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5年上海地区稻褐飞虱大发生特点及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上海地区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田间虫卵量、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均为1987年以来之最。分析表明,气象条件有利于稻褐飞虱连续迁入和生存,主要防治药剂效果降低,部分地区没按照稻褐飞虱大发生的防治方法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
2006年褐飞虱在重庆市秀山县水稻后期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是1996年以来发生之最。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比较分析,认为后期成虫的大量迁入、较适宜的气候条件、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长期大量施用吡虫啉引起的抗药性、防治技术差、药械落后、防治失时等是2006年水稻后期褐飞虱成灾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开展综合防治、加强并改进虫情监测、科学合理使用农药等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
褐飞虱协同纹枯病发生的观察吴和生,李瑛(江苏省东台市农业局植保站224200)范凤山,邹德良,崔世庆,常春,顾生权(东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梁垛农技站)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纹枯病Pelliculariasasakii是...  相似文献   

4.
陈清云  许长敏 《江西植保》2005,28(3):112-113
褐飞虱是我县中稻穗期的重要害虫,第5代为主害代,5、6月份受异地虫源迁入影响,经2、3代繁殖,成为第4代主要虫源,褐飞虱前期迁入早、多量多,寄主抗虫性弱,有利穗期飞虱猖獗,采取“压前控后”的防治策略,在若虫盛发期选用阿克泰、吡虫啉、扑虱灵喷施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2005年安徽省水稻褐飞虱大发生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2005年安徽省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月上旬平均气温偏低、7月中旬至8月上旬极端最高气温也偏低以及8月上旬田间虫量、灯下诱虫量偏多是导致中稻褐飞虱大发生最主要的气候和虫情因子。8月中旬降雨量偏少、极端高温偏高以及8月下旬和9月初田间虫口基数偏多是导致双季晚稻褐飞虱大发生的重要气候和虫情因子。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云南省近年来水稻田间和灯下褐飞虱的发生特点及其主要原因。其暴发与外来虫源大量迁入、越冬虫源地广泛、虫量大、当地气候条件及稻作制度、害虫抗药性等因素有关。提出了加强监测、栽种抗虫品种、合理选择药剂、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2005年褐飞虱大发生原因及防治启迪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明勇 《植物保护》2006,32(5):113-115
2005年是安徽省继1997年以来又一个褐飞虱特大发生年。其发生特点是:迁入峰期偏早,发生时间长,短翅型成虫始见早,田间虫量高,尤其是单、双晚后期,世代重叠,发生范围广,中、晚稻大部分稻区均达大发生程度,防治不力田块,产量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8.
分析研究泰兴市植保资料,得出泰兴市近年来褐飞虱发生呈现暴发频率增加,危害严重、迁入期早、迁入峰次多和繁殖快等特点,其原因在于虫源、气候、栽培等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强虫情监测和技术研究,坚持治前控后和科学防治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高邮市近年七(4)代褐飞虱重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以来高邮市水稻上七(4)代褐飞虱连续偏重发生.通过对高邮市1990年以来褐飞虱发生资料的分析,剖析近年七(4)代褐飞虱重发生的原因,认为暖秋气候、水稻生育期推迟、防治质量下降等是造成其发生加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压前控后"、科学用药、注重用药质量,提高防治效果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水稻褐飞虱化学防治中抗药性的产生和治理、水稻抗虫育种中抗性鉴定方法和抗性利用及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讨论了褐飞虱防控关键技术的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对2005年水稻褐飞虱大发生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针对我国2005年水稻褐飞虱暴发成灾,从药剂使用角度分析了我国褐飞虱成灾的原因。外来虫源大量迁入、种植制度和水肥管理对褐飞虱有利、农药的诱导作用是3大主要因子。农药诱导褐飞虱猖獗主要包括对非靶标生物的杀伤、施药技术不尽合理、药剂品种使用不当、耐药性或抗药性增加等因子。  相似文献   

12.
