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明杨木屑替代杂木屑栽培平菇的可行性及其与玉米秸秆不同配比对平菇菌丝生长状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及产量等的影响,为平菇栽培基质的选择和配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侧耳属平菇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为试验材料,以杨木屑和玉米秸秆为栽培主料,通过调整杨木屑和玉米秸秆的比例设计平菇栽培基质配方,以传统配方栽培为CK,比较分析不同配方基质栽培平菇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等的差异,筛选适合平菇栽培的基质配方。【结果】在杨木屑30%+玉米秸秆53%+麦麸10%+黄豆粉2%+玉米粉3%+石灰1%+石膏1%组成的培养基上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3种平菇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头潮菇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表现最佳,均优于其他配方,与CK最接近,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9.14~9.79 mm/d),菌丝长势强,菌丝满袋时间最短(为24~26 d),子实体菌盖直径最大且最厚,菌柄长度适中且最粗,子实体外观色泽好、圆整、韧性好且朵大型好;糙皮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80 g,生物学效率为119.21%;金顶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73 g,生物学效率为114.57%;美味侧耳头潮菇产量为179 g,生物学效率为118.54%。【结论】杨木屑30%+玉米秸秆53%+麦麸10%+黄豆粉2%+玉米粉3%+石灰1%+石膏1%适宜侧耳属平菇糙皮侧耳、金顶侧耳和美味侧耳的栽培。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废弃甘草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甘草下脚料在平菇栽培生产中的循环利用,以甘草下脚料部分替代木屑为基质进行平菇的袋料栽培研究,测定不同比例甘草下脚料替代木屑对平菇生长特性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5配方(甘草20%、木屑58%、麸皮20%、蔗糖1%、石膏1%)在产量及生物学效率方面与CK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甘草下脚料可以作为木屑的部分替代培养料进行平菇栽培。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木屑与5种不同农业秸秆的营养成分及其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为木屑秸秆在大球盖菇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以木屑和5种秸秆的单一培养基以及复合培养基培养的大球盖菇菌丝的生长情况以及酶活进行了观察记录与测定。【结果】木屑、稻壳、稻草、玉米芯、玉米秸秆、棉籽壳的含氮量范围在0.48%~1.21%;含碳量范围在47.22%~54.35%,玉米芯碳氮比最大,木屑的碳氮比最小;玉米秸秆的纤维素含量最高,玉米芯半纤维素含量最高,木屑木质素含量最高。在木屑与5种农业秸秆单一基质培养基的基础上添加氮源和微量元素可以显著增加大球盖菇菌丝干质量及菌丝密度。木屑、玉米芯、稻草为底物时大球盖菇具有较高的木质纤维素酶活性。在木屑与5种农业秸秆配比的复合培养基上,木屑比例越高,大球盖菇菌丝干质量越大,复合培养基添加氮源和微量元素后则提高菌丝干质量3倍以上。【结论】大球盖菇在复合基质培养基中比在单一基质培养基中生长更好,在氮源和微量元素满足时菌丝生长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配方基质对簕杜鹃营养生长的影响,为簕杜鹃种植提供适宜基质配方。 【方法】以簕杜鹃 水红和小叶紫 2 个品种为试材,将土壤、园林废弃物堆肥、泥炭、河沙、生物炭等 7 种原料 按不同体积比例混配进行栽培试验,测定株高、冠幅、主径、叶片叶绿素水平(SPAD 值)和叶片氮磷钾含量等 簕杜鹃营养生长关键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以及基质理化性质,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基质配方进行综合评价, 筛选适宜簕杜鹃栽培的基质配方。【结果】簕杜鹃 2 个品种的株高在 T12 基质条件下增长值最大,水红和小叶 紫分别为 22.40、21.40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冠幅在 T12、T13 基质条件下增长值最大,水红和小叶紫分别为 25.20、23.45 cm 和 33.85、35.85 c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叶片 SPAD 值和氮含量在 T13、T15 基质条件下均最高, 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簕杜鹃在土壤∶堆肥∶泥炭∶河沙 =3 ∶ 3 ∶ 2 ∶ 2(T12)、土壤∶堆肥∶生物 炭 =3 ∶ 5 ∶ 2(T13)和土壤∶堆肥∶生物炭∶珍珠岩 =3 ∶ 4 ∶ 1 ∶ 2(T15)3 