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个时期都有一定的丧葬礼俗制度。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诸因素的影响,丧葬礼仪制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较大,而民间丧葬风俗则变化较小,基本上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民间丧葬风俗的传承与变革,与时代社会文化变迁转型的广度及深度关联性不大,民间对官方所制定的新式丧礼遵行甚少,即使有所改革,旋即回复旧俗,仍然广泛地实行着传统丧俗。即使传统丧俗中的某些陋习恶俗,民间亦以古礼和旧观念为依据,相沿成习,司  相似文献   

2.
茶俗、茶艺、茶道是我们探寻茶文化内核的三条必通之途 ,是中华茶文化这只“传世宝鼎”的并立三足。我们若要真正得中国茶之至醇韵味 ,就非对此三者相互关系作一深究不可。掌握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犹如把握住了中国茶文化的枢机 ,以此为纲 ,中国茶、中国茶文化脉络尽知。茶俗是指在长期社会生活中 ,逐渐形成的以茶为主题或以茶为媒体的风俗、习惯、礼仪。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下的产物 ,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变而消长变化。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行业 ,茶俗的特点和内容不同。因此 ,茶俗具有地域性、社会性…  相似文献   

3.
田慧 《农业考古》2006,(3):68-71
农村和谐社会构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农村和谐社会构建面临的问题复杂多样,涉及到农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方面.因此农村和谐社会构建是一个系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进行深刻变革,以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纵观土耳其历史上的土地改革,无一不涉及土地制度的变迁。对于土耳其土地制度变迁的原因,主要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分析:第一是从"路径依赖"方面,解释它对土耳其土地制度的影响;第二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对土地制度演变的影响;第三是生存危机促使政府改革土地制度;第四是意识形态对土地制度演变的促进作用。最后,提出土地制度变迁是土耳其历史上的整个制度变迁的缩影,与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转型存在广泛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一、政治发展的涵义 从内容来看,"政治发展是政治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同时也意味着政治关系各种外延形态和表现形式的发展变化.因此,它包括政治行为性质、主体、方向、方式的变革和调整,政治体系性质、基本构成和运行方式的变革,政治文化取向、观念、情感、态度、认识、思想、理论规范的变革和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发展是全部社会政治的变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士大夫政治趋于高度成熟的一个时代。社会变革与转型的社会特征,促使"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阶层解放思想,上下求索,"变风俗、立法度"以为"万世法"。在求索中,他们各自提出了丰富的社会建设理论,为使宋代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做出了贡献,其中精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三苏"(苏洵、苏轼、苏辙)丰富的社会建设思想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他们提出关于基层社会组织建设思想如注重宗族建设、编修族谱;社会控制思想如重视"礼、德"、编修礼书;社会理想如追求古代仁爱礼乐的理想社会等社会建设方略并付诸于实践。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等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些变革势必以鲜明的形态反映到作为意识形态之一的文化领域中来。而作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城市,此种变革尤为明显。加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外来新鲜空气的吹拂,让人们在横向方面有了参照,传统的文化格局受到了;中击。这些势必使城市大众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等,从传统的文化氛围中解脱出来,努力去适应变革了的时代的要求。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城市群众文化特征便呈现出一种不定性状态。针对这种不确定状态,  相似文献   

8.
英语词汇与大学流行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大学校园文化也随之不断演变.作为具有较高知识素养的大学生最具文化变革的适应性,最易接纳社会流行文化潮流的时代变迁,对先进的文化最先敏感地做出反应--追逐时尚,崇尚时髦,从而形成校园文化的亚文化--流行文化.  相似文献   

9.
由于江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江南古桥及文化发展兴盛,据此对江南古桥及文化所赋予的多元化和更深层次的区域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功能及特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从而认为江南古桥不仅是古代江南百姓的生存依托和江南商业经济的枢纽,更为重要的是,江南古桥在与江南社会不断交融的历史进程中,与当地的社会风俗、奇人逸事、风水玄学、政治宗教等紧密相联,浸染了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充分显示出江南古桥及文化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也成为江南地域宝贵的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财富。  相似文献   

