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耳木分离,多沿用升汞和无菌水冲洗消毒的方法。这种方法工序较繁,不易掌握。我改用酒精擦洗耳木块表面消毒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具体做法如下: 在木耳盛产季节,选出耳旺盛、子实体大、无病虫害的耳木1~2根,停止喷水,待耳木晾干后,削去树皮,用刀在耳基部下切取木块8cm~3,放入接种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母种一般用耳木分离法制作。在分离操作时常用升汞或酒精等药液消毒耳木。尽管药液浸泡后要用无菌水反复漂洗,但耳木中仍有药液残存,且耳木中水分的含量也有所提高,这可能是导致接种后成活率低的原因。为此,近年来我们进行了火焰消毒法试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银耳菌种质量不够稳定。我们试图用耳木分离法,定向筛选早熟、高产、质优,适宜木屑栽培的银耳菌株。种木选择及预处:人工栽培的段木,需选早熟,出耳率高,朵型大,耳片疏松,色白的段木;若选野生银耳,应尽量寻找坚实少朽的木头;木屑瓶、袋中长有银耳的下端基质,也可以挖取出来供分离。由于耳木湿度大,常带有病虫,可将耳木风干(耳片干缩),然后放入杀虫剂中弃虫1~2天。菌株分离及菌落挑取:从耳基部位附近挑取少许木屑,分接于试管斜面上,置25℃下10~25天。各试管可能出现下列情况:①斜面长满杂菌;  相似文献   

4.
(一)耳木的选择银耳菌种分离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要广泛搜集耳木,认真进行挑选。耳木的好坏,关系极大。 1.耳木的种类。根据笔者几年来的实践,认为麻栎、枫香、栓皮栎等树种的耳木作为分离材料,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黑木耳菌种的分离方法有三种:耳木组织分离、耳片组织分离、孢子弹射分离。分离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一、标本的选择:采集春耳最好,四至五月采集,一定要耳大、肉厚、色黑、单朵重、无杂菌、无虫害。如耳木分离应与分离部位的耳朵一起采集,要注意了解耳木的营养状况如何,以便区分分离标本的优良性能。二、分离前要注意做好标本的处理:采集到的耳木要适当的凉干或风干,防止杂菌由两头截断处进入耳木,发生污染。  相似文献   

6.
1982年,我们用栎树耳木进行随砍随接种试验,经一年两个月的出耳观察,其发芽率、朵型与晒干后的耳木相差不多。145斤耳木一茬收干耳0.51斤,折合每架产耳3斤。现介绍如下: 82年3月15日,将砍后的树立即截成长100cm,直径约8.5cm的耳木8捆,重145斤。当天上午打眼接种,行、穴距6cm,穴深1cm,每段耳木共打眼68个,接入793号菌种。点种后与其它耳木一起,  相似文献   

7.
历来,栽培木耳的段木长3~4尺,用人字形起架管理。近年来,我们将耳木长改为2~2.5尺,采用竹木扎成3~4层床架,把耳木横放架上管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该法的优点:①用人字形起架,只在耳木周围长耳,而用床架栽培,不仅耳木周围的木耳长得好,段木两端断面上也能长耳,而且长出的木耳个大肉厚。  相似文献   

8.
1仿生黑木耳,符合出口
  浙江省龙泉市安仁镇,是一个年产黑木耳菌种1200万袋,产品销及全国10多个省区的黑木耳基地,当地一批栽培户,经过长期实践,反复探索,终于解决了木屑黑木耳质量不如段木,难以出口的大难题。仿生黑木耳在光、热、水、气的调控方法上,既仿段木的出耳环境,使其所产黑木耳具有段木所产的全部外观特征;又仿段木栽培时的耳木形态特征,亦即制成人工耳木。  相似文献   

9.
一般的菇耳木经3—4年出菇后,就不再出菇耳,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菇耳木淘汰,白白地烂在山上。如今利用淘汰的菇耳木,成功地种出产量可观的竹荪,如我省沈殿龙同志利用废菇耳木栽培竹荪1000平方米,收干竹荪30多公斤。利用废菇耳木栽培竹荪,透气性好,易管理,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可充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现介绍其栽  相似文献   

10.
段木银耳菌株94-2,是笔者1994年从10多个耳堂选择的30多个分离材料中,用耳木分离、纯化、筛选出的一个高产菌株。1995年多点栽培试验,耳农普遍反映良好,具有出耳率高,抗逆性强,朵大、片厚、洁白,高产的优点,在适宜条件下,100kg段木可产干耳1.5kg以上。有一个耳农,栽培2500kg段木,收干耳57.5kg,创100kg段木产2.3kg的高产记录。为了使耳农更好地掌握94-2菌株的栽培技术,现将菌种培养特征及其与常规菌种不同的栽培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竞争性杂菌——木霉危害与防治木霉又称绿霉,是黑木耳栽培中的第一大病原菌,属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丛梗孢科、木霉属。常见种类有绿色木霉和康氏木霉。1.1危害症状:培养基感染木霉后,菌落初为白色絮状,后为暗绿色,孢子迅速萌发繁殖将接种面或袋面覆盖,使黑木耳菌丝失去培养基而停止生长;出耳期划口部位被木霉侵染,木霉菌丝向袋内生长蔓延,并产生毒素,抑制黑木耳菌丝及子实体生长,  相似文献   

