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干旱地植被恢复是全球瞩目的生态热点之一,土地荒漠化防治属于干旱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世界性难题。荒漠化引发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防治过程涉及生态、经济、社会等多层面,有效的防治需要“连点成线”,增强国际合作。荒漠化防治国际培训则是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渠道。“大中亚荒漠化综合治理”国际培训项目(以下简称“大中亚国际培训”)依托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防治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经验成果,面向大中亚地区6个国家的林业官员和科技人员开展国际培训。经过7年的探索实践,笔者梳理出了大中亚国际培训实施重点,以期为深入开展同类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形成的背景,结合《公约》中对防治荒漠化和减缓干旱灾害的国际合作所遵循的原则及义务的规定,从亚洲和非洲地区的特点、防治荒漠化和减缓灾害的能力、限制因素、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在《公约》倡导的建立伙伴关系的原则指导下,通过在能力建设,技术共享,研究成果推广、示范培训,确定和执行投资优先以及信息收集、分析、共享等重点领域,加强亚非在国家、次区域、区域层次和国际层次的合作,达到亚非防治荒漠化和减缓干旱灾害,促进《公约》履约。  相似文献   

3.
要闻     
<正>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召开6月17日,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暨荒漠化防治国际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大会主题为"人才、科技、绿色、共享"。来自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400余名代表分享了土地可持续管理的理念和实践,探讨了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共同为解决全球荒漠化问题研究对策、贡献智慧、分享经验、凝聚力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作主旨演讲。  相似文献   

4.
正6月17日,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暨荒漠化防治国际研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大会主题为"人才、科技、绿色、共享"。会上交流了世界荒漠化的现状、形势以及防治成果,肯定了中国多年来在荒漠化防治方面的突出贡献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7月19日至21日应国家林业局邀请,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新任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女士一行考察宁夏;国家林业局治沙办罗斌副主任、国家林业局治沙办国际处贾晓霞处长陪同,宁夏是巴布女士履新考察的第一站。自治区副主席屈冬玉会见了巴布一行,会见中副主席介绍了宁夏的情况并希望联合国加大对宁夏荒漠化治理事业支持。巴布高度赞赏宁夏在防沙治沙方面取得的成绩,希望宁夏继续为世界荒漠化防治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发挥与阿拉伯国家在语言和文化方  相似文献   

6.
荒漠化、沙漠化定义的内涵、外延及在我国的实质内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荒漠化是国际社会极为关注的全球性严重环境问题之一。法国两位科学家分别于1949年和1959年提出了荒漠化和沙漠化两个具有不同涵义的名词。从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之后,引起了对荒漠化和沙漠化定义的长期争论。联合国也曾多次对荒漠化概念作了修改和补充,于1994年在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上作了最后确定、我国对荒漠化和沙漠化概念的解释也产生了不同的学派。本文除对上述观点进行综述外,本着和国际接轨的原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界定了荒漠化和沙漠化的内涵、外延,并指出这些概念在我国的实际内容。  相似文献   

7.
<正>9月6日至15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大会成果文件《鄂尔多斯宣言》欢迎中国政府支持"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通过经验共享、能力共建和示范项目合作,实现区域内和区域外荒漠化防治,并认可了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绿色经济"模式,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治沙经验的重视,彰显出中国绿色发展经验的可贵。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癌症",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并列为全球首要三大生态环境问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荒漠化防治技术体系包括荒漠化防治技术构建的理论基础、荒漠化防治技术及模式。从沙漠物理学、荒漠化的生态学机制、沙漠生物学3个方面,对荒漠化防治技术构建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明;从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4个气候地带的区域范围,分析了我国荒漠化防治技术及模式,分析发现我国荒漠化防治技术及模式表现出3个特点:综合性、多样性、兼顾性。荒漠化治理应加强荒漠化土地承栽力、荒漠区水分平衡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荒漠化防治模式的效果与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研究。我国南方湿润地区岩溶荒漠化、风蚀荒漠化等现象也较严重。且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相关防治技术及模式也不多,因此还应加强对南方湿润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荒漠化防治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确定资源承载力约束下合理的生态建设规模,保护和改造现有固沙植被,恢复和重建沙区生态系统?如何科学评估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统筹协调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发展沙区经济,推动沙区可持续发展?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重要问题。文中在对中国北方荒漠化重点省区进行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中国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了目前荒漠化防治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和需要关注的问题,并就未来中国荒漠化防治的总体原则、土地可持续管理、治理成效评估、治理模式和措施、沙产业发展、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是1994年国家高等院校专业调整后确定的国家级重点学科。1994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签署以后,关于荒漠化概念的争论基本结束,《公约》阐述的荒漠化概念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和政府的普遍认同。分别看,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内容上存在相互重叠。然而,荒漠化是一个区域概念,针对荒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具有类型的内涵,专指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就成为一个覆盖全部陆地国土的完整的应用基础学科。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我国唯…  相似文献   

