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
3.
为了探讨复配施用L(石灰)、S(海泡石)和B(生物炭)3种钝化剂对玉米植株吸收积累土壤Cd、Pb的影响,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在云南省某矿区周边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复配施用的不同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钝化剂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Pb的含量,其中L(0.6 t/hm~2)+S(10.5 t/hm~2)+B(6 t/hm~2)处理对土壤Cd的钝化效率达46.9%, L(0.6 t/hm~2)+S(6 t/hm~2)+B(10.5 t/hm~2)处理对土壤Pb的钝化效率达26.8%;通过多元回归拟合分析,用钝化剂组合L+S+B的施用量预测的玉米籽粒中Cd含量最低,为0.0791 mg/kg,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因此, L+S+B是该矿区周边Cd、Pb污染农田修复效果最佳的钝化剂组合。 相似文献
4.
《江西农业学报》2022,(8)
为了探讨复配施用L(石灰)、S(海泡石)和B(生物炭)3种钝化剂对玉米植株吸收积累土壤Cd、Pb的影响,采用"3414"试验设计方案在云南省某矿区周边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复配施用的不同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钝化剂处理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Cd、Pb的含量,其中L(0.6 t/hm2)+S(10.5 t/hm2)+S(10.5 t/hm2)+B(6 t/hm2)+B(6 t/hm2)处理对土壤Cd的钝化效率达46.9%, L(0.6 t/hm2)处理对土壤Cd的钝化效率达46.9%, L(0.6 t/hm2)+S(6 t/hm2)+S(6 t/hm2)+B(10.5 t/hm2)+B(10.5 t/hm2)处理对土壤Pb的钝化效率达26.8%;通过多元回归拟合分析,用钝化剂组合L+S+B的施用量预测的玉米籽粒中Cd含量最低,为0.0791 mg/kg,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因此, L+S+B是该矿区周边Cd、Pb污染农田修复效果最佳的钝化剂组合。 相似文献
5.
6.
土壤性质对锌吸附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概括了土壤pH、有机质、粘粒矿物、温度、竞争性阳离子和共存阴离子等性质对土壤锌吸附过程的影响,总结了土壤对锌的吸附量随pH值、有机质含量、粘粒矿物类型、温度和土壤溶液中伴随离子种类变化而变化的机理,指出了土壤性质对锌吸附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石灰对实际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不同浓度石灰水溶液(0.025%和0.050%)淋洗受铅锌矿尾矿严重污染的水稻土对水稻的影响。[结果]石灰水溶液可以将土壤中的Cu、Zn和Pb等重金属淋洗出来,淋洗次数越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越低。土壤中Pb的含量降幅最大,其次是Zn,最低为Cu。低浓度石灰溶液(0.025%)淋洗6次以上、高浓度(0.05%)淋洗5次以上对去除土壤中的Pb、Cu、Zn重金属效果明显。水稻能在经石灰淋洗过的土壤上生长,发芽率和生物量随着淋洗次数的增多而增加,但石灰水溶液浓度过高或淋洗次数过多则降低水稻发芽率和生物量,还导致植株Pb含量升高。[结论]利用石灰修复铅锌尾矿污染的农田土壤是可行的,但石灰用量要适当。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一直是全世界面临的一项难题。与其他修复方法相比,植物修复由于对土壤扰动小、费用低、操作简单等优点,将成为未来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的主要方向。综述了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机理,重点对植物修复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为提高植物修复技术所能采取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石灰与泥炭配施抑制小白菜对重金属的吸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在 Cd、Pb、Zn污染土壤上 ,石灰和泥炭配施对春小白菜吸收重金属元素 (Cu、Zn、Cd、Pb、Fe、Mn )的影响 .结果表明 :石灰、石灰加低量泥炭、石灰加高量泥炭处理均显著抑制小白菜对重金属的吸收 ,泥炭对石灰的效果没有负面影响 .土壤有效态 Zn、Cd、Pb含量与土壤 p 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R2为 0 .78* * * -0 .84* * * ) ,与小白菜茎叶 Cd、Pb、Zn的含量则呈极显著正相关 (R2 为 0 .45 * *-0 .86* * *) .而茎叶 Cd、Pb、Zn的含量与土壤 p H呈极显著的二项式相关 (R2 为0 .87* **-0 .95 * * *) ,茎叶 Zn、Cd、Pb的含量先是随 p H的升高而下降 ,而当 p H升到 6.7左右后 ,其含量又所有回升 相似文献
10.