种基质配方条件下营养生长发 育较好,为最优基质配方,并证明园林废弃物堆肥可替代泥炭作为栽培基质主料,其适宜用量为 40%~50%;添 加 10%、20% 的园林废弃物生物炭作为簕杜鹃栽培基质材料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添加生物炭对放牧绒山羊羊粪堆肥腐熟过程的影响,以羊粪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生物炭为添加剂,进行好氧堆肥试验,对照组(CK)不作处理,处理组1、2、3(T1、T2、T3)分别添加堆体干重的5%、10%和15%生物炭,分析生物炭对堆肥基本理化性质、腐熟度、臭气和木质纤维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堆肥最高温(64.8 ℃)和延长高温期持续时间,并提高堆肥结束时的pH(P<0.01),降低电导率。2)堆肥结束时CK、T1、T2和T3的总氮含量分别为19.69、19.92、21.30和20.30 g/kg,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149%、154%、189%和186%。与CK相比,T2和T3显著提高堆肥结束时总氮含量(P<0.05),降低堆肥氮素损失33.53%和23.71%,并显著提高堆肥种子发芽指数27%和 25%(P<0.05)。3)与CK相比,T1、T2和T3可分别减少NH3累积排放量25.25%、40.50%和28.89%,减少H2S 累积排放量26.33%、29.50%和30.09%。4)堆肥结束时4个组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48.76%~56.29%、37.60%~48.13%和6.65%~14.20%。处理组纤维素降解率(T1(52.90%)、T2(53.81%)和T3(56.29%))均高于CK(48.76%)(P<0.05),提高8.48%~15.44%;T2(48.13%)和T3(47.8%)的半纤维素降解率显著高于CK(38.43%)(P<0.05),分别提高24.37%和25.22%;T2的木质素降解率(14.2%)显著高于T1(11.20%)和T3(10.37%)(P<0.05),又极显著高于CK(6.65%)(P<0.01),处理组木质素降解率较CK提高56.08%~113.04%。综上,在本研究条件下,在羊粪堆肥中添加生物炭可有效减少放牧条件下羊粪堆肥中氮素损失和臭气排放,促进木质纤维素降解,提高堆肥种子发芽指数和腐熟度,提升堆肥产品品质,因此推荐生物炭添加量为干重10%。  相似文献   

6.
堆肥施用量对全株青贮玉米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与化学肥料相比施用堆肥对青贮玉米饲料生产能力的影响,为生产中合理施用堆肥进行青贮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个不同堆肥的施用处理分别为20、40和60 t•hm-2,以施用化学肥料(尿素40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钾肥(K2SO4)300 kg•hm-2)为对照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通过测定各处理单位土地面积的鲜物质产量、干物质产量、营养物质含量、养分瘤胃降解率,得出不同堆肥施用量对青贮玉米单位土地面积生物产量、营养物质产量、可降解营养物质产量等指标的影响,从而对施用堆肥的青贮玉米饲料生产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结果】随堆肥施用量的增加,全株青贮玉米中蛋白质、脂肪、总能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粗纤维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同时,提高堆肥施用量增加了全株青贮玉米中蛋白质、脂肪、总碳水化合物、总能的瘤胃降解率(P<0.05)。各堆肥处理组全株青贮玉米生物产量、营养物质产量、瘤胃可降解营养物质产量和相对饲料价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化学肥料相比,施用堆肥提高了青贮玉米的生物产量和饲用品质,本试验条件下最适的堆肥施用量为40 t•hm-2。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通过装袋栽培法,设100%稻草(CK1)、100%玉米秸秆(CK2)、100%艾草秸秆(CK3)、稻草60%+玉米秸秆20%+艾草秸秆20%(T1)、稻草20%+玉米秸秆60%+艾草秸秆20%(T2)、稻草20%+玉米秸秆20%+艾草秸秆60%(T3)、33%稻草+33%玉米秸秆+33%艾草秸秆(T4)共7个处理,研究稻草、玉米秸秆和艾草秸秆的基料化利用对平菇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0%稻草(CK1)或100%玉米秸秆(CK2)处理限制平菇菌丝体生长,现蕾出菇所需时间较长,平菇生物量和生物学效率均最低,而3种秸秆混合基料则有利于提升菌丝生长速度和生物学效率,且生物量较CK1和CK2分别增加112%~188%和38.9%~88.9%;适量(20%、33%)添加艾草秸秆较单一艾草秸秆处理(CK3)平菇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32.2%~52.9%,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和总酚含量有所提升;混合基料各处理(T1~T4)可一定程度增加平菇多酚氧化酶活性,还原糖含量较CK1、CK2和CK3处理分别提升10.0%~103.3%、26.9%~134.6%和32.0%~14...  相似文献   

8.
