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结合国外某水电站工程,通过物理模型对水电站引水沉沙池的水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资料深入分析了沉沙池内水流的流态特征,流速分布等水力特性,并通过在沉沙池工作段首部加设整流栅,对入池水流进行调节,使沉沙池内水流流场分布均匀,使调节后的流场分布更利于泥沙的沉降,研究成果为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小型自排沉沙池沉沙工况的水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小型自排沉沙池的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然后以物理模型对小型自排沉沙的水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资料深入分析了小型自排沉沙池内水流的流态特征,流速分布等水力特性。试验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小型自排沉沙池沉沙工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Objective】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optimal layout of inclined pipes in sedimentation basins in attempts to improve sediment removal efficiency in the Yellow River. 【Method】Three different layouts of inclined pipes were compared: a single layer (Fs), and two double-layer layouts (Fv1, Fv2), in a gravity-operated sedimentation basin. Sediment distribution of three typical particle sizes in the upstream (Su), middle stream (Sm), and downstream (Sd) was measured. Sediment tests were conducted under a low (Qq) and a high (Qs) flow rate to compare the impact of pipe inclination on sedimentation in the three layouts. 【Result】The large granular sediment settled prior to entering the inclined pipes, while the fine particle sediment (<75 µm) was effectively captured by the inclined pipe. These resulted in an outlet sediment content of 0.342~1.354 kg/m3 and a sand content of 0~0.018 kg/m3. Among the different inclined pipe layouts, Fv2 exhibited the lowest sediment and related sand, silt, and clay content at the outlet, followed by Fv1 and Fs. The Fv2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he outlet sediment content at 0.342~0.991 kg/m3, showing a reduction of 10.01%~20.95% and 26.82%-38.83%, compared to Fv1 and F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different Yellow River sections showed variations in sediment content, with the Su section exhibiting the lowest sediment and related sand, silt, and clay content. 【Conclusion】The sediment treatment capacity vari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three inclined pipe layouts for different Yellow River sediments (P<0.05). The V-shaped inclined pipe layout was superior to the conventional layout, with the Fv2 (inclination angles of 60° and 45°) being most effective. © 2023 Office of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Farmland Irrig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5.
通过定期冲洗式沉沙池截沙率计算进行分析及应用,得出了沉沙池泥沙截沙率与沉降率的两种计算结果相差很小。结果说明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实际工程计算,对以后沉沙池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沉降率是沉沙池设计的主要控制指标,对沉沙池设计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准静水沉降法、超饱和输沙法和沉降概率法三种沉降率计算分析,结合实际工程应用和体会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杨晓军 《节水灌溉》2016,(11):118-120
微灌用新型沉沙池是一种新型泥沙处理设备,地表水资源经过它处理后可直接作为灌溉水源进入农田微灌系统。通过原型观测实验分析,对微灌用新型沉沙池的泥沙沿程分布情况和水流含沙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沉沙池,新型沉沙池对泥沙的沉淀效果更明显,泥沙颗粒自池首至池尾的沿程分布表现出由大到小变化规律,且渠尾出池水流的悬移质含沙量明显减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东城提灌工程沉沙池设计的主要成果,该项设计遵照设计规范【1】要求的设计内容,及其主要计算方法进行设计,包括沉沙池设置条件、设计入池流量、泥沙设计特征值及设计标准、沉沙池类型和运用方式、沉沙池总体布置、沉沙池工程布置、沉沙池运行设计、水沙运行观测和原型观测等,特别是后两项常被设计者忽略,导致设计不完整。另外也介绍了本工程的工程布置和运行方式的创新和特点,可试作设计规范的范本,供有关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
滴灌应用的改进直线型沉沙池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针对引黄灌区一种新型重力式沉沙池开展研究,这种沉沙池通过在沉沙池中布置斜管缩短泥沙沉降距离,进而提高沉沙池沉沙效率.基于数值模拟技术,利用Star-ccm+软件中的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了河套灌区斜管式重力沉沙池的水流运动过程.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表明数值模拟计算的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斜管式重力沉沙池流场特性.模拟结果表明沉沙池斜管区域流态比较稳定,有利于泥沙稳定沉降;沉沙池首部与斜管区前部底端与后部顶端存在的旋涡区不利于泥沙的稳定沉降;池尾溢流堰的吸水作用影响了斜管区域的流态稳定,降低了泥沙沉降效率.研究表明,该型沉沙池下一步需要对调流板孔洞布置形式、斜管布置高度、溢流堰位置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1.
