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使用杀菌剂及土壤熏蒸剂等杀生性处理,是防治松杉苗木立枯病沿用已久的方法。这种方法恶化了土壤的理化性质,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的群体关系,导致了一系列不良的效果。病原菌和其他微生物区系,通常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生态平衡状态中。化学防治破坏  相似文献   

2.
红松地理种源试验苗期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红松是我国东北林区珍贵的乡土树种之一。材质优良,种子营养丰富,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我国的红松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完达山、小兴安岭。地处长白山麓的露水河林业局是天然阔叶红松林分布的中心地带,林相葱郁,生长茂密,是我国红松主要种子基地之  相似文献   

3.
红松育苗阶段健康的植株是苗木未来生长的重要前提,辽宁地区红松苗期受立枯病的危害很普遍,东北区域内的红松几乎所有培育红松的苗圃均有发生,只是受害的轻重程度不同而已。本研究通过对红松幼苗期立枯病病原体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经营管理和药剂防治等有效措施,为解决辽宁地区受立枯病为害的苗木提供合理的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v)是中国北方优良珍贵树种,它耐寒、耐旱,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树形优美。在新疆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情况下,樟子松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造林绿化树种,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樟子松播种育苗工作中的难题之一是苗期立枯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主要过程之一。它是许多生理过程的基础。例如:水份和矿质的主动吸收、盐类的积累、硝酸根的还原、有机物质的转化和运输、抗病等等都是与呼吸作用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因此,呼吸作用是树种生物学特性的重要的指标之一。我们于1963年对红松、落叶松和油松的呼吸作用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如下。一、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烨 《防护林科技》2016,(10):126-127
通过红松播种育苗试验,总结出了红松播种育苗及其各生长期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在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苗圃开展几种药物防治思茅松苗期立枯病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研究基质、农药、农药的使用浓度对思茅松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的影响,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对防治思茅松苗期立枯病效果最佳的组合是:基质为思茅松林下菌根土+普钙(3%),农药种类为恶霉灵,农药的使用浓度为800倍液。  相似文献   

8.
针对立枯病发病特点,采取种子消毒、土壤防治、苗期药剂防治、分段适时控制水份、加强追肥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能够有效防治立枯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不同产地红松苗期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种源在辽东山区的生长表现,对17个产地红松子代在辽宁省草河口镇的苗期生长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红松苗高和地径的生长在产地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辽宁地区种源普遍优于吉林、黑龙江地区种源;红松苗期生长性状的基本变异模式是海拔垂直梯度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型变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选择1.2%苦参碱.烟碱乳油、1.8%阿维菌素和苏云金杆菌等3种生物农药进行松毛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应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防治效果达94%以上,1.8%阿维菌素校正死亡率达100%,苏云金杆菌用药10d后防治效果达89%;3种药剂以应用1.2%苦参碱.烟碱乳油和1.8%阿维菌素为首选,苏云金杆菌次之;1.2%苦参碱.烟碱乳油地面喷雾以1000倍最佳,飞机喷洒每公顷0.375kg药液,盐0.15kg,尿素0.15kg比例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油松皆伐迹地天然更新的散生油松幼苗和人工栽培的红松幼苗为砧木,采用18年生2代嫁接红松母树林作接穗,进行油松嫁接红松(异砧嫁接)和红松嫁接红松(同砧嫁接),经过3年的研究结果发现,油松嫁接红松亦可以成活,但成活率低于红松嫁接红松,且生长较慢,还存在小脚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红松幼苗进行不同施肥处理试验,调查苗高、地径,并测定根系生长指标,以作为筛选红松苗期最佳施肥量的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以腐熟牛粪30 g+过磷酸钙1.5 g+尿素10g+硫酸钾22 g为基肥,并在次年追施过磷酸钙4 g+尿素22 g或过磷酸钙5.5 g+尿素17 g是最佳施肥方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铁力市、带岭林业局、五营林业局和汤旺河林业局4个不同种源群组的39株红松家系3年子代苗期的生理生长特性显示,4个种源区家系3年苗木的苗木质量指数(QI)分别为铁力0.45,带岭0.4,五营0.43,汤旺河0.49,各群组间苗期生理特性差异较小。其中表现最为优良单株为铁力9号优树,全株生物量为5.12g,二级根当年萌发数为140。表现最差为带岭26号优树,全株生物量为2.57,二级根当年萌发数为65。组内差异较大。另外,五营种源区各家系间分化程度较小,其峰值基本处于中心水平区间。而其它3个种源区家系间峰度偏移,组内分化相对明显。在对各家系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分析证明,红松家系幼苗在出苗初期就已经出现一定差异,而种间竞争和根系的生长发育则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立枯病又叫猝倒病,是松、杉苗木中最普遍、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本病一旦发生,就会立即蔓延,给育苗工作造成很大威胁。若不及时防治,苗木就会大量死亡。自一九六八年以来,我们对松苗立枯病的防治和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观察试验,并不断地将防治方法加以实践和推广,效果很好。现将此项试验初步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5.
松赤枯病生物防治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习居”马尾松叶的拮抗细菌P 751、BC752菌株对松赤枯病菌孢子抑菌率78.83—94.31%,BC752优于P 751。经1132亩试验,防治马尾松赤枯病相对效果35.91—74.19%,实际效果51.25—52.25%;防治火炬松赤枯病效果45.0—64.85%。  相似文献   

16.
板栗疫病生物防治野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证明用S5ll或S308生物制剂处理后,板栗疾病Endothiaparasitica溃疡斑和嫁接口都能完好地愈合,溃疡斑的死皮在施药前需刮除,而砧木及接穗在嫁接前先施药。  相似文献   

17.
<正> 红松溃疡病也叫流脂病,是北方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人工林中新发现的一种危险性真菌病害,病原菌为松芽孢盘菌(Tympanis pitya(Karst.)Karst.,主要危害幼树主干。初病时被害树皮上生有许多松脂泡,并不断增多和增大,因泡内松脂不断积累,最后胀破泡皮,流出松脂,呈带状凝固于树干上或包围树干,厚达1-5厘米。被害严重时皮层腐烂,纵裂,干部呈梭形溃疡,或被害  相似文献   

18.
采用2年生容器苗进行了带状、林下及中孔径下造林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何种方式造林,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和高生长量明显高于裸根苗,缓苗率大大低于裸根苗。  相似文献   

19.
我场现有林地面积11万亩,其中人工林7万亩。建场初期造林树种比较单一,绝大部分是落叶松和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而红松(P.koraiensis sieb ec zucc)比重甚小。其原因是认识不足,认为红松虽然材质优良,用途广,但生长慢,对立地条件要求严,而且成材晚,收益慢。红松生长是否缓慢,对立地条件要求如何?我们就这个问题于1965年开始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已取得了成效,并逐年扩大了红松造林范围。现已营造红松林2.5万亩,目前已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20.
旺业甸林场现有天然次生林21万多亩,平均每亩蓄积量2.0m~3,大部分是山杨、桦树,不但蓄积量低,而且经济价值也不高,林相不整齐。另外,还有宜林荒山荒地1万多亩。因此,在次生林改造和荒山荒地造林中选择适宜树种,是十分迫切而重要的大事。这就要求引进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泛,生长迅速,优质、抗病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