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低温对黑麦草和狗牙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5℃低温处理黑麦草和狗牙根,并以25℃为对照,比较低温胁迫下,黑麦草和狗牙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脯氨酸(Pro)和电导率(BEL)的差异,结果表明,25qC时上述5个指标差别不大,5℃,处理20h时,黑麦草和狗牙根的SOD活性均达到峰值.分别为处理4h时的2.88倍和2.87倍,但24 h后狗牙根的SOD活性减少速率明显大于黑麦草.POD活性的变化规律与SOD活性相同,黑麦草和狗牙根的POD活性同样在5℃处理20 h时达到峰值,峰值后的POD活性减少率同样是狗牙根明显大于黑麦草.Pro含量:狗牙根的峰值比黑麦草出现早、量值低、下降速度快.REL:狗牙根各低温处理时间均高于黑麦草,且增长率也高于黑麦草.说明在低温胁迫下,狗牙根叶片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较严重.酶活性降低,抗性下降,这是狗牙根越冬困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表面活性剂CTAC和STAB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法考察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STAB)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生长状况、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脂质过氧化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岐化酶(SOD)活性的影响,进而分析了CTAC和STAB对小球藻的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TAC和STAB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抑制效应受浓度和时间的影响显著,STAB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大于CTAC,且CTAC和STAB作用4 d内,藻细胞蛋白质、叶绿素含量以及SOD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逐渐下降.根据5种指标变化与CTAC(或STAB)之间呈现的浓度-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推测,表面活性剂对藻细胞的最初攻击点是通过改变其细胞膜膜脂分子的水溶性破坏小球藻的细胞膜,表面活性剂通过刺激细胞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引起脂质及其他生物大分子的氧化损伤可能是其对小球藻产生毒害效应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许多报道指出,低温条件下,植物体内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膜酯过氧化作用增强,生物膜系统损伤,是引起植物低温伤害的主要原因。但有关玉米低温伤害和SOD活性及膜酯过氧化作用之间关系的报道甚少,而且缺乏系统性研究。本研究通过对耐冷性不同的品种(杂交种)幼苗进行低温处理和同一品种(杂交种)幼  相似文献   

4.
通过考察SO2衍生物—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二者分子比为3比1)作用前后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平和细胞膜透性,以及SOD、POD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SO2衍生物对油菜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SO2衍生物会造成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下降,但不影响叶绿素a/b的比值;另外,SO2衍生物可增加油菜叶片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造成细胞膜透性增大;结果还表明,低浓度SO2衍生物(0.5和1mmol·L-1)对油菜叶片适应逆境胁迫的重要保护酶SOD和POD活性均没有显著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加(5、10、20、50和100mmol·L-1),叶片SOD酶的活性不可逆地下降,表明其丧失了抗氧化损伤的能力;但高浓度SO2衍生物对POD活性的影响却不相同:当SO2衍生物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5、10和20mmol·L-1)时,叶片的POD活性升高,油菜自身表现出积极的保护作用,浓度再增加(50和100mmol·L-1)则会使叶片的POD活性下降,说明此时细胞的保护机制已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水分胁迫与枇杷叶片SOD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8±1℃干燥胁迫和渗透胁迫条件下,探讨了水分胁迫下2a 生枇杷实生苗叶片 SOD 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 MDA 的累积、细胞膜相对透性与叶片组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SOD 活性降低,MDA 含量上升,细胞膜透性增大.叶片相对膜透性与相对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 r=-0.8794--0.9596.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低温胁迫对长叶竹柏幼苗活性氧代谢保护酶系统的影响,选取长叶竹柏的2龄幼苗为试验材料。模拟零上和零下低温胁迫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特别是在温度过低和骤冷时,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细胞膜的选择透性受到伤害,电解质大量外渗,电导率增大。同时,SOD,CAT和POD活性及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的测定表明,程度不大的低温胁迫不会对植物造成严重的膜脂过氧化伤害,部分原因可能是SOD,CAT和POD活性的协调一致性。只有极低温,如-10℃,-20℃下,细胞膜才会发生严重的膜脂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洋桔梗切花品种“702”为材料,研究了切花采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鲜重、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呼吸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前期上升后期下降,相对电导率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表现为上升趋势.保护酶系统活性下降,膜质过氧化等造成细胞膜损伤是启动洋桔梗切花衰老的生理...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对黄瓜贮藏冷害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热处理抑制贮藏果蔬冷害的效果和机理,选用“新丹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采后分别用42、37、33℃和对照(20℃)处理24h,然后2℃低温下贮藏;测定了贮藏过程中冷害发生及与冷害相关细胞膜渗透率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33-42℃温度范围内,热处理可减轻黄瓜低温贮藏冷害,延缓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和可溶性蛋白合量的下降,提高度脂过氧化保护酶POD、SOD、CAT的活性,可以保护膜的稳定性;在低温贮藏过程中,乙烯的释放量没有明显的峰值出现,又后期逐渐降低,但热处理能明显减少贮藏过程中乙烯的释放。在试验热处理温度中37℃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研究甘蔗低温胁迫与膜脂过氧化关系的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甘蔗叶片脱氢酶活性不断下降;伴随着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下降,甘蔗叶片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不断增加。质膜透性增大。由此可见,膜脂过氯化是甘蔗低温胁迫伤害的重要原因之一,甘蔗抗寒性强弱与其体内能否维持较高水平的 SOD 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转ICE1基因水稻耐冷性与膜脂过氧化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以转ICE1基因和非转基因水稻垦鉴稻10号为材料,研究4℃低温胁迫对水稻幼苗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期间,转ICE1基因水稻的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水稻,说明ICE1基因的过量表达减轻了膜脂过氧化程度,保护了细胞膜系统;随着冷处理时间的延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转ICE1基因水稻的SOD、CAT活性均强于非转基因水稻,但POD活性弱于非转基因水稻。说明ICE1基因的过量表达可能通过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与调整抗氧化酶活性来增强转基因水稻的耐冷性。  相似文献   

11.
沙尘暴尘源形成及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沙尘暴(sand—duststorm)系指强风把地表大量沙尘卷入到空中,使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m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是1种危害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它的发生和发展是加速土地荒漠化的重要过程,又是土地荒漠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具体体现。沙尘暴尘源物质的形成及分布是形成沙尘暴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本文在查阅分析了大量关于沙尘暴研究等文献的基础上,从沙尘暴尘源形成因素、尘源种类及分布等方面,对沙尘暴尘源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反映沙尘暴尘源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