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城市林业》2022,(1):130-135
以城市存量开发和精细化治理为导向,探索构建渭河宝鸡段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评价体系,有助于为老城区滨水空间更新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量化依据。在综合考虑景观的功能性和在地性的基础上,从区位、空间、生态、设施、文化5个活力维度遴选指标因子,采用PSPL调研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建立活力评价体系,对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老城区滨水空间区位活力优势明显,但空间、生态、设施及文化活力存在明显差异。基于活力评价结果,提出改善路网结构提升可达性、增强空间连续性与空间参与度、优化竖向空间层次、丰富空间组合形式、优化视线通廊及服务设施、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展示廊道等设计策略,为渭河宝鸡段老城区滨水空间活力营造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以盘龙江滨水植物为研究对象,采取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的研究方法,对48个样方及74个典型群落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并总结了盘龙江滨水植物群落的特征,提出了滨水绿地植物发展的建议以供滨水绿地的景观设计与营造参考。  相似文献   

3.
厘清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情况,对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满足人们对美好人居环境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水源涵养、雨洪调节、热岛调节、固碳、休闲游憩5项生态系统服务,选取和构建等量纲的供需评估指标及方法,基于多源数据评估澳门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以分区为单元分析明确各服务的供需关系、供需类型及多指标的内在关联,最后通过聚类分析总结不同类别分区的供需匹配特征。结果表明:5项服务多处于供需赤字状态,半岛较离岛显著;供需类型以低供给-高需求、高供给-低需求、低供给-低需求3种为主;供给、需求和供需比3个指标在空间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协同效应;分析得到的4类分区具有不同的供需匹配和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昆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供需关系,通过利用InVEST模型、ArcGIS、SPSS等分析工具对高原湖泊坝区城昆明市2010、2015、2020年间产水量、固碳释氧、土壤保持3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除土壤保持服务供给呈上升趋势外,产水服务和碳固持服务均呈下降趋势。从空间上来看,城市建成区、耕地区产水量较高,河流流域和湖泊地区以及林草区产水量较低;固碳服务呈“四周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土壤保持服务呈“北部高、南部低”的分布特征。(2)除土壤保持服务供需比呈下降趋势外,昆明市产水服务和碳固持服务供需比均呈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产水服务和碳固持服务在昆明市城镇化发展较快人口聚集地区供不应求,其腹地植被覆盖率较高地区供过于求;北部高山河谷地区一直处于土壤保持供需比高值区。(3)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供需比均以低-低空间匹配区为主,表明区域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严重制约着生态系统的供给,而人口分布也较为稀疏,城镇化发展进程缓慢,对生态需求也较低。  相似文献   

5.
城市河流生态廊道具有生态和城市二元属性,对于构建城市骨架、改善生态环境、展现城市文化、促进城市健康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昆明市盘龙江为例,通过文献调查、实地调查、群众意愿调查、部门座谈等,基于对城市空间特点、现状主要问题、生态廊道特征等综合分析,提出了“蓝绿灰红四色复兴”策略,旨在为盘龙江生态廊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内涵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现代城市绿色空间的概念与内涵包括城市森林、园林绿地、都市农业、绿色廊道、滨水绿地以及立体空间绿化等在内的复合生态系统中的绿色空间。其生态服务功能的强弱取决于生态规划的合理性和管理的适宜性。本文从研究角度、研究尺度、服务功能、评价指标、规划方法和建设方式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当前城市绿色空间建设中存在问题,并从复合生态系统角度提出了调控策略和整合能力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7.
珠江是广州城市发展的母亲河,珠江滨水区对广州城市景观、生态、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正确认识珠江滨水空间并优化珠江两岸景观,才能推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空间句法的理论和方法,以量化的手段揭示前航道滨水景观空间与城市的结构关系和景观空间的建构问题,主要考察前航道滨水景观空间的分布特征和景观空间的渗透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应用景观叙事策略,增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在景观空间中融入景观叙事的方法,达到将滨水空间与传统文化联络起来的效果。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市北河公园进行调查,发现此地具有较好的地理条件,周围建筑多元,人流量很大,虽然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与文化结合的程度不高,此地的景观空间与景观叙事联络也不强。因此以北河公园的设计为例,建议将滦南县的文化传承作为景观叙事的主脉,营造优美的游憩空间,供附近的居民和游人游览,最终将此地块打造成为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综合性滨水绿地公园。由此得出城市滨水公共空间与传统文化结合的景观叙事策略有利于增加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以长沙大河西先导区西湖文化园为例,通过分析城市中央滨水空间具有的主要功能,提出了构建多元化城市中央滨水公共空间的四个基本点: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实现滨水绿地生态职能、城市文脉的传承与开发和景观经济价值的合理利用。以期为今后城市中央滨水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选取杭州市为研究区,以生态系统服务框架、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为理论基础,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生态系统服务的供应与需求进行量化,运用改进的FPPSI法计算2000年和2010年各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预算指数,探究杭州市区2000—2010年10年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变化。结果表明,不论是碳储量、水资源供给、区域气候调节、空气质量调节、粮食生产和休闲游憩6种单一的生态系统服务还是供应、调节、文化、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均呈现供不应求状况,且随着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张而愈加严峻。  相似文献   

