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体呈半透明,具有个体较大、生长速度快、营养要求低、适盐性广、病害相对较少、产量高等特点。它适宜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养殖。针对斑节对虾养殖近几年易于发病,产量常常不稳定的状况,为了寻求新的养殖品种,广西海洋研究所联合防城港市海洋科技开发中心,于1999年4月首次在广西引进南美白对虾进行高密度养殖。试养面积19.3亩、2口地。经过近4个月的养殖,两口地单位面积产量分别为387.9公斤/亩和2684公斤/亩,成活率分别为用.5%和84.5%,个体规格分别为59.5尾/公斤和50.2尾/公斤。现将该… 相似文献
2.
自2000年以来,北方地区引进南美白对虾养殖获得成功,养殖面积逐年扩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天津地区池塘盐碱化严重,盐度2-15以上,养殖用水多为生活污水,pH值,氨氮严重超标,水质不易调节;加上近一两年养殖户盲目加大养殖密度,养殖管理体系跟不上,以及南美白对虾种质退化, 相似文献
3.
4.
采取开池搭建塑料大棚,利用循环水一年养殖两到三茬南美白对虾,每茬亩产值达3万余元,亩纯效益达l万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6.
7.
封闭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水质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2002年进行r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研究投饵和不同的养殖密度对水质(NH3-N,NO2^-—N和CODMn)的影响,以及工厂化养殖水处理系统对水质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循环水(前期每天换水1次,后期2~4h换水1次)条件下,投饵对养殖池水质没有影响,不同养殖密度时养殖池的水质无显著不同,养殖密度对水质没有影响。定期测量不同养殖密度下对虾的体长和体重,结果是不同处理间也没有显著差异(LSD0.05)。建立的养殖水处理系统是一个包括斜板沉淀池、筛网过滤、泡沫浮选装置、生物滤池、臭氧发生器、石英砂过滤和水温调节池的系统。在3个月的南美白对虾养殖期间,氨态氮的最大去除率是85%,但是亚硝态氮的去除率只有44%;系统对COD的作用不明显,但能很好的控制水温、溶氧和pH。 相似文献
8.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Boone),又称白肢虾、白对虾,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主要分布在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是目前世界上3大养殖对虾中单产最高的虾种。它具有生活力强,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生长迅速,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离水存活时间长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
南美白对虾,又称白肢虾(white-legshrimp)、白对虾(whiteshrimp),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主要分布秘鲁北部至墨西哥湾沿岸,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其他两种是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具有生活力强、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生长迅速、对饲料蛋白含量要求低、出肉率高、离水存活时间长等诸多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前几年沿海地区涌现了一大批从事鳗鱼工厂化养殖的养鳗场,现在因鳗鱼养殖效益差而致使养鳗场被闲置或改作他用。南美白对虾淡化后可以在淡水中正常生长,利用闲置养鳗场改造为大棚水泥池… 相似文献
10.
南美白对虾养殖经过十多年发展,目前单位养殖利润越来越低,为追求亩产,养殖密度不断加大,但养殖管理体系跟不上,以及南美白对虾种质退化,致使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发生严重病害。笔者通过自身养殖试验及对周边成功养殖典型的技术跟踪,总结南美白对虾高密度养殖技术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虾卵巢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分析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中国对虾亲虾在卵巢发育的不同阶段的卵巢、肝胰脏和肌肉的脂肪酸组成来评估中国对虾在性腺成熟过程中对脂质的需要。从中国对虾亲虾不同组织的脂肪酸组成可见,棕榈酸(16:0)、棕榈油酸(16:1ω7)、油酸(18:1ω9)、二十碳五烯酸(20:5ω3,EPA)及二十二碳六烯酸(22:6ω3,DHA)占主要比例,这与其它海洋甲壳类的脂肪酸组成相类似。中国对虾亲虾的主要脂肪酸组成比例与日本对虾亲虾的主妥脂肪酸组成比例相近似。中国对虾亲虾在不同的卵巢成熟期同一器官中的主要脂肪酸组成比例没有明显的差别,而不同组织的主要脂肪酸组成中都含有大量的ω-3系列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从成熟卵巢的脂肪酸组成中含有高比例的EPA、DHA含量可见,EPA、DHA在亲虾性腺发育过程中的必需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家系的万氏对虾对对虾杆状病毒抗病力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不同家系的万氏对虾对对虾杆状病毒抗病力的差异郑国兴(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关键词对虾杆状病毒,万氏对虾,抗毒力,家系DIFFERENCEINRESISTANCETOEXPERIMENTALINFECTIONSWITHBACULOVIRUS...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中国对虾往西北内陆咸水水域移植的生产性试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介绍了通过采用引进河水、压碱降盐等改良水质的技术措施,使中国对虾首次成功地移植到内陆咸水水域。经过1个月的试养,中国对虾平均体长增长3.82 cm,平均体重为1.82 g。 相似文献
16.
