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肌球蛋白重链(MyHC)Ⅰ、Ⅱa、Ⅱx、Ⅱb的组成差异,探讨莱芜猪肉质优良的机理。【方法】选择体重100 kg的莱芜猪10头和杜洛克猪7头,测定肉质性状,并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背最长肌4种MyHC亚型mRNA的表达量,分析品种间差异。【结果】莱芜猪肌肉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肌肉失水率、剪切值和肌纤维直径显著低于杜洛克猪(P<0.01);莱芜猪背最长肌MyHCⅡa、Ⅱx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杜洛克猪,MyHCⅡb mRNA表达量则显著低于杜洛克猪,而MyHCⅠmRNA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莱芜猪背最长肌氧化型肌纤维比例高于杜洛克猪,酵解型肌纤维比例低于杜洛克猪。表明莱芜猪背最长肌利用脂肪转化为能量的能力较高,即莱芜猪背最长肌氧化代谢功能高于杜洛克猪,这可能与其肌内脂肪含量较高、肉质细嫩多汁相关,这一结果可为通过肌纤维类型的选育提高肉品质的研究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宁夏几个主要品种猪背最长肌组织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肌肉的组织结构出发,用组织学、化学与肉质测定方法,系统测定了宁夏5个主要猪品种的背最长肌肌内的脂肪含量、羟脯氨酸含量、肌肉的剪切力、肌纤维直径、肌束内肌纤维根数、肌纤维密度、肌纤维间距和肌大束间距.结果表明,梅山猪、宁夏黑猪和杜洛克猪肌内脂肪含量高于长白猪和约克夏猪(P<0.05).梅山猪和宁夏黑猪肌肉的剪切力、羟脯氨酸含量、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间距均低于杜洛克猪、长白猪和约克夏猪(P<0.05),肌束内肌纤维根数(P>0.05)、肌纤维密度和肌大束间距高于上述3个国外品种(P<0.05).  相似文献   

3.
影响莱芜猪肉质的肌内脂肪及其它化学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采用二因子多水平有重复试验的方法,对14头纯种育肥莱芜猪不同屠宰体重(80kg和90kg)及不同解剖部位(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腰大肌、半膜肌和半腱肌)肌肉脂肪的含量和分布及其它化学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肌肉脂肪及其它化学成分含量在不同屠宰体重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在各部位肌肉间则有极显著的差异。比较其它一些中外猪种发现:莱芜猪肌肉积脂能力很强,并且肌内脂肪组织与其中结缔组织呈交插状态分布,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莱芜猪肉品品质优良和肉味浓郁香鲜之感觉印象提供有力佐证。试验进一步证明:主观评定的大理石纹实际上代表的是肌内脂肪与结缔组织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日粮中添加原花青素(GSPs)对生长猪背最长肌中肌苷酸(IMP)和肌内脂肪(IMF)含量的影响,选取48头体质量相近、日龄相同的三元杂交猪,随机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基础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添加100、150、200 mg/kg的GSPs,35 d后测定猪背最长肌中IMP、IMF含量和背最长肌、肝脏、心脏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基础日粮中添加GSPs能极显著提高猪背最长肌中IMP的含量、降低IMF的含量,且不同浓度的添加量对IMP和IMF含量影响差异显著;日粮中添加GSPs对猪背最长肌、肝脏和心脏中ADSL、AMDP1、DGAT1、LPL基因的表达量也有一定影响。原花青素添加量为150 mg/kg时,IMP含量最高,IMF含量适中。  相似文献   

5.
