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完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流转作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HYPERLINK”http://www.studa.net/fazhmg”发展的关键。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下辖的三个县(市、区)农地流转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流转规模、流转主体、流转前后的使用情况、流转方式等方面,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体现出经营规模化、主体多元化、结构非粮化、方式正规化、期限长期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是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经营的重要措施,但实践中存在农地"非粮化""非农化"、农地流转过度集中、农地被迫流转等风险。因此,需通过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对农地流转用途和规模的监督、构建农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制度、完善农地流转合理定价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方式完善"三权分置"下农地流转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农地流转的现状、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河南省农地流转表现出规模扩大、速度加快、流转方式多样、组织化程度提高、土地用途基本合理、流转收益不足等特点。农业兼业经营替代农地流转、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市场管理缺位、缺少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整合农地流转市场结果的综合性政策,造成河南省农地流转市场的困境。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须做实农民土地用益物权,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地方政府对农地流转市场的监管,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健全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和农民工社会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农村空心化伴随着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业经营的代际传承成为当前乡村产业兴旺面临的重要问题。农地三权分置实现了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通过规模经营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的方式化解代际断裂困境。但在具体实践中仍面临土地碎片化、流转成本高昂等困境,进而掣肘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作用发挥,亟须进行农地制度创新。基于S县G镇实地调研发现“意见筛选机制”“用途划片机制”和“委托代理机制”有机组合极大盘活了农地资源,形成集中连片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农村产业兴旺奠定了基础。提出尊重主体差异性、建设集中型农地流转市场以及组建农地流转中介机构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推进农用地流转有助于土地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利用,是解决当前家庭承包土地制度带来的农地产权分散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目前我国农村土地尚存在着承包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流转保障措施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流转各方主体利益难以协调,土地流转处于低级自发阶段。本文通对不同利益主体(农户、政府、经济组织)的流转诉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最关心的是流转的土地收益、经济补偿和自身的社会保障度,流转的方式倾向于保留承包权出租使用权;经济组织认为农地流转有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增加收入,但需要面临较大的风险;政府部门认为农地流转可以提高农地利用率,但政府在推进农地流转政策过程中会遇到农户对政策不了解和对自身利益担忧的实施阻力。最后从三个利益主体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制衡关系出发,从完善农地产权政策、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市场培育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农地流转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秦涛  蒋逸飞  朱然 《世界农业》2023,(5):116-124
实现农地有序流转与高效利用是建设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但目前中国仍面临农地资源难以收储、优质资产难以提升、社会化资本难以引进等问题,创新发展农地流转模式是亟须突破的核心问题。对此,本文以浙江衢州“两山合作社”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其总体架构与运行模式,发现其实现了土地流转的规范化操作,明晰了土地流转权属。通过地力综合提升、创新生产轮作模式、招大引强主体、创造再就业机会等价值增值路径,农地流转价值实现了最大化。浙江衢州“两山合作社”农地流转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耕地主体农地流转的顾虑,形成了防止农地“非粮化”和“非农化”的市场化手段,创新了农地流转绿色金融产品,拓展了多元融资渠道,通过多重利益分配机制激发了流转意愿,有效解决了传统农地流转存在的顽疾,为中国充分挖掘土地流转在乡村共同富裕建设中的最大功效提供了模式借鉴。  相似文献   

7.
农地市场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明显绩效。当前的农地市场流转存在着农户作为农地市场流转的主体地位比较脆弱、非市场力量支配农地价格形成及农地交易管理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农户主体地位强化、农地价格机制形成及农地交易管理创新角度,推进农地市场化流转。  相似文献   

8.
