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水盐及油葵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推广地膜再利用栽培技术,在河套灌区以露地种植油葵为对照,在旧地膜覆盖的田地,在土壤顶凌期、返浆期和油葵种植前、油葵幼苗期分别测定了旧地膜覆盖带、旧地膜附近、旧地膜间0—10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土壤盐分,测定了旧地膜覆盖带、旧地膜间种植的油葵出苗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地膜再利用提高了旧地膜覆盖田地耕层的土壤水分,降低旧地膜覆盖带耕层土壤盐分,提高旧地膜附近及旧地膜间耕层土壤盐分;地膜再利用对深层土壤水分、土壤盐分无显著影响。地膜再利用缩短了旧地膜覆盖带种植的油葵出苗天数,提高了油葵的出苗率及存活率,促进了油葵幼苗生长;但地膜再利用延长了旧地膜间种植的油葵出苗天数,降低了出苗率及存活率,抑制了幼苗生长。地膜再利用种植油葵时应将油葵种植在旧地膜带覆盖带上,不应种植在旧地膜之间。  相似文献   

2.
,从选择品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田间管理、科学施硒和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来宾市无公害富硒水稻栽培种植前景,探讨来宾市无公害富硒水稻栽培种植技术,希望对促进来宾市无公害富硒水稻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对广西来宾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回顾与展望,分析机遇与挑战,阐明来宾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任务与实现途径,从基地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4.
滴灌对北疆复播油葵耗水和生长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节水和增产是干旱区北疆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采用滴灌与复播油葵种植相结合的方式是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实现粮油增产的有效途径。该文以北疆复播油葵为研究对象,在石河子大学节水灌溉试验站标准农田进行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滴灌灌溉定额对油葵耗水、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效应,定量分析了灌溉定额、蒸发蒸腾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滴灌油葵的节水灌溉制度。结果表明,复播油葵现蕾期和开花期两个生育期的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比例超过57%,是油葵生长过程中的两个需水关键期,不同灌水定额对油葵株数、株高、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均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而采用中等灌溉量可以满足节水和增产的双重目标。滴灌复播油葵节水灌溉制度为:灌溉定额286mm,灌水6次,其中苗期和灌浆期灌水量均为47.67mm,现蕾期和开花期灌水量均为95.33mm。  相似文献   

5.
阳光玫瑰葡萄是欧美杂交的水果品种,近年来陆续引进广西来宾市,属于来宾特色水果产业,兴宾区凤凰镇和城厢镇皆有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具有抗病性强、外观优美、不易裂果、品质优良以及果肉带有一定的玫瑰香味等特征,深受消费者喜爱,是来宾市兴宾区推广葡萄种植产业、打造特色水果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介绍阳光玫瑰葡萄在来宾的引种表现,进而分析阳光玫瑰葡萄的优质栽培技术,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油葵籽粒离散元参数标定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采用离散元法对油葵播种、收获等关键工作过程仿真分析时,油葵籽粒本征参数、油葵籽粒与油葵机械化种植及收获装备间接触参数缺乏问题,该研究以油葵籽粒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扫描逆向建模技术与EDEM软件建立油葵籽粒离散元模型,通过物理试验与虚拟仿真试验对仿真参数进行标定。采用绝对原点数显卡尺、电子分析天平、万能材料拉压力试验机等测定了矮大头567油葵籽粒的三维几何尺寸、密度、含水率、泊松比、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静摩擦系数;采用圆筒提升法进行油葵籽粒物理堆积试验,利用MATLAB对堆积图像进行处理获得物理堆积试验油葵籽粒的堆积角为48.858°。以堆积角为评价指标,利用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筛选出对堆积角影响显著的因子及取值范围;通过响应面寻优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和寻优计算,确定了油葵籽粒间静摩擦系数与动摩擦系数的较优组合为0.41、0.05。以较优参数组合进行仿真堆积试验,测得堆积角为48.976°,与物理堆积试验得到的堆积角误差为0.24%;进行电磁料斗振动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对标定结果进行验证,得到不同工作电压下油葵籽粒物理试验与仿真试验的质量流率曲线,2条曲线相关系数为0.998,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油葵籽粒模型和标定所得的离散元仿真参数具有可靠性,可为油葵籽粒离散元仿真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多杆变隙式油葵脱粒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已有的油葵脱粒装置无法适用不同条件下的油葵脱粒需求,该文针对油葵在脱粒过程中油葵脱净率较低、籽粒破损率较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杆机构的变隙式油葵脱粒装置。重点介绍了变隙式油葵脱粒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对变隙式凹板筛结构的间隙调节机构与角度调节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通过运动轨迹分析和求解,确定了变隙式凹板筛可变间隙为20~60 mm。