12.
引黄灌区沉沙池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娟  高飞  王一秋 《节水灌溉》2011,(11):44-45
随着引黄灌溉事业的发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相继启动,泥沙问题无论在水资源配置还是在环境保护上都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沉沙池及渠道清淤泥沙的处理是目前制约引黄灌溉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以位山灌区为例,分析了灌区泥沙池区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生态建设角度提出灌区沉沙区水土流失防治新模式,对促进引黄...  相似文献   

13.
为处理好大流量漏斗式沉沙池的沉沙与排沙问题,研究较合适的沉沙及排沙体型,以大盈江漏斗沉沙池为例,研究了沉沙池整体流场,通过整流墩使工作段达到"静水"沉沙的流态.沉沙及冲沙的实验表明:有害粒组的沉降保证率大于80%.排沙孔口进一步优化后,排沙量与沉沙量达到平衡时,池内淤沙不影响沉沙池正常运行.漏斗式沉沙配合8条廊道冲沙的体型满足大流量沉沙池的要求.研发了一个基本解决大流量沉沙池的沉沙排沙问题的体型,为后续的体型研发工作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4.
微灌沉沙池在新疆兵团节水灌溉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灌沉沙池是为了直接利用地表水资源作为微灌系统灌溉水源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泥沙处理技术,在进水口加设调流墙、在溢流堰上沿水流方向设置溢流槽两个方面对传统沉沙池进行了改进。通过对微灌沉沙池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并在几个方面与传统沉沙池做了比较,结果表明,微灌沉沙池可以大大提高泥砂的沉淀效率,出池水流平均含砂量最大降幅可达95%,特别是对细颗粒泥沙的沉降具有很好的效果,使出池水流含沙量更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大棚滴灌管网的布置方案影响大棚的总投资费用,本文对标准大棚的滴灌管网的布置提出四种方案,分别对其进行水力计算及投资比较分析,得出比较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市石墩子山水厂取水枢纽工程中,由于洪水期或乌拉泊水库冲沙时,水中含沙量较大,且泥沙粒径较小,若采用自然沉沙,要求工程中沉沙池的长度较长,由于受场址地形条件限制,沉沙池达不到设计长度,且水厂要求取水枢纽处出池水中的泥沙含量小于2000mg/L,经过方案技术、经济、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比较,采用斜管沉沙池方案进行工程设计。就斜管沉沙池的工作原理、优缺点、适用条件、工程设计及注意事项和建成后的沉沙效率进行了叙述和论证。自2001年8月建成至今,结果表明:斜管沉沙池运行状况良好,功能发挥正常,管理方便,达到了预期的设计效果,在各种规模的水厂以及老沉淀池的改扩建和挖潜设计中都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18.
微灌用沉沙池泥沙沉降计算方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沉沙池设计中最常用的准静水沉降法和一维流超饱和输沙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到了该两种方法用于微灌沉沙池设计中的参数变化范围,并对其中的紊动修正系数K和恢复饱和系数a进行了专门试验研究,得出了K和a的计算公式和适用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准静水沉降法的计算误差较大,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满足精度要求,用来估算沉沙池池长;一维流超饱和输沙法计算简单并且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可以用于微灌用沉沙池的工程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19.
微灌沉沙池是为了直接利用地表水资源作为微灌系统灌溉水源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泥沙处理技术。泥沙在沉沙池中沉降效果的好坏,与池内水流流场分布直接有关。为使沉沙池内水流流场分布更利于泥沙的沉降,对传统沉沙池进行了改进,在沉沙池工作段首部加设调流墙来对入池水流进行调节,对其调节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验证其调节效果。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表明经过调流墙调节后的水流流场分布更利于泥沙在沉沙池内的沉降,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礼智 《湖南农机》2009,36(1):87-89,96
小河水电站为坝后式电站,总库容7562万m^3,总装机25.0MW,为Ⅲ等中型工程。砼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96m,为3级建筑物。自2005年7月开始坝肩开挖,2006年8月成功下闸蓄水至今,砼面板堆石坝运行正常,说明设计是成功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