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拉尔垦区牙克石农场实施保护性耕作以来,免耕油菜亩产逐年提高,特别是今年农场种植的1200亩免耕油菜攻关田,经过测产亩产达234公斤,1.5万亩杂交油菜经测产平均亩产达200公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垦区现有耕地面积4300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超过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2011年,垦区粮食总产达到407.4亿斤,商品率达93%以上,粮食平均单产494.9公斤,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173.6万亩,平均亩产586公斤;拥有农机总动力697.1万千瓦,农机原值171.7亿元,各类大中型拖拉机82353台(其中180马力以上的1715台),各类配套农具212413台件,联合收获机20177台,农用飞机53架。  相似文献   

3.
豫粳四号麦茬稻亩产500公斤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伊川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其中麦茬稻面积占85%左右,而单产一直徘徊在300公斤左右。自1988年引进豫粳四号以来,经大面积试验示范,平均亩产比68—11亩增产130—150公斤,出现了大量麦茬稻亩产超500公斤地块,最高亩产达602公斤,使我县水稻平均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502公斤。在栽培技术上,  相似文献   

4.
今年,江苏农垦积极采取措施推进粮食高产增效,夏粮取得全面丰收。垦区(小大麦)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总产达4亿公斤,平均亩产选445公斤,面积、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5.
地广人稀的黑龙江垦区如何成功地办好家庭农场,依笔者之拙见,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家庭农场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农业机械化是办好家庭农场的核心所在。众所周知,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先决条件。农业劳动生产率越高,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就越雄厚。因此,家庭农场的长期发展目标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的农业机械化,否则就没有出路。以垦区两个种植600亩水稻的家庭农场为例:一个因为机械化程度高,不误农时,成本低,水稻平均亩产650公斤,总产39万公斤,人均生产粮食19.5万公斤,人均收入12万元;另外一个家庭农场因机械化程度低,延误农时,成本高,水稻平均亩产只有480公斤,总产28.8万公斤,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垦区绥化农垦分局有耕地122万亩,2007年实现了粮食总产32.6万吨,平均单产388公斤,比上年亩增产16公斤的好成绩。虽然垦区的粮食生产规模无法和垦区的大局相比,粮豆生产发展潜力也有限,但这个分局却有着明显的山、水、林地资源和环境地理优势,仅林地面积就达86万亩,水面20多万亩,是发展非粮产业的潜在资源宝库。  相似文献   

7.
水稻旱育超稀植增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寒地水稻旱育稀植及栽培的过程 铁力市属于高寒山区、半山区,自1984年引进旱育稀植技术,试验示范105亩,获亩产403公斤,取得成功,比当时66147亩直播水稻平均亩产258公斤,每亩增加稻谷145公斤,增产36%.我市水稻旱育稀植面积迅猛发展,到1990年增加到11万亩.平均亩产430公斤.近些年来,在巩固老稻区的基础上,旱改水的面积不断扩大;到2010年,市属水田面积发展到4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亩产提高到530公斤.  相似文献   

8.
长春市双阳区现有水稻种植面积17.2万亩,平均亩产581.4公斤,距亩产700公斤的高产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通过走访农户和田间调查分析发现,我区水稻生产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 1981年,豫西水稻麦后旱种面积350亩,亩产平均205公斤,至1984年种植面积3.9万亩,亩产263公斤,其中亩产在400—500公斤的4010亩。临汝县杨楼乡叶庄村2亩地,亩产545.5公斤,偃师县城关镇后庄村185亩,亩产526公斤。从以上的产量看,在豫西实行水稻麦茬旱种,不仅可行,且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普兰店市花生播种面积在3万亩以上,其中地膜覆盖2万多亩,平均亩产320公斤,夹河镇三八场种植10亩覆膜花生,经过实测平均亩产510.5公斤,名列全市第一。覆膜花生比裸地花生每亩平均增产60公斤,增产率达23.1%,全市通过覆膜每年增产花生约125万公斤,按目前市场每公斤价格8元计算,可增加效益1000多万元。大面积花生覆膜增产需要一整套技术作保障。  相似文献   

