。  相似文献   

16.
以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抑菌对象筛选开菲尔粒中具有抑菌功能的乳酸菌,将该乳酸菌株发酵上清液制成冻干粉,未纯化的抗菌肽质量浓度大于6.250 mg/mL时,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抑菌效果显著,利用16S rDNA方法,鉴定该菌株为干酪乳杆菌。以该菌株制备发酵剂,添加量2、3、4 g/100 mL发酵全脂乳,4 ℃冷藏保存30 d,结果表明,发酵剂添加量越多,酸乳pH值越低,滴定酸度、硬度、黏度和持水率越高,脱水收缩率越低;发酵剂添加量3 g/100 mL和4 g/100 mL酸乳的感官评分无明显差异,且均高于发酵剂添加量2 g/100 mL酸乳。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本室自主研制的新型96点阵药敏检测盒检测山东地区动物源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药率达98%以上,禽源大肠杆菌的抗药率高于猪源大肠杆菌,猪源大肠杆菌的抗药谱广于禽源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抗药率略低于大肠杆菌,但同样呈现多重抗药,主要集中在5抗-7抗和13抗-14抗两个范围。96点阵抗生素药敏检测盒是适合于试验室进行大规模抗药性监测的新工具,具有简易、准确、快速、大通量、节约的优点,为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使用、细菌病的治疗提供了技术保障,从而达到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降低细菌抗药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所选8种中药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来筛选对ESBLs大肠杆菌有抑菌活性的中药。结果表明所选中药对产ESBLs大肠杆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以连翘和白芍的抑菌活性较高。根据本试验结果,可以选择连翘、白芍作为控制产ESBLs鸡大肠杆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试验比较多种益生菌和中药组合对鸡源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并对其抑菌机理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益生菌中,枯草芽孢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对鸡源大肠杆菌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但地衣芽孢杆菌没有效果.中药组合中,黄连和茯苓、赤芍、金银花、鱼腥草、桂枝分别配伍时抑菌效果明显,但中药组合的抑菌效果明显低于益生菌.进一步研究益生菌中的抑菌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