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5 毫秒
1.
国外田间育种和种子加工机械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长春 《世界农业》1997,(8):26-26,28
国外田间育种和种子加工机械的发展吉林省种子总站王长春一、田间育种机械的发展发达国家从50年代起就十分重视田间育种机械的研究和生产,1960年挪威奥约德先生首先发明了小区播种机,该机的发明与投产奠定了田间育种机械的发展,随后逐渐开发出田间小区精密播种机...  相似文献   

2.
田间育种试验机械化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田间育种试验机械的发展,并对田间育种试验的播种、收获、脱粒和实验室检测机械装备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从而加快了培育新品种的繁育效率,特别是计算机在育种试验机械的广泛应用,全面提高了育种试验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针对目前全球生态及可持续发展对田间育种试验机械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期不断提高田间育种试验机械化的水平。一、田间育种机械化的现状田间育种是一个耗费巨大劳力和财力的农业系统工程,田间育种机械化可以成百倍地提高育种工作效率、节省投资、缩短育种周期,田间育种涵盖了不同作…  相似文献   

3.
1.“九五”期间的目标(1)研制出田间小区种子培育成套机械包括育种育苗、精播、移栽种植、收获脱粒等机械共16种型号规格的产品。(2)基本完成七项基础研究课题①各类种子物理机械特性、农艺特性及加工特性的综合研究技术和分类,并按分类对其不同加工工艺进行试...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业科学》2020,(1):147-149
为了研究郑单958玉米对田间土壤中瓜列当种子的诱捕效果,选择无瓜列当危害地块,定量撒播瓜列当种子,划分小区,夏季种植郑单958玉米作为处理,设负对照和空白对照,玉米收获后,处理和对照小区第2年种番茄IVF3166,处理小区瓜列当寄生量比负对照和空白对照分别少23.4%和25.5%;春季种植3.3 hm~2郑单958示范地,设负对照3.3 hm~2,玉米收获后,第2年2个块地全种番茄IVF3166,示范地比对照地瓜列当出土量少39.2%。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示范试验结果显示,郑单958玉米对土壤中瓜列当有诱捕作用,可以通过轮作的方式减轻番茄地瓜列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小区对比试验方法,对甘草种子不同处理方法播种时间、出苗期、出苗数、保苗数、收获率以及成苗率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甘草种子不同处理方法优化提高种子成苗率的排序依次为:浸种+激素碾磨+生根粉浸种+生根粉碾磨+激素碾磨+固氮菌。甘草种子碾磨后加入植物激素、生长素和固氮菌进行拌种并提早播种,可提高种苗合格率;用98%浓硫酸处理甘草种子,对甘草种子损伤较小,是一项既经济有效,又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我国马铃薯收获损失大小及其影响因素,在广东、内蒙古和甘肃3省共11个地块进行田间小区试验,测试不同收获方式、地块和品种下的马铃薯收获损失率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收获方式,机械化收获尽管效率高,但由于机械适用性方面的限制,收获损失率也高;地形尤其是土壤条件对马铃薯机械收获损失有很大影响,在其他收获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洼地、土壤有板结地块中的机械收获损失率明显高于平地;品种主要对马铃薯机械收获的损失有直接影响,块茎体形大、生长深、结薯不集中的马铃薯品种,机械收获的损失率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7.
田间试验小区播种机械化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裴攸 《吉林农业科学》1991,(2):76-78,96
<正> 作物育种、耕作栽培和土壤肥料等专业进行科学试验大都是在田间进行。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在试验地里设立试验小区。小区的布置、数目、区长、间隔道以及单个小区内具体的播种、施肥要求都因试验目的、对象的不同而不同。研究这些农艺要求;研究适应这些农艺要求的小区机械;研究和制定一套科学的小区播种机械化程序是十分必要的。这  相似文献   

8.
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是在种子繁殖和生产过程中 ,监控品种是否保持原有的特征特性或符合种子质量标准要求的主要手段之一。现行国家颁布的强制性种子质量标准 ,明确规定了品种纯度指标 ,而田间小区种植鉴定在目前或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仍是商品种子纯度鉴定认可的标准方法。它不但适应于国际种子贸易、省与省、市地之间调种时质量认可检验 ,也适应于调种双方所引发的经济赔偿的仲裁检验 ,还适应于国家和省级进行的定期监督检验以及育种单位自育自繁种子的纯度鉴定。笔者从事农作物种子田间小区种植鉴定工作多年 ,认为做好该项工作具体包括以…  相似文献   

9.
洪勇  唐谷 《农技服务》2023,(2):58-61
种子纯度是作物种子的主要质量指标,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是当前商品种子纯度鉴定唯一认可的方法。为科学、规范地开展油菜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提供参考依据,从鉴定地块选择及鉴定种子样品准备、小区设计、田间种植管理技术、鉴定程序、结果通知与异议处理等环节总结油菜品种纯度田间小区种植鉴定方法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小区小麦育种联合收获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小麦育种试验种子收获方法和农业技术要求,通过理论分析和田间试验,研制出小区小麦育种联合收获机。该机可一次完成切割、脱粒、分离、清选、集粮等全部作业。以喂入量、滚筒转速、吸杂风机转速为因素,以脱粒总损失率、脱粒破碎率、分离含杂率为评价指标进行作业性能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应用综合平衡法得出了该机作业时各参数的最优方案为:喂入量0.3 kg·s-1,滚筒转速1 350 r·min-1,吸杂风机转速1 000 r·min-1。以该最优组合作业参数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平均脱粒总损失率为0.43%,平均分离含杂率为15.03%,平均脱粒破碎率为0.48%,装置罩壳残留率为0,符合小区小麦育种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种业发展事关粮食安全、农业持续发展,探索加快广西种业创新之路旨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研等方式广泛收集材料,分析广西种业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政策要求和区情实际,提出了广西种业创新的发展对策及建议。【结果】广西种业市场空间广阔、科研实力增强、育种创新成果丰硕、品种引进筛选成绩突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种能力明显提升。目前还存在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研发基础薄弱、育种技术手段落后、种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重大突破性的品种少、科技成果转化困难、人才队伍不稳定等突出问题。【建议】提高广西种业创新能力,必须做好引导服务、推进"科企"合作、重视人才培养、加快良种培育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种业科技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商业化育种、扶持并壮大种业企业。  相似文献   

