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水稻生育后期谷粒真菌区系霉变损失及其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成都和重庆两地区,定点定期对水稻生育后期稻谷上的真菌进行分离,获得若干菌株,分属于18个属,其中镰孢霉属(Fursariumspp.)、青霉属(Penicilumspp.)、喙枝霉属(Rhinocldiclaspp.)、交链孢霉属(Alternariaspp.)、黑孢霉属(Nigrosporaspp.)中的真菌为优势菌种,喙枝霉菌、棘壳孢霉菌(Pyrenochaetaspp.)、头孢霉菌(Cephalosporiumspp.)等水稻谷粒腐生菌尚未见报道。系统调查研究表明,同一地区水稻品种间,真菌群落的分布没有差异,但在不同的地区,水稻品种间的真菌种类及数量有所差别。通过种子处理和生育期的药剂防治,可减轻霉变对稻谷的危害,尤其以温汤浸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葡萄果穗附生微生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3个抗病性不同的葡萄品种贝达、夕阳红、87-1果穗附生微生物的分离计数和优势丝状真菌鉴定的结果表明,3个品种自幼果膨大期到成熟期,丝状真菌和酵母菌数量逐渐增加,细菌数量为先增加后下降;在幼果膨大期和着色期均为细菌占优势,成熟期时酵母菌占优势。不同品种在同一生育期酵母菌的出现频率和其他丝状真菌的种类及出现频率无明显差异,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真菌的数量和种类差异显,幼果膨大期的优势丝状真菌为盾壳霉属,成熟期的优势丝状真菌为交链孢属、芽枝霉属和茎点霉属。筛选出一株生长速度快、能在葡萄果穗表面定殖的瘦果红酵母(Rhodotorula acheniorum)。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玉米种子带菌检测及种衣剂处理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平皿测定方法和田间小区试验对云南省3个主栽玉米品种分别进行了种子带菌检测和4种不同种衣剂包衣处理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主要为青霉菌(Penicillium)、根霉菌(Rhizopus)、瓶梗青霉菌(Paecilomyces)和木霉菌(Trichoderma);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有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根霉菌(Rhizopus)、镰刀菌(Fusarium)和青霉菌(Penicillium),其它分离频率较高的寄藏真菌还有黑孢霉菌(Nigrospora)、交链孢菌(Alternaria)和茎点霉菌(Phoma)等;种子表面和内部携带真菌种类在品种之间有较大差异。20%克福种衣剂对种子带菌消毒、提高发芽和出苗率效果显著;Apron和Celest在促进壮苗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尖孢镰刀菌致病菌营养体亲和群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分离、鉴定侵染黄瓜的尖孢镰刀菌的基础上,测定30个尖孢镰刀菌菌株(包括6个专化型)对黄瓜的致病性和营养体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侵染我国黄瓜的尖孢镰刀菌至少有5个以上的营养体亲和群(VCGs),除来自黑龙江的9909-1菌株与膜的黄瓜根茎腐专化型(Fusarium axysporum f.sp.radicis-cucmeinun,FOCS)菌株属同一亲和群外,其它菌株均与希腊的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o.f.sp.cucumerinum,FOC)和FORC不亲和,本文所测定的尖孢镰刀非致病菌株均与致闰 株不亲和,不同专化型的尖孢镰刀菌菌株归属于不同的营养体亲和群。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了应用营养体亲和性区分菌的致病性及专化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对抗、感叶枯病小麦品种不同生育时期叶部的附生和内生真菌区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独特的叶部真菌区系,抗病和感病品种叶部附生真菌区系差异不大,但内生真菌区系组成则有明显不同,一般感病品种内生真菌种类多于抗病品种.研究结果还发现,小麦内生真菌种数明显多于附生真菌.小麦叶部内生真菌优势属主要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青霉属(Penicillum spp.)和曲霉属(Aspergillus spp.);附生真菌优势属多为木霉属(Trichoderma spp.)和镰刀菌属(Fusarium spp.).生育时期对小麦叶部真菌区系组成具有较大影响,随生育时期延长,叶部附生和内生的真菌种类也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6.
