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稻主要抗瘟基因对吉林省稻瘟病菌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菌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或株系),不同抗瘟基因对稻瘟病菌的不同株系具有不同的抗性。测定了17种抗瘟单基因对吉林省稻瘟病菌的抗性频率和基因组合的联合抗性频率。结果表明:Pi-kp、Pi-9(t)、Pi-ta2、Pi-z抗瘟单基因对吉林省稻瘟病菌的抗性较强,抗谱在80%以上,尤其是Pi-z的抗谱达到95%;基因组合的联合抗性频率比单个基因均不同程度提高,中等抗谱的基因间组合提高明显,选择合适的基因进行组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抗性。  相似文献   

2.
日本水稻抗瘟基因对宁夏稻瘟病菌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4 ̄1995年104个存活单孢分离物对日本12个单基因鉴别品种进行人工接种,测定结果表明:供试宁夏稻瘟病菌菌株对12个抗瘟基因均有不同程度侵染。其中对Pi-K^s、Pi-a两基因的致病率最高,故这两个基因对本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基本不具抗性,而对Pi-Z^t基因的致病率最低,因此Pi-Z^t基因可作为今后抗瘟育种的抗源基因。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部分水稻主栽品种抗稻瘟病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我省稻区的82个稻瘟病菌株接种,分析了吉林省历年种植的水稻品种的抗瘟性。结果表明:近几年新育成的品种抗瘟性已有较大的提高,九稻41、通丰8号和九稻33的抗性优异,抗谱在95%以上,九稻44、吉玉粳、丰选2号、九稻46、九稻42、九稻39、超产1号、超级稻1号和通粘8号等品种的抗谱也较高。同一品种对不同地区菌株的抗谱有较大差异,生产上可根据其在不同地区的抗性表现合理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4.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5.
6.
7.
采用幼苗期接种及毒力频率、致病率分析方法,检测来自黑龙江省20个县(市、区)的90个稻瘟病菌株对当地主栽水稻品种的致病能力。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群体结构是比较复杂的,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但仅有10%菌株表现强或较强致病力(PF≥50%);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菌株致病力也有较大差异。各主栽水稻品种的抗病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龙粳41等14个品种抗性较强(VF≤15%)。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12S、M76A、闽香A、明兴A、延源A、福丰5A和福香1A7种水稻育种亲本对福建省稻瘟病的抗病性,为水稻抗病育种及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自然诱发的方法,测定7种供试水稻育种亲本对水稻叶瘟和穗颈瘟的抗病性;并采用室内人工接种法,测定7种供试水稻育种亲本对水稻苗瘟的抗病性及对福建省稻瘟病菌4个主要致病型的抗性频率。【结果】M76A、明兴A、延源A、福丰5A及福香1A对苗瘟的抗性频率均大于75%,其中M76A、福丰5A、福香1A对叶瘟、穗颈瘟也均表现出较高的抗病性,而明兴A、延源A较感叶瘟和穗颈瘟,12S、闽香A较感苗瘟、叶瘟和穗颈瘟;明兴A、延源A、福丰5A对福建省稻瘟病菌4个主要致病型I34.1、I24.1、I36.1和I35.1菌株的抗性频率均较高,而M76A、福香1A分别对I24.1和I36.1菌株的抗性频率较低,12S对I34.1和I36.1 2个致病型菌株的抗性频率均较低,闽香A对I34.1、I36.1和I35.1 3个致病型菌株的抗性频率均较低。【结论】M76A、福丰5A和福香1A对福建省稻瘟病的抗病性较强,可作为抗瘟育种的候选亲本;明兴A、延源A、12S和闽香A则应与抗病性较强的恢复系杂交育种。  相似文献   

9.
用135份水稻品种(系)对我省107个稻瘟病菌株进行试验。7个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可将参试菌株分成5群46个生理小种。ZB群是优势种群,出现频率占31.78%,其次为ZA群(占28.04%)、ZC群(占25.23%)。籼型小种占绝对优势:籼型小种为42个,占总数的85.05%;ZA、ZB、ZC群出现频率高;年度间各种群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但总体较稳定。抗谱测定结果表明:80年代末推广的辐8105、小品种3号、六代C堡和二九丰等一批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频谱较广,起到了抑制稻瘟病、减少产量损失的作用。但是,我省早、中稻稻瘟病发生、流行的危险性仍很大。  相似文献   

10.
11.
四川部分稻瘟病菌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rep PCR(repetitiveelement basedpolymerasechainreaction)分子指纹技术,对28个四川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DNA指纹特征分析和相似百分率比较。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基因组用Pot2-1和Pot2-2引物共扩增出26条DNA谱带,其中11条为多态性DNA带,各菌株分别扩增出10条左右不等的带谱;供试菌株传统的小种划分与DNA指纹特征的相似百分率比较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部分水稻品种稻瘟病菌Pot2指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ot2-rep-PCR指纹图谱法分析了吉林省部分水稻品种稻瘟病组织,发现所有病组织都能扩增出条带,扩增的片段长度为0.5~3.0kb,扩增的DNA片段数为1~6,而且各病组织在约600bp处共有1条带。经聚类分析,在80%遗传相似水平下,可将供试的15个样品分为7个谱系。不同地域同一水稻品种上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指纹不同。  相似文献   