12.
段木栽培毛木耳,管理得当,百公斤段木当年就可收干耳3~5公斤。本文主要谈谈头年采耳后到第二年采耳期间的管理技术。 (一)越冬期管理:当年10月采耳结束,随即清除耳木上的小耳、耳脚和杂菌,用0.2%托布津  相似文献   

13.
毛木耳又称黄背木耳,它适应性广,生产周期短,产量高,收益大,一般每百斤段木可产干耳2~8斤,按每斤干耳4元计算,每百斤段木产值可达8~32元。近几年来,作者除进行小批量试验外,还指导一些农户的商品化生产。现将毛木耳段木栽培的几项主要技术措施简介如下。 (一)选择树种:一般材质疏松、冬天落叶的阔叶树均可用于栽培毛木耳,其中以油桐木产耳量最高,品质最优;其次是乌桕、苦楝、鸭脚木、重阳木等树种。段木口径5厘米以上均可用于栽培,但以15~20厘米的为最好。  相似文献   

14.
总结十余年的种耳经验,使我认识到,夺取木耳高产必须掌握菌丝的特性,促进菌丝在耳木内迅速生长,最大限度地发挥菌丝的生产能力,才能使耳木尽量转化为木耳。  相似文献   

15.
黑木耳优良菌种选育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玉谦  张印 《食用菌》2000,22(1):10-11
为使黑木耳生产拥有良好的种源供应,防止因菌种退化而挫伤栽培者的积极性,我们进行了辽宁东部山区野生黑木耳的采集工作,并利用这些试材进行黑木耳优良菌种选育。经过近4年的选育试验,初步选出了09号优良菌株。1野生耳木的采集、分离与纯化1.1野生耳木的采集 我们先后在辽宁的本溪县、桓仁县、宽甸县和凤城市采集野生耳木9段,编号分别为01、02、03、04、05、06、07、08、09,作为分离黑木耳菌丝的材料。1.2野生耳木菌丝分离与纯化 在野生耳木出耳最好的地方,剥去木皮及浅层木质后,将木质纯白的部位用…  相似文献   

16.
干耳片分离菌种技术王朝江,池惠荣(河北省农科院理化研究所石家庄060051)黑木耳菌种分离常用三种方法,即孢子分离、耳木分离和组织分离。水耳胶质,组织分离非耳基膨大部份不易成功;耳木分离污染严重,又有耳木采集方面的困难;孢子分离获得的菌种不一定能保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长期的椴木栽培,我市耳木资源日趋减少,耳木资源短缺,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短木段熟料栽培黑木耳技术,是在传统段木栽培木耳技术的基础上,对木段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其工艺是:将准备好的段木截成12cm长短木段,套聚丙烯塑料筒,蒸汽灭菌,接种,室内菌丝培养,室外脱袋出耳,采收。与传统段木栽培法相比,增加了截断、套袋、灭菌、脱袋四道工序,但少了上堆发菌、散堆排场、起架管理三个劳动强度大的工序。 实践表明,一根直径1Ocm、长12cm的短木段,熟料栽培可产干耳50g,而一根直径1Ocm、长2m的段木,传统栽培最高产干耳380g,平均12cm长木段产干耳仅22.8g,产量明显低于短木段熟料栽培法。分析其高产原因:①木段经高温灭菌,杂菌被杀死,减少了木段营养的损失;②木段经高温熟化,营养物质外溢,等于增加了木耳利用率最高的边材营养,③室内培养,温度、湿度、光线可控制在菌丝生长最适范围,菌丝生长健壮,增强了抗性。该技术在白石山林业局琵河林场应用三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并为森  相似文献   

19.
春季降雨量多,空气湿度大,有些种植户黑木耳在子实体生长阶段最易感染木霉,且多数感染是在耳片长2~3cm生长前期,感染初期耳片上长满了白色的菌层,5、6天后变为浅绿色的粉状物。我们以霉菌之间具有互相拮抗的作用为理论依据进行了链霉素液防治木霉试验,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现将试验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石国昌  白西元 《中国食用菌》1991,10(6):16-16,27
秦岭山区是我国段木黑木耳主要产区,栽培历史悠久,以产最高、品质好享誉国内外。但近年来,随着黑木耳生产的迅速发展,病虫害种类增多,危害日趋严重,已影响到耳农利益和生产的继续发展。为了有效地进行防治,我们对秦岭山区海拔500—1800米之间的耳场进行了黑木耳病虫害种类的调查,采集标本300余份,经鉴定分属于如下种类: (一)病害 1.绿色木霉:发生在潮湿、通风不良的耳场耳棒上。 2.康氏木霉:发生环境同绿色木霉。 3.链孢霉: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 4.青霉:发生环境同绿色木霉。 5.彩囊钙丝菌:丛生于干燥的耳棒表面。 6.盘头菌:丛生于干燥,向阳的耳棒表面和木耳子实体上。 7.红栓菌:多发生在干旱、向阳的耳棒上。 8.血红栓菌:发生环境同红栓菌。 9.绒毛栓菌:多发生在潮湿、通风不良、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