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生态水文学及可持续发展原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关系机理,以余姚市作为案例研究,初步确定了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的37个指标,分别反映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缺水与需水、经济水平和环境状况5大特性。针对余姚的实际资料,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初步所得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筛选,最终确定14个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并通过专家咨询法进行权重赋值。在此基础上,运用“和谐度”概念作为评价思路,建立了和谐度评价数学模型,将评价结果分为较和谐、一般、不和谐和极不和谐4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余姚市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程度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总结分析和谐论理论及其人水和谐量化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和谐论思想指导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管理,基于量化和谐论的理论和方法对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定量评价和调节,从而实现水资源空间和时间上的可持续利用。对内蒙古苏里格工业园区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评价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较符合,由此得出了实现内蒙古苏里格工业园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设性的策略。由上可得,利用量化和谐论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可观的潜在利用价值,为实现水资源时间和空间上的可持续利用和建立人水和谐社会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工程与水资源配置平衡是判断流域处于和谐状态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构建克里雅河流域水工程与水资源的和谐量化指标体系,采用“人水和谐管理信息系统”计算各分区的健康度、发展度、协调度指标,评价分析水工程与水资源的配置平衡状况,确定流域的和谐等级,旨在为同类型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区域水资源短缺,城郊农业园区水资源利用遵循高效利用的理念,可提高园区用水效率,对缓解供用水矛盾具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京津冀城郊农业园区供用水现状的基础上,界定了农业园区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内涵;优选了农业园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水源、用水和再生水3个准则层,共13个指标进行评价;采用可拓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确定各指标利用效率的隶属度,最终通过逐层计算对典型园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15、2016和2017年该园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298 7、0.396 5和0.666 0,3个年度综合评价值的变化较准确地反映了该园区在节灌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方面所做的工作。研究所提出的农业园区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评价模型用于京津冀城郊农业园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基于变异系数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模糊贴近度评价模型,分析了其实现步骤,并以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为例进行了实例验证、探讨.实例研究表明,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概念清晰、原理直观、方法简单,能较好地反映实际,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6.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衡定和底线约束是生态安全、区域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于国土空间规划的完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生活的各方面生产需要皆依赖于水条件的控制,水资源面临的形式愈发严峻。传统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多基于静态描述并划分等级,对水资源承载能力大小的认识还有欠缺。以秦岭山区某县为研究区,在阅读文献、收集数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能值生态足迹理论,借助“以水四定”原则对水资源承载力做出评价,计算和分析了该县区2017-2020年的水生态足迹、水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亏状况,以及水资源影响下的地区发展指标容量,并使用ArcGIS对生态足迹数据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表达,选用障碍度模型对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障碍因子进行了识别,最后对水资源合理布局方向做出科学优化。研究表明,该地区水资源供给略大于需求;水资源生态足迹空间分布高值区多在中心区域;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污水生态足迹和生态用水生态足迹是影响水资源承载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优化方向上应根据水资源分布调整产业结构以发展特色产业。科学利用水资源对保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合理调度水资源利用导向,明确水资源承载力,提...  相似文献   

7.
