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18株绿僵菌以及绿僵菌不工的酯酶同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酶谱类型存在着明显差异,同一菌株不同世代间酶谱类型虽未变化,但其酶活性随着继代数的增加而降低,而且酶型以及酶活性的变化与菌株的毒力,亲缘关系以及其他生物学特征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酯酶同工酶可以作为绿僵菌毒力筛选和菌各鉴定的一种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球孢白僵菌胞外蛋白酶与其毒力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用液体培养和明胶脂平板法研究了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以及不同世代的胞外蛋白酶产酶水平与其毒力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以及同一菌株的不同世代间产酶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且产酶水平的高低与其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存在着明显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比较了绿僵菌不同世代间酯酶同工酶、脂肪酸各组分及其毒力差异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绿僵菌经人工多次继代移植后,其酯酶型未发生变化,但酶的活性明显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程度和其对寄主昆虫致病力的降低有明显的相关性。在生产应用中,经一定世代的移接后,应通过敏感寄主恢复和提高其毒力。绿僵菌不同世代间脂肪酸各组分的含量有明显的变化,利用脂肪酸成分来区分和鉴定菌株的观点需进一步研究和商榷。  相似文献   

4.
研究蜡蚧轮枝孢不同菌株酯酶同工酶的产生水平与其对桃蚜毒力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产酶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显著性,而且产酶水平的高低与其对桃蚜若虫毒力的变化表现出了明显的线性相关性,其中靠近阳极的主酶带与菌株毒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花生根瘤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12个花生根瘤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花生根瘤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有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不与根瘤菌的生长类型呈规律性变化;同一菌株在不同碳源上酯酶同工酶酶谱也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不同菌株绿僵菌酯酶型与其致病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7株绿僵菌的酯酶同工酶培养特性和毒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酯酶同工酶型不同,绿僵菌的毒力与酶型及菌株培养特性有一定相关性。同工酶型可作为毒力筛选和鉴定绿僵菌种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对12个酯酶型的16株白僵菌进行了毒力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酯酶型株系对松毛虫的毒力差异显著,LT50可相差数倍;同一酯酶型株系经不同寄主转移后,其毒力也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如从松灰象甲上分离出的不同酯酶型的2株白僵菌[MGS980404-21(酯酶型05),MGS980510-06(酯酶型06)]和人工释放的酯酶型02菌株Bb13毒力都很高,而从松灰象甲分离出的与释放菌株属同一酯酶型的另一个菌株MGS980507-34,毒力虽然很低,但却是林间最常见的流行菌株.上述结果理解为白僵菌在林间的宿存,尤其是它在松毛虫低虫口状态下能在林间长期宿存不绝的原因,以及对于从林间采集筛选高毒菌株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用液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不同世代的胞外蛋白酶产酶水平与其毒力关系。结果发现,B.bassiana各世代在明胶和虫尸粉两种液体培养基中均表现出随着继代移殖次数的增加胞外蛋白酶产酶水平依次降低的趋势,但同一世代在虫尸粉培养基中的产酶量显著高于明胶培养基中的产酶量。各世代在两种培养基中的产酶方式也不完全相同。各世代对马尾松毛虫的毒力也表现出了随继代数增加而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白叶枯病原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oryzae)感染稻苗后,诱导病株叶片PAL活力的增强,感病品种的酶活力上升更为显著.PAL和酯酶同工酶谱带和各谱带活力在感病后有不同程度的变化:PAL同工酶谱在感病叶片中条数减少。部分酶带活力减弱,抗性强的品种尤为明显;酯酶同工酶谱,在感病后抗性强的品种,慢速区谱带增加1—2条,抗病和感病品种在该区酶活力均增加.相反,高抗品种在中速和高速区均表现酶活力降低.高抗品种只对强毒力菌株反应灵敏,感病品种被中毒力菌株感染后酶谱出现差异,而被高低毒两菌株感染后的酶谱则相似.  相似文献   

