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二代玉米螟卵始见期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进行放蜂量、放蜂次数、放蜂点以及长效蜂卡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4个防治处理的玉米螟卵寄生率和玉米植株各剖秆指标与对照田相比均有显著差异,以3万头/667 m2分3次释放、每次分放3点/667 m2效果最好;其次为3万头/667 m2分2次释放、每次分放1点/667 m2和2万头/667 m2分3次释放、每次分放3点/667 m2;第三为长效蜂卡,3万头/667 m2只释放1次、放1点/667 m2和2万头/667 m2分3次释放、每次分放2点/667 m2。以上5种放蜂方法均可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赤眼蜂防治一代主米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螟是世界性重大害虫,沈阳地区一般发生年份玉米可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减产达20%以上。目前,我国对玉米螟大面积防治主要靠化学药剂,生产上仍以人工投放高毒的颗粒剂为主,在配制和使用中极易发生中毒事故。为此,应用安全无毒功效高的新技术防治玉米螟,仍是当前植保工作的重大课题。为满足生产需要,近年来,沈阳市植保站组织有关县、区开展了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由辽中生防站提供的松毛虫赤眼蜂。1.1 不同放蜂量试验设2个处理:(1)2万头/667m2;(2)3万头/667m2。各处理均放蜂3次,第1次…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测算,辽北地区玉米生产中单位面积各项生产投入成本总计(包括整地、种子费、播种费、肥料投入、化学除草费、玉米螟防治、收获费、拉地费用总计8项)经统计测算为每667前540元上下;玉米平均每667m2产650kg,按市价每1.60元/kg计算,减去各项显性和隐性成本,纯收入仅500元/667m2。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基于原有两次放蜂方法的诸多弊端,提出长效一次放蜂法,即将发育不同时间的寄主卵按一定比例混合,每667m2地放两点,两个放蜂器,一次性放蜂。通过对长效一次放蜂和两次放蜂的比较来看,长效一次放蜂的平均卵寄生率84.27%,比两次放蜂的卵寄生率略低0.03%,比未载菌蜂略低0.41%,但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长效一次放蜂能够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减少了放蜂过程中所带来的运输及人力成本,可以取代现有的放蜂方法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药期防治玉米螟田间药效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开展不同施药时期防治玉米螟药效的研究及经济效益评价,为新疆玉米螟防治合理选择田间施药时期提供技术指导.[方法]比较分析不同施药时期玉米螟的平均防效、挽回产量情况、用药成本、纯增效益、投入产出比等,筛选出新疆地区防治玉米螟的最佳田间施药时期.[结果]在各施药期玉米螟防治药效试验中,玉米螟孵化盛期施药处理的平均防效、玉米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及投入产出比均最高,分别达88.48;、113.31 kg/667 m2、195.76元/667 m2和1∶24.87.其次是产卵盛期施药,平均防效、玉米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和投入产出比也分别为81.71;、85.75 kg/667m2、146.15元/667 m2和1∶18.82.羽化盛期施药效果不佳,其平均防效、玉米可挽回产量、纯增效益和投入产出比分别仅为75.31;、35.64 kg/667 m2、55.95元/667 m2和1∶7.82.[结论]综合考虑大田实际防效、挽回产量损失、用药成本以及纯增效益等因素,在玉米螟药剂防治中,于玉米螟卵孵化盛期施药防效最好,但生产中由于该时期玉米植株普遍高大,田间施药不便且难以保证施药质量,建议施药期适度前移,在生产实际中优先推荐于玉米植株较低时的玉米螟产卵盛期进行施药,不建议在羽化盛期或其它时期施药.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烟叶品质及安全性,加速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等生物防治技术推广运用,总结纳雍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推广应用效果。2014—2016年全县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3506.7公顷,放蜂区烟蚜茧蜂防治效果明显好于非放蜂区。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推广后每667m~2用工量减少0.2个;放蜂区农药施用数量有所减少,尤其吡虫啉灭虫签的使用,每667m~2农药成本投入减少4元。同时降低农残,保障烟叶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高粱田玉米螟的生物防治,进一步提高高粱的产量和质量,针对玉米螟在高粱上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使用不同放蜂量进行玉米螟防治,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方法,调查松毛虫赤眼蜂对玉米螟的平均防治效果,最终确定最佳放蜂时间与放蜂量.结果表明:松毛虫赤眼蜂能有效防治高粱田玉米螟.当玉米螟田间卵块1~2块·100株-1时开始释放松毛虫...  相似文献   

