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梨九绵蚜和榆绵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春季在榆叶上为害,夏季迁移到梨树根部为害,在其生活周期中有两种寄主植物和8个不同的型,各型的形态特征又有很大差异.同时,由于绵蚜体形微小,且隐藏于地下深层危害梨树根梢,在梨树根部梨九绵蚜和榆绵蚜又是一个混合群体,很难被果农发现和认识.在陕西延安、铜川、渭南、西安、咸阳、宝鸡等6市20多个县(区)调查,均发现有这两种害虫.笔者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田间调查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苹果根爪绵蚜属半翅目瘿绵蚜科,在陕西延安、铜川、渭南、西安、咸阳、宝鸡等地均发现此虫为害。该虫春季在榆叶上为害,夏季迁移到苹果树根部为害,在其生活周期中有两种寄主植物和7个不同的型,各型的形态又有很大差异,同时又因为其体形微小,且隐藏于地下深层,很难被果农发现和认识。笔者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多年田间调查和试验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苹果绵蚜、苹果根绵蚜、苹果根爪绵蚜和印度小裂绵蚜是在我国为害苹果树的重要害虫,四种绵蚜形态及为害症状相似,为害隐蔽,长期以来引起技术人员的混淆。本文从分布范围与发生环境、形态特征、寄主、为害症状、发生规律等方面,总结分析了四种绵蚜的联系与区别,最后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为有效治理苹果树上的四种绵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苹果绵蚜对苹果产量损失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crum(Haus Mann))是苹果生产上的重要检疫性害虫。该虫的为害方式是刺吸树干、树枝和根部,在被害处形成肿瘤,破坏寄生组织,造成树势衰弱,产量降低。苹果绵蚜为害后对产量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至今国内外尚无报道资料。为探索这一问题,我们从1986~1989年对苹果绵蚜为害苹果树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了测定。 在蓬莱县和牟平县选择8处苹果园,主栽品种为国光和青香蕉,树龄均在30年以上,树势中等,苹果绵蚜历年发生较重。于5~6月苹果绵蚜发生第一个高峰期,在同一苹果园选择绵蚜发生不同群落数(为害程度)的苹果树,分别被害严…  相似文献   

5.
<正>苹果绵蚜和苹果根爪绵蚜是近年来在苹果园不断扩散为害的两种检疫性害虫,主要在苹果枝干和根部为害,因其虫体被覆白色棉絮状蜡粉,因此防治比较困难。1苹果绵蚜属同翅目,瘿绵蚜科。别名:赤蚜、血色蚜、绵蚜、白毛虫。原分布于辽宁大连、山东龙口以东、烟台、云南昆明、西藏拉萨等地,现已扩散到北方各苹果产区。主要寄主为苹果、槟沙果、海棠、山定子、花红等。1.1为害特点成、若虫群集枝干、新梢及根部刺吸汁液,被害部皮层肿胀渐成瘿瘤,后期破裂成伤口,削弱树  相似文献   

6.
以2年生苹果品种"华丹"、"华美"、"礼泉富士"、"华玉"幼苗为试材,于2012年6~8月,在云南农业大学温室对4个苹果品种进行人工接种笼罩试验,以研究苹果绵蚜在不同苹果品种上为害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苹果绵蚜在"礼泉富士"上的为害与"华美"、"华玉"2个品种间无论从每株平均苹果绵蚜头数、苹果绵蚜种群数和苹果绵蚜种群面积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礼泉富士"与"华丹"只是在苹果绵蚜的种群个数上有显著差异。因此,4个苹果品种中,苹果绵蚜的为害程度依次是"礼泉富士""华丹""华玉""华美";苹果绵蚜更容易为害植株的侧枝。  相似文献   

7.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 Haus-mann)一年发生多代,年中春夏、秋两次发生为害高峰。秋季发生规律是:9月中旬开始增殖,10月出现全年第二次发生为害高峰。苹果采收后喷药防治,不仅控制秋季苹果绵蚜为害,还可大大压低越冬绵蚜基数,控制来年为害。 1994年受山东省农药研究所委托,对高密农药厂生产的40%蚜灭多乳油进行了田间小  相似文献   

8.
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trum Haus-mann)是苹果属(Malus)果树的重要检疫性害虫。该虫原产于美国。1910年前后传入胶东半岛,并逐年扩散蔓延。为摸清其发生蔓延为害原因,给防治提供依据,笔者于 1984~1994年对苹果绵蚜的适生环境、发生为害与果园管理质量及腐烂病发生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50%甲胺磷涂环防治苹果绵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苹果绵蚜由于666农药的停产、停用,有效农药非常缺乏,使得各发生区普遍回升,部分非疫区也开始发现苹果绵蚜,为及时作好防治工作,控制苹果绵蚜继续扩散,自1990年以来我们进行了药剂试验筛选工作,现介绍一种适合涂环防治苹果绵蚜的农药甲胺磷,供生产应用时参考。1产品特点 甲胺磷是广谱性有机磷杀虫、杀螨剂,其作用机制是抑制昆虫的胆碱酯酶,具有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残效期长,涂环防治苹果绵蚜有效期达3个月之久,因此,1次处理便能很长时间抑制苹果绵蚜的发生,同时兼有杀螨作用。2试驻结果 1992年在苹果绵蚜发生园分别对甲胺磷进行了涂环和喷…  相似文献   

