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棕壤经磁场处理后,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土壤中的固氮菌数量,结果表明,100、300mT场强对其有一定的激发效应,处理后第3d,磁化处理5min的土壤中固氮菌数量均达最大,其中300mT场强处理的土壤中固氮菌数量较对照增长最大,为276%,100mT、500mT场强处理固氮菌数量分别较对照增长了252%和57.8%。而高场强、长时间处理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500mT场强10min处理在处理后第1d固氮菌数量比对照减少了48%。上述变化随着场强和时间的改变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棕壤微生物和几种酶活性的磁致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磁场强度处理棕壤后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几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对微生物数量有影响,但因磁场强度和微生物种类的不同而异。100、500mT场强对细菌表现为抑制作用,但对放线菌、真菌表现为激活作用;300mT场强对各类群土壤微生物均表现为正效应。经磁场处理后的棕壤,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三种磷酸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磁致效应也发生动态变化。在磁场处理后的1~7d,其细菌、放线菌、真菌的磁致效应均显著,并出现最大值,而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变小,直至培养结束,磁场对其已无显著影响。而土壤中几种酶的磁致效应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3.
磁场对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研究了磁场对棕壤和草甸土的土壤呼吸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磁场对土壤的呼吸强度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在磁场强度50mT、100mT、300mT、500mT和700mT范围内,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其影响效果大小变化没有规律性,对于一定的土壤类型存在一个较适宜的磁场强度范围。棕壤在300mT场强下处理,其土壤呼吸强度增加幅度最大;在300mT磁场处理后1~7天内土壤呼吸强度升高。相对含水量70%的草甸土湿土样经过5个场强处理后,土壤呼吸强度均显著增加,其中经500mT场强后土壤呼吸强度增加幅度最大;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强度的磁处理效应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磁场对棕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依艳丽  栗杰  张大庚  焦颖  李静 《土壤通报》2005,36(4):588-590
通过对棕壤风干土样和相对含水量70%的湿土样进行磁场处理研究发现,对棕壤风干土脲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大的处理为500mT5分钟,对棕壤湿土脲酶活性抑制作用最大的处理为100mT10分钟。土壤湿度对棕壤脲酶活性的磁致效应大小有一定影响;无论是对于风干土或是湿土,500mT场强10分钟处理对棕壤脲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时间最长,磁处理42天后抑制效果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5.
《土壤通报》2014,(5):1094-1098
试验主要研究磁场强度为100 mT、200 mT、300 mT、400 mT,磁处理时间为5 min、10 min、15 min,磁处理后静置时间为12 h、120 h、240 h对根瘤菌RH1021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处理组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在300 mT、100 mT处理下增幅尤为明显,分别高于对照组约133.3%、243.8%;磁处理时间均以10 min效果最为显著,分别高于对照组2倍、3.2倍;二者酶活性最大值分别出现于磁处理后第240 h和12 h,较对照组增幅120.0%、298.6%。此外,本研究在最佳磁处理参数的选择中发现磁处理后的静置时间是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处理时间和磁场强度次之。  相似文献   

6.
通过16SrDNA序列分析对根瘤菌RH1021进行初步鉴定,并研究磁场强度(100,200,300mT),磁处理时间(5,10,15min),磁处理后静置时间(12,120,240h)对根瘤菌RH1021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处理组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种蛋白的含量均在200mT场强处理下增幅最明显,分别高于对照组约23.3%,149.1%;磁处理时间均以10min效果最显著,蛋白含量分别较对照组高1.4倍、2.5倍;磁处理后静置时间则均以120h为宜,较对照组增幅49.5%,234.4%。此外,通过最佳磁处理参数的选择发现,对于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磁场强度,而影响粗蛋白含量的主要因素是磁处理后的静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水分对华中地区菜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研究华中地区菜地土壤的矿化特征和矿化规律,拟定菜地土壤合理的氮肥施用量,本文以华中地区两种典型菜地土壤——黄棕壤和潮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连续培养试验研究了温度、水分对菜地土壤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棕壤的矿化速率和氨化速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硝化速率在15%和25%含水量下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在35%含水量下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潮土矿化速率在15%含水量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在25%和35%含水量下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硝化速率在15%和35%含水量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5%含水量时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氨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黄棕壤的矿化量在含水量为25%、温度35℃时高达34.9 mg.kg 1;潮土的矿化量在含水量为25%、温度为25℃时最高,为63.9mg.kg 1。不同温度下潮土矿化量均大于黄棕壤。黄棕壤的氨化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硝化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矿化速率则在含水量25%时最大。潮土的氨化、硝化和矿化作用随水分变化不明显。本研究还发现,25%的含水量是黄棕壤微生物活性的水分临界点,潮土的水分临界点不明显。通过对土壤氮素的矿化速率与水分含量和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模拟发现,黄棕壤模拟效果好于潮土。  相似文献   

8.
