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同仁县绵羊布病免疫工作开始于1959年,但1965年前免疫密度仅在0.15—2.6%之间。从1973年起,应用了布病羊型M_5号菌苗气雾免疫技术,免疫密度和质量不断提高。截止1986年,全县共免疫羊1878169只(次),收到了明显效果,羊布病阳性率从1984年的4.46%下降到1.62%。1986年对该县进行绵羊免疫效果考核,由于多种因素没有达到“控制区”标准。为此,该县从1986年开始,认真总结经验,着重抓免疫密度和质量,加强重点乡、村的免疫工作,至1988年共免疫羊528996只(次),平均免 相似文献
2.
自1971年以来,尖扎县的绵、山羊开始应用布氏杆菌羊型五号苗进行免疫,到1982年,共免疫70多万只。1983—1984年,我们根据《布病疫区(以县为单位)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3.
1984年以来,贵南县应用MB_(32)、S_2菌苗对牛进行气雾与注射免疫577905头次,感染率和流产率均呈下降趋势,取得了可喜成绩。该县在1990年摸底预测阳性率为0.14%(1/722)。1991年6—8月,我们根据有关规定对贵南县牛布病的免疫工作进行了考核。对8月龄以上未免疫牛1652头进行血清学检查,检出阳性牛6头,阳性率为0.36%;被检的70例牛流产胎儿和胎衣,经布氏菌培养和豚鼠感染实验, 相似文献
4.
5.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1987,(4)
都兰县是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的疫区。早在1962—1967年间,曾以变态反应和平板凝集反应对绵、山羊做过4次布病检疫,共检疫绵山羊29737只,检出阳性2260只,平均感染率7.6%,最高达13.37%。1976年县卫生防疫站对巴隆乡人间布病普查结果,布病感染率为14.7%。一、免疫 70年代以前,本县的布病防治工作处 相似文献
6.
7.
8.
2016年春季,甘州区在两个乡镇进行了羊布病疫苗试点免疫,通过对防疫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免疫,加强防疫员安全防护措施,并对免疫效价进行了评估。本次试点免疫试验比较成功,为今后开展大面积羊布病免疫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果洛州六县从1981年-1990年,坚持应用S2号菌苗连续牦牛免疫,收到了显著防治效果。经考核牦牛阳性率由防治前的21.0%下降到考核时的0.35%,流产物布氏菌分离培养,动物试验均为阴性,达到了国家规定布病控制区标准,成为我省青南地区高型牦牛首次达标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对甘州区羊布病免疫试点情况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做好羊布病M5株疫苗注射免疫的基本工作措施,并针对试点工作出现的问题,总结了经验和教训,以期为2016年秋季大面积全覆盖免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13.
西宁市郊区从1984年开始,连续4年完成了牛羊布病免疫程序。经考核牛布病阳性率为1.05%,羊布病阳性率为0.17%,流产物布氏菌分离培养、动物试验均为阴性,达到了布病控制区标准,成为我省牛羊布病同时达标的第一个地区。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截止1986年,甘德县共免疫绵羊1661984只。通过连续多年的免疫,绵羊布防工作收到了明显的效果。1987年7月—1988年3月底,根据《布病疫区(以县 相似文献
19.
瓜州县自2009年人间暴发布病以来,每年都有一定人和畜感染。2013年被省兽医局划定为布病防控一类区,连年采取“消毒、调运监管、检测、扑杀净化”的措施进行防控,但收效缓慢。2016年,按照《甘肃省羊布病区域免疫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开展了布病免疫试点工作,免疫接种取得了成功。之后羊布病免疫则纳入了动物防疫强制免疫病种,通过三年来免疫试验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人间布病发生率有所降低,畜间布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0.
乌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的东北沿,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县,全县有1个区、2个镇、9个乡,47个生产大队和167个生产队。截止1983年底,有各类牲畜577,318头(只、匹、峰),其中有羊524,399只。乌兰县家畜布病的防治工作,从七十年代初(即1971年),开始应用布氏菌M_5号菌苗对羊群开展以气雾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来。1973年我县铜普公社为《M_5号菌苗在大面积应用后对控制羊布病的效果观察》试点,并兼管全县的羊群气雾免疫工作。到1976年的四年间共免疫羊150多万只次,免疫密度在90%以上,并对连续免疫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