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2.
变异黄芪中苦马豆素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变异黄芪经甲醇热回流提取,浸膏用稀盐酸溶解,氯仿萃取除杂质,然后用氢氧化钠调pH值至9~11,依次用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正丁醇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一种白色针状晶体25.3mg。通过熔点和IR、MS、1HNMR、13CNMR等鉴定其化学结构,确定为苦马豆素。 相似文献
3.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两种黄芪属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的微量定量检测方法。【方法】以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me-Gal,纯度99%)为内标,在柱温200℃、进样口温度3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温度280℃、高纯氮气载气压力200 kPa条件下,对苦马豆素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以SW进样质量浓度对SW和me-Gal峰面积的比值进行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并进行单点校正因子测定和加样回收试验。【结果】单点校正因子为1.067 8,在0.047~6mg/mL SW进样质量浓度对SW和me-Gal峰面积比值的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平均回收率为107.33%,变异黄芪地上部分SW含量为(39.2±0.16)mg/kg,茎直黄芪地上部分SW含量为(43.6±0.13)mg/kg。【结论】气相色谱内标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苦马豆素的微量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苦马豆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变异黄芪中苦马豆素的含量。用超声波协助提取并用溶剂萃取变异黄芪样品,选用D-甘露醇为内标物,采用AT.SE-54毛细管作为色谱柱,柱温210℃,气化室300℃,检测器280℃,分流比30∶1,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结果表明,苦马豆素与内标分离良好,在0.015 6~1.0 g/L时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0.6%(RSD=2.41%)。该方法简便、灵敏、易操作,可用于疯草类植物样品中苦马豆素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南疆地区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以甲基-α-D-吡喃甘露糖苷(me-Gal)为内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在柱温200℃、进样口温度300℃、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温度280℃、高纯氮气载气压力200 kPa条件下,对苦马豆素(SW)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结果]在0.375~6 mg/mL SW质量浓度范围内对SW和me-Gal峰面积比值的线性关系良好,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2.18;,RSD=1.724;(n=5).小花棘豆中各部位苦马豆素含量为:种子(58.09±0.48)mg/kg;叶(21.81±0.58)mg/kg;全株(19.14±0.16)mg/kg;茎(12.30±0.23 mg/kg).[结论]该方法结果准确,可用于小花棘豆中苦马豆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抗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方法】用SW人工抗原(SW-BSA)免疫小鼠,制备抗SW血清,通过ELISA法进行血清抗SW抗体效价检测,比较以SW-OVA或SW为包被抗原的检测结果,分析包被抗原浓度、封闭剂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以确定测定的最佳条件。【结果】以SW-OVA为包被抗原的检测结果明显优于以SW为包被抗原;抗苦马豆素抗体的最佳测定条件为:以1.0μg/mL SW-OVA作为包被抗原,于4℃包被过夜或37℃包被2 h,选用15 g/L的明胶作为封闭剂,酶标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1 500。【结论】建立的抗苦马豆素抗体ELISA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高,为进一步研究苦马豆素人工抗原的免疫原性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豆类丝核菌中苦马豆素的提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H2O:CH2Cl2萃取、732型阳离子树脂交换等方法,从豆类丝核菌中分离到纯结晶,经薄板层析法发现,豆类丝核菌提取物浓缩的粗品液和苦马豆素标准品经Ehrlich’s试剂显色后,二者均出现一椭圆形紫色斑点,且Rf值均为0.81;气相色谱法研究发现,提取物纯品标样(15.9420mg/L)与苦马豆素标准品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显示出完全一致的峰形,证明从豆类丝核菌中分离到的纯结晶是苦马豆素纯品。研究还 相似文献
8.
苦马豆素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疯草是中国西部影响草地生态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毒草之一。主要有豆科棘豆属和黄芪属有毒植物等,在冬季牧草严重缺乏的时节,牛羊等牲畜被迫采食后可引起中毒和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每年给我国草地生态和畜牧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元,是危害最严重的毒草。目前,我国西部天然草地动物因疯草中毒死亡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仍持续剧增。苦马豆素被认为是引起动物疯草中毒的主要毒性成分。由于疯草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如何改善草地生态,合理开发利用疯草成为研究的课题和方向。近几十年来, 随着对疯草研究的深入和扩展,人们发现苦马豆素不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还可作为免疫调节剂、抗HIV及扩散抑制剂、抗病毒和细胞保护剂等药物使用。目前,国内在对苦马豆素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方面研究较热,但是,对苦马豆素在抗病毒活性、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尚无相关报道。为了探讨茎直黄芪中生物碱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作用机制,明确其体外抗病毒作用效果,为抗BVDV的药物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细胞培养技术,采用CPE观察法和MTT比色法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不同浓度SW对牛肾原代细胞(madin-darby bovine kidney cells,MDBK)的毒性作用,确定药物的安全浓度和TD50,并分别采用先加药后感染病毒、先感染病毒后加药、药毒作用2 h后加入、感染病毒同时给药后再加药四种作用方式,检测不同浓度SW对BVDV入侵的阻断作用、复制的抑制作用、直接杀伤作用和综合作用,并计算不同作用方式下的治疗指数。【结果】结果显示:SW浓度小于0.256 μg•mL-1范围内对MBDK细胞无毒性作用,在大于0.512 μg•mL-1浓度下MBDK细胞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病变,TD50为2.512 μg•mL-1,按Reed-Muench 氏法计算BVDV TCID50为10-4.7/0.1mL;在体外随苦马豆素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抗BVDV作用具有很好的量效关系,且与作用方式有关,比较四种作用方式下的治疗指数1.05、2.47、2.08和3.21,说明SW对BVDV的综合作用(65.29%,P<0.01)和复制(65.05%,P<0.01)的抑制作用较好,亦有一定的直接杀伤作用,但对其入侵的阻断作用不佳。【结论】SW在体外有良好抗BVDV活性作用,并推测苦马豆素(SW)抗病毒的主要效应可能是SW能进入细胞内抑制BVDV的复制增殖以及直接灭活游离BVDV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H2O∶CH2Cl2萃取、732型阳离子树脂交换等方法,从豆类丝核菌中分离到纯结晶,经薄板层析法发现,豆类丝核菌提取物浓缩的粗品液和苦马豆素标准品经Ehrlich's试剂显色后,二者均出现一椭圆形紫色斑点,且Rf值均为0.81;气相色谱法研究发现,提取物纯品标样(15.9420mg/L)与苦马豆素标准品在同一色谱条件下显示出完全一致的峰形,证明从豆类丝核菌中分离到的纯结晶是苦马豆素纯品。研究还表明豆类丝核菌干燥菌丝体中苦马豆素含量达1.23%~2.99%. 相似文献
10.