10.
<正>梨黄粉蚜又叫黄粉虫,在我国各梨产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梨树果实、枝干和果台枝等,很少为害叶片。梨树各品种间均有发生,但为害  相似文献   

11.
苹果根爪绵蚜属半翅目瘿绵蚜科,在陕西延安、铜川、渭南、西安、咸阳、宝鸡等地均发现此虫为害.该虫春季在榆叶上为害,夏季迁移到苹果树根部为害,在其生活周期中有两种寄主植物和7个不同的型,各型的形态又有很大差异,同时又因为其体形微小,且隐藏于地下深层,很难被果农发现和认识.笔者对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了多年田间调查和试验研究,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苹果绵蚜是一种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在全国苹果产区均有分布并造成严重损失。综述了苹果绵蚜的发生为害特点、国内发生概况及经济损失、综合防治措施及抗性资源研究进展,旨在为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94~1995年,开展筛选防治苹果绵蚜有效药剂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在苹果绵蚜发生严重的果园,于苹果展叶期(4月中下旬)、苹果谢花后(5月中旬)和苹果幼果期(5月下旬至6月初),抓住苹果绵蚜越冬若虫出蛰期、第1、2次迁移期,全树喷施48%乐斯本乳油1500×液或硕丹35%乳剂1200×液3次,防效可达92.42~100%;为害较轻果园,5月份施药2次,平均防效为92.29%,均可基本控制绵蚜全年为害。乐斯本及硕丹防效显著优于氧化乐果及久效磷。  相似文献   

14.
吴钦富 《落叶果树》2000,32(6):48-48
用1800倍毒斯本、2500倍绵蚜王、1500倍绵蚜霸、2000倍绵蚜克净、1500倍杀绵绝防治苹果绵蚜,药后25天防治效果分别是100%、100%、99.4%、98.2%、96.3%,其中毒斯本、绵蚜王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梨黄粉蚜和梨黑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梨黄粉蚜在梨树上为害严重,已从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由于其症状与梨黑斑病相似,被许多人误认为梨黑斑病而贻误了最佳防治时机,造成较大损失。因此,正确区分和识别这两种病虫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梨黄粉蚜属同翅目根瘤蚜科,俗名黄粉虫。寄主为梨树,是一种为害梨树枝干和果实的蚜虫。该虫在我市一年发生5~10代,以卵在树皮裂缝及旧果台裂缝内越冬,梨树开花期为卵孵化盛期,成虫寿命长,卵、若虫发育快,世代重叠严重,此虫喜阴怕光,对套袋鸭梨危害尤其严重,...  相似文献   

17.
1 再暴发的原因1 1 因放蜂花前防治被放弃 苹果绵蚜在 4月初平均气温 8℃时开始活动为害 ,而此时涂环防治和花前喷药都能影响壁蜂授粉 ,因而使绵蚜逃过了早春防治的这一关。1.2 忽视关键环节的防治 许多果农忽视刮树皮工作 ,使越冬虫源基数大增。花后 4月底 5月上旬是无翅蚜孤雌繁殖高峰 ,6月下至 7月上旬 ,气温达到 2 2~ 2 5℃时 ,为全年繁殖为害最盛期 ,9月份又是发生高峰期 ,这 3个环节多数果农都没有重点防治。1 3 选用药剂不当 如发芽前树干涂氧化乐果加机油 ,不仅壁蜂被药死 ,对绵蚜、瘤蚜也没有很好地控制 ,开花坐果后再涂 1…  相似文献   

18.
苹果绵蚜属半翅目瘿绵蚜科(作者注:昆虫分类体系有变动,原半翅目和同翅目昆虫现划归半翅目),是危害苹果属部分植物的重要害虫。笔者以生产无公害果品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了多年的田间调查观察和防治试验示范实践,并结合苹果树的年生长规律、苹果园的管理特点等,总结出一整套苹果绵蚜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苹果绵蚜属同翅目,绵蚜科,别名血色蚜虫,主要借苗木、接穗、果实及其它包装物远距离传播。危害苹果、海棠、花红、山定子等。2 0 0 3年,运城市的万荣、绛县、夏县等县相继发现了苹果绵蚜,且极有可能造成大的危害。为引起人们的警惕,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特就其危害及防治措施作一简介。1 危害部位及症状主要危害苹果枝干及果实的萼洼和梗洼,叶片少有。一般群集于寄主的枝条、枝干伤口及近地表的根部和根蘖基部,吸取汁液,造成被害部膨大成疣,后期破裂形成伤口,阻碍水分、养分输导,严重时树逐渐枯死。2 发生规律及习性苹果绵蚜虫体较小( 1 .0…  相似文献   

20.
应用6种农药在红富士苹果上进行防治苹果绵蚜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加48%毒死蜱乳油在常规使用浓度下防治苹果绵蚜,其速效性和持效性都较好;48%毒死蜱乳油和40%蚜灭磷乳油有一定控制作用,但持效期短;1.8%阿维菌素乳油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长,而杀虫速度较慢;吡虫啉和氯氰菊酯使用效果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