当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遗留制度以及集体所有制的产权安排,遭遇了新时代变化的适应性困境。表现在:改革红利消失和“三农问题”仍然严峻;政府“低成本”征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相冲突;新型城镇化战略遭遇土地制度短板。这些问题均与现行农地制度下农地配置中单纯行政权力主导而缺乏市场均衡化流转,以及农地产权主体不清导致利益争夺无序有关。加之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仅处于较低水平状态,也影响了农地主体自由流转农地的行为决策。目前对于相关问题的认识比较明朗,即加快农地市场化流转已经成为各界共识。但要形成农地健康流转的市场机制,必须突破目前产权主体不清和社会保障制度配套不全两大制度障碍,夯实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硬核”,并形成有利于农地流转的制度“保护带”。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大量农村劳动力快速流入城镇,以及在2008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的背景下,农地流转加快了小农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农地流转模式也以最初以农户间流转为主,逐渐向以其他主体(企业、大户、合作社)流转为主的资本主导型流转模式转变。农地经营权与资本对接的资本主导型农地流转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梳理有关研究文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也是农地承包经营权不断推进土地资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的视角,对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相关主体进行分析,并重点识别了农地经营权流转中所面临的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秩序、提高流转效率,完善法律法规、强化对农地经营主体的监管,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升农民素养,完善农民保障体系、优化经营者保险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地城市流转由于流转过程的单向、不可逆性,往往会给周边环境生态系统带来一定程度破坏。从发展的角度看,农地资源容许城市建设的占用量,包括生态价值价值的损失程度,有一定的极限度。因此,分析农地城市流转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衡量农地城市流转对生态容量、生态效益产生的损失程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参照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利用大连市土地利用详查数据,估算了大连市1996—2003年因农地城市流转对区域周边水源涵养、废物处理、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保育功能所带来的损失。结果表明,7年间因农地城市流转损失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4004.09万元,平均每年损失2000.58万元,农地损失生态价值1.58万元/hm^2。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农地流转这一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相关门户网站数据为基础,采取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的方法,从农地流转的大环境角度对区内土地流转存在的流转规模较小、经营主体准入标准低,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互联网+"及智慧农业的不断进步,从清晰产权、增强制度弹性、提高准入标准、采用新型"互联网+"农地流转平台等方面引导农民对农地流转的新认知,同时创造性地提出契合高校"教改"进程,重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建议,以更加现代化的方式促进自治区农地规范流转,优化农地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3.
《天津农业科学》2017,(7):52-55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农地流转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概述玛纳斯县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研究的基础上,概括了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农地流转方式、流转价格等方面对农户收入影响的观点。本文通过研究玛纳斯县农地流转数据分析,得出农地流转对当地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增值影响。在研究中,也归纳了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影响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地流转有利于农村土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增长方式和组织形式的转变,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但河北省目前的农地流转存在着流转程度低、流转范围小、流转方式单一、流转价格偏低、流转后的变化不大、农民不愿意长期流转等问题。制约河北省农地流转的因素主要有地块零碎、流转行为不规范、流转信息不畅、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落后、组织管理不规范等。所以,应当采取完善各项制度、优化农业外部环境、培育农地流转市场等方式,促进河北省农地的流转。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区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流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土地流转在我国已经发展到关键时期,如何结合新形势、新变化有效提升农地流转效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科学、合理、规范、高效进行,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户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效益构成、流向及其产生的经济尧社会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结合鄱阳湖区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情况和具体案例,对农户生产与规模化生产以及规模化生产中不同种植方式的效益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土地流转中限制流转效益发生的因素,结合创新农地流转机制促进农地流转尧保障流转主体权益提高农民积极性、完善农村发展配套政策促进劳动力转移等,提出了优化、提高农地流转效益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山西农业科学》2017,(12):2021-2025
以呼图壁县参与农地流转的农业经营主体(转出户为普通农户;转入户为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公司)在此轮流转到期后是否愿意继续流转土地为主线,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呼图壁县农业经营主体农地经营权流转的显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出方参与农地流转主要受流出方的年龄、转出期限、农地流出对象、农地流转的风险、对这次流转交易市场的信心等因素的显著影响;流入方参与农地流转主要受流入面积、流入规模扩大后农业生产遇到的困难、二轮承包期满后土地政策的预期调整性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并提出规范双方主体的流转行为、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市场流转价格机制和中介服务组织、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培育市场主体、规范政府行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等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台资农业企业发展现状,认为台商和农户间的土地合理流转有利于优化配置农地资源、实现农业企业规模化经营以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在对当前台商和农户间土地流转存在的所有权主体不明晰、流转不规范、土地价格偏低以及缺乏统一管理等障碍因素做出分析后,提出了明确界定土地的所有权主体、规范台资农业企业土地流转、科学制定农地流转价格以及建立农地流转统一管理机制等规范台资农业企业参与土地流转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地流转的总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晰中国农地流转的基本情况,探究农地流转的特征与走势,运用对比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对1996—2013年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资料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农地流转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当前的行政力量正推动着农地流转超常规发展,但省际差异较大;流转以出租和转包等不稳定流转方式为主,农民不敢长期放弃土地;流转主要发生在农户之间,但流向规模经营主体的耕地数量在迅速增加,可能影响到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地流转效率低的成因与对策——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湖南省农村土地流转效率较低主要表现在:农地流转规模小;以传统流转方式为主,新型流转方式不多;以农户参与的农地流转为主,企业与机构参与较少。农地流转效率低的主要成因有农地流转机制不完善、流转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操作、农民流转意识薄弱。提高湖南农地流转效率应从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中介体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与培育新型农民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农业税费的减免,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增强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政策导引效果。农地流转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自耕”、“代耕”、“捡拾耕种”转为“租种”,但也出现了负担加重,土地经营行为短期化等新问题。通过对研究区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诸如从“零税率”到“高额补偿”、弱化农地的生存保障功能、完善农地产权制度与农地流转机制,以及实施农地流转形式多样化等针对性对策,为推动西部地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