贵州香猪肌肉嫩度和肌内脂肪含量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剑白香猪进行肌肉嫩度、肌内脂肪含量和含水量测定,并与从江香猪和久仰香猪的测定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剑白香猪与从江香猪和久仰香猪肌肉嫩度、肌内脂肪含量和水分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不同抽提方法对猪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自动快速抽提和经典索氏抽提方法测定了同一品种不同体重梯度(90、110、130 kg)猪背最长肌中的肌内脂肪含量。结果显示,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均符合重复性限的要求,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且测定结果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经典索氏抽提相对自动快速抽提对猪肌内脂肪的抽提更彻底,提出脂肪率更高,而自动快速抽提具有更快速、简便、安全和环保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添加半胱胺(CS)和海南霉素(HM)对山羊肌内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一致[(15±1)kg]的3月龄育肥山羊90头,随机分成3组:组I饲喂基础日粮,组Ⅱ在基础日粮中添加900 mg/kgCS,组Ⅲ添加5 mg/kg HM.60 d后每组随机选10头宰杀,取背最长肌和半腱肌,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肌肉中CLA的含量.结果显示:对照组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比半腱肌高62.3%(P<0.05),每100mg肌肉中CLA含量比半腱肌高41.9%(p<0.05);半胱胺和海南霉素对山羊肌内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但半胱胺能够有效提高羊肉中CLA含量.半胱胺处理组半腱肌肌内脂肪中CL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26.5%(P<0.05);日粮添加海南霉素使背最长肌肌内脂肪中CLA含量提高10.1%,但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瘦肉型猪种及其杂交猪肌肉中肌苷酸及其代谢物在4℃冷藏条件下的降解沉积变化,本试验选择引进瘦肉型猪种及其杂交商品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其背最长肌肌苷酸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结果表明,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及其三元杂交猪背最长肌中肌苷酸、肌苷和次黄嘌呤的降解沉积规律一致。肌苷酸含量在冷藏第2 d达到最高值,比第1 d增加0.4%~15.32%,然后开始下降;冷藏至第4 d时,肌苷酸含量明显降低,比第2 d时降低23.81%~39.06%;冷藏至第5~6 d时,肌肉中肌苷酸含量持续下降,但降幅减缓,肌苷酸含量保持在1.0 mg/g左右。而肌肉中肌苷和次黄嘌呤含量则随冷藏时间延长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莱芜猪(24头)、鲁莱黑猪(24头)和大约克夏猪(12头)共60头去势公猪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品种猪肌肉风味前体物质和营养、食用品质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1)莱芜猪肌内脂肪(IMF)、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油酸及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大约克夏猪(P0.05),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则显著低于大约克夏猪(P0.05);3个猪种中,肌苷酸(IMP)在莱芜猪中含量最高,还原糖在大约克夏猪中含量最高,而鲜味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在鲁莱黑猪中含量最高,但这几种物质在品种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在常规肉质特性方面,不同品种猪间的肉色、大理石纹、pH、滴水损失、系水率和烹饪损失等具有显著差异(P0.05),与大约克夏猪相比,莱芜猪和鲁莱黑猪肌肉具有鲜红的肉色、良好的持水性能和丰富的肌内脂肪含量.研究证明,莱芜猪和鲁莱黑猪肌肉内脂肪沉积以及部分风味前体物质含量较为丰富,营养及食用品质特性优良,在强化猪肉风味多汁的优质肉猪生产方面具有独特的种质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甲醇-氯仿法(JL法)和索氏抽提法(SS法)提取肌内脂肪的效果,研究猪肌内脂肪含量与胴体质量、背膘厚、嫩度的相关与回归关系。[方法]屠宰测定了279头四元(皮杜长大)商品猪的胴体质量、背膘厚和肉嫩度,并利用索氏抽提法测定肌内脂肪含量,对肌内脂肪含量与其他性状指标进行相关性、回归及通径分析。