磁场预处理对籼稻花药培养影响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强度为100、3006、00 mT的均匀磁场预处理大部分发育处于单核中期和单核靠边期的花药,以提高籼稻花药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结果表明,磁场预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均匀磁场预处理30min、磁场强度为300mT的可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98.44%,与对照相比达到了极显著水平。经磁场预处理所产生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比对照提高了184%。  相似文献   

9.
以两年生红富士/平邑甜茶苹果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牛粪与生物炭不同配比对苹果根系生长、土壤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苹果生产中合理施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试验共设6个处理:对照(CK)、100%牛粪(T1)、75%牛粪+25%生物炭(T2)、50%牛粪+50%生物炭(T3)、25%牛粪+75%生物炭(T4)和100%生物炭(T5)。结果表明,牛粪和生物炭混施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降低土壤容重。苹果根际土壤中的微生物均以细菌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含量最少;添加牛粪和生物炭均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其中T2处理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达到最高。牛粪和生物炭混施还可促进苹果根系生长,根尖数、根表面积和根系活力等指标均在T2处理达到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47.90%、33.47%、44.67%。表明T2处理可显著促进苹果根系的生长和根系活力的提高。与对照相比,牛粪和生物炭混合处理显著提高了苹果各器官的Ndff值、全氮量和15N吸收量,提高了15N利用率和15N残留率,降低了15N损失率。各处理15N利用率和15N残留率趋势为牛粪和生物炭混合处理最高,单施牛粪或生物炭处理次之,对照最低; 15N损失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其中以T2处理效果最好,15N利用率和15N残留率最高, 15N损失率最低, 15N利用率较对照提高5.51%, 15N损失率较对照降低14.52%。综合分析认为, 75%牛粪+25%生物炭处理(T2)对苹果根系生长、土壤特性和氮素吸收利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采取室内恒温培养法,以施用炭基肥(BF)、不施炭基肥(CK)的40a茶园土壤为研究对象,设定15℃、25℃和35℃共3种不同温度场景,连续监测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矿化特征并分析有机碳矿化温度敏感性,为评估老茶园固碳减排及障碍消减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炭基肥提升了温变场景下茶园土壤pH值和SOC含量。15℃、25℃和35℃培养温度下,BF处理的土壤pH值较CK处理分别增加0.45、0.07和0.28个单位;BF处理的SOC含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22.19%、16.65%和25.50%。(2)炭基肥增加了温变场景下茶园SOC累计矿化量、潜在矿化势(CS)及土壤呼吸强度,对SOC矿化呈现正激发效应。15℃、25℃和35℃培养温度下,BF处理的SOC累计矿化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15.61%、46.51%和36.89%。BF处理的CS值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25℃培养温度下BF处理的CS值较15℃和35℃培养温度下分别提高147.11%和29.21%。(3)炭基肥降低温度升高处理下茶园SOC矿化温度敏感性。25~35℃温度范围内,BF处...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经不同温度驯化的寄主昆虫对昆虫病原线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开展了室内生测试验,调查了2种斯氏属线虫对不同温度驯化的5龄脐橙螟幼虫的致病力、侵入力和繁殖力及寄主体内繁殖出线虫的冷冻存活率。结果表明,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对经10℃、15℃、20℃和25℃驯化7 d的5龄脐橙螟幼虫的致死率没有显著影响,但线虫S. feltiae对经10℃驯化的5龄脐橙螟幼虫致死率为96. 7%,显著高于25℃处理81. 4%;线虫S. carpocapsae和S. feltiae对经10℃处理的5龄脐橙螟幼虫的侵入率分别为49. 3%和39. 7%,均显著高于25℃处理(26%和24%);随着驯化温度的降低,2种线虫从体表出现的寄主数量占总寄主数量的比率呈升高的趋势,线虫S. feltiae的升高趋势更明显; 2种线虫在经10℃驯化的5龄脐橙螟幼虫体内繁殖的产量均显著高于25℃处理,并且随驯化温度的降低S. feltiae产量呈上升的趋势较S. carpocapsae更明显;低温驯化寄主昆虫可提高其体内寄生的2种线虫的冷冻存活能力。