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添加或不添加1000(IU/kg饲料)酸性植酸酶、4种磷酸二氢钙用量(0、5、10和15g/kg饲料)设计配方,制成8种试验饲料,开展为期8周的青鱼饲养试验.结果表明,青鱼摄食无植酸酶、加15 g/kg磷酸二氢钙的饲料(饲料4)和有植酸酶且磷酸二氢钙用量为10~15 g/kg的两种饲料(饲料7、8)后,鱼体增重和鳞片磷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而饲料系数则较低,鱼体水分升高,脂肪降低.饲料中磷酸二氢钙用量为0~10g/kg时,添加植酸酶能使饲料磷在鱼体内的积累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试验鱼摄食无植酸酶和磷酸二氢钙的试验饲料(饲料1)后,其肌肉和鳞片的灰分含量、鳞片磷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青鱼摄食无植酸酶但磷酸二氢钙用量为0或5g/kg的试验饲料(饲料1和饲料2)和摄食有植酸酶但不加磷酸二氢钙种试验饲料(饲料5)后,全鱼磷含量显著低于摄食有植酸酶且饲料中磷酸二氢钙用量为5~15 g/kg的3个试验组(P<0.05).  相似文献   

2.
甜菜碱可代替饲料中的胆碱养殖罗非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测定甜菜碱代替胆碱养殖尼罗罗非鱼的效果进行了试验。每个水族箱中放养 2 0尾尼罗罗非鱼 ,投喂含蛋白质 32 % (晶体氨基酸为 2 1 .9% ,酪朊和凝胶 1 0 .1 % )的纯化饲料 ,饲料中硫氨酸总含量为5g/kg ,蛋氨酸与胱氨酸之比 89∶1 1 ,含胆碱 3g/kg。试验饲料中分别添加甜菜碱 0、0 .37、0 .75、1 .1 2、1 .4 9、1 .84、2 .2 4、2 .4 9g/kg ,分别添加胆碱 0、0 .30、0 .75、1 .2 0、1 .6 5、2 .1 0、2 .5 5、3.0g/kg。 8种试验饲料中胆碱与甜菜碱之比分别为 1 0 0∶0、85∶1 5、70∶30、5 5∶4 5、4 0∶6 0、2 5∶75、1 0∶90、0∶1 0 0。试…  相似文献   

3.
选用初始体质量为(7.46±0.29)g的欧亚鲈幼鱼为试验对象,投喂6种不同水平的维生素C(0、50、100、200、400和800 mg/kg)的试验饲料,饲养8周,探讨欧亚鲈幼鱼饲料维生素C的适宜含量。结果表明,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从0.0升高到100 mg/kg时,鱼体增重率呈上升趋势,添加量为100 mg/k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添加量继续增大,对鱼体增重率无显著变化(P>0.05);经折线模型分析表明,欧亚鲈鱼种达到最大生长时,饲料中的维生素C的最低添加量为93.58 mg/kg。欧亚鲈肝脏中维生素C含量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0~200 mg/kg)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但添加量继续升高,则肝脏中维生素C达到饱和状态,经折线分析表明,肝脏中维生素C达到饱和时,饲料中的维生素C的最低添加量为149.27 mg/kg。急性胁迫前,各组血糖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胁迫后,血糖升高峰值最低和恢复最快的是饲料中维生素C为400~800 mg/kg。在本试验条件下,欧亚鲈幼鱼达到最大生长、肝脏维生素C饱和及抗拥挤胁迫的维生素C适宜添加量分别为93.58、149.27 mg/kg和400 mg/kg。  相似文献   

4.
澳大利亚水产科研人员配制了 3种等氮等能量饲料网箱养殖虹鳟进行了生长对比试验。饲料中分别用脱脂黄羽扇豆或大豆代替 35 %或 5 0 %的鱼粉 ,饲料粒径 4mm ,长 5mm ,试验用虹鳟平均个体重 85g ,1 5个网箱规格均为 1 75 0mm× 1 75 0mm×1 5 0 0mm ,养殖水温 1 5 .5℃ ,投饵试验 1 0周。测出投喂黄羽扇豆代替 5 0 %鱼粉饲料的虹鳟生长最好 ,个体重为 32 3g ,与投喂脱脂大豆代替 5 0 %鱼粉饲料的虹鳟个体重近似。投喂羽扇豆饲料的虹鳟成活率为 88.9% ,而投喂鱼粉饲料的鱼为 4 4.7%。投喂黄羽扇豆的虹鳟日摄食量为 5 .5 8g/d ,投喂鱼粉饲料的…  相似文献   

