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IABP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WHO规定的标准基础治疗方案及PCI治疗,IABP组在PCI前使用IAB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脑利钠肽水平、肌钙蛋白I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变化、治疗后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ABP的使用显著降低心肌梗死后1周脑利钠肽及肌钙蛋白I水平(P〈0.01),缩小LVEDV和LVESV(P〈0.01或0.05),提高LVEF(P〈0.01),降低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P〈0.01)。结论 IABP的使用能改善梗死后心肌缺血程度、心室压力、容量负荷和心室重构,从而改善AM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对危重症冠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共选择危重症冠心病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就诊治疗时间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所有患者均采取IABP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和术前比较,术后患者心率减慢,左房压或者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和中心静脉压(CVP)下降,血压和心脏指数(CI)明显上升,血流动力学倾向于稳定,改善显著,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症冠心病患者予以IABP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流动力学,使其尽快恢复到稳定状态,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C)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心源性休克的效果。方法:分析27例AMI并心源性体患者应用IABP后的治疗效果。结果:27例接受IABP治疗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的12例接受再血管化治疗,1例发生再梗死,2例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存话15例,死亡12例,存活率为55.6%。结论:IABP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减少再梗死,为再血管化治疗赢得了时间,提高了生存率,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技术性人性化重症护理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循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IABP辅助循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除按常规护理外,并在护理的各个环节中实施人性化技术性重症护理。比较两组IABP辅助循环患者躁动、人机对抗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实验组的躁动、人机对抗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6.0%、12.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技术性人性化重症护理可减少IABP辅助循环患者的躁动及人机对抗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流量透析血泵辅助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5只小型猪制成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模型,右侧下肢股动脉穿刺留置动脉鞘及IABP导管外接制成驱动泵,双侧前臂动脉穿刺,留置动脉鞘,首先送7F猪尾巴导管至左心室和升主动脉并分别连接血泵的入口和出口,以流量600 mL/min驱动血泵,右侧股静脉穿刺留置静脉鞘,送swan-gans导管直肺动脉测定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然后再送8F猪尾巴导管至左心室和升主动脉分别连接血泵的入口和出口,再以流量800 mL/min驱动血泵,再次测量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采用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小型猪,mPAP、PCWC较治疗前下降,CI、mAP均较治疗前增高(均P<0.01);采用7F导管、600 mL/min流量驱动血泵同时联合IABP处理,使mPAP、PWCW进一步下降,CI、mAP进一步提高(均P<0.01);换用8F导管、800 mL/min流量驱动血泵同时联合IABP处理,mPAP下降、mAP升高更明显(均P<0.05)。结论在降低左心室后负荷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左心室容量负荷,有利于降低猪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后肺毛细血管楔嵌压,提高左心室心排指数,增加导管直径和血泵的流量,可进一步改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4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前(A组)、服用氯吡格雷后PCI术前(B组)、术后第1天(C组)、术后第7天(D组),采用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ks—CRP)、P选择素(PS)水平。结果B组中IL-6和Ps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或0.01),C组中IL-6、hs—CRP、Ps水平明显高于B组和D组(P〈0.01)。结论氯吡格雷可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疗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疑似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同时作DSCTA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以CAG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价D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504个冠状动脉节段中,485个节段可作DSCTA、CAG配对分析。D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评估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3%、92.35%、83.54%、96.02%。DSCTA显示53个非钙化斑块、49个钙化斑块及56个混合型斑块,其中118个斑块的偏心指数〈0.5,40个斑块〉0.5,而CAG难以对斑块进行评价。结论 DSCTA可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管壁斑块性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71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IPoC组(n=37),再灌注开始3min内,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而IPoC组给予30 s再灌注/30 s再闭塞的3次循环.检测术前及术后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并记录梗死相关动脉开通后2h内心律失常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PoC组术后TNF-α、hs-CRP、MDA、NT-proBNP、CK-MB水平及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或0.01),而SOD及LVEF水平升高(P<0.05).结论 IPoC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炎症、氧化应激反应等机制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AMI患者心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对陕西商洛地区桔梗根结线虫(MeloidogynehalpaChitwood)发病率及其生活环境和为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化学药剂和植物粉剂对桔梗根结线虫进行了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桔梗根结线虫在陕西商洛地区普遍发生,有虫株率为6.45%~44.6%,其主要生活在砂壤地中;化学药剂对桔梗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优于植物粉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微创经皮肾镜(MPCNL)与经输尿管镜取石术(URL)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患者,分别采用MPCNL和URL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 MPCNL组患者术后3 d及术后1个月结石清除率(95.24%,100.00%)高于URL组(79.37%,88.89%),MPCNL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均高于URL组,MPCNL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22.22%)高于URL组(3.1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RL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但是结石清除率低,MPCNL结石清除率高,但是术中出血量大、并发症较多,费用高,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宜采用MPCNL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98例ACS患者[不稳定心绞痛(UAP)36例、ST抬高心梗(STEMI)34例、非ST抬高心梗(NSTEMI)28例]发病20 h内血浆BNP水平,分析BNP变化与临床亚型和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对照、UAP、NSTEMI、STEMI组血浆BNP水平分别是(51.34±11.27)、(155.06±39.12)、(247.05±68.34)、(513.17±127.88)μg/L,多支、2支、1支、0支血管病变组的BNP水平则分别为(612.34±155.87)、(299.81±166.09)、(177.86±143.65)、(25.78±14.49)μ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升高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ACS病情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空气能热泵干燥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中的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燥已成为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提高生产质量的关键环节,空气能热泵干燥技术因节能等优点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简述热泵干燥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原理,通过实例分析现有空气能热泵干燥设备在农产品加工的应用状况,讨论在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白菜种植土壤镉风险管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制定针对具体作物的土壤Cd地方标准,以贵州省为典型区域,采集6种典型土壤开展人工Cd污染土壤盆栽试验,建立白菜可食部分Cd与土壤总Cd、HNO_3-Cd及CaCl_2-Cd之间的关系,以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反推安全种植白菜的土壤Cd筛选值(RSVs50或RSVs95)和管制值(RIVs95),并进行适宜性验证。结果表明:土壤总Cd和两种有效态Cd均能与白菜可食部分Cd含量建立极显著的一元回归模型,考虑pH的多元回归模型R~2值显著提高;5.5≤pH≤8.0时,土壤总Cd的筛选值RSVs50(0.8~1.7 mg·kg~(-1))和管制值RIVs95(2.8~8.4 mg·kg~(-1))均高于现行国家标准;5.5≤pH≤8.0时,基于0.43 mol·L~(-1)HNO_3提取态Cd的土壤筛选值和管制值随pH升高而增大;基于0.01 mol·L~(-1)CaCl_2提取态的土壤Cd管控标准与土壤pH无关,筛选值RSVs95、RSVs50和管制值RIVs95分别为0.02、0.078、0.09 mg·kg~(-1);标准适宜性验证结果表明,现行土壤Cd筛选值和管制值均偏保守(保守率68%),本研究推导的土壤总量和两种有效态Cd的筛选值RSVs50合适率均较高(80%)。因此,为更好地指导农用地分类管理,有必要制定基于有效态和特定作物的地方土壤环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