从吐鲁番盆地土样中分离到的稀有放线菌,经鉴定分为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小双孢菌属(Microbispora)、马杜拉放线菌属(Actinomadura)、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双孢放线菌属(Actinobispora)、诺卡氏菌属(Nocardia)及未鉴定的诺卡氏菌形放线菌(Nocardioformactinomystes),其中小单孢菌为优势菌。稀有放线菌细胞壁组成Ⅱ型和Ⅳ型的菌株分别占47.4%和39.5%,Ⅲ型较少。在分离到的菌株中,能水解淀粉的占60.5%,能分解纤维素的占63.2%,抗G+菌的占23.7%,而对G-菌和真菌均无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行广西桉蝙蛾病原真菌的种类鉴定,筛选致病性强的优势菌株,为桉蝙蛾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对分离纯化获得的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根据形态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桉蝙蛾虫尸上分离纯化获得206个真菌菌株,这些菌株分属于白僵菌(Beauveria)、镰刀菌(Fusarium)、拟青霉(Paecilomyces)、曲霉(Aspergillus)、青霉(Penicillium)、毛霉(Mucor)和Evlachovaea,其中白僵菌分离率为87.4%,其他真菌分离率较低。经致病性测定,白僵菌是桉蝙蛾幼虫强致病菌,镰刀菌和Evlachovaea是弱致病菌,其他4类真菌为非致病菌。以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结果为依据,鉴定球孢白僵菌[B.bassiana(Balsamo)Vuillemin]、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echt)和Evlachovaea sp.为桉蝙蛾幼虫的致病菌,其中Evlachovaea sp.在中国首次被记载。【结论】广西桉蝙蛾的病原真菌为球孢白僵菌、尖孢镰刀菌和Evlachovaea sp.,其中球孢白僵菌为优势菌,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红麻种子携带真菌与苗期病害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查清红麻苗期病害的初侵染源,用平皿测定法对参试17份品种种子进行带菌检查、分离鉴定和接种试验,并对42份品种苗期病情作系统观察.结果表明:红麻种子表面携带真菌有12个属14个种,其优势菌群为交链孢菌(Alternaria)、枝孢菌(Cladosporium)、镰刀菌(Fusarium)、青霉菌(Penicillium)、曲霉菌(Aspergillus)、根霉菌(Rhizopus)和毛霉菌(Mucor)等,不同产地种外带菌种类有异;种子内部潜伏镰刀菌、枝束梗孢菌(Synnematium)、交链孢菌、炭疽菌(Colletotrichum)和葡萄孢菌(Botrytis)等5个属.红麻苗期主要病害为立枯病(Rhizoctoniasolani)、灰霉病(Botrytiscinerea)、茎枯病(Corynesporacassiicola)、炭疽病(Colletotrichumhibisci)和枯萎病(Fusariumvasinfectum).种子携带真菌多数是腐生菌,少数为寄生菌,是引起苗期炭疽病、灰霉病和枯萎病发生的重要初侵染源.立枯病来自土壤带菌,茎枯病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9.
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对健康与患根腐病草莓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及根内真菌ITS区的rRNA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部位样品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结果表明,健康组共鉴定出14个门、40个纲、99个目、211个科、377个属、561个种;患根腐病组共鉴定出14个门、39个纲、98个目、238个科、385个属、570个种。患根腐病草莓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高于健康草莓,非根际土壤及根内真菌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低于健康草莓。健康与患根腐病草莓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样品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根内样品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患根腐病草莓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及根内样品的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相对丰度均高于健康草莓,被孢霉菌门相对丰度均低于健康草莓。患根腐病草莓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优势属均为帽状菌属(Pilidi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健康草莓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优势属均为玛利亚霉菌属(Mariannaea)和被孢霉属。患根腐病草莓根际土壤被孢霉属相对丰度比健康草莓增加2.26%,而非根际土壤被孢霉属比健康草莓减少1.63%。健康和患根腐病草莓根内样品优势属均为帽状菌属和玛利亚霉菌属,患根腐病草莓根内玛利亚霉菌属比健株减少7.53%。健康与患根腐病草莓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及根内真菌群落组成差异明显,说明草莓根腐病的发生与田间土壤及根内真菌群落结构改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甜玉米种子携带真菌与种子活力关系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明确甜玉米种子携带真菌种类,探讨真菌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洗涤检测法和PDA平板法对市售7个甜玉米品种和2个普通玉米品种进行种子携带真菌检测,同时以滤纸卷法对种子活力进行测定。【结果】供试种子外部带菌量差异显著,主要菌群为镰刀菌属(Fusarium spp.)、青霉属 ( Penicill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和枝孢属(Cladosporium sp.);种子内部带菌率在品种间差异显著,以甜玉米442最高,达到99.3%,普通玉米农大108最低,仅为4.4%;甜玉米种子内部寄藏优势菌群为镰刀菌属、青霉属、曲霉属、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p.)、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spp.)和黑孢属(Nigrospora sp.),其中甜玉米种子内部寄藏平脐蠕孢属真菌为首次报道。除甜单22外,其余6个品种的甜玉米种子内部总体带菌率和带镰刀菌率均显著高于普通玉米品种。甜玉米种子多项活力指标显著低于普通玉米种子。【结论】种子内部带镰刀菌率与种子活力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内部寄藏镰刀菌是影响甜玉米种子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初步了解历山自然保护区土壤青霉菌种类及分布,分离获得有益真菌种类资源。采用稀释平板法、土壤平板法,选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孟加拉红琼脂培养基进行分离。通过纯化培养和形态鉴定,将各个菌株鉴定到种。研究获得374株青霉菌株,共鉴定出12种青霉菌。发现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顶青霉Penicillium corylophilum、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和变幻青霉Penicillium variabile是历山自然保护区土壤青霉菌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2.