1发生概况自1974年以来,荆门市稻飞虱发生严重的年份有1980年、1981年、1982年、1987年、1991年、2002年和2006年。1982年,褐飞虱与白背飞虱并重发生,上述其他年份为褐飞虱严重发生,其中第4代褐飞虱是主害代。2预报因子的探讨2.1若以田间稻飞虱总虫量为预报要素2006年第4代稻飞虱大暴发,1987年属3级发生,局部大发生,2002年属4级发生。对1987年、2002年、2006年稻飞虱发生量进行比较,见图1,发现2006年8月11日以前稻飞虱的总体虫量并不高,比不上1987年、2002年的同期虫量。但8月11日后,其激增速度超乎想象,最终大暴发。我地发布第4代稻飞虱预…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褐飞虱发生特点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收集整理福建省30年来褐飞虱发生及历年的气象资料,探讨了褐飞虱的发生特点及其与气候关系,旨在为该虫的预测预报、发生趋势分析以及可持续综合治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沿江稻区褐飞虱重发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05年~2010年褐飞虱田间系统调查资料,总结出了近年来沿江稻区褐稻虱迁入期提前、峰次多,以及短翅成虫始见早、后期补充迁入量大的发生特点,进而分析得出水稻生长后期褐飞虱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前期繁殖虫源量大、暖秋气候及生育期延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据此提出了强化测报、治前控后、综合防治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5.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抗褐飞虱水稻品种上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ASD7、IR36、粳籼89(JX89)、Mudgo四个抗褐飞虱水稻品种和感性品种TN1为材料,比较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在这些品种上的行为反应。褐飞虱对抗性品种表现出明显的非嗜好性。褐飞虱自4h、白背飞虱自8h以后,各品种上的着虫量与TN1差异显著,而其它各品种上的虫量无明显差异(Mudgo除外)。白背飞虱选择各抗性品种的百分率明显大于褐飞虱(Mudgo除外);同一水稻品种上的稻飞虱数量无时间上的规律性。两种稻飞虱在抗性品种和TN1上的取食量差异显著。取食同一品种时,白背飞虱在IR36、JX89上的取食量大于褐飞虱,且相互间差异显著。两种稻飞虱在四个抗性品种上的取食痕数量明显多于TN1;两种飞虱在ASD7和JX89上的取食痕数量差异显著,白背飞虱的数量明显少于褐飞虱。在所有水稻品种上的取食痕数量与取食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07年秀山县褐飞虱大发生.发生特点表现为迁入早、迁入峰次多、虫量偏大、发育进度不整齐、世代重叠明显、发生面广、盛发时间长、田间虫量大、为害严重.其原因是地形特殊、虫源充足、食料条件适宜、气候条件有利、防治不力和稻飞虱抗药性增强等.防治上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推广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强化监测,适时开展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水稻褐飞虱暴发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气象因素、水稻耕作制度因素及化学防治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我国近年来水稻褐飞虱暴发成灾的原因。褐飞虱迁入足够的虫源基数是大发生的基础,适宜的气候条件是大发生的关键,而化学药剂的防效下降及其技术不到位则是暴发成灾的客观原因。最后,还讨论了褐飞虱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单季杂交稻孕穗末期和灌浆初期对褐飞虱进行施药防治试验结果显示,孕穗末期施药对褐飞虱的防效和持续控制能力显著高于灌浆初期施药。将此结果在生产上进行大面积验证加以完善,形成了一套易实施、效果好的以水稻生育期确定防治适期的单季杂交稻褐飞虱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褐飞虱暴发成灾的原因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稻飞虱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害虫,今年在华东地区重大发生。浙江省水稻减产120万吨。思想不到位、气候有利、服务不到位、技术不到位、科学用药不到位、检测研究不到位等是造成稻飞虱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治理对策进行探讨,提出了思想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和综合防治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杀虫剂诱导褐飞虱再猖獗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杀虫剂诱导褐飞虱再猖獗的原因分析陈建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杭州310021)褐飞虱NilaparvataIugenisStal是我国及许多亚洲国家当前水稻生产上的首要害虫之一。目前,在褐飞虱的综合治理中化学防治仍然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措施,不少稻区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