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疆各城市城市化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越来越引起广泛的关注。因而,对城市化发展进行客观、综合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构建新疆各城市城市化水平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AHP)以及德尔菲法(Delphi)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19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作出比较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新疆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作了阶段性分析,找出了各阶段的变化特点及各城市的发展状况。据此,总结了新疆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并提出了各个城市应看清楚各自城市的优势和差距,以利于其在城市发展方面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提供的各方面优惠政策,制定相应对策促进其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耕地集约利用时空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新疆各地州实际情况,运用熵值法筛选出10个指标构建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权重并计算了新疆各地州耕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采用系统聚类法将新疆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分为4类,并在AUTOCAD支持下制作了新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图;运用相关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分析了新疆耕地集约利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新疆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序变化明显且空间差异较大。1991~2007年新疆多数地州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均呈现稳步提高的态势,北疆提高最快,东疆次之,南疆提高较慢;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北疆分化严重,东疆差异最大,南疆差别较小;2)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各地州农业发展水平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909(p<0.01),与各地州之间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农业人口人均耕地数量、农作物种植结构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新疆伊犁皮里其河流域表层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新疆伊犁皮里其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野外调查与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土壤养分的7个指标:有机质、全N、全P、全K、有效N、有效P和速效K为分析参数。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研究区土壤养分的主要因子进行识别,并应用聚类分析法对样地进行分类。主成分分析表明,该区土壤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土壤综合养分水平;第二主成分反映土壤P肥水平;第三主成分反映K肥水平。聚类分析表明,第一聚类样地因子得分较高,该类土壤养分主要受有机质、全N和速效K的影响较大,土壤较为肥沃;第二聚类样地土壤养分普遍低于第一聚类,有机质、全N含量低于第一聚类,土壤养分一般;第三聚类样地由于土壤环境较为特殊,因子得分最低,土壤相对贫瘠。最后,针对3个聚类不同类型土壤,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乌恰县境内自然分布的6个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M.Pop.)Cheng f.)居群的120份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种群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33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8个多态性较高且扩增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41条DNA条带,多态位点26个,多态性比率(PPB)占63.41%,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相对丰富,居群水平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各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大,Nei's基因多样性(h)指数和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1169和0.1707,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4171,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居群之间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基因流Nm为0.6989。根据UPGMA聚类图,6个居群可划分为两支,一支是吾合沙鲁居群和2个肖尔布拉克居群,另一支是康苏居群、巴音库鲁乡的托帕尔居群和阿合其居群。新疆沙冬青6个自然居群的遗传距离的分子聚类结果与其地理分布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棉田土壤养分状况及确定养分丰缺程度,研究采用主成分结合距离聚类、K-means动态聚类以及土壤养分综合评价方法对新疆棉田土壤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在主成分分析中,有效铜、有效锰和碱解氮起主要作用,有效铜含量为1.82 mg·kg~(-1),丰缺评价状况属于高等水平,有效锰含量为11.36 mg·kg~(-1),属于较低水平,碱解氮含量为122.07 mg·kg~(-1),属于高等水平,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和有效铁含量较低,土壤养分含量分布不均匀。在距离聚类和K-means动态聚类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锰含量较低,其余养分含量较高。在距离聚类中,土壤各类养分可表示为:第Ⅰ类第Ⅴ类第Ⅳ类第Ⅱ类第Ⅲ类,而在K-means动态聚类中可以表示为:第Ⅲ类第Ⅰ类第Ⅴ类第Ⅱ类第Ⅳ类。(2)在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评价值中(IFI),1连和16连的等级高;2连、3连、4连、6连、15连、19连和二监区的等级较高;8连、9连、10连、11连、12连、17连、18连和20连在中等水平。5连、7连、一监区和农市站的等级较低。K-means动态聚类比距离聚类分类效果好,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准确有效地对土壤养分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东省城市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剖析城市化水平传统测度方法缺陷的基础上,从人口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活条件、生态环境等5个方面,构建了包括24个指标在内的城市化发展现代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根据综合得分,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将全省17地市划分为六大类型。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分异特征,就各类城...  相似文献   

7.
利用标准差指数、变异系数、城市化综合指标、城市的扩展程度等指标对中亚五国城市化发展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亚五国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和整体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城市化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特征较明显。城市化水平相对差距由1960年的5.46上升到2009年的12.28,绝对差距由0.15上升到0.3,城市化水平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都表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而城市化发展阶段也较为落后,目前基本上处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运用RS与GIS技术,以中亚五国首都城市为代表,研究其城市的扩展强度、扩展速度及城市形状紧凑度,结果显示其城市形状、结构的松散程度较为稳定,说明其城市发展强度不大,速度也是较慢的。  相似文献   

8.
新疆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近十五年以来城市化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的情况,从城市化水平这个侧面来分析新疆城市发展状况。共对87个市县及12地州进行非农业人口比例及综合城市化水平两方面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找出新疆近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规律,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新疆城市化进程及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城市化进程在不同发展阶段和经济分工地域,表现为不同的驱动机制。根据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快速城市化的特殊表征,从人口、经济、社会、土地四个方面设计城市化进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构建模型、权重分析及水平测度,得出:新疆城市化处于快速城市化的初级阶段,但综合水平及增长趋势明显滞后;经济增长和土地扩张是城市化主要驱动因子,人口和社会城市化动力不足;城市化进程在满足资源型经济增长的同时,未能充分发挥提高区域发展质量的带动效益;受产业结构、水资源及生态环境限制,城市用地扩张增量有限,劳动力转移和非农化转变缓慢,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并进驱进缓慢。  相似文献   

