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例证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构建指标体系是开展不同尺度农业绿色发展定量分析的基础,可为农业绿色发展的度量评价、系统设计和实现路径探索等科学研究提供方法支撑。本文立足农业和整个食物"生产-加工-消费"系统,以农业绿色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实现目标为导向,围绕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3个维度,以"食物生产-加工-消费"全链条为边界,构建了1套适合开展定量研究和评价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在收集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计算社会和经济类指标的基础上,引入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flowsinFoodchains,Environmente and Resources use, NUFER),实现了对生产、资源与环境类指标的定量计算;此外,本研究还确立了指标选取原则、计算过程和分级标准等。基于该指标体系,采用"自上而下"的研究思路,从全国尺度,通过定量分析氮素,描述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特征,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未来的优化策略;从省域尺度,解析了海南省热带岛屿农业绿色发展的特色问题;从县域尺度,分析了河北省各县域农业发展的现状及资源环境代价,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依据;通过对标分析剖析了中国奶业产业发展的差距,探讨了产业挖潜的路径。上述实证研究表明,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与分析模型,能够定量解析不同尺度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特征,进行农业绿色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定量分析;通过对标分析明确产业发展的差距,阐明产业绿色发展的瓶颈问题和限制因素,进而挖掘产业绿色发展的潜力。此外,该指标体系还可用于系统设计农业绿色发展实现路径的研究,为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关键技术的开发以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农业工程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工程建设标准是贯彻落实农业工程建设目标的技术手段,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是农业工程建设和标准制修订以及农业工程建设标准化的纲领性文件。该文在分析中国标准体系和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中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架,认为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构成应遵循统筹兼顾、逐项突破等原则,涵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产品生产能力建设工程和农业生产辅助设施建设工程。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架可用层次结构和三维坐标来表示,从而为指导农业工程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苏凯  孟海波  张辉 《农业工程学报》2021,37(20):287-294
构建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定量评价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为实现路径探索、政策制定等提供有益参考。基于此,该研究在充分理解农业绿色发展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综合考量系统性、数据可得性等原则,构建了中国农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而后应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分别计算各指标权重值,同时基于组合赋权法求出各指标最终综合权重值,对2007-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应用灰色Verhulst模型预测"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2007-2019年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稳步上升趋势且逐渐迈向绿色发展路径;"十四五"中国农业绿色发展将进入快车道,农业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将达到77.9,比2019年提高了11.67%;"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与"政策支持与科技支撑"指标是影响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各级政府应将其作为后续施政重点,以稳步推进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一、绿色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一)绿色农业的内涵绿色农业是指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形态与模式。绿色农业不是传统农业的回归.也不是对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自然农业等各种类型农业的否定.而是摒弃各类农业种种弊端.取长补短.内涵丰富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一定历史条件的必...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资源约束趋紧和环境污染加剧的双重压力。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从源头上控制农业污染、协调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适用范围划分和指标体系构建是开展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在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基本指标体系模式法、专家咨询法和实例验证法,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范围及指标体系,提出了将占比最大、影响最直接的县级农业规划纳入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建议;构建了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产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大大简化了农业规划环评的指标体系,提高了农业规划环评的可操作性,将为推进中国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绿色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在一定意义上说,绿色农业的示范就是现代农业的具体示范,发展绿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莱阳就以“成大规模、建大产业、造大优势、求大效益”为目标,把“绿色农业”作为一张金字招牌进行重点培育。2007年7月,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命名莱阳为“中国绿色食品城”,这是全国首家荣膺该项殊荣的城市,并同时获得“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全国食品安全生产示范县”。近年来,莱阳市不断引导农业产业化向纵深推进,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经济,进一步壮大了全市经济发展根基。  相似文献   

7.
“绿色农业”是最近几年提出来的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该文对“绿色农业”提出的过程及内涵作了简要描述;对中国绿色农业的发展成就,从12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最后,指出中国绿色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构建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目的,通过区域性与科学性结合,完整性和相对独立性结合,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可比性和针对性结合的指标选取原则,采用“压力一状态一响应”(PSR)概念模型结合黄土丘陵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符合该区实际的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分为系统压力、系统状态、系统响应三大部分,由10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构成。  相似文献   

9.
