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在部队推广和普及食用菌生产,去年十月十日至十九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部在五四七四六部队农场举办了食用菌学习班。参加学习的有各军区、各军兵  相似文献   

2.
《蔬菜》1985,(3)
1985年2月14日,北京市食用菌协会在京召开理事会议。会上,总结了1984年协会各项活动的组织情况,并就今年工作的重点,讨论确定了1985年协会工作的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有:1.开办学习班、培养技术骨干。上半年,下半年各办两期,由理事任讲师,教授食用菌基础知识、香菇、白蘑菇、黑木耳、草菇、平菇、凤尾菇、猴头、灵芝、银耳等栽培制种技术,教材由学习班编印,并有实际操作,保证每个学员掌握1—2个品种的栽培制种技术、学费40元,考试合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2015,(1)
<正>为了培养更多的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我校举办食用菌职业技术培训班,现面向全国招收学员。学习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际操作为主体,每一项主要技术都能看到具体的操作过程,并指导学员具体操作。培训内容及收费标准如下:  相似文献   

4.
华中农业大学植保系是培养食用菌高级人材的院校之一,1978年杨新美教授在全国率先招收食用菌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为了培养食用菌专门人材,1988年经农业部批准在中南地区从应届高中生中招收食用菌专科生,经过二年的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提高食用菌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的能力,目前他们正在学校奋发学习,为将来走向社会学好科学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自1986年来承担省科委下达的食用菌星火人才培训计划,90年通过省级验收,并于十二月获省星火人才培训管理二等奖。为了推广食用菌技术,帮助贫困山区脱分致富和抨击社会上的江湖培训班,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利用科学技术优势和有力的推广体制,本着“创新技术,优质培训”的方针、多渠道、多形式开办培训班394期,培训学员15218人次,覆盖28个省市区,遍及省内122个地市县。他们的作法是: 1.免费培训技术,优化运行体制,形成了“立足服务办培训,办好培训促服务”的自然  相似文献   

6.
农业标准化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农产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健康,提高产品质量,食用菌产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提高食用菌质量,保证安全卫生,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一直致力于食用菌标准化技术体系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食用菌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建成,这一体系涉及到菌种、环境、基质和生产过程等各个环节。目前,已经颁布的相关标准中有国家标准23项,行业标准62项,地方标准163项,大型企业还制定了相应的企业标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持续开展了无公害行动计划,食用菌行业广泛开展了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实施,以规范食用菌生产,促进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食用菌》1994,(2)
①常年办食用菌制种、高产栽培学习班,包教包会,面授60元,函授20元,每月16日开学,安排食宿,费用自理。②供棉子壳,收购灵芝干品,详情附邮资1元函索。⑧供良种,承包技术指导。a.平菇激诱1号,激光照射选育的新菌株,菇体生长4~32℃,丛生大  相似文献   

8.
竹屑栽培香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上彬  曾绩 《食用菌》2006,28(6):32-32
宁化县食用菌办为缓解菌林矛盾,解决菇农食用菌栽培原料来源,自2000年立项开展以竹代木栽培食用菌研究。经连续几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成熟的经验,结果表明:以竹代木栽培食用菌无论产量和质量均与木屑栽培相近,口感和品质还优于木屑食用菌,适应当今消费者的需求,有较大的市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古田县退体干部施道崔,在香菇少占地层式栽培技术上,掌握了成功的经验。为了促进农村发展食用菌生产,他用自己的退休金购买了食用菌的专业书籍41种及食用菌报和杂志,办起了第一家食用菌专业图书室,免费为乡亲借阅,并交流种菇经验,受到菇民好评。施道崔同志是一个食用菌爱好者,退休后发挥余热,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一技之长,家里办了香菇、银耳、黑木耳、平菇等制种站,筛选了优良菌种供应省内外菇农种植,他常发现有些农民在栽培技术上没掌握要  相似文献   

10.
菌种是食用菌生产所必需的一种特殊生产资料。1972年以来,房县开创了人工接种新技术,结束了天然接种的历史,使黑木耳和香菇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由于食用菌生产的快速发展,刺激了菌种的生产和经营,近两年来因管理失控等原因,市场上出现了质量低劣的菌种,严重损害了菇耳农的利益,影响了食用菌生产的健康发展。一、菌种生产现状(一)盲目扩大生产。一是无限制地增建菌种厂,据统计1980年全县有菌种厂12家(属供销社办),到19  相似文献   

