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冬季气温低,空气中杂菌少,是栽培平菇的好季节,但栽培过程中常出现培养料变酸发臭或粗柄菇、蓝色菇、瘤盖菇等异常现象,使平菇产量、质量均有下降,影响菇农的经济效益。现将这些异常现象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介绍如下。变酸发臭培养料装袋灭菌接种之后,料内散发出一股酸臭味,影响菌丝生长,其发生原因与防止措施有以下三种。1培养料带有大量杂菌,特别是经过夏天雨季的陈料,在消毒灭菌不彻底的情况下,由于料内的各类霉菌大量繁殖滋生,使培养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栽培全过程也就是生长发育的各阶段部需保持适宜的水分,才能保证菌丝的正常生长,实现优质高产。为此,各种食用菌栽培时大多在培养料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再行拌料。但培养料中含水量大,菌丝不吃料,栽培失败;含水量低,又影响产量或不能出菇。而培养料中的水分,根本无法保证各菇类优质高产。特别是出过一、二潮菇后,菌袋大量失水干瘪,致使出菇减少或不出菇,直接影响其产量和质量。所以说水分是关系到能否实现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王朝江  池惠荣 《食用菌》1997,19(6):33-33
平菇菌丝体浓密洁白却不出菇,这种异常现象在头潮菇和二潮菇均有发生,轻者减利重者蚀本.究其原因,多数菇农认为是菌种问题,而采取更换购种单位或品种,但仍未能避免此现象.事实上,用未经双核化的菌丝体作种是少见的,因此有必要结合典型实例分析原因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4.
张维瑞  周修赵 《食用菌》2002,24(6):31-31
滑菇是一种低温性的菌类 ,产区主要在东北 ,而南方由于气候的原因栽培较少。近年来 ,笔者在南方的高海拔地区 (海拔 80 0 m以上 )采用袋栽模式栽培滑菇取得成功。现将有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栽培季节 滑菇制袋期宜在 2月至 5月上旬 ,太早制袋温度低 ,发菌慢 ;制袋太晚 ,因夏季温度高易污染杂菌。菌种使用中晚熟品种。出菇季节为当年的 11月至翌年的 5月。2 制作菌筒2 .1 培养料配方 实践表明 ,许多培养料均可用于栽培滑菇 ,比较理想的配方 :1木屑 89% (适当添加或完全用污染的香菇废菌料 ) ,麦麸 (米糠 ) 10 % ,石膏 1% ;2木屑 40 % …  相似文献   

5.
较高海拔床霜姬松茸失败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 ,我地海拔 50 0m左右山区床栽姬松茸出现菇床上有长菌丝但不出菇的奇怪观象。笔者经过初步调查研究后 ,认为关键是料发酵不良与栽培期不适 ,以致原基无法形成 ,导致几乎不长菇。因此要求菇农栽培时要掌握各环节的技术关键 ,做到防患于未然。1 症状表现 笔者调查了 10个不长菇乡镇的 6 9个菇棚 ,发现大部分菇床培养料均有不同程度的偏湿现象 ,有的料甚至变黑发臭 ;覆土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干现象 ;观察培养料发菌情况 ,绝大部分菌床上菌丝长势不旺盛 ,有的局部菌丝尚未定植 ;有的菌床杂菌、病虫害处处蔓延。故大多数菇床不出菇 ,极少…  相似文献   

6.
补肾益寿胶囊药渣栽培金顶侧耳和柱状田头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用补肾益寿胶囊药渣、棉籽壳和稻草为主要原料,配制不同比例的培养料栽培金顶侧耳(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和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用补肾益寿胶囊药渣代替部分棉籽壳和(或)稻草栽培金顶侧耳和柱状田头菇是可行的,栽培2种食用菌的适宜培养料配方均为:38%药渣、40%棉籽壳、20%米糠、2%石膏.此时,金顶侧耳、柱状田头菇的产量分别为每袋291.4 g和345.1 g;生物学效率分别为97.2%和115.0%;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3.0和1:3.5.  相似文献   