贵州岩溶生态脆弱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5年观测资料,对贵州普定后寨流域上、中、下游地区进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采用模糊综合评判作为主要评价方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结合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量度需求,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分成3个层次,分别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采用频率统计法、理论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设置、筛选指标,采用特尔斐法和改进层次分析法耦合法确定指标权重(隶属度),划定了评价指标等级,并根据相对隶属度原理,制定隶属函数公式,进而确定评价矩阵,在减少主观性偏差上有了很大进步。通过评价,各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下游>中游>上游,并且发现脆弱生态环境是制约上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因素。最后,结合评价结果,提出贵州岩溶山区(普定后寨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重庆市40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学回归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插值两种方法的耦合获取重庆市各区县水资源评价的原始数据,两种方法的组合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水资源评价数据的精确性;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建立区域水资源综合评价的模糊物元模型,对重庆市40个区县的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重庆市水资源分布空间差异明显,水资源丰富区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域的东南部和东北部,西部和中部区域水资源相对贫乏。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域合理利用水资源进行产业规划和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区域水危机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在分析水危机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评价区域水危机的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评判方法对东江流域的河源、惠州、东莞各市1995~2006年间的水危机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源市水资源状况较好,目前不存在水危机情形,惠州市从2002年后开始轻度的水危机,东莞和深圳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水危机,且在降雨较少的2004年,出现了严重的水危机情形,这为科学管理东江流域水资源、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提供了一种评价方法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发达社会水资源持续利用情景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广东省水资源特点,在实地调查研究国内外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用水水平及水资源保障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情景分析法对广东省发达社会水资源持续利用情景进行了描述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水资源持续利用情景指标体系及其实现状态预断评价模型与障碍因子诊断模型。  相似文献   

11.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未确知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具有未确知性特征的复杂大系统。在未确知测度空间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未确知测度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西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评价。通过单指标未确知测度、多指标综合测度计算以及指标定权等过程,实现对各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与排序。实例研究表明,运用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理论上是可行的,评价结果是可信的,这为信息不确定条件下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云南高原湖泊地区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云南高原湖泊独特的生态环境及水资源现状,构建了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高原湖泊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湖泊区域典型代表玉溪市近30年水资源变化情况为案例,运用集对评价法对高原湖泊水资源脆弱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2005-2007年水资源脆弱性程度为中度脆弱,并呈现一定的恶化趋势,表明目前高原湖泊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显著错位情况,亟待加强水环境保护与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13.
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模糊物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明确预警指标、预警标准、标准模糊物元、指标权重等预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模糊物元预警模型,结合警度与预警标准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预警分析。实例以西安市及各分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研究对象,应用模糊物元预警模型进行预警分析,结论与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相符合,并与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结果具有一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以榆林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9个评价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与熵值法综合定权,将指标体系分为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4个子系统,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榆林市2015年各县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与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显示:榆林市2015年各县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得分为0.4~0.6,府谷和神木处于理想可承载区;榆阳、靖边、定边处于水资源可承载区,表明水资源供需基本达到稳定;横山县处于水资源轻度超载区;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和子洲属于水资源重度超载区.聚类分析的分类结果与综合评价结果基本一致.整体上,南部六县水资源承载力普遍较北部六区县差.就各个子系统而言,经济子系统与生态子系统空间差异性明显.评价结果可为今后榆林市各区县水资源规划与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桑干河流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矛盾十分突出,同时水资源供需矛盾形势十分严峻。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出发,指出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地表水体维持特定的生态环境功能所必须蓄存和消耗的最小水量,在此概念基础之上,构建计算河流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理论方法。以桑干河为例,分河流生态基流、水面蒸发量、入渗需水量、输沙需水量以及污染物自净需水量五部分,概算了桑干河河流系统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结果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利用集对分析法诊断识别出2005-2017年贵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演变特征和脆弱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均高于2.0,处于临界超载状态;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后水资源承载状态呈现向好态势;人均水资源量和供水量不足以及农业灌溉定额偏高是水资源承载力致弱的主要因子;夯实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地下水战略储备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提升贵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河套灌区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工程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夏河套灌区深度开发的关键是解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解决好上述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大力发展规模化农业和高效节水技术。在总结前三期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基础上,针对今后的开发目标,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结构模型,提出灌区节水灌溉工程实施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循环经济的城市污水多目标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城市污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核心在于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对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经济和水量双目标层次分析方法,建立城市污水多目标优化配置模型,运用MatLab工具软件,进行模型的优化结果分析。以天津市2004年的水资源统计数据为基础,进行实例研究,在污水回用量约束下,依据污水资源化利用率最大和产业用水经济效益最大的目标,建立模型并求解,获得污水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9.
赵锐  闵宁  张涵  刘轶鋆 《节水灌溉》2016,(12):89-93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依据和基础。基于模糊熵权法,构建了乐山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从社会、经济、生态合理性3个维度对乐山市的水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自2001-2012年间乐山市水资源利用综合合理性呈下降趋势,反映出该区域的水资源可持续性在逐步减弱。分项评价结果中,社会合理性呈下降趋势,经济合理性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生态合理性基本保持平稳。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以期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管理及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