11.
更正     
李上彬  曾绩 《食用菌》2006,28(6):32-32
宁化县食用菌办为缓解菌林矛盾,解决菇农食用菌栽培原料来源,白2000年立项开展以竹代木栽培食用菌研究。经连续几年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成熟的经验,结果表明:以竹代木栽培食用菌无论产量和质量均与木屑栽培相近,口感和品质还优于木屑食用菌,适应当今消费者的需求,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北方第一处国家级食用菌菌种场——“山东食用菌菌种场”,最近在山东莱阳动工兴建。为了确保食用菌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其生产水平,加强对菌种的生产、监测和管理工作,今年上半年农业部在山东莱阳农学院兴建一处场房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国家级食用菌菌种场。该场的主要任务:一是引进、驯化、示范、开发和推广食用菌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果树采摘园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而且每年还在不断涌现.为了促进这项新生事物为果农增加单位面积产值和满足游人的需要.海淀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受林地栽培食用菌的启发及看到闲暇的人们有采摘野生食用菌的习惯,近两年在果树采摘园行间进行了食用菌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促进浙江省珍稀食用菌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浙江省食用菌协会于2008年10月31日在开化县召开了全省珍稀食用菌发展研讨会,这次会议被浙江省科协列为2008年省重点学术项目之一。参加会议的有省农产品行业协会联席会议秘书处周金渭秘书长,省科协学会部领导胡国军,省供销社副主任、省食用菌协会会长周加洪等50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会议由省食用菌协会常务副会长申屠步生主持,到会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就浙江省珍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产业特色、发展方向和前景作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经分析,大家认为从总体上看,浙江省珍稀食用菌产业呈现稳定快速发展态势,从原材料的采购、菌种生产、标准化栽培到产品的市场格局、产品流向都趋于合理,产品质量逐步提高;产品经销从菇农自产自销发展到农村经济人、代理商、批发商;配送产品从经销商到零售点已初步形成网络,体系健全,销售渠道基本畅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用菌产品消费认知度的增强,消费结构趋向营养化、保健化;消费者越来越意识到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市场消费量日趋增加,食用菌产业已成为一项朝阳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在人类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1月18日,由甘肃省科技厅星火办实施的“甘肃省食用菌星火富民工程专项”在甘肃天水市启动。该工程的启动,不仅有利于促进甘肃食用菌乃至西北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还给广大农民带来增收的新希望。甘肃是反季节食用菌生产的最佳生态适宜区。针对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问  相似文献   

16.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快,至2007年,全国有323个单位栽培凤尾菇。近来,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一些公司开始投资一些高档食用菌品种的生产,如香菇、毛木耳、双孢蘑菇、金针菇、杏鲍菇、银耳。虽然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但为了满足国内需求,马来西亚仍需进口大量食用菌鲜品、干品和加工品。为确保进口食用菌的安全性,政府有两个部门负责进口食用菌的安全,在不同的入境地点(陆、海、空)进行强制安全检查。马来西亚也出口食用菌,但是数量不多。其中多数出口到新加坡,出口量最大的鲜菇是双孢蘑菇。为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和国内食用菌的市场份额,农业部农作物保护和植物检疫局提倡两个认证:一为SALM,适用于传统农产品;另一为SOM,适用于有机农产品。马来西亚政府在此产业领域将继续加强与中国等国的双边合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烹饪,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食用菌作为食品已有几千年历史的记载。多少年来,有多少食用菌名菜佳肴,香飘各地,为人赞叹不已。随着食用菌生产的发展,为了推广和发展食用菌菜肴的烹饪技艺,为了美化人们的饮食生活,浙江省食用菌协会与浙江省军区华北饭店组织编写了《中国食用菌菜谱》  相似文献   

18.
人防工作平战结合事业的发展,完全依靠办商业街和地下工厂是不行的,只有探索一种可利用人防工程自然生态环境大规模集约经营的产业,才会有突破性发展。食用菌就是符合这一规律的主要产业,有很好开发前景。 (一)得天独厚的开发条件。首先,人防工程自然生态环境适宜多种食用菌生长发育。在通风条件下,人防  相似文献   

19.
《中国食用菌》2008,27(2):15
2007年8月30日,漳州市食用菌产业协会成立大会召开。中国食用菌协会副会长、中科院研究员卯晓岚,省食用菌办、省食用菌协会有关人员,副市长钟禄贵,市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及食用菌协会会员共200人参加成立大会。钟禄贵对食用菌产业协会成立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至今,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地覆天翻的变化,在生活水平上显著提高。对更高的生活品质的追求,促使着食用菌这种健康食品的消耗量大增,尤其是高端类的食用菌品,更是一菌难求。消费者期望能购买到新鲜、安全和交易便捷的高端食用菌品,直接推动了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在食用菌品的培植、采摘、运输等过程中,冷链技术能够减少高端食用菌品的损失率,并且最大程度地保证食用菌品的品质,保障食用菌品符合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则,减少损耗,对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污染也能有效防止。不断推进高端食用菌品的物流建设,对提高服务品质、打造食用菌企业的形象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