华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1,(2):55-62
模拟不同程度的铜、镉、铅、氟污染,测定了苏联生草灰化土和潜育泥炭土、中国湖北的红壤和黄棕壤、北京浅色草甸土、山西碳酸盐褐土对上述污染元素的缓冲性。结论:有机质含量高、阳离子代换量高、碳酸钙含量高、质地粘重、中性的北方土壤对重金属的缓冲性强,对氟的缓冲性弱;富含氧化铁、铝的酸性南方土壤,对氟缓冲性较强,而对重金属缓冲性最弱。分析了影响土壤对该污染元素的缓冲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确定杏花期的抗寒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电导法配以Logistic方程,测定了6个不同生态地区杏(apricot)品种花蕾和盛开花朵的半致死温度(LT50)。实验结果表明,杏花器官不同部位的抗寒性大小,雌蕊<雄蕊<花瓣,并证明了北方品种较南方品种耐寒。杏花蕾的LT50在-6~-9℃,盛开花朵的LT50在-4~-6℃. 相似文献
12.
58份桃种质资源抗寒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58份桃种植资源的抗寒特性,并从中筛选出抗寒性高的种质,以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测定其在4、-3、-6、-9、-12、-15、-18、-21、-24、-27、-30、-33℃ 12个低温处理下的电解质外渗率变化,同时结合Logistic方程,求出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表明,处理温度从4~-33℃,大多数桃种质电解质外渗率变化趋势一致,且在-21℃时出现拐点。58份种质,其半致死温度主要集中在-25~-35℃。来源于高海拔地区的‘2010西藏17号’、‘2010西藏28号’、‘2010西藏32号’、‘2010西藏54号’,抗寒性整体低;来源于西北高旱地区的‘江村4号’、‘丁家坝青皮桃’及选育品种‘夏至早红’,抗寒性在所有测试种质中最高。对于大多数测试种质而言,-21℃可作为细胞膜开始受损伤的临界温度,-21~-30℃,细胞膜损伤程度加大,超过此范围,细胞膜损伤将不会被修复。通过抗寒性评价,筛选出3个高抗资源。 相似文献
13.
新疆杏抗寒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确定新疆杏品种抗寒力的相对强弱顺序,为新疆杏品种区化和新品种推广提供抗寒性依据,为育种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导法、恢复生长法和应用Logistic方程求出拐点温度(半致死温度-LT50),确定供试品种的抗寒力.[结果]供试的13个品种中,紫杏、大果胡安娜、阿克牙格勒克抗寒性强,可抗-31℃低温;冬杏、赛买提、佳娜丽、安江胡安娜的抗寒性较弱,只能抗-22℃左右低温.[结论]通过恢复生长法观察杏不同品种的可逆反应证实,电导法和应用Logistic方程相配合测得杏树品种的抗寒力,其结果比较准确.试验的杏品种处在-21~-30℃时,多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下限可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15.
16.
电解质渗漏法测定割手密抗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献英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3)
用电解质渗漏法对云南割手密50个无性系进行了抗寒性测定,结果表明,割手密的电解质渗漏率:(1)随原生长地点海拔的上升而下降,相关系数r=-0.669,p<0.01;(2)随原生长地点纬度增高而降低,相关系数r=-0.551,p<0.01;在相近的纬度范围内,决定电解质渗漏率高低的因子是海拔;在相近的海拔范围内,决定电解质渗漏率高低的因子是纬度。 相似文献
17.
以李属天山樱桃、毛樱桃、榆叶梅和野生樱桃李的休眠枝条为试材,采用人工冷冻降温的方法,设置温度梯度分别为-18,-21,-24,-27,-30,-33,-36,-39,-42℃,以-15℃为对照(CK),测定不同低温胁迫下休眠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萌芽率、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利用Logistic方程对电解质渗出率变化曲线进行拟合,计算半致死温度,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4种果树休眠枝条的电解质渗出率都随温度下降而上升,半致死温度为-25.3~-40.1℃,恢复生长法与半致死温度的结果基本一致,游离脯氨酸含量和抗寒性相关性明显,而丙二醛含量不十分吻合。4种李属砧木抗寒性大小依次为天山樱桃>榆叶梅>毛樱桃>野生樱桃李。 相似文献
18.
布迪椰子、沼地棕和油棕的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寒害指数、电解质渗透率与半致死温度研究了布迪椰子、沼地棕和油棕3种棕榈植物在厦门露地栽种的耐寒性。结果表明,它们的寒害指数差异明显,布迪椰子为7.29,在露地能顺利越冬;沼地棕为20.24,适当保护才能越冬;油棕的寒害指数为75 .00,不能在露地越冬。低温锻炼前(10月份)和低温锻炼后(次年1月份)所采的叶片在不同低温处理时的电解质渗透率变化趋势不同,应用Logistic方程分别求出各自的半致死温度(LT-50),布迪椰子、沼地棕和油棕在低温锻炼前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7.93、-5.03和-2.19℃,在低温锻炼后的半致死温度分别为-19.10、-6.60和-2.94℃。结果发现,布迪椰子的耐寒力最强而且对降温反应速度最快,沼地棕居中,油棕耐寒力最弱,对温度反应最慢。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