8.
杨光安 《吉林农业科学》2004,29(2):40-40,50
为了控制玉米螟的危害,确保农业增产增收,2003年东辽县启用农业绿箱政策,大面积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防治面积达3.7万hm。,放蜂82.5亿头,放蜂范围达18个乡镇271个村,放蜂面积占玉米的80%。现将放蜂方法和效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是玉米蛀杆害虫,是造成玉米减产主要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投施呋喃丹防治玉米螟,效果90%,用量500克/667米^2。90年代用量1.5公斤/667米2,防效80%。长期使用呋喃丹产生抗药性。呋喃丹属内吸高毒杀虫剂,不符合无公害生产标准。为了用生物杀虫剂来替代呋喃丹防治玉米螟,2003年引进福建省绿十字生物工程中心研制的千虫克制剂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以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一代玉米螟为基础,通过1978~1979年的系统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了放蜂、对照、停放蜂玉米地的赤眼蜂种群动态。研究证明第一代和第二代玉米螟在放蜂、对照、停放蜂玉米地赤眼蜂种群动态存在着根本差异,第一代玉米螟放蜂地赤眼蜂优势种群为松毛虫赤眼蜂,第二代玉米螟无论是放蜂地、对照地抑或停放蜂地,赤眼蜂优势种群为玉米螟赤眼蜂,从而澄清了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第一代玉米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进行200g/L氯虫苯甲酰胺验证试验,结果表明:200g/L康宽TM SC 20mL/667m2,在玉米螟低龄幼虫发生期,全株均匀喷雾防治玉米螟,2次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于2012年在宁夏大学实验农场大田生产条件下,以参试的玉米品种中单909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9种种植密度(每667 m2种植4 000、5 000、6 000、7 000、8 000、9 000、10 000、11 000、12 000株),记为处理M4~M12,分析中单909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潜力和高产适宜栽培密度.结果表明:处理M4~M12生育期为134~136 d,每667 m2产量为1 128.04~1 250.91 kg,其中每667 m2种植密度为6 000株的产量最高,每667 m2达到1 250.91 kg;种植密度为4 000株和9 000株的产量最低,每667 m2分别为1 128.04kg和1 129.81 kg.每667 m2产量潜力最大的种植密度是6 000株.  相似文献   

13.
《现代农业》2006,(2):27-27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是一项生物防治害虫技术,是利用赤眼蜂对玉米螟卵的寄生从而控制害虫数量、达到防治目的,防治效果可达到70%以上,是大面积防治玉米螟较为理想的措施。该技术包括赤眼蜂不同产品、放蜂量和最佳放蜂时期及方法等关键环节。增产增效情况:玉米螟是影响我国玉米  相似文献   

14.
1996年-1997年我们在辽宁省盖州市熊岳镇望儿山村进行了一次心叶施药,控制高梁生育期发生的二代粘虫、玉米螟、玉米蚜虫和高梁蚜虫四种害虫的防治研究,获得了可喜效果。其中667m^2施3%呋喃丹颗粒剂1公斤的,防治二代粘虫效果达98.64%-100%;对后来相继发生的玉米螟兼治效果为83%-97%;对玉米蚜虫的兼治效果为96.95%;对高梁蚜虫,在百株蚜量达50-60万头时,兼治效果为98.02%-99.29%。在整个生育期不用再行打药防治。  相似文献   

15.
正一、玉米播种期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一)减少虫源及时销毁或封存玉米秸秆以减少玉米螟、桃蛀螟、灰飞虱等虫源。玉米螟防治强调秋季秸秆还田,减少虫源基数。玉米播种前,清除田间、田边、沟边杂草。合理安排种植方式和播种时间,减少灰飞虱的传毒几率,预防粗缩病。(二)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每667m~2用14%毒死蜱颗粒剂1.5kg或50%辛硫磷乳油0.5kg,拌干细土50kg,均匀撒施全田,  相似文献   

16.
释放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技术要点,包括选择放蜂防治玉米螟的世代;放蜂时间,放蜂方法和田间放蜂效果调查方法,向广大农民提供放蜂治螟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玉米螟的适宜用量,并为其实际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特进行了相关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每667m2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60 mL,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具有一定的增产作用,因此,该药剂值得在大面积玉米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1虫害的防治玉米中后期是害虫的多发期,主要害虫有蚜虫、玉米螟、粘虫、棉铃虫等。防治蚜虫,可用50%辟蚜雾每667平方米8~10克或10%吡虫啉每667平方米10~15克对水45千克喷雾。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螟在小口期(第9~10叶展开),用3%辛硫磷颗粒剂0.5千克,掺细沙7.5千克,混匀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本研究分别在哈尔滨市双城区和肇东市黎明镇两个试验点玉米田,设置7个不同释放赤眼蜂次数和放蜂时间处理,分析赤眼蜂不同释放次数和时间对亚洲玉米螟的寄生率、田间防效和田间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释放1次、2次和3次赤眼蜂都对田间玉米螟有显著的防控作用,其中释放3次赤眼蜂的防效最好,两试...  相似文献   

20.
在大庆市第一积温带和第二积温带大面积推广的分别是天润2号、庆单6、农华101、乐玉1号、德育919等品种和庆单11、农华106、吉农大935、鑫鑫2等品种。同时采用配套生产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目标产量制定最佳施肥量,每667 m2种植密度4 000~4 500株。病虫害防治主要通过种子包衣剂(复合型)防治地下害虫、玉米黑穗病及玉米顶腐病。虫害主要通过赤眼蜂和杀虫灯防治玉米螟。实现"良种+良法"到"良田+良态"",实现了栽培技术有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