11.
城市滨河空间景观设计——以琼海万泉河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黎平  刘伟 《中国城市林业》2012,10(2):40-42,45
文章以海南琼海万泉河滨河绿带嘉积区域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滨河生态交错带景观生态基本特点,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文化及景观空间形态等各层面的需求,结合滨河城区的周边环境特征,通过区域性空间分析提出以河流和水为中心的空间布局结构;指出应在充分理解水岸空间、节点与视线的基础上,根据相关水文资料和现场施工特点,选用相对合理的设计方法,最终实现万泉河滨河带"建设全新的滨水居住与旅游度假地产"的整体开发构思。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城市河流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的视角切入,通过AHP法与yaahp法构建供需评价体系。采取外业调研、问卷调查与专家打分等方式对评价指标进行赋值,通过对河流整体与河道单元的供给水平与需求程度的评价分析河流水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特征;在探讨影响供需失衡因素的基础上,从调节、支持、文化3种服务类型入手,针对河流整体与河道单元提出了供需匹配的规划设计策略,以达到城市河流景观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该研究可为城市河流景观规划与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景观基础设施理论是近年来园林景观行业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之一。回顾了景观基础设施理论与实践进展,对该理论在城市滨水绿地设计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类比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南通海港引河绿廊景观绿化工程为实践案例,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滨水绿地的设计思路进行探讨。依托景观基础设施的协同设计理念,总结提出了城市滨水绿地的3种典型设计策略——修复滨水生态系统、增强水利基础设施韧性及提升滨水绿地的服务能级,展示了滨水绿地景观与基础设施建设相互融合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河流型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湿地公园的一种特殊类型,其植物景观不仅要满足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休闲游览等功能,还应体现河流蜿蜒曲折的形态特点。文中以构建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为目的,将其分为3个带:湿地植物景观带、生态防护林带和休闲森林景观带。其中,湿地植物景观带以水生、湿生植物沿河岸连续片植为主,目的是构建色彩丰富、开闭变化的滨水线性景观;生态防护林观带以耐水湿乔木沿堤坝群植的形式组建自然、和谐的绿色线性空间;休闲森林景观带以植物组团的形式营造多线相连的网状景观空间。以沙颍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研究其植物景观营造的方法,探索科学、合理、具有河流特色的植物景观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石家庄滹沱河生态休闲区滨水公园的区位条件、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等基础资料进行调查解析,了解场地存在问题,结合滹沱河景区总体规划,在设计中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将滨水公园设计为"一线、一带、四区、九大景"自然式城市滨水景观;场地设计保持与外环境协调,划分成4个分区,即花卉观赏区、安静休闲区、生态湿地区、活力运动区;园内九景的设计结合场地特征基础,满足功能性、生态性、亲水性等,形成动静结合、景观性与生态性相结合的连续景观线,分别为城市广场、生态湿地、密林野趣、滹沱记忆、长岛清影、临水吟诗、瞭望自然、浪漫教堂、梦幻花镜;园内种植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采用自然式种植形式,将石家庄滹沱河生态滨水公园设计为集生态、休闲、文化于一体的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16.
随着广州城市的快速发展,作为岭南人居环境重要载体的城市河涌滨水空间,面临着往更生态、更优质的生活空间活化的挑战。广州市荔湾区大沙河滨水空间改造,以碧道建设为契机,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要求,紧扣时代性、地域性、普适性和经济性,制定系统的改造策略和方案,抓住地域特色的营建,因势利导优化空间结构,因地置景,以“绣花功夫”精准活化水岸空间,使大沙河成为独具荔湾特色的绿色新地标。  相似文献   

17.
都市型碧道建设背景下的广州市天河区城市河涌绿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都市型碧道作为碧道建设的形式之一,依托都市开放水系提供滨水空间.城市河涌作为城市水系连续开放空间,其绿化管理关系到都市型碧道建设下具有生态、安全、游憩等功能的绿地空间的建设与维护.通过分析都市碧道与城市河涌的功能关系,以天河区河涌为例,研究其分布和水环境治理现状,从生态驳岸处理、硬质河涌岸线的景观处理、植物景观配置3个...  相似文献   

18.
洪湖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湖湿地是中国第七大淡水湖和湖北省最大湖泊,它是荆江和长江的水位调节器。洪湖湿地是一种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多种效益。生态功能主要有涵养水源与调蓄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固定CO_2与释放O_2、控制侵蚀与保护土壤、营养循环和生物栖息地。直接的产品用途主要有供水与储水、湿地动植物产品、能源生产、水运、休闲与旅游和研究与教育基地。洪湖湿地属性主要有生物多样性和社会文化重要性。尽管过去曾有研究其功能价值,但是仍有不足,需进一步加大研究,为洪湖湿地保护与恢复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湿地资源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9.
滨水绿地兼具多重价值,对其合理规划建设将为河涌密布、高密度城市建设的广州提供生态宜居的滨水空间。2019年碧道规划的制定为滨水绿地建设提供契机,厘清广州市滨水绿地的规划政策管理发展历程可为广州市后续碧道建设提供编制参考与研究支撑。研究以2000—2020年的滨水绿地相关规划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统计、阶段划分、文本分析对其指导城市滨水绿地建设历程进行分析梳理。研究发现,20年间滨水绿地相关概念逐步完善,建设内容逐步丰富,规划范围拓展至全市河涌,但实施保障措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