以杂木基质为对照,研究了水培木麻黄基质上平菇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水培木麻黄基质上平菇的生产量为杂木基质13倍以上。平菇的生长用Logistic曲线进行拟合效果良好,水培木麻黄和杂木两种基质上的拟合方程分别为h=121.6/(1+e(1.915-0.0427)和h=88.7/(1+e(3.876-0.1120)。在这两种基质上平菇的产量(重量)与生产朵数都呈密切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泥炭的开采和提高绿化废弃物的再利用率,探讨绿化废弃物好氧堆肥和蚯蚓堆肥替代泥炭作为蔬菜育苗基质的可行性,将好氧堆肥、蚯蚓堆肥、泥炭按不同体积混配制成6种基质:对照(泥炭),T1(好氧堆肥),T2(蚯蚓堆肥),T3[V(好氧堆肥)∶V(泥炭)=1∶1],T4[V(蚯蚓堆肥)∶V(泥炭)=1∶1],T5[V(好氧堆肥)∶V(蚯蚓堆肥)∶V(泥炭)=1∶1∶1],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对3种不同耐盐性蔬菜甘蓝Brassica oleracea(高耐盐性)、莴苣Lactuca sativa(中耐盐性)、西葫芦Cucurbita pepo var. ovifera(低耐盐性)进行育苗试验,重复10次处理-1,研究不同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蔬菜幼苗生长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评价各基质配方的优劣。结果表明:T4处理基质的理化性质的各项指标均在无土栽培基质的理想范围,甘蓝、莴苣和西葫芦幼苗在其中的生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52, 0.52, 0.54高于对照0.33,0.49,0.49, 成本较对照降低了41.56%,可用作甘蓝、莴苣和西葫芦育苗代用基质。表7参23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适宜豆角种植的基质原料筛选,于2020年7月份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晟熙农业科技温室大棚中进行豆角种植试验,共研究了5中不同基质原料(白菇渣:蛭石:珍珠岩=6:3:2的A1基质;发酵料:蛭石:珍珠岩=6:3:2的A2处理;平菇渣:蛭石:珍珠岩=6:3:2的A3处理;金针菇渣:蛭石:珍珠岩=6:3:2的A4处理;麦糠:蛭石:珍珠岩=6:3:2的A5处理)下豆角出苗率与生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A3处理基质的出苗率最快,可以较好满足豆角种子发芽;且A3、A5、A2均能够促进豆角植株的快速生长;因此,平菇渣、麦糠、发酵料可作为基质产品的首先原料,可为今后基质生产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生物炭对蚯蚓堆肥过程理化特性、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重金属形态变化的影响,以牛粪、酒糟和园林废弃物为原料,分别添加5%(质量比)的竹炭、木屑生物炭和玉米芯生物炭,采用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 fetida)开展为期60 d的堆肥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对照,3种生物炭添加显著增加了种子发芽指数,降低了堆体最终碳氮比,促进了堆肥腐熟,最终堆体全氮、硝态氮和腐植酸含量分别提高10.74%~13.20%、41.91%~54.29%和26.22%~33.44%,不同生物炭之间,添加玉米芯生物炭能提高有机质降解率和全氮含量,添加木屑生物炭可以提高堆体硝态氮含量和腐植酸含量。3种生物炭添加均提高了堆肥细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提高了ActinomaduraIlumatobacterSaccharomonospora等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的丰度;此外3种生物炭添加促进了铜和锌从可交换态转化为氧化态,钝化率分别提高了11.7个和5.87个百分点,添加竹炭处理对铜和锌的钝化率效果最好,能较好地促进铜和锌从活性较高的可交换态向着稳定性更高的氧化态转化。相关性分析表明,铜和锌的氧化态分配率与腐植酸、木质纤维素降解菌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竹炭、木屑生物炭和玉米芯生物炭均能提高蚯蚓堆肥腐熟、改善细菌群落结构和增加重金属钝化效率。  相似文献   

12.