试制了变隙式油葵脱粒装置试验台,以滚筒转速、脱粒间隙、喂入量作为试验因素,以脱净率、破损率为指标开展正交试验,确定较优作业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在脱粒过程中,影响油葵脱净率和籽粒破损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脱粒间隙、滚筒转速、喂入量,较优作业参数组合为脱粒间隙35 mm、滚筒转速280 r/min、喂入量1.8 kg/s。在较优作业参数组合下进行重复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油葵的平均脱净率为99.01%,籽粒破损率为2.28%,满足油葵脱粒作业需求。该研究的较优作业参数适用于该文试验的物料条件,实际作业中需调整脱粒凹板筛的直径大小,进而改变脱粒间隙等工作参数以适应不同条件下的油葵脱粒需求。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油葵脱粒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苏北沿海滩涂盐肥对油葵生长及离子分布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在江苏沿海海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苏北沿海滩涂盐肥对油葵生长及离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壤盐分在S2(2.9~3.6 g/kg)时对油葵籽粒产量影响不大,但随着土壤盐分的增加,在S3(5.9~6.8 g/kg)时,油葵籽粒产量较S1(1.3~1.6 g/kg)时显著下降.随着N肥和P肥使用量的增加,油葵籽粒产量显著增加,且盐分含量越高,P肥和N肥增产效应越大;②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油葵根、茎、叶、盘中Na+和Cl-含量显著增加,而K~+和Ca~(2+)变化不大;③随着P肥及N肥的施用量的增加,油葵根、茎、叶、盘中Na+和Cl-含量均降低,而K+和Ca2+的含量均增加.说明N肥和P肥的施入增强了油葵对营养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与运输,抑制了油葵对盐害离子的选择性吸收与运输,表明在苏北沿海海涂上施用肥料能够改善油葵营养状况并增强油葵耐盐性,对于增加油葵籽粒产量是一个很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变隙式油葵脱粒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前已有的油葵脱粒装置无法适用不同条件下的油葵脱粒需求,该文针对油葵在脱粒过程中油葵脱净率较低、籽粒破损率较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多杆机构的变隙式油葵脱粒装置。重点介绍了变隙式油葵脱粒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对变隙式凹板筛结构的间隙调节机构与角度调节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通过运动轨迹分析和求解,确定了变隙式凹板筛可变间隙为20~60 mm。试制了变隙式油葵脱粒装置试验台,以滚筒转速、脱粒间隙、喂入量作为试验因素,以脱净率、破损率为指标开展正交试验,确定较优作业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在脱粒过程中,影响油葵脱净率和籽粒破损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脱粒间隙、滚筒转速、喂入量,较优作业参数组合为脱粒间隙35 mm、滚筒转速280 r/min、喂入量1.8 kg/s。在较优作业参数组合下进行多次重复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油葵的平均脱净率为99.01%,籽粒破损率为2.28%,满足油葵脱粒作业需求。该研究的较优作业参数适用于本文试验的物料条件,实际作业中需调整脱粒凹板筛的直径大小,进而改变脱粒间隙等工作参数以适应不同条件下的油葵脱粒需求。研究结果可为后续油葵脱粒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膜下滴灌油葵土壤水热高效利用及高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油葵作为高产优质油料作物,在民勤绿洲种植面积较大,但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常规种植油葵已不能满足节水高效的要求。为了研究油葵膜下滴灌条件下的水热效应及适宜灌溉制度,于2012年4月-2013年9月连续2 a在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民勤灌溉试验基地进行试验。设定4个不同滴灌灌溉定额与常规覆膜畦灌对照处理,测定膜下滴灌油葵不同滴灌处理下土壤水热动态、产量效应、水分利用效率、耗水规律及经济效益,并结合气象数据比较不同滴灌处理的优越性,分析不同灌水处理对水热变化、产量、灌溉水利用、耗水特性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保墒效果较好,土壤水分、地温变化平稳,有利于油葵生长;适宜的灌溉定额条件下(灌溉定额288 mm、灌溉8次),油葵单盘籽粒质量、百粒质量均较高,产量较对照平均增加6.03%,节水32.7%,灌溉定额降低162 mm,生育期耗水降低158.9 mm,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6.8%,水分生产力达8.0元/m3,净收入增加8.9%。与传统覆膜畦灌相比,膜下滴灌处理整个生育期耗水强度较对照均降低1.0 mm/d以上,能有效降低棵间无效蒸发,减少生育期耗水,改善土壤水热状况,提高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是一种经济可行、易于推广的节水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氮水平对滨海盐土上油葵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小区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对油葵(G101-B)有明显的增产效应。油葵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施尿素N105kg/hm2时,强度与轻度盐渍化土壤上的油葵均获得了高产;但进一步增加氮肥,会导致减产;(2)施用氮肥增强了油葵的耐盐性。施用氮肥能减少油葵对Na 、Cl-的吸收,降低Na 、Cl-的毒害;还能增强油葵对K 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提高了油葵的SRK,Na值和K 含量;(3)氮、磷肥存在显著的正交互作用;(4)施用氮肥能促进葵籽内的蛋白质与脂肪合成,但氮肥过量会降低脂肪含量而影响葵籽品质。  相似文献   

12.
