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脱水香菇的褐变与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林国智 《北方园艺》2015,(6):126-129
以香菇为试材,选取不同菌块大小、不同新鲜程度的香菇、不同含水量的培养基,从控制培养温度及在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维生素C等方法,研究抑制香菇组织分离产生褐变的几种因素。结果表明:菌块大小为0.7~0.9cm时褐变率相对较低,为16.6%;当香菇放置1~3d,培养基放置3d时褐变率为0%;在培养基中加入0.1%~0.3%活性炭、维生素C浓度为0.1~0.5g/L时可使褐变率降为0%;蘸取无菌水的菌种可以降低褐变率至0%;当温度控制在25℃左右褐变率降低为16.6%。褐变率越低,菌丝生长越好。  相似文献   

3.
李莉  田士林 《北方园艺》2007,(1):183-184
多酚氧化酶(PPO)是引起苹果鲜榨汁褐变的主要原因,现对押制褐变进行了多方位研究。结果表明:缸富士鲜榨汁的酸度控制在4.5左右,加热30℃,5min,然后加入0.16%的Vc,可有效控制苹果鲜榨汁的褐变。  相似文献   

4.
5.
鲜切苹果酶促褐变底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士、嘎啦和乔纳金3个苹果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褐变底物对鲜切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鲜切富士、嘎啦和乔纳金苹果在贮藏过程中色泽(L*值)和硬度值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富士苹果的色泽和硬度下降最慢,贮藏14d,L*值和硬度分别下降9.6%、34.56%,比较适合做鲜切苹果加工材料;不同品种鲜切苹果酶促褐变底物不同,其中富士和嘎啦的酶促褐变是以绿原酸和表儿茶素为底物,而乔纳金的酶促褐变是以绿原酸为底物。  相似文献   

6.
加工过程中控制鲜切果蔬褐变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切果蔬既保持了果蔬原有的新鲜状态,又经过了加工使产品清洁卫生,达到即食或即用(如烹饪)的目的,方便快捷。在生产中,鲜切果蔬经过严格的清洗、消毒、包装等工序,减少了微生物侵害并降低了农药残留,大大增加了产品的安全性。鲜切果蔬经加工后重量和体积减小,降低了产品的运输费用。  相似文献   

7.
热激处理抑制牛蒡鲜切片褐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岩岩  王庆国 《园艺学报》2012,39(11):2258-2264
 研究了热激处理对鲜切牛蒡褐变的影响及其抑制褐变的机理。结果表明,切后50 ℃ 6 min,55 ℃ 3 min和切前50 ℃ 10 min 3种不同热激处理均较好地抑制了贮藏期间鲜切牛蒡的褐变。在1 ℃,未经处理的对照3 d就明显褐变。热激处理的牛蒡贮藏至12 d仍具有较好的色泽,且失水程度明显低于对照,感官品质明显好于对照。热激处理抑制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总酚含量和呼吸速率的上升,是其延缓褐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NaCl溶液盐胁迫作用引起的抗氧化特性,明确其对鲜切果蔬褐变的影响,本研究以马铃薯为试验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法考察NaCl处理对鲜切马铃薯抗氧化特性的影响,并与未经NaCl处理的鲜切马铃薯片进行对比,以多酚氧化酶(PPO)为指标筛选出最佳处理条件组合。结果显示,当NaCl浓度0.28 mol/L,处理时间20min,处理温度10℃时,PPO的活性最低,为125.41 U/g。由此可见,适当浓度的NaCl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鲜切马铃薯PPO的活性,在提高鲜切马铃薯防褐变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贮藏温度对鲜切嘎啦苹果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鲜切嘎啦苹果在常温、2、6、10℃下贮藏的褐变情况及相关酶活性,以探索低温贮藏对鲜切嘎啦苹果采后保鲜的效果及适宜的贮藏温度.结果表明:低温冷藏可有效抑制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POD)活性,延缓鲜切苹果的褐变和衰老;同时冷藏抑制了总酚含量的上升,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保持鲜切苹果较高品质.但由于2℃条件下贮藏鲜切苹果会出现低温冷害,所以选择在6℃条件下贮藏鲜切嘎啦苹果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吉林蔬菜》2019,(1):37-38
1品种选择与季节安排鲜香菇大棚栽培一般选用的是中熟和早熟的香菇品种。栽培时间一般为7月中下旬到9月下旬,对于中熟的香菇品种,其接种一般应在8月底之前完成。  相似文献   

