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两年大田罩笼和室外埋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笼内豆角均未见受害状,田间埋蛹至翌年1月后亦无一羽化,表明美洲斑潜蝇在天津露地不能越冬。  相似文献   

2.
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 Burgess)和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是海南地区发生和危害比较严重的2种蔬菜潜叶蝇,通过对两种斑潜蝇在豇豆上的种群分布调查研究表明:三叶草斑潜蝇在豇豆上的种群数量达到了97%以上,已上升为豇豆上斑潜蝇的优势种;三叶草斑潜蝇主要集中在80 cm以上的空间,种群百分比达到了71.30%,美洲斑潜蝇主要集中在40~120 cm的空间,种群百分比为61.29%。种间竞争使得两种斑潜蝇在豇豆上空间生态位分布产生差异。  相似文献   

3.
美洲斑潜蝇自1997年在我区发生以来,其发生面积逐年加重.抓紧抓好对美洲斑潜蝇的综合治理工作,对保护我区农业生产安全和"菜篮子工程"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自1999年开始全面调查美洲斑潜蝇发生消长规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密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密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卵密度对卵至1龄幼虫的发育速率也不存在密度效应;(2)幼虫期存在明显的密度效应。1龄幼虫密度对预蛹重、幼虫存活率、成虫寿命及繁殖力均有影响。当每叶(豇豆真叶,平均约9cm^2)1龄幼虫数超过7头时,死亡率上升,预蛹重减少,成虫寿命缩短且繁殖力下降,因此,在实验种群饲养过程中,最适密度约0.8头·cm^-2。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恒温条件下观察了美洲斑潜蝇种群的发育、存活及繁殖情况,拟合了美洲斑潜蝇发育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模型,求出了各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组建了不同温度下试验种群的特定年龄生命表及生殖力表,计算了种群增长参数,分析了种群增长参数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温度对美洲斑潜蝇的发育、存活、繁殖均有显著的影响。美洲斑潜蝇种群增长的最适温度条件为27.5℃~30℃。在适温条件下,美洲斑潜蝇发育快,存活率高,繁殖力强,种群增长迅速,在其他适宜环境条件的配合下,该害虫极易爆发成灾。  相似文献   

