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尖叶木樨榄(Olea cuspidata, Wall.)又称印度木樨榄(India Olea)是云南省乡土树种,分布较广,适应性强。昆明地区栽培油橄榄多年的实践证明,尖叶榄用作油橄榄的砧木(以下简称尖砧),在酸性土壤、冬春干旱的情况下,植株生长健壮,且具有早实矮化的趋势。为弄清尖砧嫁接苗的特性,探讨尖叶榄用作油橄榄砧木的实用价值,我们在以往试验的基础上开展了这项调查研究工作。一、尖砧嫁接苗的特性1.嫁接成活率高。我省与油橄榄同科同属(或异属)的乡土近缘树种有尖叶木樨榄、云南木樨榄、腺叶木樨榄、尾叶木樨榄、女  相似文献   

2.
施宗明 《云南林业》2004,25(5):21-21
尖叶木樨榄(Olea ferruginea ROYLE=Oleacuspidata WALL系木樨科木樨榄属常绿小乔木,因它枝叶繁茂,四季常青,在我省元江谷地被称为“吉利树”。它是用于四旁绿化,庭园和城市行道树种植的一个优良乡土树种。国内较早开发利用的广西百色市,将其培育成灌木圆球状批量生产。我省楚雄州林科所将其进行规模育苗,昆明市北门街隔离带中也有培育成圆球状的尖叶木樨榄。在国外,美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即由巴基斯坦引种尖叶木樨榄作城市绿化树种栽培。尖叶木樨榄在我省主要分布于滇南元江、石屏、建水、蒙自及滇西兰坪、云龙、保山等地,常生长于海拔…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我所革命职工在毛主席“自力更生”和“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方针指引下,利用我区野生滇橄榄、旱生滇橄榄、尖叶木樨榄和白蜡等作砧木与油橄榄进行了嫁接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作一汇报。一、用滇橄榄及旱生滇橄榄作砧木的嫁接广泛散生于我区西南部拨海1300至1700米的干旱河谷半山地带的滇橄榄  相似文献   

4.
1972年我所繁殖油橄榄采用的嫁接砧木为实生苗和尖叶木樨榄二种。嫁接时间从3月上旬开始,个别延至5月。嫁接方法多用插皮枝接,少数采用切接。根据不同品种,嫁接后选取2—4株,每10天进行一次生长观察,测高生长,记侧枝发出数。从8月份起每月测量一次,观察日期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天。观察用的嫁接砧木,实生苗栽植于盆内,水肥能得到保证;尖叶木樨榄栽植于苗圃地,在旱季除浇过几次水外,未施过肥。现将二者嫁接后的生长情况分别列表,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5.
尖叶木犀榄(Olea ferrugenea)又称印度木犀榄,是木犀榄属常绿小乔木。高3—10m,小枝近四角形。叶对生,革质,全缘,略内卷,狭披针形至长椭圆形,长4—8.5cm,先端凸尖,叶面光亮,叶背密生锈色鳞片;花两性,圆锥花序,腋生,长2.5—5cm。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导下,我区引种的阿尔巴尼亚油橄榄,经过精心培育,现已开花结实。为了迅速发展油橄榄,使能更好地适应地区特点,茁壮成长,并为扩大种植提供大量优质苗木,我们从1968年7月起到1970年3月,先后用阿尔巴尼亚油橄榄卡林品种与我区的尖叶木樨榄实生苗进行嫁接,今年已经开花结果。现在正是幼果形成阶段,最大果实高  相似文献   