森林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经济生产主导改变为资源多样化和生态功能导向,林业发展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核心内容之一。广西来宾市具有传统的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优势,而在我国未来森林资源需求特点的引导下,来宾市应立足本市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发展本地区的林业。基于此,分析未来我国森林资源的需求特点,并以此为背景研究广西来宾市林业发展需要采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滨海盐渍化土壤引种油葵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景艳  邓力群  隆小华  刘玲  刘兆普 《土壤》2008,40(1):121-124
在对引种油葵进行海涂肥料试验的基础上,布置了3种油葵海涂盐溃土栽培试验,以研究海涂不同程度盐渍化土对油葵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江苏海涂的不同程度盐渍化土上.3 品种油葵葵籽产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且盐分含量与品种两因素之间互作效应也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滨海轻度、中度与强度 3 种盐渍化土壤上,3个油葵品种葵籽产量表现均为DK1显著高于DK3792与G101B,而DK3792与G101B两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DK1为适宜江苏沿海各种盐渍化土种植的油葵品种.  相似文献   

14.
苏北沿海滩涂盐土上油葵盐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立洲  隆小华  刘玲  李青  李洪燕  孙磊  刘兆普 《土壤》2009,41(5):801-805
2008年在江苏沿海海涂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分含量土壤上油葵盐肥耦合效应.结果表明:①土壤盐分含量在2.9 ~ 3.6 g/kg时对油葵籽粒产量影响不大,但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在5.9 ~ 6.8 g/kg时,油葵籽粒产量显著下降.随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茎叶生物产量、根生物产量、株高与籽粒产量变化趋势相似.随着N肥和P肥使用量的增加,油葵籽粒产量显著增加,油葵茎叶和根生物产量与株高随着N肥和P肥使用量增加的变化趋势与籽粒产量变化相似.②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增加,N和P效应越明显,油葵茎粗、盘直径、盘重、茎叶重和根重在不同土壤盐分含量下,随着施N、P量的增加,其变化趋势与油葵主茎高度的变化趋势相似.③各处理措施均能影响油葵籽粒产量,经方差分析,土壤盐分含量、N肥施用量、P肥施用量、盐肥交互作用、NP肥交互作用均呈极显著关系,从处理间区别看,影响油葵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盐分含量,N肥和P肥次之.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滨海盐渍土地区油葵综合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渍逆境胁迫是影响盐渍土地区油葵产量和品质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培育耐盐优质油葵品种是盐渍土油葵育种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采用防雨棚盐碱原土鉴定法,研究土壤含盐量为6 g·kg~(-1)下9份油葵品种苗期株高、叶面积、生物量、出苗率和出苗指数的影响,并通过隶属函数法进行苗期耐盐性初步鉴定,了解不同品种苗期耐盐性能力差异;之后在滨海盐渍化土壤大田条件下观测生育期、植株形态、产量、籽粒品质等10个农艺性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为滨海盐渍土地区油葵耐盐种质资源的挖掘和遗传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6 g·kg~(-1)盐碱原土处理下,不同油葵品种的各测定指标与对照(1 g·kg~(-1)左右的中壤耕层土)相比均呈现下降趋势,但不同品种的变化率有显著差异,说明油葵品种对盐分的耐受能力差异较大。通过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油葵品种进行耐盐性排序,‘T562’、‘滨葵1号’的耐盐性最好,‘先瑞1号’的耐盐能力最弱。在田间盐渍土地区,油葵农艺性状表现各异,各性状至少与2个其他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生育期与产量构成因子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油葵在盐渍土环境下生长时间越长受害就越严重,越不利于油葵产量提高。根据各农艺性状的表现将滨海盐渍土种植的油葵品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按成熟期、产量、品质综合分为高油中产晚熟品种、早熟中产低油品种和高产中熟中等含油量品种3个类群。主成分分析将不同品种农艺性状分成3个主成分,可将其归纳为生育期和形态因子、产量因子和籽粒品质因子,其总变异累积贡献率达69%。对不同油葵品种的综合表现进行加权求和,‘滨葵1号’排名第1。结合苗期耐盐性鉴定结果综合分析认为,‘滨葵1号’和‘T562’可以作为优质品种在滨海盐渍土地区栽培及油葵耐盐育种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氮水平对滨海盐土上油葵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间小区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氮肥对油葵(G101-B)有明显的增产效应。油葵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当施尿素N105kg/hm^2时,强度与轻度盐渍化土壤上的油葵均获得了高产;但进一步增加氮肥,会导致减产;(2)施用氮肥增强了油葵的耐盐性。