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枯病是松、杉苗期最严重的常见病害,常造成整个苗床的幼苗死亡或成块缺苗现象。 引起松、杉苗木立枯病的病原菌虽有八、九种,但主要是丝核菌、镰刀菌和腐霉菌。而作为防治对象,则主要是丝核菌和镰刀菌。  相似文献   

2.
红松育苗阶段健康的植株是苗木未来生长的重要前提,辽宁地区红松苗期受立枯病的危害很普遍,东北区域内的红松几乎所有培育红松的苗圃均有发生,只是受害的轻重程度不同而已。本研究通过对红松幼苗期立枯病病原体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经营管理和药剂防治等有效措施,为解决辽宁地区受立枯病为害的苗木提供合理的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苗圃松苗立枯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枯病是世界性的苗木病害,在北方苗圃主要危害红松、落叶松、红皮云杉等针叶树幼苗。病源菌来源于土壤,主要为镰刀菌、丝核菌、腐霉菌等真菌,幼苗受害表现有芽腐、首腐、茎腐、根腐、立枯等几种症状,并很快死  相似文献   

4.
松苗立枯病是针叶树育苗的主要病害之一.它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经常造成苗圃地缺苗断垄.甚至使苗木全部毁掉.引起松苗立枯病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丝核菌,镰刀菌和腐霉菌.它们都生活在土壤中的植物残体上,以菌核、厚膜孢子和卵孢子渡过不良环境,一旦遇到合适的寄主和环境,便侵染致病。防治松苗立枯病要把好种子处理、土壤消毒和苗期管理这三关,方能控制它的发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长速率法,对毛竹菱斑病的5种病原真菌进行了室内毒力试验,结果显示,福美双和农抗120对该病的病原菌无明显抑制效果,多菌灵和甲基立枯灵对尖孢镰刀菌、甘蔗节菱孢菌、赤霉病菌和炭角菌属菌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而噁霉灵对链格孢菌具有中等强度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1998—2003年,在辽阳县中心苗圃、寒岭镇苗圃、河栏苗圃、甜水苗圃,利用保湿法和分离法两种方法,对落叶松幼苗立枯病病原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病菌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n.)、尖孢镰刀菌(Fusaricum solanicmart App.ct woilertv)和德巴利腐霉菌(Phytiurm debaryanum Hesse.)。用室内药剂防治、田间药剂防治2种方式和土壤消毒、苗期喷药、土壤消毒与苗期喷药相结合3种方法进行防治试验,选用的药剂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乙磷铝、敌克松、五氯硝基苯 代森锌,结果显示,采用前3种内吸杀菌剂,利用土壤消毒与苗期喷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在81.6%~90.3%。  相似文献   

7.
松、杉立枯病在我省各地苗圃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时往往在短期内造成苗木大量死亡或成片缺苗。松、杉立枯病又叫猝倒病,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丝核苗、镰刀菌、腐霉菌。这些病菌具有很强的腐生能力,特别在土壤表层中病菌最多。  相似文献   

8.
1985—1990年对我省本溪县连山关林场和鞍山大孤山苗圃的落叶松幼苗立枯病病菌及防治进行了研究,其致病菌是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 lani Kuehn、尖孢镰刀菌Fusarium qxysporum Schl.和德巴利腐霉Pythium debaryanum Hesse.3种。采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乙磷铝3种内吸杀菌剂土壤消毒和药剂苗期喷雾相结合的方法,防效均在81.6—90.3%,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油松幼苗立枯病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陕西关中地区油松幼苗立枯病的病原为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镰刀菌(Fusariumsp.)和交链孢菌(Alternariatennis);4月中旬以前丝核菌占优势,此后镰刀菌占优势,交链孢菌不是主要致病菌。营养杯育苗较苗床条播育苗发病率低;优势菌出现的早晚与土壤温度有关,且大田土发病率>腐殖质土>河沙土;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多菌灵和3%硫酸亚铁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播种育苗的难题之一是立枯病,立枯病是由镰刀菌、丝核菌、棉腐菌等侵染幼苗所致。该病在6月中、下旬,地温20℃左右,幼苗出土不久,未生侧根时期发生。土壤粘重、浇水量大、前茬是菜或种子经高温催芽的幼苗发病率高。苗床中间较边缘处发病重。得过立枯病的苗床,呈块状或片状缺苗,往往减产20%~80%。我们在落叶松育苗中采用种子低温处理、早期播种、全光育苗、分段适时适量浇水等措施,有效地预防了立枯病的发生。1 种子低温处理用于播种的种子,精选后,在播前60d~70d混上两倍于种子的含水5%的中砂,装入箱内,上盖一层塑料布或草帘,放在1…  相似文献   