石姗姗  徐凤花  王彦伟  赵忠宝  王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27-6428,6493
[目的]为快速降解堆肥中的纤维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碳源、氮源、固液比、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等方面,研究复合菌系产酶条件,及其对牛粪堆肥纤维素降解的影响。[结果]酶活力最高培养基配方为稻草粉∶麸皮=6∶4,豆饼粉2%,固液比1.0∶2.5,接种量10%;最佳培养条件:pH值为7.5,装料量50g,培养温度32℃,培养时间6d。在该条件下,CMC、FPA酶活力分别达到4564.86、624.13IU/g,堆肥结束时,纤维素降解率为74.24%。[结论]复合菌系能有效促进堆肥纤维素降解,加快堆肥腐熟速度。  相似文献   

13.
侧耳菌可使玉米秸秆发酵且营养成分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化。试验应用常规方法对四种侧耳菌发酵后的玉米秸秆培养基进行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金顶侧耳菌生长的平均速度最快,为0.561cm/d;平菇xw40次之,为0.523cm/d;白灵菇生长最慢,为0.464cm/d;但四种侧耳菌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白灵菇菌丝体粗蛋白和碳水化合物的增加量最多,为45.2%、45.1%,纤维素降解量最多为35.34%,且与平菇xw40和金顶侧耳差异显著(P〈0.05),杏鲍菇次之,分别为33.34%、26.98%、18.40%,粗蛋白含量与白灵菇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两指标差异显著(P〈0.05);平菇xw40粗蛋白增加量最少,为15.7%;金顶侧耳菌碳水化合物增加量最少、纤维素分解量最少,分别为14.5%、3.5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割苗对基质覆盖免耕播种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基质覆盖免耕播种模式下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惠玉甜 3 号’玉米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 4 种不同种植密度(6.0 万、7.0 万、8.0 万、9.0 万株 /hm2,分别标记为 A1~A4),副区为 4 种不同割苗处理(3~4 叶龄、5~6 叶龄、7~8 叶龄,分别标记为 T1~T3;不割苗为 CK),研究割苗对基质覆盖免耕播种玉米生长发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割苗对基质覆盖免耕播种玉米的生育周期和灌浆期叶片的 SPAD 值影响不显著。随着种植密度增加,茎秆性状、果穗性状均呈下降趋势。在 A1~A3 种植密度下,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呈上升趋势,在 A4 种植密度下,玉米产量相对下降。在 A1~A4 种植密度下,割苗使株高、穗位高显著降低,茎粗显著增加,作用效果为 T2 > T1 > T3;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穗质量和产量显著增加,以 T2 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5~6 叶龄(T2)割苗处理下,A1~A4 种植密度分别增产 13.80%、11.71%、15.49% 和 13.24%;且在 A3 种植密度下,割苗处理产量提升效果显著优于其他种植密度,T1~T3 处理分别增产13.53%、15.49% 和 8.98%。【结论】割苗可降低基质覆盖免耕播种玉米的重心、增加茎粗,同时促进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和单穗质量等果穗性状正向生长发育,有效提高基质覆盖免耕播种玉米的产量,且在 8.0万株 /hm2 种植密度下,于 5~6 叶龄进行割苗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蔗渣和木屑作尾叶桉容器育苗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蔗渣,木屑为原料做尾叶桉容器育苗基质,进行不同配方,堆沤及追肥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木屑,蔗渣经过配比,堆沤,追肥处理后可以作为尾叶桉容器育苗的基质,配方以V(木屑或者蔗渣):V(煤渣):V(黄心土)=5:2:3最好,其次为配以φ为40%煤渣,经堆沤后,基质的N、P、K含量明显上升,苗木生长指标提高,育苗性能优于或同等于泥炭的基质为:(1)V(木屑):V(煤渣):V(黄心土)=5:2:3;不堆沤用追肥2(每株施尿素0.4g KH2PO40.2g),堆沤3个月用追肥1(每株施尿素0.8g KH2PO40.4g),堆沤6个月不追肥,(2)V(木屑):V(煤渣)=6:4,V(蔗渣):V(煤渣):V(黄心土)=5:2:3,V(蔗渣):V(煤渣)=6:4;堆沤3个月用追肥1,堆沤6个月用追肥2.(3)纯蔗渣堆沤6个月,追肥2。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降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在黄土丘陵区旱作梯田实施微集流种植与常规平作种植,测定作物的农艺性状指标值,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作物生长与产量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传统平作法相比,微集流种植6—8月玉米株高平均提高47.2%,根系干质量增加187.79%,籽粒产量平均增收903.12 kg/hm2;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玉米植株的株高、抽雄率、生物产量、籽粒产量与对照方差检验值F在1%水平上存在极显著差异,水分利用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且与玉米产量性状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线性相关关系。微集流种植能够有效地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率,从而显著地影响作物生长与产量性状。  相似文献   

17.