5.
以平均初始体重18.2g左右的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为试验对象,利用淡水鱼粉(罗非鱼加工下脚料)、豆粕和菜粕为主要蛋白源配制3组饲料(饲料1、饲料2和饲料3),使3组饲料粗蛋白水平保持一致,在池塘环境条件下,研究添加外源晶体氨基酸优化氨基酸水平对罗非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112 d后,罗非鱼成活率大于99%,没有疾病发生,平均体重从摄食饲料1(含8%淡水鱼粉)的574 g/尾降低至摄食饲料2(含3%淡水鱼粉)的555 g/尾,相应的平均饲料系数从1.33增加到1.47,平均增重率从3 036%降低至2 925%,收益减少272元/亩。但摄食饲料3(含3%淡水鱼粉,补充外源晶体DL-蛋氨酸)的罗非鱼平均体重则达到595 g/尾,与饲料1组比,平均增重率从3 036%提高至3 146%,每亩塘养殖收益增加142元;和不补充晶体DL-蛋氨酸的饲料2相比,平均增重率从2 925%,提高至3 146%,每亩塘养殖收益增加414元。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际养殖环境下,利用外源晶体DL-蛋氨酸优化氨基酸可以提高养殖效益,降低饲料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特免王”(含18%β-1,3-D葡聚糖)对斑节对虾生长、存活及抗白斑病毒感染的能力。饲料中“特免王”的添加量分别为0g/kg、2g/kg、4g/kg、6g/kg、8g/kg和10g/kg。饲养试验持续35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特免王”(≥2g/kg)显著提高斑节对虾增重、存活和抗白斑病毒感染的能力,降低饲料系数。从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两个指标来看,2g/kg的添加量是足够的。若以成活率为判据,在对虾处于高度抗应激状态下,“特免王”的需要量为2.8g/kg。今后尚需进一步研究斑节对虾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特免王”的最低需要量。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L-苹果酸对湘云鲫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均重为(16.25±0.03)g的湘云鲫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1、2、4、8和16 g/kg L-苹果酸的试验饲料,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L-苹果酸可显著降低饲料pH和系酸力(P<0.05)。饲料中添加L-苹果酸可提高湘云鲫的摄食量和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并在添加水平为4 g/kg时达到最佳生长性能。饲料中L-苹果酸添加水平为0~8 g/kg时,全鱼水分含量逐渐下降,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逐渐增加,且4和8 g/kg组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蛋白质沉积率在4 g/kg组达到最高,脂肪和灰分沉积率则在8 g/kg组最高,并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在4 g/kg组达到最高,脂肪酶、胰蛋白酶和Na+/K+-ATP酶活性均在8 g/kg组达到最高,并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L-苹果酸可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且上述指标均在4 g/kg组达到最佳值,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适量添加L-苹果酸可促进湘云鲫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增加鱼体营养物质沉积,提高消化和抗氧化能力;L-苹果酸在湘云鲫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4~8 g/kg。  相似文献   

8.
食盐在饲料中添加对斑点叉尾鮰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平均体重30.6g的斑点叉尾鮰为试验鱼,分别在饲料中加入0、3和6g/kg的食盐,经过80d的养殖试验所得出的结果显示,6g/kg食盐组与对照组比较,增重率提高了6.95%;3、6g/kg食盐组饵料系数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下降4%、5.71%。各试验组鱼体肥满度均高于对照组1.48%;同时内脏重与体重比值分别下降13.49%和0.62%;肝胰脏重与体重比值3g/kg食盐组较对照组降低6.09%,而6g/kg食盐组则较对照组上升3.48%。各试验组鱼体血清GOT分别较对照组降低17.73%和4.94%。6g/kg食盐组背部皮肤酪氨酸酶活力较对照组上升132%,而3g/kg食盐组则下降64%;同时,3g/kg食盐组和6g/kg食盐组鱼体皮肤粘液SOD酶活力分别上升2.57%和5.86%。试验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6g/kg食盐对鱼体增重率和饲料利用效率均有明显的提高,有提高鱼体肥满度而降低内脏重与体重比和肝胰脏重与体重比的作用;对鱼类的非特异免疫力和黑色素的形成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选用1344尾平均体重为105 g的健康湘云金鲫鱼种。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2个重复。Ⅰ组投喂基础饲料,Ⅱ、Ⅲ、Ⅳ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4 m g/kg的黄酶素及10、20 g/kg葡萄籽等植物提取物。30 d后测定湘云金鲫的生长性能和鱼体成分。结果显示:Ⅲ组与Ⅰ组、Ⅱ组、Ⅳ组比较,增重率分别提高53.77%、45.43%、20.16%(P<0.05),饵料系数分别降低33.06%、31.02%、16.44%(P<0.05);鱼体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体脂肪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因此,葡萄籽等植物提取物作为饲料添加剂能显著提高湘云金鲫的生长性能、降低饵料系数、改善鱼体品质,本试验条件下,其适宜添加量为10 g/kg。  相似文献   