12.
洛麦23通过建立穗行圃或穗系圃,与“三圃制”结合,形成了4个级别的种子生产程序:先建立穗行圃,再建立穗系圃;穗行圃和穗系圃,隔年交替进行;穗行圃混合收获种子或穗系圃收获种子,再加繁一代即为育种家种子;育种家种子繁殖原原种,原原种繁殖原种。原种即应用于大田生产。通过和种子企业、农场、种子生产专业村合作,采用“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农场+生产基地”联合体,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至2013年,洛麦23在黄淮麦区南片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利用,累计推广应用面积在100万hm2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13.7亿元。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月季远缘杂交育种中周期长而且效率低的难题,对一些蔷薇、月季及其杂种种子进行了不同萌发条件下的种子发芽及胚胎培养试验,希望找出加快月季育种进程的途径.结果表明通过成熟胚的培养可以去除抑制种了萌发的因素,略去种子休眠期从而缩短月季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14.
针对鲍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变以往的思路和方法,采用种内杂交、选择育种等传统技术和多倍体育种的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来改良和优化鲍种质;挑选适龄亲鲍,采用温和催产、大水体孵化以及幼虫选优等手段,实行科学的繁育技术;育苗过程中采用"光照—微藻(底栖硅藻和浮游单胞藻)—鲍苗—微生态制剂—过滤性动物等复合系统"为基础的生态化育苗模式.即将鲍种质改良优化、繁育技术科学化和育苗技术生态化等三者融合为一体.采用这种"三位一体"育苗模式,进行鲍苗种生产,实践表明,培育出健壮鲍苗种2.25×107个,存活率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规范和加速辽宁省种子产业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此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因果分析和SWOT分析的方法分析辽宁省种子产业化的发展现状.结果表明:目前辽宁省种子市场销售额在30亿元以上,良种推广面积稳步增长,种子生产形势良好.近年来制种面积比较稳定,制种单产不断增加,种子质量稳定,制种技术和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种子生产逐渐走向规范化、专业化.但是种子企业经营规模小,经营效益低,缺乏竞争力.种子科研育种目标不明确,并且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基层种子管理机构经费不足,制约了对种子市场的有效监管.最后,针对目前辽宁种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辽宁种子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韦昌联 《南方农业学报》2012,44(6):1065-1068
【目的】种业发展事关粮食安全、农业持续发展,探索加快广西种业创新之路旨在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研等方式广泛收集材料,分析广西种业创新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政策要求和区情实际,提出了广西种业创新的发展对策及建议。【结果】广西种业市场空间广阔、科研实力增强、育种创新成果丰硕、品种引进筛选成绩突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供种能力明显提升。目前还存在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科技研发基础薄弱、育种技术手段落后、种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重大突破性的品种少、科技成果转化困难、人才队伍不稳定等突出问题。【建议】提高广西种业创新能力,必须做好引导服务、推进“科企”合作、重视人才培养、加快良种培育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完善种业科技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商业化育种、扶持并壮大种业企业。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珙桐种胚离体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珙桐处于濒危状态的主要原因是繁殖很困难,不论是种子繁殖还是营养繁殖都不易成功。为了抢救和保护我国这一特有的珍贵资源,寻求加速育苗的方法,探索了如何有效地利用植物生长调节荆来加速珙桐种子繁殖。以珙桐种胚为材料,设置细胞分裂素(6-BA)、赤霉素(GA)、生长素(IAA)3个因子各5个水平,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的试验方法,结果表明:(1)6-BA对种子解萌起解抑作用;(2)IAA对完成种子形态后熟有作用;(3)GA对解除种子生理后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作物良种的产业化已是必走之路,它不但可以解决目前良种生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诸多矛盾,促使多出良种、快出良种、出好种子,而且可以为在业科技体制的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良好的农作物育种工作基础,为产业化提供了可能。现阶段,选择水稻、玉米、棉花等作产业化的试点,以探索21世纪我国整个动植物育种和产业化模式,其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有机稻—蛙生产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有机稻—蛙生产模式较传统水稻生产模式尽管稻谷产量略有下降,但每年多收获了一季紫云英种子和有机青蛙;有机稻米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略低于传统模式生产的稻米,但在营养及蒸煮品质上均有显著提高;有机稻—蛙生产技术模式显著提高了农产品产值和经济效益,其经济收益是传统水稻生产模式的10.3倍;同时有机稻—蛙生产模式还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相似文献   

20.
两条良种繁育技术路线相关理论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圃制和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简称四级程序)是两条不同的良种繁育技术路线,从作物与环境的关系,良种繁育过程中不同的选择方法及良繁种群的群体遗传学理论等方面,就三圃制和四级程序的相关理论问题进行了讨论,希望通过这种讨论,能够对两条技术路线在良种繁育实践中的作用意义和地位有为全面深刻地认识,以进一步推动良种繁育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