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廖春良  吴世光 《广西农学报》2007,22(A01):90-92,97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茶叶产业发展迅速,逐步成为山区乡镇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为了摸清融水茶叶产业生产现状,针对融水县茶叶生产存在的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就新形势下融水县茶叶发展之路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茶叶产业发展迅速,逐步成为山区乡镇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为了摸清融水茶叶产业生产现状,针时融水县茶叶生产存在的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就新形势下融水县茶叶发展之路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津区政府提出了《关于加快富硒特色产业发展的意见》,计划到2016年,建成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10个,其中在南部山区大力发展名优茶叶,建富硒茶叶基地1个,面积为1 333.33hm2。该文就江津区茶叶生产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山阳县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山阳县茶叶种植区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种植和生产现状进行考察的条件下,依照茶叶的生物学习性,对山阳县茶叶生产的气候条件进行分析,总结了山阳县茶叶种植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安徽省旌德县茶叶生产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对策,对推动该县茶叶经济发展有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贵州茶叶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贵州茶叶生产及科研现状,分析了目前贵州茶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茶叶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陆传正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1-11,32
分析了含山县茶叶生产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该县茶叶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黄山市黄山区三口镇茶叶生产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时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怒江州茶叶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强科技培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组织及行业协会,注重品牌建设和管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阐述了老姆登茶叶生态环境、采制技术、品质特点和社会成效,找出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老姆登茶叶发展思路和目标,最后从合理布局、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方面,推进转型升级方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进科技进步方面,改变经营状况、促进产业化发展方面,发展壮大生产基地方面,加强科技培训和切实抓好科技服务工作方面,培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执行国家茶叶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讨论了老姆登茶叶发展的对策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晴隆县茶叶种植大户的生产现状,分析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平昌县茶叶生产发展概况平昌县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幅员面积2229km2,辖27个乡镇,总人口9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1万人,乡村劳动力33.4万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茶叶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先后建立大中小茶场53个,面积达3.5万亩,主栽品种有福鼎大白茶、鸠坑种及本地中小叶种。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泾县发展无公害茶叶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针对山区特点,提出了今后无公害茶叶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油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咸宁茶叶产业的现状,分析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实现茶叶产业"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思路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祁门县茶叶生产现状与发展特点,指出了茶叶生产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的有利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祁门茶业展望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耿马县茶叶企业生产现状进行分析、查找出存在困难及问题,提出发展方向、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8.
赖全康  杨慈 《广西农学报》2007,22(A01):37-39
分析三江县2005年茶叶生产形势,指出三江县茶叶产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茶叶发展的思路、战略目标及主要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麻栗坡县具有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根据麻栗坡县无公害茶叶生产现状,分析了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无公害茶叶的对策,以期为麻栗坡县无公害茶叶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1 甘薯生产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甘薯在苏北盐城市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在农业生产上发挥过显著作用.其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三个时期: 1.1 新中国成立前至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50年代初) 该时期主要以地方土品种种植为主,产量较低,一般单产500kg左右,1949年盐城市甘薯种植面积约为5万亩,1950年为8万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