11.
纤维素酶提取工艺及酶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纤维素酶的最佳提取工艺和最佳反应条件。[方法]以里氏木霉Rut C-30为发酵菌种,在30℃、摇床转速170 r/min条件下培养8 d,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用盐析技术对粗酶液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正交实验法探讨了纤维素酶的提取工艺条件。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活力为指标,对该酶的最佳反应条件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纤维素酶的最佳提取条件是:提取时间为16 h、盐析饱和度为70%、pH值为4.8。纤维素酶的最佳反应条件是:pH值为4.8、温度为60℃。酶在pH 3.6~7.0时较稳定,在78℃保温30 min下的残留酶活为50%。[结论]该研究为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13.
将豆类丝核菌菌株 7-1、7-3接种于改良 Czapek′s培养基 ,置 2 5~ 2 7℃培养箱培养 1 4d。收集菌丝体 ,自然干燥后乙醇索氏提取 ,回收乙醇至糖浆状 ,H2 O∶ CH2 Cl2 (3∶ 1 ,v/v)萃取 ,水层调 p H1 0后 ,再用 H2 O∶CH2 Cl2 (3∶ 1 ,v/v)萃取 ,水层调 p H7,浓缩后上 73 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用 1 mol/LNH4 OH洗脱 ,收集氨洗液 ,调 p H7,浓缩后冻干 ,得到一种浅黄色粉末。取苦马豆素标准品 1 0 0 μg及浅黄色粉末提取物 1 0mg,分别用 1 ml吡啶溶解 ,取 0 .1 ml加 BSTFA0 .1 ml,5 0℃水浴 3 0 min。取反应液 1 μl,直接进样作 GC。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气相色谱条件下 ,在相同出峰时间 (1 .2~ 8min)内 ,标准品的峰形与总生物碱的峰形完全一致 ,可以判定生物碱中含有苦马豆素。根据计算得出菌株 7-1、7-3生物碱中苦马豆素含量为 5 .90 3 mg/g和 7.0 0 6mg/g。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疯草中主要毒性成分—苦马豆素的动态变化规律,为疯草防治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采集疯草时对其生长环境进行观察和GPS定位,确定样品采集信息。采用气相色谱方法,对不同地区采集的不同种类、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生长部位的疯草样品中的苦马豆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苦马豆素动态变化规律。按照疯草种类区分,甘肃棘豆苦马豆素平均含量最高,达到0.148‰,最低为哈密黄芪,为0.044‰;按照区域区分,采于青海野牛坡的花期急弯棘豆苦马豆素含量最高,达到0.277‰;按照生长阶段区分,花期苦马豆素含量最高,平均达到0.139‰;不同部位中,花的含量最高,平均达到0.162‰。不同种类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甘肃棘豆、急弯棘豆、茎直黄芪、小花棘豆、变异黄芪、哈密黄芪;按区域区分,不同区域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按生长阶段区分,不同生长时期的疯草中苦马豆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花期、花果期、果期和花前期,按生长部位区分,苦马豆素含量也有差别,由高到低分别是花、叶、荚果、根和茎。 相似文献
15.
利用醇提药渣提取黄芪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从醇提药渣中提取黄芪多糖的最佳试验条件。[方法]采用水为提取溶剂,用搅拌回流方法提取黄芪经乙醇提取后所得药渣中的黄芪多糖(APS)。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提取温度、固液比及提取时间对APS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黄芪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00℃,固液比1∶16,提取2 h;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次数为3次,乙醇沉淀APS的最佳浓度为70%。与直接从黄芪生药中提取多糖相比,从醇提药渣中提取得到的黄芪多糖粗提物得率有所降低(从24.58%下降到12.93%),但纯度却大大提高(从74.87%提高到93.27%)。[结论]该方法能综合利用黄芪中的有效成分,减少中药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为优化天然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条件提供一些有益参数。[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酶提取工艺的最佳参数并将其与常规有机溶剂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单因素试验表明,当纤维素酶浓度为0.4 mg/m l时,酶解效率最高;pH=4.5时,总黄酮的得率最高;酶解温度为50~55℃时,总黄酮的得率较高;酶解2.5 h的总黄酮得率最高。各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pH值>给酶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通过正交试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玉米胚中总黄酮的提取参数为:纤维素酶浓度为0.5 mg/m l,pH=4.5,在50℃下酶解3 h,然后在80℃下浸提120 m in。酶法与有机溶剂法提取总黄酮的平均得率分别为4.65%和2.46%。[结论]酶法提取的提取条件温和,适用于工业生产,完全可以取代常规有机溶剂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