13.
水稻稻瘟病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水稻稻瘟病菌的研究进展 ,包括生理小种的鉴别、命名及演变 ,病菌致病性变异的原因及遗传、菌株的多样性以及病菌侵染与为害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稻瘟病菌的交配型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在云南省43个县采集到的1311个稻瘟病菌菌株的有性世代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云南省MAT1-2的菌株数量较多,占能形成有性世代菌株数的62.8%;普文县等11个县市MAT1-1和MAT1-2两种交配型的菌株都有分布:而大理等3个县市只分离到MAT1-1交配型,昆明市等13个县市只分离到MAT1-2交配型。(2)云南陆稻上分离的稻瘟病菌中,能形成有性世代的菌株比例较高;有性世代能形成较高的两性菌株也较多。(3)在部分陆稻地块,两种交配型的菌株同时存在,甚至从同一病斑上都可分离到能互相交配的两种交配型的菌株。这些结果预示出云南陆稻植株上产生有性世代的极大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从黑龙江省代表性灰色梨孢菌株的代谢产物中提取稻瘟病菌粗毒素,以北方农业生产中大面积种植的10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粗毒素对种子萌发、胚芽生长、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瘟病菌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胚芽生长、愈伤组织形成的抑制作用呈规律性变化,随着粗毒素质量分数的提高,抑制程度也相应地增强。根据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胚芽生长、愈伤组织形成的平均抑制率,龙粳14号、东农418号对粗毒素的毒害作用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性,而松粳6号对粗毒素的抗性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吉林省稻瘟病菌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2002年在吉林省内各稻作区采集的稻瘟病标样中分离出的95个单孢菌株,分别用中国和吉林2套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用中国鉴别品种鉴定出7群16个中国小种,优势种群为ZD群,优势生理小种为ZD1,其次是ZF1和ZG1小种;用吉林鉴别品种鉴定出47个吉林小种,分布范围为J0.0~J77.7,其中J46.7,为优势生理小种;1995—2000年的优势小种J56.7和J54.7成为次要小种。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优势小种的类型及其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一套具有不同致病性的22个鉴别菌株,对我省115个水稻主栽品种采用叶片离体接种法鉴定各水稻品种的抗瘟性,鉴定结果表明:98.26%的水稻品种均能够被稻瘟菌侵染,只是有的品种被多个稻瘟菌菌株侵染,而有的是被一个或者几个稻瘟菌菌株侵染;仅有2个品种未被侵染,占整个参试品种的1.74%。22个菌株的致病能力大多控制在40%以内。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菌侵染水稻叶片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疫区和室内模拟的试验,研究水稻稻瘟病菌附着叶表至病痕扩展的过程,分别找出了病菌侵染的各主要环节(孢子附着、侵入、潜育-显症、病斑扩展)与主要影响因子(水稻生长阶段、品种抗性及气象因子等)的数学关系,明确了其间的定量关系式.  相似文献   

19.
对吉林省水稻新品种稻瘟病抗性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 1996~ 1998年参加吉林省区域试验的 35个水稻新品种 ,进行了 3年的苗期人工接种、本田期异地自然诱发抗瘟性鉴定。结果表明 :参试品种的抗性总体表现较差 ,表现较好的品种有组培 11、九 94 32、通引 1号、通 12 4、吉 9331、九花 3号、九新 15 2、通 12 0和通 92_36 ,可以在全省种植 ,其他 2 6个品种可以根据在不同地区的抗性表现 ,合理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20.
用来自法国农业研究所(INRA)的标准菌株KAT3(MAT1-1)和GUY11(MAT1-2)及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标准菌株2539w(MAT1-1)和6023(MAT1-2)对四川省长期保存的141个稻瘟病菌菌株进行了育性和交配型的测定,利用根据MAT1-1和MAT1-2基因全序列所设计引物5′-TCAGCTCGCCCAAATCAACAAT-3′和5′-ACTCAAGACCCGGCACGAACAT-3′(MAT-1),5′-GAGTTGCCTGCCCGCTTCTG-3′和5′-GGCTTGGTCGTTGGGGATTGT-3′(MAT-2)进行PCR扩增测定交配型,141个菌株可育率经测定为36.17%,其中有27个为MAT1-1,占可育菌株的53%,24个为MAT1-2,占可育菌株的47%;稻瘟病菌株在交配中可起雌性、雄性和两性作用,两性菌株占可育菌株的48.94%;不同品种、采样地点乃至同一田块均病菌群体内均可出现两个交配型。PCR检测结果与对峙培养结果吻合率为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