11.
The goal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 to promote sustainable forestry through diverse partnerships involving individuals, communities, industries, governments,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Through adv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joint research and exchange of experiences, information and technical know-how, cooperation can bring together baseline information for the world’s community. In this way,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forestry and forestry research organizations can assist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enhance dialogue, partnerships and inter-relationships in forestry at a global level. NGOs also can play an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government and the private sector. They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facilitating the transfer of technology, for promoting public awareness and negotiating o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issues. Government support for NGOs has enabled the organizations to perform their work better and more efficiently.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ortheast Asian Forest Forum (NEAFF) in Mongolia and China is timely and meaningful in the sense that the Mongolian and Chinese governments are working diligently to plant trees and combat desertification. The governments are no longer able to tolerat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ccumulated over the past several decades. NEAFF in Seoul fully supports the collaborative efforts between Korea, China and Mongolia,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Korea, and international tree-planting NGOs in the 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plant trees on bare lands and desert in China and Mongolia. Such efforts to expand projects in reforestation and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especially within the two countries, will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neighbouring countries to expand their dialogue, as well as bridge differences, by addressing common environmental issues across these regions. A network is being developed, and part of this work is already in progress to promote synergies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forest ecosystems of northeast Asian countries. The key to a successful network is the coordination of activities by the participat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2.
采用计量文献分析方法.把我国荒漠化防治学科划分为总结群众经验与学科萌芽阶段、定点试验和综合考察阶段、学科停滞阶段、科学研究的恢复发展阶段、荒漠化综合治理及科研迅速发展阶段等5个阶段.对不同阶段内的重点学科动向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理论研究、技术手段、学科交叉、研究水平等方面总结了我国荒漠比防治学科发展的特点.提出我国荒漠化防治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沙漠化防治的理论和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两大基本策略之一.如果忽略生态,那么西部开发的所有设想都将是一纸空文.沙漠化防治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是实现该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中首先讨论了选择沙漠化防治技术的原则,然后分析、比较了我国沙漠化防治的几种理论,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的技术体系,包括流沙治理、防护林营建、盐碱地改造、铁路公路防护.最后简要论述了沙尘暴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中, 土地荒漠化已成为最为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 自199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以来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荒漠化监测与评估是荒漠化研究与治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其指标体系的建立既是荒漠化评价与分类的基础, 也是荒漠化监测与评估的理论依据。文中介绍了荒漠化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历程, 并就其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评述, 以期为完善荒漠化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以及为荒漠化监测与评估和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防沙治沙的形势要从四个方面来把握: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二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防沙治沙;三是防沙治沙成就初显,沙化土地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km2转变为现在年均缩减1283km2;四是防沙治沙任务依然严峻。文章在总结我国防沙治沙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要根据《防沙治沙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落实好治沙规划,打好相持阶段防沙治沙攻坚战。  相似文献   

16.
外来杨树遗传资源及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回顾了我国不同时期引进的杨树遗传资源。在总结了外来杨树资源对推进我国杨树栽培品种化和育种上起到了重大作用的同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应加强的研究工作:必须加强对基因资源研究的投入,建立完善的资源保存基地,增强今后杨树育种创新能力;扩大资源评价研究的规模和深度,使外来杨树资源利用更有预见性;杂种杨树的基因渗入可能会改变原有乡土杨树的遗传多样性和完整性,对人工育成品种导人不育基因是防止基因污染的关键技术措施,应作为今后推广新品种的一项必备新指标;为应对我国气候变化可能为杨树集约栽培带来的有益性(栽培区北移和生长期延长)和潜在的生态风险(干旱缺水)及病虫灾害所需求新品种作前瞻性准备,必须从现在起开始新一轮杨树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研奔。  相似文献   

17.
Experience of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in Beijing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介绍了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风沙区分布及治沙历史,重点分析了北京的治沙经验,即领导重视、全民参与、科技保障、有力的组织形式、适宜的投资与经营机制、重视基础建设、实行先进实用技术组装配套,坚持林果并重、果粮间作和全面发展的原则.最后总结出城郊生态经济型治沙模式.  相似文献   

18.
欧洲地中海国家的荒漠化整治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回顾了欧洲地中海国家荒漠化的历史与现状,从欧盟及各国整治荒漠化的策略着眼,对欧盟于1990年启动的最大一个防治荒漠化项目“地中海沿岸的荒漠化与土地利用(MEDALUS)”的目标、进程、研究内容、技术规程、监测标准和方法学进行了探讨,并对该项目前两期取得的成果及未来的研究设想予以引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副热带,唯独我国的沙漠分布在温带。根据有关文献和1994年我国沙漠化普查资料,介绍了国内外现代干旱和沙漠化现状,分析了青藏高原隆升、末次大冰期、水土资源分布、气候变化、社会经济干旱和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对我国北方沙漠化形成和分布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建议要尽快实施跨流域调水、节水林牧业和依法治沙,进而彻底改变“三北”地区的干旱荒漠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