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3a试验观察,查清了愈纹萤叶甲的生活史:愈纹萤叶甲以卵越冬,1a1代;成虫在羽化后取食近20d,高温时在葱地及附近背阴处钻入土壤表层枯叶下呈半休眠状态越夏近90d。对葱的为害期为幼虫、成虫羽化初期、成虫越夏后至产卵前3阶段。防治应在为害最集中的幼虫期和成虫产卵前。  相似文献   

2.
双斑长跗萤叶甲为害玉米花丝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吐丝初期, 通过人工接虫模拟不同密度的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为害玉米花丝, 研究其对产量损失的影响, 收获时进行各项产量性状指标测定。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吐丝初期每果穗接入1~40头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 玉米平均产量损失率在3.8%~28.5%; 接入1头成虫时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接入5头以上成虫时显著减产, 平均产量损失率达12.3%~28.5%; 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数量与玉米产量损失率的关系符合一次函数y=0.64x+5.17(R2=0.65, P<0.001); 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取食为害玉米花丝, 影响玉米授粉和结实, 随着成虫数量增加, 果穗的穗粒数和百粒重逐渐降低, 产量损失逐渐增大。研究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为害玉米花丝对产量的影响对确定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综合防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根据各地相关部门调查,近年双斑萤叶甲在北方菜区为害加重。双斑萤叶甲一年发生1代,分布广,成虫为害期长,数量多,集中为害秋菜幼苗,须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同时,合理耕作,规避为害,提高植株的抗逆性或耐受能力。对为害较重的田块,除及时采取化学防治外,还要补水、补肥,加快植株生长,减轻损失。  相似文献   

4.
201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马铃薯田调查时发现了为害马铃薯的1种新发害虫——豆长刺萤叶甲(Atrachya menetriesi Faldermann).该虫对青海省马铃薯的为害期在7~8月份,马铃薯株受害率40%左右,虫口最高达18头/株,平均11头/株.介绍了该虫成虫的形态特征和为害症状,并提出应采取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的方法加强对该虫的监测.为控制其为害,在成虫盛发期应喷洒50%辛硫磷EC或5%氯氰菊酯EC、2.5%三氟氯氰菊酯EC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2018年5月在新疆阜康发现弓形钳叶甲 Labidostomis arcuata Pic成虫高密度发生, 严重为害棉花、向日葵幼苗。本文介绍了此次弓形钳叶甲的发生为害情况, 并分析了其可能成因。这是该虫在我国为害农作物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6.
双斑长跗萤叶甲发生规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俗称双斑萤叶甲。原来寄主为豆类、苜蓿、玉米等作物,2002年在玉米制种地附近的棉田里小面积为害棉花,2004年以后成为博乐地区棉田的主要害虫。为了更好地控制其为害,2004 ̄2005年对该虫的为害特点和发生规律在田间进行了饲养及田间观察。1为害特点双斑长跗萤叶甲以成虫在白天为害棉花叶片,花蕾苞叶、花柱,夜间躲在棉叶下休息。一般在5月中旬棉花苗期出现,开始出现成虫取食棉花叶片表层叶肉组织,5月下旬棉花蕾期是双斑长跗萤叶甲为害最严重时期,7月中旬花期为害减轻,因气温高、棉株叶…  相似文献   

7.
玉米异跗莹叶甲是西安地区新发生的一种害虫,对玉米生产造成为害,且发生越来越重。文章介绍了玉米异跗莹叶甲的形态特征、为害特点、生活史、习性及防治措施,为进一步认识玉米异跗莹叶甲和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桔潜叶甲的发生为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带根  何艳春 《江西植保》2000,23(3):84-84,70
桔潜叶甲 (Podagricomela nigricollisChen)又名桔潜斧 ,近几年在分宜县园艺场桔园内猖獗为害 ,据 1 999年调查 ,严重时被害春梢达 98% ,虫叶率达 67.2 % ,并因此感染疮痂病 ,新叶病叶率高达 82 % ,致使该场桔树无法正常生长。笔者在分宜县园艺场桔园内经过三年的系统调查 ,基本摸清了桔潜叶甲在当地的发生发展规律及防治对策 ,现报告如下 :1 发生为害情况1 .1 为害情况为害时间 :成虫在当地最早为害时间为 3 /1 2 ,幼虫最早为害时间为 4/ 2 ,最晚为 5 / 2 6。为害症状 :成虫喜食叶背表皮和叶肉 ,仅留叶面表皮 ,随着叶片生长 ,被害处上表…  相似文献   

9.
根据调查发现,近年由于气候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双斑长跗萤叶甲在辽宁省建平县菜区,特别是设施蔬菜上的为害加重,分布广、虫量大,成虫为害期长,对秋菜幼苗集中为害严重.为此提出须采取科学有效防治策略和合理耕作,规避为害;对为害较重的田块,除及时化防外,补水、补肥加快生长,提高植株的抗逆性或耐受能力,减轻损失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调查贵州省纳雍县核桃扁叶甲发生为害情况和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以减轻核桃扁叶甲对核桃的为害,提高核桃生产的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1.
新疆棉区双斑长跗萤叶甲生活习性及消长动态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斑长跗萤叶甲是新疆北疆棉区近几年来为害棉花的一类新害虫.通过2004~2007年对卵、幼虫、蛹取土样分离调查,对成虫定田块系统调查,基本明确了该虫主要以卵在棉田0~15 cm土层越冬,幼虫主要取食棉田及其周围棉花、玉米、杂草等的根系,完成其生长发育.成虫为害棉花,6月底、7月上旬为发生为害高峰.双斑长附萤叶甲喜高温、干旱的习性与本区近年来棉花大面积集约化种植、节水灌溉的日益普及是该虫近年发生加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1980年6月初,都昌县周溪泗山大队200亩棉花地发现小绿球叶甲 Nodina sp.成虫为害棉苗,到6月中旬末达为害高峰。其中有5亩已现蕾的棉花被害致死,补种重栽。 Nodina属为害棉株的,过去未见记录。本种则以成虫为害棉株,但不为害棉叶。成虫从嫩头、叶柄、果枝、叶腋等处蛀食棉茎,但以从叶腋处蛀食棉茎居多。被害后,  相似文献   

