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晋麦72(原名临抗5号)是由山西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以郑891为母本,烟1604为父本杂交,经多年系谱选育而成.2001年3月16日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2.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临旱51241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育种室以晋麦33号为母本,临丰9271为父本,于1995年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该品种分别于2006年8月、9月通过山西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定名为晋麦79号,审定编号:晋审麦2006004、国审麦2006025。2品种特征特性冬性,中早熟,成熟期比对照西峰20早1~3天。幼苗半匍匐,苗期生长势强,分蘖力较强。株高70cm左右,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角  相似文献   

3.
旱地冬小麦品种晋麦44号的选育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代材料经连续多代选育的吕旱133、1989-1991年参加山西省产川旱地试验、二年平均亩产197.2kg对对照平均增产16.5%,1991年度在晋中、吕梁、临汾、长治四个地区7点次,比晋麦16号、17号、15号三个不同对照增产8.2-30.7%。1992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破格审定命名为晋麦44号。该品种突出表现为抗冻、耐旱、耐干热风、穗大、粒多、丰产、抗病,尤其是干旱年份稳产性极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晋麦93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重点围绕聚合抗旱强筋优质高产广适的育种目标,以广适性优质‘晋麦79号’为母本,以抗旱抗冻优质F14005为父本进行杂交,以期实现性状互补,优质基因累积。采用系谱杂交育种法,通过水旱地交替选择,异地生态抗逆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手段选育而成小麦新品种‘晋麦101号’。分子遗传试验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含有8个抗旱节水相关基因和10个与水分高效利用紧密连锁的标记。2015年、2016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域试验中,2年区试平均产量5 260.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麦47号’增产8.7%;2017年参加山西省南部旱地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4 822.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8.0%,株高82~92 cm左右,穗长7.3 cm左右,千粒重36.8 g,生育期234~236 d,容重778 g/L、粗蛋白15.52%、湿面筋31.85%、稳定时间10.0 min,是近年来中国黄淮旱地难得的强筋型优质抗旱品种。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70003号),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稳产性好、抗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山西省南部和宁夏旱塬等北部旱地麦区引种种植。  相似文献   

6.
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最近审定、认定了15种作物的31个品种。新审定的品种共21个,即晋麦35号(原名临辐4094)、晋麦36号[原名77(4)7]、晋麦37号(原名临汾514)、晋麦38号(原名吕旱189)、晋麦39号(原名旱选11号)、晋麦40号(原名  相似文献   

7.
高抗吸浆虫冬小麦晋麦32号晋麦32号,原名“临远4055”。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远缘杂交组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用77-3295作母本,泰山1号×山前麦的杂交种作父本,复合杂交选育。1990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晋麦32号。晋...  相似文献   

8.
晋麦63号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培育而成,该品种突出特点是抗旱性强、高产优质、稳产适应性广。1995-1996年参加全国黄淮旱地区试,两年平均产量4411.5kg/hm^2,比对照晋麦33号平均增产10.18%。1995-1997年参加山西省南部旱地区试,三年平均产量3843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和晋麦33号平均增产3.5%。截止2001年底累计推广39.55万公顷。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晋麦64号与对照品种晋麦31号、晋麦61号相比,上部叶片上举,旗叶与主茎夹角小,旗叶长宽比小,茎部节间维管束数多,后期绿叶面积大,旗叶叶面积维持期长,灌浆速率较快,从而使其亩穗数、千粒重都较对照高,这为晋麦64号高产、稳产性能显著优于对照奠定了良好的形态生理基础。同时,此研究也为指导超高产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明义 《小麦研究》2009,30(2):28-28
品种来源:临抗19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所和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协作选育而成的一个多抗优质丰产旱地小麦新品种。1999-2000年配制组合(99R162/临抗5025H晋麦47),即以抗病性突出、品质优良的种质材料99R162为母本与临抗5025杂交,其F1代再与晋麦47号杂交。F2-F5代采用系谱法进行农艺性和综合抗性鉴选,2005年出圃,  相似文献   

11.
李世平  樊立强 《小麦研究》2000,21(3):11-14,32
晋麦64号具有综合抗性好、优质、早熟、适应性广的特点,在产量性状方面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产量结构三素协调,高产稳产性好,是适宜晋南麦区一般水地种植的理想品种。通过对晋麦64号的选育分析认为:在大面积育种在对品种性状的改良应注重总体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对单一性状的突出要求;在选育过程中必须紧扣“丰中求优、丰中求抗、丰中求早”的原则,这样育成的品种在生产上才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晋麦73,原名临抗1号,是由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协作,利用小麦黄矮病抗源,采用生物技术和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穿梭育种、异地选择、联合鉴定选育而成的一个抗病耐旱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2002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晋麦 6 7(原名太原 75 2 )是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的突出特点是品质好、产量高 ,适于制作面包及优质面条的优质小麦专用品种。 2 0 0 0年 3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过程1995年以忻 79- 2 0 6 0为母本、丰抗 7号为  相似文献   

14.
晋麦 6 6是山西农科院作物遗传所育成的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 ,是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及全国北部冬麦区高产及超高产的理想品种 ,2 0 0 0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过程1 988年以土耳其材料 6 2 1 6 6为母本 ,太原2 5 1为父本进行杂交。其中 6 2 1 6 6具有抗倒伏、落黄好、对锈病免疫及烘烤品质好等特点 ;太原 2 5 1具有抗寒性强、多穗大粒、抗旱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育种策略是 ,选用生态类型差异大、亲缘关系较远的材料作亲本 ,丰富杂种后代的遗传性 ,获得结合双亲优点的超亲…  相似文献   

15.
晋麦27号     
品种来源原名“长治2017”,由山西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1979年用长治早熟3号做母本、抗3665做父本有性杂交,于1984年选育而成。1989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15次会议审定,定名“晋麦27号”。  相似文献   

16.
王效平 《种子科技》2011,29(10):43-43
晋麦85号,原名“临旱6207”,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育成。该品种属冬性品种.熟期比对照晋麦47号晚2—3天。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穗层整齐,抗倒性较好,一般旱地亩产270~320kg。我县于2009年引进种植该品种。现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优质旱地冬小麦品种晋麦68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麦 68由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有性杂交方法选育而成。由于其亲本聚合了胜利麦与燕大 1 81 7及早洋麦等优异种质特性 ,因而有抗旱、优质、稳产的突出特点。山西省区试结果 :产量超过对照晋麦 5号1 5.5%。该品种结构成分合理 ,品质优良 ,抗病性能强 ,是山西省中部、陕西省延安地区及甘肃庆阳地区种植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临麦6号原代号96鉴21,是临沧地区农科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03年10月21日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晋麦51的选育何卫家,王萍,郝素梅(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所太原030031)晋麦51系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研究所小麦组以70126为母本,以太原843为父本杂交,经过14年系统选择,于1990年选育而成。1996年4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晋麦78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育种研究室以扬麦5号为母本、晋麦50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冬性,中早熟,平均生育期236d。幼苗叶色淡绿,抗寒耐冻,分蘖力强,株型较松散;株高75~80cm,穗长方形,穗粒数28~35粒,千粒重37~41g;具有抗千热风耐高温、耐旱、落黄好等特点。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试中平均单产达3666.6kg/hm~2,较对照晋麦47号平均增产6.52%,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4165.5kg/hm~2,较对照平均增产7.0%;适宜晋南麦区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