施用氮肥能减少油葵对Na^ 、Cl^-的吸收,降低Na^ 、Cl^-的毒害;还能增强油葵对K^ 的选择性吸收和运输,提高了油葵的SRK,Na值和K^ 含量;(3)氮、磷肥存在显著的正交互作用;(4)施用氮肥能促进葵籽内的蛋白质与脂肪合成,但氮肥过量会降低脂肪含量而影响葵籽品质。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油葵机械化收获存在缺少专用机械设备、籽粒损失率和破损率均较高、收获设备工作性能不可靠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油葵联合收获机拨禾板式割台装置并介绍其结构与工作原理,建立拨禾齿的运动模型,分析拨禾机构运动特性并获取拨禾齿端点的运动轨迹。通过对拨禾齿端点运动轨迹仿真,分析拨禾板转速、机具前进速度与拨禾板圆周数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利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仿真获取相邻两拨禾齿端点的运动轨迹曲线,解决拨禾齿运动参数不合理、籽粒碰撞损失较高的难题。割台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割台倾斜角度25°、绞龙转速150r/min、拨禾板与导板距离170 mm时,油葵花盘损失率为2.04%。进一步通过田间油葵收获正交试验和参数优化,分析油葵收获机前进速度、拨禾板转速、茎秆留茬高度的不同组合对油葵籽粒损失率及破损率的影响,利用Design-Expert获取最优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当油葵收获机前进速度1.2 m/s、拨禾板转速240 r/min、茎秆留茬高度570 mm时,油葵籽粒损失率与破损率分别为1.90%和0.65%。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油葵联合收获机的作业性能、油葵收获机的结构设计和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处理对秋植茄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氮、磷、钾肥对秋植茄子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开展了"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肥对秋植茄子均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秋植茄子施氮最高增产45.8%,施磷最高增产30.9%,施钾最高增产35.8%。氮、磷、钾肥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配合施用能提高肥效,三因素对茄子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本试验条件下,三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表明,达到经济最佳产量时的氮(N)、磷(P2O5)、钾(K2O)施用量分别为164.9、107.1、186.3 kg·hm-2。  相似文献   

19.
沙封覆膜种植孔促进盐碱地油葵生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了提高盐碱地油葵的出苗率及存活率,提高油葵产量,在河套灌区选择土壤盐分较高的地块,地膜覆盖种植油葵时改传统的土封种植孔为沙封种植孔,在油葵播种期、出苗期和幼苗期测定不同封孔方式对种植孔根际、地膜覆盖区、地膜间露地0~40.0 cm土层土壤水分、盐分及油葵出苗率、存活率、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播种到幼苗期,0~15 cm土层土壤水分逐渐降低,土壤盐分逐渐升高,且不同时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出苗期和幼苗期沙封种植孔根际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比土封种植孔分别降低3.86%和4.83%,比地膜覆盖区分别降低4.79%和9.73%;0~15.0 cm土层土壤盐分比土封种植孔分别降低16.46%和40.99%,比地膜间露地分别降低30.53%和33.72%;比地膜覆盖区则分别提高17.86%和29.89%。土封种植孔根际0~10 cm土层土壤水分在幼苗期比地膜覆盖区降低5.15%,出苗期和幼苗期比地膜间露地分别提高3.44%和4.42%;出苗期根际0~15.0 cm土层土壤盐分比地膜间露地降低16.84%,幼苗期则提高12.32%,出苗期和幼苗期则比地膜覆盖区分别提高41.07%和120.11%。沙封种植孔缩短了油葵的出苗天数,极显著提高了油葵的出苗率、存活率,促进幼苗生长。沙封种植孔的油葵单株产量低于土封种植孔,单位面积产量则提高了62.00%,增收58.60%。河套灌区土壤含盐量较高的地块,地膜覆盖种植油葵时采用沙封种植孔,可提高油葵的出苗率及幼苗存活率,提高油葵产量及产值。在河套灌区盐碱危害较严重的地块,地膜覆盖种植油葵时应采用沙封种植孔。  相似文献   

20.
覆盖及水质对土壤水盐状况及油葵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为了分析不同地面覆盖措施及灌溉水矿化度对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油葵产量影响,该文以无地面覆盖措施为对比,研究了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条件下,采用不同矿化度微咸水进行灌溉时的土壤水盐分布情况以及油葵部分生理指标及产量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淡水还是微咸水灌溉,与无覆盖措施相比较,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均能有效的减少棵间蒸发,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且能有效地降低油葵主根层土壤的积盐程度;地面覆盖措施不同,油葵主根层土壤含水率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不同;灌溉水矿化度相同时,采取地面覆盖措施处理的油葵产量普遍大于不覆盖处理。因而采用微咸水灌溉油葵时,结合以一定的地面覆盖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