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问题   总被引:11,自引:20,他引:11  
易秀 《干旱区研究》2001,18(3):54-57
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特征,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必须在合理开发的同时,确保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使其得到永续利用。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遏制超采势头的发展,促进地下水资源的采补平衡和永续利用。文中根据且末绿洲实地考察、历年统计资料及水文概况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埋藏与分布规律、车尔臣河流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及开采条件以及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进行了剖析。探讨了研究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包头市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水环境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包头市地下水的资源量、可开采量与近年来地下水水质变化的调查,分析了包头市在地下水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指出了地下水超量开采、源水头污染加重,已造成了大范围降落漏斗的形成、降落面积的扩大、承压水的疏干、水质的恶化等严重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和水环境保护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地下水资源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高政府和公众对地下水资源的认知水平,实现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通过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和未来供需形势分析,详细阐述了地下水在京津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结果显示:地下水资源占京津唐地区总水资源的65%,地下水对总供水的贡献率可达62%;由于气...  相似文献   

5.
论渭北黄土台原灌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渭北黄土台原灌区地下水资源形成及赋存特点,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采量的概念,评价原则并对评价方法作了分析,对典型灌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略。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水资源特征及其循环转化规律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河西走廊水资源主要以雪冰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的形式存在,分布于石羊河、黑河、疏勒河3大相对独立的流域水系.南部祁连山区发育大小河流共计57条,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71.29×108 m3,总体而言,近50 a出山径流变化比较稳定.走廊平原主要由8个大型的构造地貌盆地组成,盆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出山河水及引灌河水的入渗补给,是地表水资源的重复表现形式,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为42.42×108 m3.近50 a来,地下水补给量减少了17.19×108 m3,由此引起泉水资源23 a来衰减了24.6%.受构造地貌的制约,自南部山区至北部盆地,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经过5个不同地带有规律的、大数量的、重复的转化过程,形成完整统一的"山区地下水-地表水-南盆地地下水-地表水(泉水)-北盆地地下水"水资源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7.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绝大多数行政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评分值小于0.5,分值最高的周至县得分为0.5279,分数最低的高陵县得分仅为0.2573,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普遍较低,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该区域水资源的现状,提出了跨流域调水、人工回灌、节水、加强管理监督等提高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地下水是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绿洲的土地利用有着制约作用。本文阐述了土地利用方式对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的影响;分析了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的影响机制;提出了保证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 在当前水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对井灌区地下水资源做出科学的评价,为合理开采地下水、优化利用地下水、保证灌区的生产发展提供依据尤为重要。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左旗腰坝井灌区,由于历史原因,灌水技术及田内工程标准多数不高,造成灌溉水渗漏严重,导致回归水成为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影响较大的均衡项;所以对回归水系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已有的水文地质资料,系统收集、整理了河西走廊地区黑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水利化现状、节水工程实施状况,以1999年为水平年对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由于节水工程的实施引起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的变化进行了分析计算.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地下水资源与1999年相比将发生变化,中游张掖盆地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将减少10366.9万m3/a.下游的鼎新灌区地下水补给量较现状河道输水条件下减少7931.25万m3/a,额济纳平原地下水补给量增加26651.51万m3/a.地下水补给途径发生变化,主要补给由中游向下游转移.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节水工程的实施.地下水补给量的变化也引起泉水溢出带泉水量减少.  相似文献   

11.