10℃驯化7 d的5龄脐橙螟幼虫有助于提高S. feltiae线虫的致病力、侵入力、繁殖速度和产量及其冷冻存活力,提高程度较S. carpocapsae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温室盆栽土培方法,研究了土壤中不同浓度重金属铅(Pb,0-800 mg.kg^-1)、镉(Cd,0-50 mg.kg^-1)单一及其复合处理对玉米(Zea mays L.)生长及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重金属Pb、Cd单一及其复合处理下,玉米的株高、干重均低于对照,重金属Pb、Cd处理对玉米的生长存在负面影响。重金属Pb、Cd单一处理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中低浓度Pb(≤300 mg.kg^-1)、Cd(≤10 mg.kg^-1)单一处理促进放线菌数量的增加,高浓度(Pb≥800 mg.kg^-1、Cd≥50 mg.kg^-1)则呈现抑制效应;Pb、Cd复合在高中低浓度下都抑制土壤微生物生长,减少微生物数量。玉米株高同土壤微生物之间相关性不显著;玉米干重同土壤细菌、真菌显著相关,同土壤放线菌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延边烟区不同土壤的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揭示烤烟根际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变化规律,阐明烤烟-土壤-微生物之间的协同作用机理,在延边烟区采集不同土壤类型的烤烟根际土壤,研究了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结果表明:不同土壤条件下烤烟各时期根际微生物区系和微生物生理菌群数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暗棕壤黏土和暗棕壤黑砂土比白浆土更适合细菌和解钾菌的生长,白浆土真菌数的变化幅度较大可能是引起烟叶质量变差的原因之一,暗棕壤黏土和暗棕壤黑砂土在烤烟生育期内放线菌数量的变化较大,明显大于白浆土;自生固氮菌在移栽后 60 天前数量均较低,60 天后急剧升高,100 天时暗棕壤黏土和暗棕壤黑砂土自生固氮菌数量显著高于白浆土;氨化菌生长的最适宜期出现的早晚顺序为:暗棕壤黏土>暗棕壤黑砂土>白浆土;生育期内根际土壤解磷菌数变化较大,暗棕壤黏土烟株在旺盛生长时期的解磷菌数显著高于其他 2 种类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很大程度上受土壤类型的影响,而转化酶和多酚氧化酶变化受土壤类型影响较小,但两者的大小受土壤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褐沙蒿(Artemisia intramongolica)是分布于我国典型草原带沙地中的优势灌木,由于长期生长在草原区沙地高温、干旱的环境中,形成了一系列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特性.设计不同温度,不同于湿度处理,对褐沙蒿种子的萌发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沙蒿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是15 ℃和25 ℃,10℃和30 ℃时,种子萌发率比较低,萌发在35 ℃时受到抑制.在不同温度下对种子进行抗热抗旱的预浸-回干实验表明,在种子适宜萌发的温度范围内,预浸-回干处理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而在种子萌发受抑制的温度条件下,预浸一回干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明不同原材料、炭化温度生物炭对酸化棕壤的改良效果,明确生物炭对油菜生长和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获得可用于酸化棕壤改良的高效材料。  方法  以胶东半岛酸化棕壤为研究对象,选用果树枝、花生壳、牛粪3种有机物料在不同炭化温度(300 ℃、450 ℃和600 ℃)下制备生物炭,采用盆栽试验与培养试验相结合方法,研究施加不同种类生物炭对酸化棕壤的改良、油菜生长以及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结果  生物炭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8.10% ~ 40.99%),降低了交换性酸(61.57% ~ 88.43%)、交换性铝(42.71% ~ 85.83%)和交换性氢(78.03% ~ 94.02%)含量,降低了油菜叶片的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促进油菜生长,油菜株高、叶面积和产量分别提高了18.09% ~ 44.61%、7.87% ~ 77.13%和37.50% ~ 159.68%。生物炭施用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率,提高了矿物结合有机碳所占比例,炭化温度450 ℃和600 ℃生物炭对土壤有机碳累积矿化率的降低作用大于300 ℃生物炭的降低作用。  结论  果树枝生物炭和牛粪生物炭对油菜土壤酸度的缓解作用和有机碳矿化作用要强于花生壳生物炭,且受到炭化温度的影响,450 ℃和600 ℃生物炭强于300 ℃生物炭。总体来看,以450 ℃牛粪生物炭对酸化棕壤的改良效果最佳,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矿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磁吸式精密播种需要,提出了一种以滑石粉和细铁粉为填料的磁粉包衣剂。