10.
为测定Vc对患病尼罗罗非鱼生长和病理的影响,埃及水产科研人员进行了试验。试验鱼平均体重20g,分别投喂添加Vc 0、50、150、250、500、1000mg/kg的饲料,试验12周。测出投喂不添加Vc饲料的鱼生长差,添加Vc 50mg/kg防止了鱼体缺乏症状,添加150mg/kg提高了罗非鱼的增重、饲料转换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鱼体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胆汁酸对加州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数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2.67±0.22)g的加州鲈540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胆汁酸添加量为0、75、150、225、300、450 mg/kg的饲料(L1、L2、L3、L4、L5、L6),每组设3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60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加州鲈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胆汁酸添加量为150 mg/kg时,WGR和SGR达到最高,分别为206.09%和1.92%/d,较对照组提高了37.59%和22.29%/d(P0.05);胆汁酸添加量为225 mg/kg时,PER最大,为164.06%,较对照组提高了31.78%(P0.05),FCR最低,为1.56,较对照组降低了24.27%(P0.05)。以二次方程回归可知,WGR、SGR、PER和FCR取得最佳时,胆汁酸添加量分别为311.08、311.29、270.00、271.05 mg/kg。(2)胆汁酸显著提高了加州鲈肥满度(P0.05),降低了其脏体比、肝体比和脂肪沉积率(P0.05)。(3)胆汁酸显著提高了加州鲈蛋白质含量(P0.05),降低了其脂肪含量(P0.05),但各试验组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胆汁酸能提高加州鲈WGR、SGR和FCR,促进其生长,并且可降低FCR料肉比;同时可促进加州鲈体内脂肪代谢,降低机体脂肪沉积,提高其肌肉品质及可食部分比例。根据本试验的结果,建议加州鲈饲料中胆汁酸的添加量为270~311 mg/kg。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鱼类异育银鲫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添加0~720 mg/kg醋酸棉酚饲喂异育银鲫180 d,研究醋酸棉酚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生理机能、肝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项试验条件下,分别含240、480和720 mg/kg醋酸棉酚的试验饲料对异育银鲫在成活率、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鱼体成分、肌肉水分含量、肥满度、生理机能和肝及肠道组织结构等方面与无醋酸棉酚的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异育银鲫能耐受含720 mg/kg醋酸棉酚的饲料.  相似文献   