6.
美洲斑潜蝇及其在沈阳的发生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洲斑潜蝇及其在沈阳的发生现状辛爱梅许国庆马茹(沈阳市东陵区前进乡)(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沈阳市沈河区环境保护局)随着南菜北运和南菜北种的日益增多,也由于塑料大棚和温室蔬菜生产面积的不断扩大,很多原来在南方发生的害虫逐渐在北方出现并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7.
卜照清  王法武 《农业与技术》2004,24(5):100-100,103
抚松县位于白山市东北部,长白山西北麓,201国道,302省道及通白铁路从境内通过,交通比较发达,保护地及露地蔬菜种植面积较大,是东部山区蔬菜生产、销售、批发中心之一。美洲斑潜蝇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对象之一。美洲斑潜蝇是我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对象之一,自2001年在我县首次发现后,其危害发生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为此,我们积极开展了美洲斑潜蝇在我县的发生规律调查及防治方法研究等工作,为开展美洲斑潜蝇的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从而将美洲斑潜蝇对我县蔬菜生产所造成的危害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美洲斑潜蝇β-tubulin基因序列的比较,分析不同寄主种群和地理种群的遗传分化情况。【方法】对中国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5个寄主种群以及6个地理种群的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 gene)进行测序,运用软件DNAStar和MEGA对美洲斑潜蝇不同地理种群及寄主种群的β-tubulin基因序列的遗传分歧及相似性进行分析,并建立系统发生树。【结果】DNAStar和MEGA两种软件对美洲斑潜蝇不同寄主种群以及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关系的分析可得到相似的结果。在美洲斑潜蝇寄主种群和地理种群序列变异分析中,共发现8个变异位点,序列长度比较保守,均没有碱基的插入或缺失。美洲斑潜蝇不同寄主种群之间以及地理种群之间的β-tubulin基因序列相似性极高,都在98%以上。【结论】虽然基于β-tubulin基因序列所显示的美洲斑潜蝇各寄主种群之间以及地理种群之间的遗传分化很小,但是其分化趋势分别与对寄主的嗜好程度以及地理分布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美训斑潜蝇在大理市蚕豆田中11月份发生量较大,对蚕豆幼苗造成一定的危害。12月至次年元月发生量少,蚕豆危害较轻。开春后开始回升,3~4月份发生最大,虫口密度高,造成严重危害。蚕豆收获后转移到蔬菜和其它作物及野生中间寄主上危害。在防治策略上应以合理调整作物结构,轮作换茬和加强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为主,科学用药与物理防治相结合,控制其危害程度,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0.
美洲斑潜蝇是近几年传入我国的检疫性害虫,食性杂、寄主范围广、繁殖力强、生殖周期短、幼虫危害隐蔽、容易产生抗药性,防治难度大,目前已蔓延扩散到全区露地蔬菜种植区及保护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叶草斑潜蝇(Liriomyza trifolii)卵密度和幼虫密度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其种内竞争的密度效应;明确三叶草斑潜蝇与美洲斑潜蝇(L. sativae)在不同1龄幼虫密度下,各自幼虫对食物资源的竞争能力,探索两种斑潜蝇之间的种间竞争取代机制。【方法】在实验室饲养条件下,用针刺死三叶草斑潜蝇多余的卵和幼虫,使其形成不同的卵密度梯度和1龄幼虫密度梯度,再继续培养。根据相关文献判定昆虫各种致死因子是否存在密度依存性的方法,令N1为该因子作用前的虫口数,N2为该因子作用后的虫口数。以lgN1为因变量,lgN2为自变量,求回归系数,再以lgN1为自变量,lgN2为因变量,求回归系数。如果这两条直线在b=1的等分线一侧,则认为作用于N1→N2之间的因子为密度依存因子,如果这两条直线在b=1的等分线两侧,则不认为是密度有关因子。选取美洲斑潜蝇和三叶草斑潜蝇各1、2和3对成虫,在固定叶片面积上产卵24 h后,形成不同的卵和幼虫密度,统计后代中两种斑潜蝇的生长状况,分析卵密度和1龄幼虫密度对种间竞争取代的影响。【结果】三叶草斑潜蝇卵期不存在密度效应,卵密度对卵的存活、生长发育以及发育速率均没有显著影响,实验室饲养条件下三叶草斑潜蝇卵存活率均在91%以上;幼虫期存在明显的密度制约效应,幼虫密度对幼虫的存活率、平均蛹重、化蛹率、羽化率、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在寄主植物矮生菜豆上,三叶草斑潜蝇1龄幼虫密度超过0.87头/cm2时,幼虫死亡率上升,平均蛹重减少,化蛹率和羽化率降低,成虫寿命缩短且繁殖力下降。1龄幼虫密度对三叶草斑潜蝇幼虫和蛹的发育速率没有影响,对羽化成虫的雌性比也没有影响;卵密度对两种斑潜蝇各自的竞争力没有影响,不同卵密度下两种斑潜蝇总的孵化率均在94.25%以上。两种斑潜蝇的幼虫密度越高种间竞争越激烈,在幼虫密度较低时,两种斑潜蝇子代数量相当,幼虫密度较高时,三叶草斑潜蝇子代数量明显的高于美洲斑潜蝇的子代数量。【结论】三叶草斑潜蝇卵密度对其种群消长没有显著影响,1龄幼虫密度过高时种内竞争激烈,对其试验种群的增长有很大的抑制作用。与美洲斑潜蝇相比,三叶草斑潜蝇幼虫的种间竞争能力更大,主要原因是三叶草斑潜蝇的幼虫比美洲斑潜蝇的幼虫拥有更强的抗拥挤能力、适应环境恶化的能力以及对食物资源的占有能力。  相似文献   

12.
13.
<正> 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属双翅目潜蝇科,俗称蔬菜斑潜蝇、蛇形斑潜蝇、甘蓝斑潜蝇等。自1996年来该虫的发生逐年加重。据统计,福州市蔬菜面积3800公顷,1996年发生斑潜蝇危害约有5500公顷次,其中发生危害较严重约4500公顷次。1997年该虫发生为害面积约2400公顷,其中严重危害有1866公顷,占77.8%。近年来,该虫的危害已成为福州蔬菜生产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美洲斑潜蝇在石嘴山市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正>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rae Blanchard属双翅目潜蝇科,是一种世界检疫性害虫。原发生地为巴西。1993年首先在海南省发现,后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多数省份传播开来。山西省于1994年6月在运城首次发现为害棉花,接着多种蔬菜被害,其寄主植物多达40多种。1996年山西省只有运城、临汾、晋中确认已经传入,其他地市仍属非疫区。1997年该虫在全省普遍严重发生,地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美洲斑潜蝇在全国各地的发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在受到危害的作物中当属丝瓜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美洲斑潜蝇以幼虫为害作物7种20个种,其中豆类中四季豆、豇豆、扁豆和萌芦科的丝瓜、黄瓜及十字花科的大白菜等危害较重;18-24天完成一个世代,世代重叠达16代之多,药剂防治以卫农一号、快杀灵、农地乐和BT乳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美洲斑潜蝇是近年来新传入我国的一种检疫性害虫,在我省一年发生9~11代,美洲斑潜蝇寄主广泛,尤对瓜果蔬菜类有偏嗜性,寄主从1995年的几种扩展到2004年近百种,2003年以来,我们针对美洲斑潜蝇为害严重瓜菜类进行了研究。美洲斑潜蝇以幼虫潜食叶片,形成弯曲不规则的蛇形隧道,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美洲斑潜蝇在洛阳棉区的发生规律和危害特点以及不同棉花品种对其抗性,提出了防治美洲斑潜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