11.
松苗立枯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苗立枯病,又称猝倒病,属苗圃病害,全国各地苗圃均有发生,主要危害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油松、赤松等针叶树种,是育苗中的一大危害,每年立枯病的发病率都很高,严重的达60%以上,甚至绝产。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区昆虫病原镰刀菌主要有:轮状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燕麦镰刀菌、雪腐镰刀菌、茄病镰刀菌、腹状镰刀菌和本色镰刀菌等7种,其中以轮状镰刀菌致病力最强,分布最广。  相似文献   

13.
针叶树苗圃病害调查与主要病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针叶树苗期病害的种类和苗期病害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针叶树苗期病害有8种,其中侵染性病害有6种,生理性病害有2种。猝倒病是针叶树苗期主要的病害,表现为3种症状类型。日灼型猝倒是气象性病害的主要形式,由丝核菌Rhizoctonia和镰刀菌Fusarium引起的生物猝倒型和立枯型病害是针叶树育苗的主要病害,其发生与育苗地所处的环境、营养土基质有关,同时提出了对针叶树苗期病害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1猝倒病的成因猝倒病又称立枯病,是新播苗木的第一大病害,在苗圃培育的主要树种中,以云杉、落叶松发病最重。引起猝倒病的病菌主要有丝核菌、镰刀菌等,但采用代森锌、敌克松、五氯硝基苯等针对性药物进行治疗时,效果并不理想。而在适宜的温度下,高湿会引发一些病害...  相似文献   

15.
药效中试证实森保1号对落叶松,红松,云杉,樟子松等苗木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三环唑,敌克松,退菌牧,多菌灵,代森锌,波尔多液等药剂处理,施用方法以森保1号浸种+喷苗复合处理为最佳,浸种以700ppm,喷苗以500ppm为最佳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16.
在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开展几种药物防治思茅松苗期立枯病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研究基质、农药、农药的使用浓度对思茅松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对防治思茅松苗期立枯病效果最佳的组合是:基质为思茅松林下菌根土+普钙(3%),农药种类为恶霉灵,农药的使用浓度为800倍液。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室内盆栽花卉四季常青,室内良好的环境也适合于许多病虫害的发生。与露天植物相比,室内植物抵抗力不强,比较嫩弱,容易感染病虫害。这里仅将几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介绍给广大花卉爱好者。1.猝倒病又称立枯病,由丝核菌、镰刀菌和腐霉菌引起。危害大多数盆播...  相似文献   

18.
东北红松人工林近年流行红松流脂溃疡病,几乎在整个红松分布区均有发生。1984年以来,黑龙江、辽宁两省先后报道该病原为芽孢盘菌属Tympanis confusa真菌。笔者于1986年在黑龙江省东京城等地发现白孔座壳菌属Leucostoma kunzei真菌与T.confusa口菌在同一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产地红松苗期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种源在辽东山区的生长表现,对17个产地红松子代在辽宁省草河口镇的苗期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红松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在产地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辽宁地区种源普遍优于吉林、黑龙江地区种源;红松苗期生长性状的基本变异模式是海拔垂直梯度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型变异。  相似文献   

20.
红松是我国珍贵树种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文章阐述了红松的形态特性,从阔叶林地的选择、整地、适时造林、红松栽植、保水剂的使用、苗木栽植等6个方面介绍了阔叶林冠下红松的造林技术以及红松幼苗抚育后的苗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