13.
通过2个试验研究了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鲤鱼生长和前肠蛋白质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Ⅰ选用540尾均重11.7 g的鲤鱼,随机均分为6组,随机选取3组分别饲喂鱼粉含量为10%、15%、20%的3种等蛋白基础饲料,另外3组分别饲喂添加有175 mg/kg蛋白酶AG的以上3种饲料,试验期60 d.试验Ⅱ选取120尾均重48.7 g的鲤鱼,随机分为2组,一组饲喂鱼粉含量6%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另外一组饲喂添加175 mg/kg蛋白酶AG的基础饲料为试验组,试验期为30 d.试验Ⅰ结果表明:摄食10%鱼粉饲料和20%鱼粉 175 mg/kg蛋白酶AG饲料的鲤鱼分别具有最低和最高的增重率;在10%鱼粉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显著提高了鱼体增重率(P<0.05),但在15%、20%鱼粉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鱼体增重率没有显著影响.试验Ⅱ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鲤鱼增重率提高了6.4%(P<0.05),饲料系数降低了5.4%(P<0.05).试验Ⅰ和试验Ⅱ中,添加蛋白酶AG对鱼体肌肉水分、粗脂肪、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消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在鱼粉含量为10%、6%的基础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可显著提高前肠组织蛋白酶活性和食糜蛋白酶活性(P<0.05),但在鱼粉含量为15%、20%的基础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对前肠组织蛋白酶活性和食糜蛋白酶活性没有影响.综上所述,在鱼粉含量较低的饲料中添加蛋白酶AG,可提高鲤鱼消化道蛋白酶活性,改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连素对花鲈生长及脂肪代谢的影响,探讨其能否作为添加剂缓解脂肪沉积。试验配制4种试验饲料,分别为低脂饲料(LFD组)、低脂饲料+100 mg/kg黄连素(LFD+BBR组)、高脂饲料(HFD组)和高脂饲料+100 mg/kg黄连素(HFD+BBR组)。挑选360尾体质健壮、规格均一的花鲈[初始体重为(2.18±0.01) g],随机分到12个循环水养殖缸中,每缸30尾。用4种试验饲料分别投喂花鲈8周,每种饲料投喂3缸试验鱼。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末体重,并采集血清、肝脏等样品进行生化和基因表达的分析。结果表明:高脂饲料和低脂饲料相比显著提高了花鲈的增重率、腹脂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P0.05);而饲料添加黄连素之后显著降低腹脂率(P0.05),且血清甘油三酯的含量也有降低的趋势;但饲料添加黄连素显著降低了鱼体增重率和蛋白质效率(P0.05),也显著提高了饲料系数(P 0.05)。对肝细胞的基因表达分析发现,高脂饲料显著上调了肝细胞调亡的相关基因表达(P0.05),显著下调了肝细胞脂肪分解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饲料添加黄连素后可恢复高脂饲料对这些基因的影响;此外,饲料中添加黄连素可显著上调脂肪细胞的凋亡和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综上所述,高脂饲料会导致花鲈的脂肪过度沉积并损伤肝细胞,添加黄连素通过促进脂肪细胞的凋亡与自噬而缓解脂肪沉积,且黄连素还可以上调肝脏脂肪分解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脂肪分解;但黄连素会降低花鲈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组胺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以初均重为(30.08±0.35)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金枪鱼鱼粉饲料(TFM组)、白鱼粉饲料(H0组,作为对照组)以及白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组胺的试验饲料(H1、H2、H3、H4和H5组),各组饲料组胺水平分别为53.20、4.30、18.00、56.20、84.60、103.50、158.90 mg/kg。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H1组黄颡鱼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0、H2、H3和H4组(P<0.05)。黄颡鱼生长速度与饲料组胺水平显示出二次函数关系的变化趋势。TFM、H3、H4和H5组黄颡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0、H1和H2组(P<0.05)。2)H0组黄颡鱼的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黄颡鱼体侧皮肤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通过对黄颡鱼胃黏膜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肠道黏膜细胞间连接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饲料低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紧密连接未造成显著损伤,饲料组胺水平达103.50 mg/kg及以上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由此可见,饲料组胺水平为18.0 mg/kg时对黄颡鱼生长和鱼体健康是有利的,而饲料组胺水平大于103.50 mg/kg时对黄颡鱼的生理健康、胃黏膜细胞表面结构和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组胺水平对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胃肠道黏膜结构的影响。以初均重为(30.08±0.35)g的黄颡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金枪鱼鱼粉饲料(TFM组)、白鱼粉饲料(H0组,作为对照组)以及白鱼粉饲料中分别添加5个水平组胺的试验饲料(H1、H2、H3、H4和H5组),各组饲料组胺水平分别为53.20、4.30、18.00、56.20、84.60、103.50、158.90 mg/kg。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H1组黄颡鱼的末均重、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H0、H2、H3和H4组(P0.05)。黄颡鱼生长速度与饲料组胺水平显示出二次函数关系的变化趋势。TFM、H3、H4和H5组黄颡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0、H1和H2组(P0.05)。2)H0组黄颡鱼的总胆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黄颡鱼体侧皮肤类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3)通过对黄颡鱼胃黏膜的扫描电镜观察以及肠道黏膜细胞间连接结构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饲料低水平组胺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紧密连接未造成显著损伤,饲料组胺水平达103.50 mg/kg及以上对黄颡鱼的胃黏膜、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造成了严重的损伤。由此可见,饲料组胺水平为18.0 mg/kg时对黄颡鱼生长和鱼体健康是有利的,而饲料组胺水平大于103.50 mg/kg时对黄颡鱼的生理健康、胃黏膜细胞表面结构和肠道黏膜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结构有较为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在黄颡鱼商业配方中使用不同比例的菜粕替代面粉,观察对黄颡鱼生长性能、鱼体品质指标的影响。试验配制了3组黄颡鱼膨化配合饲料,包括面粉组(面粉18%+菜粕0%,能蛋比38.80 kJ/g)、6%菜粕组(面粉12%+菜粕6%,能蛋比35.71 KJ/g)和10%菜粕组(面粉8%+菜粕10%,能蛋比34.99 kJ/g)。1500尾初始体重(40.07±0.23)g的黄颡鱼随机分成3组,每组5个网箱,每个网箱投放100尾,养殖投喂10周。结果显示:菜粕替代面粉后对黄颡鱼的成活率无显著影响(P0.05)。当菜粕替代面粉添加量由0%增加至10%时,饲料能蛋比逐渐降低,对黄颡鱼的终末体重、日摄食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饵料系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黄颡鱼肥满度、脏体比和肝体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6%和10%菜粕组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面粉组(P0.05),随着菜粕替代面粉比例的增加,日摄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饵料系数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P0.05)。综上所述,在膨化饲料工艺下,6%菜粕组可以优先作为黄颡鱼膨化配合饲料的配比方案,大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试验目的旨在研究植酸酶替代磷酸二氢钙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的影响,确定植酸酶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对磷酸二氢钙的适宜替代比例。试验共设计7个处理组,基础对照组添加17 kg/t磷酸二氢钙,处理组分别用200 g/t和400 g/t的植酸酶替代基础对照组中30%、45%和60%的磷酸二氢钙构成植酸酶替代组。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选择630尾[体重(14.48±0.04)g]斑点叉尾鮰,随机分到7个处理组中,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30尾鱼,进行了60 d的生长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45%的替代范围内,试验中期和末期各处理组鱼体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量、饲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当替代量超过60%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中期各处理组鱼体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而在试验末期鱼的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分析植酸酶不同添加量对鱼体生长性能的影响发现,在相同替代比例下,200 g/t和400 g/t的植酸酶替代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综上分析,本试验条件下,在斑点叉尾鮰饲料中用200 g/t的植酸酶替代30%~45%的磷酸二氢钙,其生长性能不会受到影响,根据增重率的折线模型拟合分析可得,植酸酶对磷酸二氢钙的最佳替代比例为31.48%,等效于0.54%的磷酸二氢钙。  相似文献   