11.
以新鲜香菇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香菇浸水后的质量、颜色、水分存在状态,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微观结构等指标,探索了浸水处理对采后香菇褐变和质地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水处理显著降低了香菇表面亮度,增加了总色差,浸水处理0~10 min内,香菇质量增加呈现先慢后快再变慢的趋势,不同部位香菇以外层菌皮吸水能力最强;浸水处理导致香菇T22弛豫时间延长,半结合水显著增加。然而,浸水处理降低了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和总酚含量,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浸水后香菇表面菌丝孔隙较少。因此,水分引起的采后香菇褐变不是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的结果,而是水分导致了香菇表面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鲜切苹果具有方便、即食等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鲜切所造成的机械伤害会破坏苹果的组织结构,其感官品质会极大下降,尤其会出现褐变等问题。传统的保鲜方法已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鲜切食品的高品质追求,物理控制技术因其处理条件易于操作、保鲜效果明显、绿色安全等优势,在果蔬贮藏保鲜中应用广泛。本文综述了鲜切苹果褐变机理及物理保鲜技术在提高其贮藏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鲜切苹果的贮藏保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俞建军 《食用菌》1995,17(2):41-42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特别是生鲜食用菇类对外贸易量的日益增长,一种在美、日等发达国家早已普及的流通设施,在浙、闽一带的鲜香菇出口产地被广泛的利用。这种被称为“预冷”(Pre-cooling)的产品处理技术,已成为鲜香菇对外贸易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么预冷技术究竟是怎么回事?怎样运用预冷技术保持食用菌的鲜度?本文就这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谭伟  郑林用 《食用菌》2000,22(5):28-29
四川盆地昼夜温差小、日照少、湿度大等自然气候的特点,常造成香菇制袋污染率高,成品率低,产量不高。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香菇生产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缓慢发展阶段。从 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针对这种特殊气候特点,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吸收浙江、福建等先进省份的技术,结合四川实际情况,致力于鲜香菇的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的改进研究,经反复试验,获得一批适合本省种植的鲜香菇新菌种,并总结出其配套栽培技术。该技术平均制袋成品率达 95%以上,袋产量高达 750 g以上。现将该新技术要点与传统技术对照介绍分析如下:1 鲜香菇菌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吉兰泰地区开展的梭梭宣传品育苗单因子试验和正交多因子试验,其对苗高、成杯率、成本等多目标综合作用的最佳组合水平为:高压聚乙吹塑容器,高16cm,直径9cm,粘土含量5%,播深1cm,播量15粒/袋,每日灌水2次,播后1月和2月分别追施混合肥1次。3个月内苗高可达20cm以上,茎基本质化。  相似文献   

16.
外销鲜香菇的保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敦辉  童巧隽 《食用菌》1995,17(2):42-43
龙泉市地处浙江西南部,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大山区,也是我国食药用菌生产重点地区,其香菇、茯苓、灵芝早就驰名中外。市科协遵循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农科教相结合,科工贸一条龙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组织实施“金桥工程”,认真选择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积极参与食药用菌的加工开发。 近年来,国际市场上提倡纯天然“黑色食品”,香菇因其独特的口感风味和食疗效果而日益被许多东南亚国家所接受,新鲜香菇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畅销,价格一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研究鲜切生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和褐变发生的规律及其内在机理,以新鲜圆生菜为试材,经切分处理,置于4℃下贮藏,观测贮藏期间鲜切生菜外观品质、主要营养成分以及与褐变相关的褐变度,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经过切分处理的鲜切生菜的含水量逐步降低,失重率增大,后期腐烂明显;主要营养成分叶绿素、还原型维生素C(VC)、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褐变度呈现上升趋势,组织中的PAL活性和总酚含量先升高后逐步下降;PPO活性在整个贮藏时期内呈现出下降趋势,POD活性在贮藏的后期迅速升高。综合分析认为,切分损伤能够诱使PAL活性提高,并促进酶促褐变底物酚类物质的大量积累,通过PPO和POD协同作用,加剧褐变发生;鲜切生菜随贮藏时间延长,其综合品质下降,建议最佳食用期0~3d,货架期0~8d。  相似文献   

19.
鲜菇的褐变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鲜食用菌商品具有含水分高,子实体嫩脆,易破易碎的特点,故在其进行储运或加工时,因受到机械损伤鲜菇极易发生褐变现象。褐变是一种化学变化过程。鲜菇发生褐变不仅  相似文献   

20.
梨果肉褐变机理和防褐变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褐变是果实采后贮藏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不仅影响外观,而且风味和营养也因之发生变化,尤其在果肉颜色较浅的梨果实上发生的褐变,影响更为显著.当梨果实受到机械损伤或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果实内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PPO)等一系列酶的作用下氧化,而呈褐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