10.
城市现代化是现代化在城市这个特定空间地域上的投影,是城市化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形态。根据城市现代化的概念与内涵,构建了鄂尔多斯市城市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与测度模型;运用AHP法,从经济、社会、人口、市场、科技五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鄂尔多斯市2000-2008年的城市现代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析。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8年,鄂尔多斯市城市现代化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是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城镇化地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利用城镇化不平衡指数,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基本单元,在时间断面上,探讨了2004年城镇化与土地面积、总人口、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等社会经济指标之间的不平衡性;在时间序列上,分析了1995-2004年相对于这些指标的城镇化不平衡指数变动趋势。结果表明:市州间城镇化水平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客观自然地理条件所致,城镇化水平和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是相适应的,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且传统农业在经济中仍占重要的地位;相对于工业总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城镇化不平衡指数呈上升趋势,不平衡性加剧,对于其他指标的城镇化不平衡指数呈下降趋势,不平衡性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12.
新疆热点旅游城市旅游气候资源评价及分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气候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因子。本文利用新疆多年的气象统计资料,通过对风效指数、温湿指数及由此确定的隶属度的测算,来定量分析新疆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气候资源,得出每个城市适宜旅游的季节,并且将这些城市分为五个旅游气候类型,希望能给旅游者出行和旅游部门制定规划提供一些科学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新疆阿克苏市为研究区,利用1990—2015年统计数据,运用熵值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和协调度模型,研究新疆阿克苏市城镇化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①阿克苏市城镇化水平在研究期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得分值从1990年的0. 046增加到2015年的0. 330,但总体水平不高。不同时期城镇化水平发展速度有所差异,1990—2004年缓慢发展,2005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水平得分值较高,人口城镇化水平低于其他城镇化水平,经济城镇化对推动阿克苏市城镇化起主导作用。②耕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较低。在研究期呈先缓慢增长后缓慢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1990—2009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缓慢上升,得分值为0. 129~0. 193; 2010—2015年缓慢下降,得分值为0. 191~0. 167。耕地社会投入水平、利用效率和持续状况波动较大,2008年开始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导致研究后期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出现下降趋势。③城镇化水平和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协调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990—2011年协调度等级从轻度失调发展为优质协调,2012—2015年下降到濒临失调状态。协调发展度从1990年的0. 42上升到2012年的0. 78,2013—2015年下降到0. 75,协调发展度等级从1990年的濒临失调发展类转变为2015年的中级协调发展类,1990—2010年为城镇化滞后型,2011—2015年为耕地集约利用滞后型。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计算了宝鸡市55年来人口城市化水平,并与陕西省关中地区、陕西省其它城市以及全国几个重点城市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宝鸡城市化发展趋势与关中地区基本一致;人口城市化水平全省排名第四位;与全国重点城市相比,城市化水平较低。进一步分析宝鸡城市化水平与GDP之间的关系及增长趋势,得出二者的相关关系。在分析宝鸡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上给出宝鸡市良性发展城市化的提升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农产品虚拟水的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提出了虚拟水指数的概念,制定了等级划分标准,并对陕西省1989~2004年的虚拟水含量进行了时空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989年陕西省生产家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可分为3级:(1)较低水平的区域,包括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和安康市;(2)稍低水平的区域,包括榆林市、延安市、宝鸡市和商洛市;(3)中下水平的区域,包括汉中市和铜川市;2004年可分为5级:(1)中下水平的区域,包括西安市;(2)中上水平的区域,包括铜川市、汉中市和安康市;(3)稍高水平的区域,包括商洛市;(4)较高水平的区域,包括宝鸡市、渭南市和延安市;(5)很高水平的区域,包括榆林市和咸阳市。可见近16年来陕西省各地市生产家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呈增长趋势,其中变化量最大的是榆林市,其次是延安市和咸阳市,而增长最少的是西安市和汉中市。1989~2004年陕西省居民的人均年农产品消费虚拟水含量是农村高于城镇居民,且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新疆干旱区绿洲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方面22个与新疆干旱区绿洲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原始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对原始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得到7个综合指标。分别计算新疆87个市县的综合得分,并对其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排序。新疆可持续发展主因子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分化比较明显,形成北疆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南疆相对较低的格局。在石油资源丰富且已大规模开发的市县和位于交通枢纽和交通干线上的市县,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比较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正态云模型和熵权的河西走廊城市化生态风险综合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有效的评估河西走廊城市化生态风险的程度,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生态风险评估中存在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问题,建立了基于正态云模型和熵权的综合评判模型。综合考虑资源风险、生态风险及环境风险3个方面构建河西走廊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风险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借助于正态云模型定量描述单指标条件下待评价城市的生态风险等级。采用云模型理论实现评语与评估指标值之间的不确定映射,保留了评估过程中的随机性。最后,以河西走廊5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生态风险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比传统的模糊综合法能得到更加合理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