17.
东吾洋中国对虾移植放流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86~1995年在东吾洋水域放流的97948万尾中国对虾种苗材料,研究了移植放流虾在放流海区及福宁湾海区的分布和移动规律,阐明了中国对虾已在东海南部福宁湾海区繁衍生息并形成了自然的生殖群体。此外,还分析了不同规格苗种的放流效益比较,得出在东吾洋放流平均体长在10mm的虾苗,其年均回捕率可达5.26%的增殖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增殖对虾标志放流重捕和生产回捕的渔场统计资料、海洋水文及跟踪监测虾群的资料,对放流增殖对虾洄游分布和中心渔场变动进行了研究。据之分析表明:研究期内,每年6月中旬至7月初放流入海的幼对虾,主要生活在放流的湾内河口浅水区,并逐步向周围扩散索饵;8月上、中旬,主群陆续游出湾内的低盐高温区(盐度为28—30‰,温度为25—29℃),洄游分布在湾外5—15米水域;随时间推移,虾群逐渐趋向20米以深的高盐低温区(盐度为31—32.5‰,温度为20—23℃)索饵;10月下旬(底层水温18—19℃)为交尾盛期,11月上旬交尾结束,虾群分散进入越冬场。 相似文献
19.
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人工感染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用发生暴发性流行病的中国对虾对健康虾进行人工投喂感染。同时,从病虾中分高毒种,毒种液经滤纸、0.45μm和0.22μm滤膜过滤,各滤液对健康中国对虾进行注射、浸泡、和共居感染。结果显示,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可通过投喂和注射感染健康对虾。浸泡和共居的方法均不能感染健康对虾,说明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为对虾的摄食。病原体对乙醚和56℃30min处理敏感,不易通过0.22μm滤膜。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明,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原为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多因子正交试验、单因子补充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观察了盐度、饵料等因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 oricntatis)仔虾的生长及其成活率的影响,对室内高密度培养仔虾的几项关键性技术作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1)仔虾的适宜盐度下限为16%左右,最适盐度下限为22%左右,25‰培养效果最佳。(2)第1至第4天仔虾可投喂卤虫(Arteraia salina)幼体。第1天仔虾投饵量为125只/尾,此后日增90只/尾。第5至第20天仔虾可改投颤蚓(Tubifex sp.)、磨碎的蛤仔(Venerupis philippinarum)肉或成体卤虫。投饵量可按W(克/百尾)=0.2482e^0.2064t式计算。式中t为仔虾日龄。(3)培养水中保持0.5—1.0万细胞/毫升密度的扁藻(Platymonas spp.)有明显降低水中氨氮含量的作用。(4)培养水中保持0.5—1.0ppm土霉素,不仅可预防疾病,且有促进仔虾生长的作用。(5)13口池共23立方米水体,共育成平均体长为0.95厘米的仔虾141万尾,每立方米水体出苗量达6.1万尾,总成活率达83.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