7.
林金泉  雷赛英  龚翔 《食用菌》2003,25(5):32-33
笔者调查了十多个乡镇 6 0座杏鲍菇菇棚 ,大部分菇棚产量不高或增产不增收。现将其低产原因及对策报道如下 :1 低产原因分析1.1 栽培期不当 有的菇农不根据当地海拔与气候条件及品种特性等 ,都在同一时间生产 ,导致出菇期紊乱 ,出菇量无法控制 ,最终造成许多浪费。1.2 菌种质量差 有的菌种带有杂菌 ,严重的培养料粘、酸、臭 ,以致料变腐败而不长菇 ;有的原种、生产种苗龄严重不足 ,接种后未达生理成熟的菌丝因外界条件变化而萎缩死亡 ;有的因菌龄太长 ,菌种老化生活力下降 ,易受病虫害侵染 ,致使培养料腐烂不长菇 ;有的母种转管培养次…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在出菇期间,经常发生菇蕾萎缩、变黄、成批死亡的现象,严重地影响着产量和经济效益。产生死菇的原因比较复杂,笔者根据有关报道和生产实践,对死菇的原因试析如下,以供制订防治措施时参考。 (一)培养料养分不足 培养料中的养分是蘑菇子实体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培养料养分不足,势必影响菇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而导致部分死菇。培养料营养不  相似文献   

9.
夏初,随着气温迅速升高,干热风肆虐,平菇菇房管理条件和培养料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北方地区极易出现幼菇大面积萎缩、死亡的现象,甚或引起霉菌或虫害大发生的,严重影响了平菇的产量和栽培效益。对此,笔者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食用菌栽培中的经验教训,对夏初平菇栽培中死菇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斑秃型病害,是生料栽平菇发菌期较为常见的一种侵染性病害。其发生的比率因栽培菇场和季节而异,一般是地下人防菇场>地上菇房>露地菇场,气温较高的秋栽季节发生量较大。 (一)病害的症状:播下的菌种块萌发和定植速度均受到程度不同的抑制,菌床表面的菌丝体呈斑块状和禿点状分布,同时培养料散发出带刺激性的酒酸气味,严重时种块不萌发或生长停止直至死亡,菌床表面成片,甚至整体不长菌丝——即斑秃型,培养料由酸败变质至形成粘臭状的腐料,最终导致栽培失败。 (二)病害的成因:根据栽培实践和观  相似文献   

11.
王德明 《食用菌》2008,30(3):53
绿霉是食用菌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没有发菌的菌块或未经彻底消毒的培养料上,酸性及湿度较大的环境中容易孳生绿霉菌.其孢子在空中传播快,繁衍迅猛,处理如不及时,将损失惨重.-旦发生绿霉菌,可采用以下方法及时进行防治处理:①降低菇房温度和湿度,加大通风量,并用草木灰覆压霉菌处,防止霉菌孢子飞扬传播.  相似文献   

12.
从温度、通气、养分、覆土材料、用水、出菇管理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北方秸秆种植双孢蘑菇死菇的深层原因,针对双孢蘑菇的死菇原因,提出通过合理的栽培季节、加强培养料养分供应、加强覆土材料的处理、加强出菇期管理等途径可避免死菇现象的发生,提高秸秆种菇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谷延泽 《食用菌》2008,30(5):31-32
白灵菇人工栽培往往发生不能正常出菇的现象。通过原因分析,提出了栽培中培养料配制、品种选择、发菌管理、后熟培养、搔菌和催蕾、长菇期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陈爱明  黄兵 《食用菌》2002,24(2):29-29
1 草菇播种后不吃料 室内栽培草菇不吃料的主要原因 :一是氨气浓度大 ,培养料内添加的牛粪和铵肥发酵所产生的氨气抑制了菌丝的生长 ;二是温度过高 ,培养料未完全发酵 ,播种后继续发酵 ,发热而发生烧菌 ;三是培养料过干、过湿或 p H不适。防治对策 :1控制氨态氮肥的使用量 ;2让培养料充分发酵后再播种 ;3控制培养料的含水量在 70 %~ 75 % ,调节 p H8~ 9。室外堆垛法栽培不吃料的主要原因是堆温过高 ,造成烧菌 ,栽培时应根据当地气温来调节堆垛的大小。2 培养料酸化 其主要原因 :一是培养料堆放时间过长或含水量大 ;二是 p H值太小。…  相似文献   