10.
对来自辽宁省几个番茄主栽地区的22个番茄叶霉菌菌株,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了可溶性蛋白质谱、酯酶同工酶谱、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分析。结果表明,番茄叶霉菌生理小种有缓慢分化趋势,不同生理小种间的谱带存在较明显差异。酯酶同工酶谱、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谱出现的谱带较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和可溶性蛋白质谱谱带数较多,但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的清晰度不如酯酶酶同工酶谱带。不同菌株间谱带虽表现出多型性,但谱带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 Z-1菌株连续传代培养特性、免疫原性及毒力的稳定性.将Z-1菌株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连续传代至第35代[Z-1(35)],分别检测Z-1(1)、Z-1(5)、Z-1(15)、Z-1(25)和Z-1(35)的培养特性、菌体抗原性及毒力.结果表明:连续传代至35代,Z-1菌株的培养特性、免疫原性及毒力没有显著差异;Z-1株可作为理想的疫苗生产株.  相似文献   

12.
斜纹夜蛾溴氰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酯酶的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斜纹夜蛾酯酶的动力学参数,酯酶同工酶电泳和杀虫剂(溴氰菊酯和丙溴磷)对酯酶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酯酶的Km值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抗性品系酯酶的Vmax值比敏感品系的高且差异显著。在酯酶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中,抗性品系中所含的酯酶同工酶条带数比敏感品系的多;溴氰菊酯浓度在12.5μmol/L时,对敏感品系酯酶的抑制率最大,约为30%,而对抗性品系酯酶的抑制率则随着溴氰菊酯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溴氰菊酯浓度在50μmol/L时抑制率最大,约为75%;但是丙溴磷对抗、感品系的酯酶的抑制效应较为一致。上述结果说明在抗性品系中出现了与敏感品系不同的酯酶同工酶,但这些同工酶并没有显著改变抗性品系全酯酶的Km值,仅是增强了其酯酶活性,提高了对溴氰菊酯的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技术检测福建省的40株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菌株细胞内的脂肪酸,分析其脂肪酸分布的多态性;研究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与青枯雷尔氏菌现有种下分化方法之间的关系。【方法】对40株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比较同一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和不同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的分布;对40株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分析聚成的各类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的特点以及脂肪酸多态性与其生理小种、生化型和致病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同一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和不同寄主分离的青枯雷尔氏菌,其脂肪酸都存在着明显的多态性;对40株青枯雷尔氏菌的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可以聚成3类,即group Ⅰ、group Ⅱ和group Ⅲ;青枯雷尔氏菌生理小种1存在着不同的脂肪酸类群,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与其生化型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但是脂肪酸和致病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group Ⅰ为无致病性菌株,group Ⅱ为过渡性菌株,group Ⅲ为强致病性菌株。【结论】福建省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多态性;青枯雷尔氏菌脂肪酸多态性与致病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脂肪酸有望成为青枯雷尔氏菌小种鉴定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具有较强脂质水解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发酵菌株,为研发新型发酵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无菌猪肉浆体系中分别接种木糖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xylosus)YSZ11、YCC3,腐生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YCC2,巨球菌(Macrococcus caseolyticus)YZC2、YZC3,并设立不接种发酵菌株为对照组(CK),测定发酵4 d内猪肉浆pH、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脂肪酶活力、脂质组成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结果】5株发酵菌株均可以降低猪肉浆体系的pH,POV和TBARS值分别为2.51—2.96 mmol·kg-1和0.21—0.24 mg/100 g,显著低于CK组(P<0.05)。在5组接种发酵菌株的猪肉浆中检测到了中性脂肪酶、酸性脂肪酶和磷脂酶3种酶活力,且后两者活性较高。发酵4 d后,接种发酵菌株组的磷脂含量显著降低(P<0.05),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了21.1%—73.7%,其中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降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增加,尤其是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和亚油酸(C18:2)含量较高,并检测到亚麻酸(C18:3)。【结论】本试验中的5株菌株均可抑制脂质的氧化,同时可以分泌脂肪酶促进脂质的水解,增加游离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其中,腐生葡萄球菌YCC2和木糖葡萄球菌YCC3脂质水解和抗氧化能力较好,对改善发酵肉制品的品质具有更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