7.
我省自1964年大规模引种油橄榄以来,经过十五年的引种驯化,现已初步选育出适合我省土壤气候条件的油榄橄优良品种和单株。这些品种和单株,采用无性繁殖扦插的方法,一般是头年9至10月扦插,第二年3至4月生根,翻床移植后,第三年夏季苗高40一50厘米才能定植。用嫁接的方法(以尖叶木樨榄幼树为砧木),当年一般只能生长20—30厘米,第二年高50—80厘米。为了促进油橄榄扦插苗、嫁接苗快速生长,缩短苗期培育时间,提前出圃,我们采用塑料大棚育苗,并根据幼苗生长的特点,采取增温、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阿尔巴尼亚油橄榄在我省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我所于1966年播种尖叶木樨榄培育砧木,从1968年开始,逐年用阿尔巴尼亚油橄榄米扎、佛奥、爱桑、卡林、贝拉等几个品种进行嫁接试验。在71年至74年之间共定植嫁接苗143株,长势良好,生长都较健壮。74年有二株开花,一株结果,品种为佛奥。这株结果植株5年生(71年嫁接,72年  相似文献   

9.
在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我站职工在贯彻“抓革命,促生产”的伟大方针中,怀着对阿尔巴尼亚人民的深厚友谊,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依靠林场工人和社队贫下中农,积极发展中阿友谊树——油橄榄。两年多来,先后由一个引种点扩展到十六个,共引植油橄榄1,470株,播油橄榄和尖叶木樨榄种子共35斤,出苗15,000多株,嫁接苗木一万株。在1974年秋  相似文献   

10.
橄榄枝是和平美好的象征:“榄橄好吃回味甜”;橄榄果被称为“革命果”;橄榄球运动遍及全球,比赛扣人心弦;橄榄是一个人人钟爱的名字。以橄榄为名的树种在世界上有三个类几十种之多,一类是地中海沿岸国家广泛种植的木樨科木樨榄属的“橄榄”,果实油用,也称为油橄榄,一类是大戟科叶下珠属的余  相似文献   

11.
李丽恒 《中国林业》2009,(22):51-51
尖叶木樨榄,别名吉利木,木樨科木樨属落叶小乔木,原:产于我国云南及四川西部海拔600~2800米的山地。为亚热带树种,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能耐-10摄氏度左右的寒冷及霜雪,亦可耐华南地区的高温酷暑。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均可在露地安全越冬,越夏;长江以北地区,需防寒越冬。喜弱光,较耐阴,可长期置室内栽培,亦较耐烈日直射。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酸性土或中性土,砂质土或黏重土均宜。  相似文献   

12.
尖叶木犀榄OleacuspdataWall,木犀科本厚榄属,自然状态下为常绿小乔木,高3-10米;小技近四角形,叶对生,草质,狭披针形至矩圆形,长4-8.5厘米,全缘,叶面光亮;圆锥花序胶生,花两性;核果椭圆状或近球状,长6-8毫米,于11月份开始成熟,暗褐色。据资料记载,该树种原分布于云南省及四川西部,70年代在各地有零星引种,其中较多情况下是作为培育嫁接油甘榄的砧木而引进种植的。目前在南宁地区林科所引种保存有少数几株近30年母树。尖叶木犀榄被挖掘利用为重要的庭园绿化树种,是近几年来的事情,由于其菌绿亮丽、耐修可塑,造形…  相似文献   