通过对白菜和甘蓝2种蔬菜种子的磁粉包衣丸粒化和磁化处理,试验研究了不同铁粉含量的磁粉剂在外磁场磁化作用下,对白菜、甘蓝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的综合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磁粉包衣丸粒化对种子早期萌发有抑制作用,但磁粉剂中铁粉质量分数控制在20%以内时,在磁场综合作用下,能明显提高种子后期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改善幼苗素质,促进幼苗根茎生长,根据试验得出的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幼苗素质,得到丸粒化用磁粉剂铁粉最佳质量分数:白菜种子为20%,甘蓝种子为10%,2种种子的磁化磁场强度为100 mT,研究结果为推动磁吸式精密播种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微生物残体碳是土壤稳定碳库的主要组成部分。探究不同冻融强度下东北黑土区土壤真菌和细菌残体碳的变化和积累特征,以及玉米秸秆对这一过程的影响,以加深对东北黑土土壤有机碳循环过程和微生物调控机理的认知,为东北黑土区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理论支撑。【方法】研究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供试材料为玉米秸秆和黑土。设置3个冻融强度处理:弱冻融(融冻温度/冻结温度为5℃/-4℃)、强冻融(融冻温度/冻结温度为5℃/-9℃)和5℃常温对照,每个冻融处理分别设置添加和不添加玉米秸秆处理。一个冻融循环为土壤样品在5℃培养24 h,逐渐降低温度至冻结温度,保持48 h,然后升温至5℃,直到总时间96 h (4天),然后进入下一个循环。冻融试验共进行了16次循环,总培养周期为65天。在第0、3、8、12和16次冻融后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氨基葡萄糖(真菌残体标识物)和胞壁酸(细菌残体标识物)含量,分析微生物残体碳的累积特征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结果】不添加玉米秸秆条件下,强冻融处理在前期较恒温对照显著增加了真菌和细菌残体碳含量及其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降低了土壤真菌细菌残体碳比值(F/B),而弱冻融处理相关指...  相似文献   

18.
在-20℃下进行冬季牛粪堆肥,研究其温度、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及细菌种群多样性的变化。堆肥处理的第6 d进入高温期并持续10 d,最高温度67.4℃;对照温度始终在-11~-13℃。处理的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分别高于对照0.018~1.368、0.040~0.966、-0.778~0.547个数量级;微生物总的变化趋势是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处理不同时期细菌DGGE图谱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对照不同时期图谱无明显差异;UPGAMA聚类分析,处理的相似性在0.54~0.70,对照的在0.95~0.98。处理的优势菌:初期为Clostridium ther-mopalmarium、Psychrobacter spp,升温期为Psychrobacter spp,高温期为Hydrogenobacter hydrogenophilus、Clostridiumspp、Psychrobacter spp、Saccharococcus thermophilus等,降温期为Clostridium thermolacticum、Psychrobacter spp;对照的各个时期优势菌相同,为Clostridium spp、Pseudomonas spp、Psychrobacter spp等;整个堆肥过程中Psychrobacterspp为处理和对照的共同优势菌。  相似文献   

19.
磁处理棕壤对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磁处理棕壤对磷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磁场处理棕壤后磷的吸附量降低,促进了磷的解吸。棕壤不同粒级磁化后(0.002~0.005mm除外)吸附量基本都减少,而<0.002mm粒级和0.005~0.01mm粒级对吸附量减少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验比较了不同保存温度和培养基Ca3(PO4)2含量下解磷根瘤菌SL01的生长和解磷能力。结果表明:固体培养条件下,增大Ca3(PO4)2添加量能促进菌落生长,8g·L-1处理菌落直径(d)为5g·L-1、3g·L-1、1g·L-1和0.5g·L-1处理的116.9%、127.7%、130.1%和132.7%。0~8g·L-1的Ca3(PO4)2含量范围内,菌株的解磷能力无显著差异,故更适于以溶磷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来衡量菌株在固态环境如土壤中的解磷能力;其菌液最适宜于15℃下保存,4℃次之。不同保存温度下菌种的解磷能力为-18℃-10℃4℃15℃28℃35℃;不同保存温度下SL01菌株的菌落直径为4℃15℃-18℃28℃-10℃35℃;菌液在不同温度下保存60d后的活菌含量为15℃4℃28℃-10℃35℃-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