11.
长乐市古槐镇经过3年试验、示范、推广,双杂连作面积达8000亩,平均亩产1060.9公斤,比常规优质良种双季连作亩增150.6公斤,增产14.7%,3年来累计推广1.6万亩,总增稻谷24096万公斤。推广双季杂交水稻连作高产栽培模式,是今后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具有广阔的前景。其高产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豆超高产育种正在展开。目前全国大豆平均亩产仅120公斤,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48团大面积(86.83亩)亩产达364.68公斤,小面积亩产405.89公斤,增产潜力很大。巴西1989~1990年大豆平均亩产115公斤,2001年亩产达181公斤,11年平均单产提高66公斤。如果我国大豆平均亩产提高50公斤,则1.4亿亩大豆可年增加总产700万吨。  相似文献   

13.
金陵57自1982年引进我县试种以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87年达10.9万亩,平均亩产为505公斤,其中周岗乡109.6亩丰产方,平均亩产631.5公斤,並有6.8亩亩产达688公斤;龙都乡农科队104亩丰产方,平均亩产达623.9公斤。我们根据几年来的试验结果及大面积调查,对金陵57的高产途径与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再生稻是指水稻收割后,茎秆节上芽进一步生长发育起来的一熟水稻。该技术已经推广了好几年,可以大大提高南方只适于一季稻的土地的利用率。近几年该项技术不断成熟,现较原技术有很多改进,亩产由原来的几十公斤提高到100公斤以上。目前,我国南方有十多个省区在积极推广再生稻,面积已达1000多万亩,平均亩产100多公斤。再生稻  相似文献   

15.
水稻优化栽培生育调控技术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石桥市石佛乡现有水田面积4.65万亩,推广水稻优化栽培生育调控技术面积3.64万亩,占全乡水田种植面积78.3%。推广水稻优化栽培技术平均亩产655.6公斤,比推广前3年平均亩增产68.1公斤(增产11.6%),总产增加247.88万公斤,产值增加198.3万元;亩节支14.00元,总节支50.96万元;净增总效益249.26万元,取得了显著的生产效果及经济  相似文献   

16.
富顺县是川南水稻生产大县之一,全县常年水稻种植面积55万亩(1亩=1/15公顷,下同),总产33万余吨,约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66%.我县从70年代末开始进行再生稻栽培的探索,到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向大面积推广,至90年代末期,全县再生稻平均亩产达114.3公斤,产量最高的田块达294公斤,对促进我县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灯塔市温室草莓套种西红柿生产面积达2000多亩,效益明显高于单一草莓生产.草莓亩产5000公斤,亩产值2.5万元,西红柿亩产5000公斤,亩产值8000元,两种作物总产值3.3万元,去除每亩生产成本6000元,亩效益2.7万元.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的核心是少、免耕技术及作物残茬覆盖技术。涪陵区从2004年引进该项技术,全区共试验示范农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榨菜———水稻”模式260亩(1亩=1/15公顷,下同)。涪陵区农业局组织农业科技人员进行了田间测产:水稻平均亩产531.0公斤,比旱育秧(亩产518.6公斤)增产12.4公斤/亩,每亩可减少投入45元以上。2005年小春季推广榨菜少免耕技术8.05万亩,平均亩产鲜菜头2458公斤,免耕栽培与常规翻挖栽培产量相当,但免耕比翻挖减少投入40元/亩以上。大春季全区推广少免耕种植水稻2万亩,两项合计为农民节支增收412万元。一、榨菜———水…  相似文献   

19.
一、2009年水稻生产情况 2009年我市水种植面积57.6万亩,占三大作物总面积的28.2%;水稻平均亩产461.9公斤,较三大作物平均亩产增加39.8%;水稻总产26.6万吨,占三大作物总产量的39.4%.2009年,水稻种植面积较去年增长12.9%,较前年增长17.6%,水稻种植面积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济宁地区稻茬麦模式化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济宁地区稻茬麦是随着1964年稻改而产生的,总面积约20万亩。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变,单产由70年代的200公斤/亩左右提高到80年代的300公斤/亩左右。1992年平均亩产高达388.6公斤。其中有5万亩丰产方平均亩产447.3公斤,150余亩单产突破500公斤,3.4亩平均亩产达到581公斤。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