13.
1964年,中阿友谊树油橄榄,远涉重洋,由阿尔巴尼亚引种到我国。试种结果证明,我省汉中地区是一个较好的栽培区,而且在安康地区及商雒地区的南部也可以扩大试种。但种苗非常缺乏,大量育苗很有必要。据阿尔巴尼亚油橄榄专家介绍,油橄榄可采用下述7种方法繁殖。1.种子繁殖。2.用1年生以上枝条扦插。3.嫩枝扦插。4.利用萌芽繁殖:取树干基部的萌蘖,带一块树皮。5.利用营养包繁殖:营养包即大树枝干上的树瘤,为油橄榄贮藏营养物的地方,可剥下埋入土中育苗。6.嫁接育苗:用野生及栽培油橄榄的实生苗作砧木,在我国云南还用当地野生的尖叶木樨榄作砧木进行嫁接。7.埋条繁殖。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外来红树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对乡土红树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的化感作用,研究通过室内栽培试验,分别用低浓度(0.1 g·mL-1)、中浓度(0.3 g·mL-1)、高浓度(0.5 g·mL-1)的拉关木根水浸提液和叶水浸提液对红海榄胚轴和幼苗进行处理。结果显示:拉关木根水浸提液对红海榄胚轴萌发的化感作用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无影响”,对幼苗生长则表现为“无影响”;叶水浸提液对红海榄胚轴萌发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化感作用,以及对幼苗生长整体表现为“低浓度无影响高浓度抑制”的化感作用;对于红海榄幼苗叶片酶活性(SOD、POD)的影响,仅中等浓度拉关木根水浸提液对红海榄幼苗POD活性有显著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5.
针对2013年冬季昆明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的影响,对昆明市海口林场露天苗圃地栽培的常绿植物冻害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的43种植物中,16种植物有不同程度的受冻,占37.2%;冻害级别3级以上有8种,分别是缅桂、清香木、小叶女贞、尖叶木樨榄、小叶榕、马蹄荷、三角梅、鹅掌柴,占18.6%;部分树种幼树和成年大树冻害程度一样,部分树种随着年龄增加,冻害程度降低。根据这次冻害的发生情况,提出了在今后苗木生产过程中,要针对性地对易受冻害的苗木进行保护管理,推广应用抗冻能力强的植物,改良抗冻能力,加大应用乡土绿化植物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园林绿化树种——锦叶榄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锦叶榄仁作为最近引进我国的园林绿化树种,为让广大园林绿化工作者充分认识与了解园林彩叶——锦叶榄仁,文章介绍了锦叶榄仁的形态特征、生态特征、嫁接技术及幼苗抚育管理等内容,并总结了锦叶榄仁的园林用途。  相似文献   

17.
用生根粉ABT1和ABT2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的8种处理对尖叶木犀榄扦插生根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ABT1明显高于ABT2,其中又以ABT,1 000 mg/L 3 s处理的生根率最高,达67.55%.  相似文献   

18.
最近泾县群众反映一种叫“红椿”或“白椿”,生长迅速、主干端直、材质优良的树种,我们经初步鉴定为楝科、香椿属的红楝子Toona sureni,该种从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来看是属于印度一马来亚成分,其分布的范围包括印度、马来半岛、南洋群岛(印度尼西亚等地)及我国华南、西南等地。这一树种在我省皖南泾县发现,有力地说明这个种系分布的不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湛江特呈岛不同红海榄群落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体分析法对特呈岛红树林保护区3种不同红树林群落中红海榄支柱根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并用标准正态分布检验实际CE指数偏离1的显著性,同时运用威布尔分布、正态分布、伽玛分布3种模型对红海榄纯林、红海榄+白骨壤混交林以及红海榄+木榄混交林中红海榄支柱根的最小距离分布进行拟合及检验。结果表明:红海榄支柱根在3种群落类型中其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标准正态分布检验结果显示其CE值与理论值之间的偏离达极显著水平(u2.58);3种概率密度函数对不同群落类型中红海榄支柱根的最小距离分布的拟合效果不同,其中威布尔函数拟合效果最好(显著水平(α=0.01)。最近邻体分析法及威布尔函数能较好地对红海榄支柱根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估计。  相似文献   

20.
特呈岛红海榄支柱根系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海榄是重要的红树植物之一,其大量的支柱根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红海榄支柱根在纵、横2个方面的分析,提示红海榄支柱的分布格局。对5种红海榄群落的研究表明,在垂直方向红海榄支柱根的分布高度为0~150 cm,其中大部分集中在30~80 cm。在水平方向上,红海榄支柱根主要分布在冠幅的20%~70%位置,即离树干基部54~190 cm区域,呈双峰分布,拥有2个密集分布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