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纸坊沟流域为例,构建了黄土丘陵区流域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依据该流域近70a来的农业生态安全状况,将该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从这4个阶段入手分析影响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因子,得出了一系列评价指标。结合选取指标的科学性、动态性、实用性等基本原则,参考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和多位专家的建议,进一步筛选、分类和确定评价指标,从而建立了一套由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综合功能3大类,20个具体指标构成的适宜于黄土丘陵区的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27(3):40-40
<正>经过20年发展,我国绿色食品逐步成为农业农村经济中的一个"亮点",创立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兴产业,打造了一个代表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精品品牌,创建了一套符合我国农业和食品工业的发展模式,构建了一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运用食物系统的观点,结合中国实际,从粮食生产资源、粮食可供量与稳定性、粮食获取能力和粮食利用水平等4个层面出发,构建了中国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中国1990-2011年来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粮食安全系统的发展呈现出稳步上升、快速下降和快速上升3个发展阶段,粮食安全系统的4个子系统也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其中粮食生产资源和粮食可供量与稳定性2个子系统对粮食安全系统的影响占主要地位。粮食安全系统的障碍因素诊断分析表明,在1990-2000年,财政支农支出、粮食总产量和道路密集度3个指标是粮食安全系统的最大障碍因素,但在2000-2010年,三者对粮食安全系统的障碍度不断下降,但人均耕地面积的障碍度不断增加。2010年,人均耕地面积已成为粮食安全系统最大的障碍因素,其次分别为粮食净进口量和粮食价格水平。最后,从3个方面出发,就如何提高中国粮食安全水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绿色食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的背景与内涵、绿色食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开发绿色食品的理论基础,绿色食品的开发和生产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实现,二是相辅相成,将共同推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AHP法的生态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生态农业能否成为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战略与基本模式,关键在于与其他农业发展模式相比生态农业有无竞争力优势?为此,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遵循"要素-结构-绩效"的研究范式,对生态农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共确定5个1级指标、22个2级指标和66个3级指标。结果表明:对生态农业竞争力1级指标而言,影响最大的是主体层,之后依次是效益层、产品层、要素层和组织层。并就如何提升和打造生态农业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机农业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介了有机农业的起源、内涵和国外有机食品的发展概况以及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阐述了我国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的战略意义,并提出发展有机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关于食品溯源体系的研究始于2002年,在研究和实施过程中,逐步制定了一些相关的标准和指南,并建立了一批可追溯食品和可追溯企业,形成了一系列的追溯子系统。文章介绍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目前建设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旱作节水农业项目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旱作节水农业决策支持系统”是以GIS为平台结合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超文本技术和模拟分析技术以及分布式网络技术等现代计算机综合技术的具体应用。整个系统提供了对全国旱作节水农业动态发展的各类信息进行输入、存储、查询检索、统计分析、辅助决策的环境,目的在于探索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旱作节水农业资源评估和项目管理,为各级有关部门投资决策、技术咨询提供自动化管理和服务的方法。该文阐述了系统设计思想与其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9,自引:22,他引:49  
该文从精准农业四大技术环节农田信息获取、农田信息管理和分析、决策分析、决策的田间实施,分析和评述精准农业技术体系的现状和趋势,总结了精准农业的效果和推广现状,并对精准农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循环农业评价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循环农业的研究与实践是当前中国农业领域的热点, 如何构建一套合理的循环农业评价体系是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近年来中国循环农业评价研究的概况, 重点分析了中国循环农业评价的内容与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现有循环农业评价研究主要有两类: 一是宏观层面针对国家和地区循环农业发展的综合评价, 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评价该区域循环农业所带来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或循环农业的有效性, 此类研究占绝大部分; 另一类是针对工业园区和企业或具体产业模式、农场, 采用系统动力学、能值、生命周期评价等系统分析方法评价不同模式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及其对环境影响, 目前这类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深化。综合分析认为, 要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需要在进一步明确循环农业的内涵和原理的基础上, 选择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不同的循环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因为其服务的对象及目标不同, 其构成也有所不同。针对评价对象, 在国家、区域层面和园区/企业层面的评价重点应该有所区别, 同时对于微观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技术层面, 其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也应该区别于宏观层面的评价。有针对性地构建适于不同层面的循环农业评价体系, 才能为制定科学合理循环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革命的发展历程可以明显分为3 个阶段: 第1 阶段是“红色革命”, 从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 阶段是以发展工业革命为代表的“黑色革命”, 从1949 年新中国成立开始到2000 年中国基本进入小康初级阶段; 第3 阶段是2000~2010 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绿色革命”。中国在不到100 年内实现了从“红色革命”到“黑色革命”再到“绿色革命”的三大跨越。中国未来必须走以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绿色制造和绿色农业为主的低碳经济发展的“绿色革命”之路, 才能保障生态环境改善和食品安全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