10.
冯桐  巩前文 《世界农业》2023,(3):120-127
农户作为最小决策单位是农业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政府农村社会管理的最小单元。本文通过对农户的功能演变历程展开分析,探索新时代农户功能演变的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研究发现:依据不同时期农户功能侧重点差异,农户功能演变先后经历了行政管理单元、生产决策单元和情感维系单元3个阶段,其功能演变遵循以社会行政管理需要为外在动力、以家庭就业结构变革为原生动力和以农耕文化发展传承为内在基础的内在逻辑。通过梳理农户功能演变,厘清演变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定位农户功能,构建中国特色农户经济管理理论和创新发展农户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员 《农业考古》2012,(4):277-279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在特殊环境下,为适应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急剧变革,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而进行的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一、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评价的视角与标准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成效性既是一个实践范畴,又是一个评价范畴。无论是实践的必然结果,还是实践追求  相似文献   

12.
厨师是现代社会对烹饪行业从业者所普遍使用的一种常用称呼,然而厨师的称呼并不是既定的。厨师这一职业的社会认可度和地位与各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都有所关联,因此厨师的称呼在历史上也曾发生多次变化。通过对不同时期厨师称呼的挖掘梳理,探索厨师的社会地位变迁与称呼演变。  相似文献   

13.
农村妇女参政是推进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河北省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研究为例,并据相关数据分析表明,河北省的农村妇女民主参与程度不高,究其原因:一是经济地位的影响;二是义务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方面的影响;三是社会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研究显示河北省农村妇女存在当选度低,政治功效感弱等问题的研究,着重阐述制约农村妇女参与民主自治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促进妇女政治参与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以安徽省111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Arc GIS的空间分析工具和Excel的数据处理工具,分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探讨影响其形成的主导因素。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村落在空间上呈现凝聚分布,形成皖南山区和皖西大别山区两个高密度区。外在因素方面,山区带来的空间阻隔效应、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变革分别是维持传统村落生存和导致传统村落消亡的主导因素;内在因素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是传统村落选址、演变和延续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康健 《古今农业》2013,(1):91-97
晚清民国时期,祁门商人普遍经营茶叶贸易,茶业经济盛况空前。随着茶业经济的兴盛,祁门县经济、文化、风俗等各方面发生重大变化,加快了社会变迁的步伐。茶叶贸易的兴盛,促使一些村镇兴起;也引起了县域境内人们的服饰、村落建筑和民居建筑向实用化演变等社会生活的变化;茶农在生产实践中还创造出了采茶歌、采茶戏等艺术形式,这些民间艺术极大地丰富了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茶叶贸易的衰落,祁门县失去了赖以发展的经济基础,社会转型的进程明显延缓,乃至趋于停滞。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作为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农业大国,农民是国家经济和政权的基础,农民素质的提高是经 济发展的前提,虽然长期以来“三农问题”始终羁绊着中国前行的脚步,但基于自中国实施改革开放 以来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中国农民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 极大的转变。因此,它将先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探究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特点、及转变的 原因,得出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随思维的发展而发展的结论;然后将对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农民社会 意识形态的特点进行概括性分析;最后将对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在教育观念、政治思想、法律思 想,经济意识四方面的演变过程进行较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发展、演变反映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丰富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内涵。本文从头衣、体衣、足衣、佩饰四方面论述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是人们长期适应自然与社会演变的产物,其记录并保存着村落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反映出村落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地方人群的价值取向和生活观念,具有地域性与多样性特征。西河古镇传统村落在区位地理格局、聚落整体景观、建筑空间、生产方式及文化内涵与形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景观意象,圩田水利环境、政治交通职能、地域文化及经济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其文化景观的演变,古镇的聚落空间功能、环境营造特征、文化呈现形式等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而改变。合理保护与开发西河古镇的文化景观,能够促进其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李永芳  常城 《农业考古》2013,(1):168-170
乡村家族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它的变迁与中国的历史进程相辅相成,交织着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清末延续数千年的中国传统乡村家族文化发生嬗变是各种因素相互交错催生的结果,其中经济变革则是一重要成因,主要体现有四:一、西方经济的入侵动摇了乡村家族文化的根本;二、近代工商业城镇的兴起促使乡村家族组织趋向瓦解;三、族田的私有化破坏着乡村家族文化的物质基础;四、清末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造成乡村家族成员的离散.  相似文献   

20.
19世纪初到一战前西方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等领域发生的重大变革对近代高等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时代的要求下近代大学从单一走向多元,表现在大学的职能、课程、学生身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近代大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是与民族国家兴起相联系的过程;是世俗化的过程;是相互模仿借鉴和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