15.
以4个香菇菌株(Lentinula edodes)申香16号、申香18号、申香215和L808为研究对象,以常规木屑麸皮培养料(79%木屑,20%麸皮,1%石膏)为对照,采用工厂化生产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采收一潮菇后的菌渣不同比例替代木屑和麸皮进行栽培,比较栽培效果.结果表明:相对于对照培养料,申香18号在菌渣培养料A(69%木屑,2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和B(59%木屑,30%刺芹侧耳菌渣,10%麸皮,1%石膏)上的单菇重显著下降,菌柄长度和直径均变小,菇型改善,棒产量也显著增加;申香16号在A、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虽产量显著增加,但菇柄变长,菇型变差;菌株L808在B配方培养料上较对照培养料菌盖直径和单菇重显著下降;而申香215在培养料A、B上的各考察性状均与对照培养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方法与目的:应用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白玉菇,测量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的pH、含水量、观察物理性状变化,确定变化规律,为栽培瓶培养质量检测提供快捷、简单的检测方法;通过培养周期试验、搔菌时不同pH试验、环境条件试验三个方面,研究原基形成与子实体生长的内在和外在条件,解决应用液体菌种块出菇难的问题。结果:白玉菇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pH、含水量、培养料颜色、松软程度以及栽培瓶外壁、培养料表面的菌丝体变化等状况,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出菇的条件为,培养60~70d,培养料pH值5.2~5.6,含水量72%~74%,颜色淡黄、质地松软,搔菌后6~8d给予12h的间隙式光照刺激,促进扭结和原基形成。结论:根据菌丝体生长阶段培养料理化性质变化规律,能够快速地判断白玉菇的培养质量;培养时间与环境条件,决定能否扭结、形成原基;培养料的腐熟程度,决定子实体能否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螨虫也称菌虱、菌蜘蛛、菇螨,危害多种食用菌。食用菌播种初期发生菇螨危害,接种块的菌丝首先被咬,常不见菌丝萌发;稍后发生菇螨危害会引起菇蕾萎缩死亡。在子实体上发生菇螨危害,被害部位变色或出现孔洞,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由于菇螨虫体小,肉眼不易看清,菇螨容易乘机危害菌菇。因此,在食用菌栽培管理中要及时防治菌螨虫。在食用菌播种后7天左右,将有色薄膜盖在料面上5~10分钟,然后用放大镜贴近培养料的  相似文献   

18.
魏生龙 《蔬菜》2003,(6):20-21
二、子实体病害1.子实体侵染性病害 子实体侵染性病害依病原分为细菌病害、真菌病害、病毒病害。前两种病害经常发生且危害严重(见表1)。2.子实体生理病害(1)CO2中毒 在其他条件基本正常的情况下,若出现出菇难、不出菇、出菇不整齐,或出菇后子实体畸形的情况,如:平菇菌盖向上反卷呈勺状,展开受限,边缘波浪状;灵芝只长菌柄,不长菌盖,菌柄分支形似握,保证空气对流畅通、新鲜。(2)水分供应失衡 培养料含水量超过70 %,因得不到足够的O2,菌丝代谢能力降低或死亡,导致菌柄基部软腐,大量死菇;培养料含水量低于50 %,子实体因得不到足够的水分而…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辉县市平菇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由于栽培管理不善,防病观念不强等原因,平菇黄菇病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有的菇棚出一茬菇后,迟迟不出菇,有的出来的小菇未长大就发黄,继而萎缩而死,导致平菇品质降低,产量下降。特别是到春季,该病发生比较严重。为此,笔者对该病的发病原因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下:1发病症状黄菇病多从幼菇菇盖或小菇菇柄与菇盖连接处发生,发  相似文献   

20.
在灵宝市林下反季节栽培袋料香菇的规模化出菇管理期间,因为栽培者缺乏反季节香菇栽培技术的生物学特性基本知识,盲目引进、购买不知名性的菌种或成品菌棒进行栽培和出菇管理,经常发生盲目催菇、出菇困难、不出菇等问题。轻者造成出菇稀少而减产,重者造成反复催菇失效而毁坏菌棒,甚至造成大面积的"不出菇"问题。介绍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生产技术、催菇经验和操作技巧,旨在对反季节催菇困难的栽培者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