丰水梨贮期病原菌种类及侵染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丰水梨为试材,研究其贮藏期间病原菌种类、侵染和发病规律,经过对病原菌的分离,共得到8种病原菌,对其进行回接试验,结果表明,该8种病原菌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引起丰水梨采后腐烂的优势病原菌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和粉红黏帚霉(Gliocladium roseum)。  相似文献   

13.
采用洗涤稀释平板分离法共获得63株柑桔叶面附生真菌,分属于以下12个属:Trichoderma,Curular-ia,Sirosporium,Cephalosporium,Periconia,Aspergillus,Fusarium,Rhizopus,Alternaria,Phyllasticta,Penicillium,um spp.),枝孢霉(Cladosporium spp.)为叶面优势附生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陕西省武功县3个葛藤品种根区AM真菌的调查,初步探明了葛藤根区AM真菌资源,为AM真菌在葛藤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AM真菌能与葛藤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不同品种葛藤具有不同的AM真菌生长特性,其定殖率也不相同。总定殖率、泡囊、菌丝定殖率在品种间为:菜葛>粉葛>药葛;丛枝定殖率在品种间为粉葛>药葛>菜葛;孢子密度在品种间为:药葛>粉葛>菜葛。葛藤根区AM真菌资源丰富,土样中AM真菌多为球囊霉属(Glomus),也有少数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和盾巨囊霉属(Scutellospora)的种类。已鉴定出AM真菌20种,其中球囊霉属13种,无梗囊霉属6种,盾巨囊霉属1种。  相似文献   

15.
采用稀释分离法,研究了河北省蔬菜保护地土壤真菌的种类和数量,鉴定出24属74种真菌,包括鞭毛菌亚门1属1种,接合菌亚门3属3种,子囊菌亚门1属1种,半知菌亚门19属69种,未分离到担子菌亚门真菌。结果还表明,种植区域、种植年限和蔬菜种类对真菌的数量和种类均有影响:以廊坊保护地中分离到的真菌种类和数量最多,而沧州保护地中真菌数量最少;菠菜根际土壤中真菌数量最高,番茄根际真菌种类却最多;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除少数真菌会累加外,真菌的数量和种类呈现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从豇豆煤霉病病区分离健株根际真菌菌株88个,优势菌群为青霉属和镰孢菌属,分别占84.7%和13.6%,病株根际分离菌株70个,优势菌群为青霉属和曲霉属,分别占74.2%和10%,键株根际分离出细菌菌株19株,其中杆菌17株,占89.5%,具荧光反应的9株,占47.4%;病株根际离出细菌菌株23株,其中杆菌16株,占68.2%。具荧光反应的6株,占26%,所分离的42个细菌菌株对青枯菌均无拮抗反应,对大白菜软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分别为5株和4株,分别占所测菌株的26.4%和17.4%,对瓜果腐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都为2株,分别占所测菌株的10.5%和8.7%。  相似文献   

17.
陈欢  王伟功  刘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321-1322
[目的]筛选出既能抑制霉菌又不影响食用菌生长的杀菌剂及其适宜的使用浓度。[方法]通过食用菌菌丝和霉菌的培养及抑菌试验,研究了5种杀菌剂对12种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克霉灵250倍液有效抑制青霉,对灵芝和黑木耳(29)没有抑制作用。克霉净400倍液有效抑制青霉,对灵芝没有抑制作用。多菌灵600倍液有效抑制曲霉和青霉,对杏鲍菇和黑木耳(29)没有抑制作用。菇宝对曲霉的有效浓度分别是1 500和2 500倍液,菇宝2 500倍液对白金针、香菇、黑木耳(29)、杏鲍菇、桑黄和冬虫夏草没有抑制作用。50%氯溴异氰尿酸对3种霉菌的有效浓度分别是800和1 200倍液,50%氯溴异氰尿酸1 200倍液对白灵菇、黑木耳(29)、灵芝和杏鲍菇没有抑制作用。[结论]该研究为杀菌剂在菇类种植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四个不同的园林土壤中真菌种类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共分离出7属14种真菌,其中毛霉属三种:即林木毛霉、丰盛毛霉和碎囊毛霉;曲霉属三种:日本曲霉棘孢变种、日本曲霉原变种和佩特曲霉;镰孢属一种;青霉属四种:绳状青霉、分枝青霉、短密青霉和桔青霉;芽枝霉属一种;木霉属一种即康氏木霉;轮枝霉属一种。  相似文献   

19.
对具有不同抗性和品质的黄瓜品种与其根围、根表的主要病原菌(Rhizoctoniasolani和Pythiumaphanidermatum)的拮抗菌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黄瓜在不同生长时期,两者的关系不一致。在出苗后2d,7d时,抗病品种根围拮抗菌的数量多于感病品种;在出苗后14d,在这6个品种中,R.Solani与P.aphanidermatum根围、根表的拮抗菌数均达到最高峰,且品质优良但相对较感病的两个品种浙农18、上海洋行根围、根表拮抗菌数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经Dunan's多重比较表明,R.solani的根围、根表拮抗菌数与P.aphanidermatum相比,两者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