19.
虹鳟鱼对饲料中肉毒碱的需要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维美 《饲料研究》2002,(12):34-34
为测定饲料中的肉毒碱含量对虹鳟生长和鱼体组成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对照饲料以豆粉和玉米谷蛋白为蛋白源,不添加肉毒碱。试验饲料中分别添加肉毒碱250mg/kg和1000mg/kg,日投喂虹鳟鳟鱼种2次,试验12周。根据生长参数和鱼体组成,测出投喂不添加肉毒碱的对照鱼增重68%,投喂添加肉毒碱250mg/kg饲料的鱼增重比对照鱼提高83%,在  相似文献   

20.
为测定植酸酶对条纹妒实用饲料磷利用的效果,美国水产科研人员进行了试验。饲料中植物原料占70%,含磷49-7.1g/kg,非植酸磷15-1.7g/kg、试验饲料添加磷酸钾13g/kg使总磷含量为9g/kg,非植酸磷含量为6g/kR。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投喂条纹鲈鱼种14周,不添加植酸酶作对照;。植酸酶处理效果根据鱼体增重、饲料转换率、血清,鳞片和脊椎中的钙磷测定。磷的表现消化率使用Cr2O35g/kg测定。结果表明:投喂添加植酸酶2400U/kg饲料的鱼鳞片和脊椎中的磷浓度提高投喂添加植酸酶饲料的鱼血清中的磷浓度高、结论是条纹鲈实用饲料中添加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