13.
为害丹参的新害虫——旋心异跗萤叶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在陕西省山阳县发现一种局部严重为害丹参的害虫,经鉴定确认,该虫为旋心异跗萤叶甲Apophylia flavovirens Fairmaire。文中主要描述旋心异跗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寄主、分布、为害症状和发生规律,并提出旋心异跗萤叶甲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双沟黑斑叶甲是近年来在江苏东台沿海垦区首次发现为害留兰香及薄荷的新害虫。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成虫越夏,以卵和成虫越冬。影响其发生危害的因子,主要是气温高于20℃和土壤含水量低于25%。防治此虫,农业措施着重采取适时深耕和轮作换茬,化学途径重点掌握在2~3龄幼虫高峰期施用敌百虫和安绿宝等农药。  相似文献   

15.
空心莲子草叶甲的越冬保护和大量繁殖释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心莲子草叶甲是生防所1986年从美国Florida引入,该虫在我国湖南省中部及湖北地区。由于冬季温度太低,不能自然越冬。1987年进行了成虫冬季人工保护和接种释放越冬后成虫技术的研究,11~12月在田间采集成虫,1~4月在温室盆栽空心莲于草上饲养。在1~2月下旬温室温度5~10℃下,叶甲能保持低度活动,3月间温室停火后开始产卯,冬季在温室中能繁殖两代。5月上旬将成虫按每公顷3000头释放在空心莲于草为害的水域,至11月中、下旬,叶甲能在田间繁殖7~8代,1988~1991年应用上述技术对湖南省1500公顷水域的空心莲子草进行防治,取得了明显的防效。  相似文献   

16.
柑橘恶性叶甲(podagricomela nigricollis chen)与枸橘潜叶甲(Podagricomela weisei Heikertinger)是近年来在宜都市大发生的两种害虫,并有加重为害的趋势,特别是山区乡镇的橘园发生尤其严重,两种叶甲常在同一橘园交叉发生,成虫形态相似,容易混淆,不易辨认.  相似文献   

17.
玉米根萤叶甲在欧洲和美国是一种严重为害玉米的入侵性害虫,传播速度快,侵入我国的可能性极高。本文针对其难以快速准确进行形态鉴别的问题,以玉米根萤叶甲为研究对象,以其他9种/生物型叶甲总科常见害虫为参照,采用基于COⅠ基因的种特异性PCR方法(species-specific COⅠ, SS-COⅠ),研究其快速分子检测鉴定技术。通过提取10种/生物型叶甲DNA和通用型引物扩增测序,获得其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并比对分析设计1对玉米根萤叶甲特异性引物(DvvZCE1/DvvZCF1),其扩增片段为462 bp。种特异性检验结果显示,该对引物只对玉米根萤叶甲的COⅠ基因具有扩增能力,对其他常见叶甲类害虫,包括玉米双斑长跗萤叶甲、榆黄毛萤叶甲、黄曲条跳甲、油菜蚤跳甲、黄点直缘跳甲、莲草直胸跳甲、枸杞负泥虫以及褐足角胸叶甲的棕黄型和蓝绿型没有扩增能力,该对引物不仅对成虫有很好的扩增效果,对单粒卵、2龄幼虫以及成虫残体(包括触角、头部、胸部、腹部、前足、后足)也具有同样的扩增效果,其最低检出阈值为102.73 pg/μL(相当于1/122 880头雌性成虫)。玉米根萤叶甲特异性SS-COⅠ检测技术在其口岸检疫,以及有效阻截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葡萄沟顶叶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益知  祁健  李虎 《植物保护》1992,18(4):16-17
葡萄沟顶叶甲在陕西省丹凤县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士壤里过冬,自葡萄萌芽到落叶前均有成虫为害,取食葡萄幼嫩组织,尤喜食花梗、穗轴。冬季深翻树盘,葡萄萌芽时地面喷药,开花前、幼果期树上喷有机磷杀虫剂等可控制危害。  相似文献   

19.
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birmanicaJacoby)属鞘翅目,叶甲科,主要为害水生蔬菜菱角及莼菜。以成虫和幼虫啃食菱叶,造成孔洞,重者叶肉食尽,全塘一片焦黄。近年来江淮地区菱角萤叶甲有逐年加重趋势。2001年6月下旬一般被害株率30%~65%,严重塘口减产40%以上。根据近年系统调查和田间试验结果,现将菱角萤叶甲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1发生特点1.1生活史及习性根据2000~2002年田间系统观测结果,菱角萤叶甲在江淮地区1a发生7代。全年各代发生时期:第一代5月初至6月中旬,第二代6月上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四代7月中旬至8月…  相似文献   

20.
何建群  王程 《植物医生》2010,23(2):17-18
通过对宾川县种植的早熟、中熟、晚熟葡萄品种调查,品种间受瘿蚊的为害程度有差异,晚熟品种发生重,中熟品种发生较轻,早熟品种基本没有发生。调查发现,葡萄瘿蚊只为害果粒。描述葡萄瘿蚊为害特点,成虫、幼虫、蛹的形态特征,越冬代成虫和第一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及生活习性,提出摘除被害果穗集中处理、成虫发生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