西北干旱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化及总水资源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地表水与地下水同出一源,地表水与地下水多次转化是我国干旱区水资源的主要特点,因此研究干旱区总水资源计算不仅具有理论意义,也有重要实践意义。根据估算,干旱区总水资源量为1040.4×108m3/a,由于干旱区地表水与地下水,从山区至平原不断转化,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总量之和,扣除总重复量,才是真实总水资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乌鲁木齐河流域为试验区,介绍了干旱区流域土地灌溉系统的多目标灰色决策模型的构造原理和方法。利用灰色控制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灰色优势分析模型,并以该模型为基础建造了多目标灰色决策分析模型。对最优局势的效果测度与综合决策矩阵的构成原理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由此构造了地下水位控制模型与土地灌溉系统的灰色决策模型,为流域地下水位的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人工绿洲地下水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对人工绿洲内及荒漠对照区不同时期地下水位、水质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绿洲因受灌溉水下渗的影响,与荒漠区相比,地下水位有较大的升高,15年间地下水位上升了2.4m,年平均升高16cm;绿洲地下水位的升高在绿洲开发初期与后期变化较大,前期上升幅度较大(年升高25cm),后期上升幅度较小(年升高10cm);因受灌溉季节的影响,地下水埋深在一年中变化较大,丰水季与枯水季水位相差2m左右,且某些地段超过潜水蒸发临界埋深;随绿洲开发年限的增加,绿洲内地下水质趋于变差,特别是在地势较低地域及灌渠两侧,地下水矿化度较高,某些地段出现卤水(矿化度高达9.29g/l);地下水水质变差及埋深变浅,均可引起土地次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14.
人类活动对新疆阿拉尔灌区地下水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分析了新疆地下水的转化规律,特别是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对塔里木盆地阿拉尔地区开垦后的地下水变化特征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做了重点分析。结果表明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的分布状况,使绿洲内部地下水位上升,水质改善;但绿洲以外地下水位下降,河流由于接纳了绿洲排水,水质变差。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的缺乏是干旱区开发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地下水管理科学的新成就,为统筹考虑以水资源开发为先导的各种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提供了定量的、动态的规划设计方法。而地下水管理模型的简化,则使该模型能够用于求解较复杂的或较大区域的水资源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新疆喀什市地下水水源地扩采方案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简要介绍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初步选定了7个地下水集中扩采方案,建立了研究区地下水渗流数学模型,对各扩采方案开采后地下水流场的变化,浅层水和深层水补排关系的改变以及开采水质进行了对比研究,推荐方案7为最优开采方案。这一结论对喀什市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奇台县地下水监测点的多年水位和相关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地下水水位动态变化的驱动力及其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年际动态变化与地下水开采量、粮食产量、小麦价格等驱动力均有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511、0.7519、0.8576。地下水年内埋深变化与农业季节性开采地下水同步,相关性显著。3月地下水位最高,7月份最低。若考虑地下水埋深变化与机井抽水之间的滞后性,其相关系数可达0.8496。人文驱动力对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远大于自然驱动力。建立的地下水埋深变化多元回归模型,模拟值精度较高,不仅能较好的反映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也较好地显示了各自然、人文因子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海河流域平原浅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动因与效应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文从近几十年来海河流域降水量变化、山前拦蓄地表水和超采地下水三个方面 ,阐述了山前平原浅层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动因 ,揭示了拦蓄和超采对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主导作用和气候变化的催化作用 ,探讨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所带来的四个方面危害。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立足大陆尺度科学规划和利用水资源 ,并尽早开展相关基础科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阅海湖西岸建立了一条原位监测剖面,通过分析湖水与地下水的动态规律、动态相关性以及氘、氧同位素分布特征,解析阅海湖与地下水之间的转化关系和驱动力条件。结果表明:①阅海湖仅与近岸区浅层地下水之间存在密切的动态响应关系;②在近岸区,湖水补给地下水的作用过程在5 m深度范围内明显,当地下水埋深大于5 m时,湖水向地下水的转化补给作用减弱;③人工补水形成的高水头是驱动湖水向近岸区浅层地下水转化的直接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后套绿洲水资源合理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后套绿洲土地资源丰富,光照充足,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完全具有扩大农田面积和大幅度增加粮食产量的优越条件。但是,必须合理引黄和扩大利用地下水,抓紧防治土壤盐碱化,增加水利投入,推行节水农业,后套绿洲农业生产一定能够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