以新鲜巨菌草为栽培料,与巨菌草干草及木屑进行对比,制作平菇栽培种,测定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及栽培料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新鲜巨菌草与巨菌草干草为栽培料的平菇的羧甲基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滤纸酶、多酚氧化酶活力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随生育期延长逐渐降低,漆酶活性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木屑为栽培料的平菇,半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漆酶活力随生育期延长先升高后下降,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逐渐降低,滤纸酶活力几乎无变化。新鲜巨菌草的多酚氧化酶活力较其他2种栽培料高。以巨菌草鲜草为栽培料时,平菇接种后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在不同生长时期均在下降;以巨菌草干草为栽培料时,平菇接种后干草的半纤维素含量在不同生长时期均在下降,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在菌糟时期有所上升;以木屑为栽培料时,平菇接种后到菌丝体满袋时期,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上升,之后开始下降,木质素含量以较快速率下降。所有栽培料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先下降后上升,且菌糟时期的蛋白质含量都要比未接种时要高。研究表明,新鲜巨菌草对平菇的胞外酶活性及栽培料的营养成分有影响,且巨菌草栽培料在菌糟时期大大增加栽培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可以尝试将栽培后的菌糟当成饲料再次利用。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近年来黑龙江省春玉米产量及肥料利用率变化,采用多年多点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结合黑龙江省统计年鉴数据,分析了2000—2019年174个春玉米田间试验中的522个玉米产量数据及近2 000个成熟期养分吸收量数据,探讨玉米产量和氮磷钾肥利用率变化及其原因。结果表明,2000—2009年玉米平均产量为7 347 kg·hm-2,2010—2019年平均产量为8 859 kg·hm-2,2010—2019年较2000—2009年玉米平均增产1 512 kg·hm-2,增产率达20.6%;黑龙江省玉米平均收获指数2000—2009年为0.45,2010—2019年为0.50。玉米产量与植株氮磷钾吸收量均呈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玉米产量与氮素吸收量相关性最高,其次为钾素,与磷素相关性最低。根据化肥施用及肥料利用率可将研究时期进一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2000—2010年、2011—2015年、2016—2019年,氮磷钾肥利用率表现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氮肥利用率在这三个阶段的平均值分别为38.5%、34.4%、39.4%,磷肥(P2O5)利用率分别为18.8%、15.8%、20.7%,钾肥(K2O)利用率分别为47.9%、46.4%、49.9%。研究表明,2000—2019年黑龙江省玉米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则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收获指数及肥料用量的增加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肥料用量的增加是导致肥料利用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张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403-10404
[目的]研究玉米芯、稻草、棉籽壳、木屑对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生物学转化率的影响,为提高栽培原料的生物学转化率和寻找新的栽培原料提供参考。[方法]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4袋,3次重复。培养料用装袋机分装到长35 cm、宽20 cm、厚0.03 mm的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中,常压灭菌。灭菌后料袋趁热放入接种室冷却到25℃左右时接种。接种后搬入培养室内22~26℃避光培养。当菌丝长满菌袋,菌袋表面菌丝开始分泌黄水,出现小的原基后,把菌袋搬进菇房进行出菇管理。接种后观察菌种块萌发吃料情况、菌丝长势、长满菌袋的时间,另观察记录子实体分化情况、形态特征及子实体产量,计算各处理的生物学转化率,生物学转化率=鲜菇重∕培养料干重×100%。[结果]玉米芯、稻草、棉籽壳、木屑为碳源的平菇生物学转化率分别为152.19%、59.30%、166.38%、62.28%,表明不同碳源对平菇生物学转化率有较大差异。[结论]棉籽壳的生物学转化率最高,玉米芯次之,木屑和稻草最差。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宜豇豆种植的基质原料,于2020年7月在河北省邢台市威县晟熙农业科技中心温室大棚中进行豇豆种植试验,共研究了5种不同基质对豇豆出苗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A_3(平菇渣∶蛭石∶珍珠岩=6∶3∶2)栽培的豇豆出苗最快,可以较好满足豇豆种子发芽;且基质A_3(平菇渣∶蛭石∶珍珠岩=6∶3∶2)、A_5(麦糠∶蛭石∶珍珠岩=6∶3∶2)、A_2(发酵料∶蛭石∶珍珠岩=6∶3∶2)均能够促进豇豆植株的快速生长。因此,平菇渣、麦糠、发酵料可作为基质产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