随机挑选92份肉样,采用甲醇-氯仿法重新测定肌内脂肪含量,并与相应样本的索氏抽提法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与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索氏抽提法测得的肌内脂肪湿含量和干含量之间极显著相关(r=0.996,P0.01);甲醇-氯仿法和索氏抽提法测得的肌内脂肪湿含量之间也极显著相关(r=0.909,P0.01),但索氏抽提法测得的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甲醇-氯仿法(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肌内脂肪含量与胴体质量、背膘厚及嫩度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背膘厚与胴体质量也存在极显著相关性(r=0.629,P0.01),但肌肉嫩度与胴体质量、背膘厚无显著相关性(P0.0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背膘厚和肉嫩度与肌内脂肪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回归关系(P0.01),而胴体质量与肌内脂肪含量不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P0.05)。[结论]索氏抽提法和甲醇-氯仿法均可作为有效测定肌内脂肪含量的方法,但在比较品种或个体间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时,需要使用同一种测定方法获得的数据;肌内脂肪含量与背膘厚、嫩度均存在显著相关和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选取5月龄新疆吐鲁番黑羊、阿勒泰羊各6只公羊,对吐鲁番黑羊及阿勒泰羊的背最长肌肌肉品质、肌纤维特性进行比较,并对肌纤维特性与肌肉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制作背最长肌的冰冻组织切片,采用ATP酶染进行肌纤维的分型,利用CellSens Standard图像处理系统分析肌纤维类型,测定不同肌肉组织红白肌肌纤维数量和面积,利用SPSS17.0软件对吐鲁番黑羊及阿勒泰羊背最长肌肌纤维与部分肉品质进行分析。吐鲁番黑羊和阿勒泰羊Ⅰ型肌纤维数量和直径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Ⅱb型肌纤维直径之间差异显著(P<0.05)。两个品种Ⅰ型和Ⅱb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之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阿勒泰羊和吐鲁番黑羊背最长肌剪切力、水分含量、肌内脂肪含量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吐鲁番黑羊背最长肌Ⅰ型肌纤维直径与水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Ⅱb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与剪切力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Ⅰ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与肌内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阿勒泰羊背最长肌Ⅱb型肌纤维直径与剪切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Ⅱb型肌纤维横截面积与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阿勒泰羊各型肌纤维直径均大于吐鲁番黑羊肌纤维直径,阿勒泰羊肉剪切力大于吐鲁番黑羊;肌纤维直径与剪切力呈正相关,与肉质呈负相关。吐鲁番黑羊背最长肌中Ⅰ型肌纤维含量多,Ⅰ型肌纤维直径小,数量多,嫩度好。吐鲁番黑羊背最长肌部分肌肉品质优于阿勒泰羊的背最长肌。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2种不同饲养方式(常规饲养和测定站饲养)对杜洛克猪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饲养的杜洛克猪的料重比、胴体瘦肉率,肌肉L、b、L_(24)、a_(24)、b_(24)值,背最长肌中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肌肉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均比测定站饲养的杜洛克猪高;而测定站饲养的杜洛克猪的胴体重、屠宰率、平均背膘厚、皮脂率、肉色、24 h大理石纹、肌纤维直径、肌内脂肪含量、肌肉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肌肉棕榈酸和油酸含量均比常规饲养的杜洛克猪高。  相似文献   

13.
不同饲养方式对杜洛克猪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种不同饲养方式(常规饲养和测定站饲养)对杜洛克猪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饲养的杜洛克猪的料重比、胴体瘦肉率,肌肉L、b、L_(24)、a_(24)、b_(24)值,背最长肌中胱氨酸、蛋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含量,肌肉硬脂酸和亚油酸含量均比测定站饲养的杜洛克猪高;而测定站饲养的杜洛克猪的胴体重、屠宰率、平均背膘厚、皮脂率、肉色、24 h大理石纹、肌纤维直径、肌内脂肪含量、肌肉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肌肉棕榈酸和油酸含量均比常规饲养的杜洛克猪高。  相似文献   

14.
正猪肉脂肪含量对于消费者感受熟猪肉良好的嫩度、风味和多汁性具有重要作用。据报道,2.5%~3.0%的肌内脂肪含量是满足美国消费者对熟猪肉品质接受所必需的,而大多数美国猪肉进口伙伴国的消费者则更喜欢肌内脂肪含量至少4%的猪肉(NPPC大理石花纹评分4)。但由于美国养猪业者在过去20年饲喂瘦肉型品种的猪,肌内脂肪含量降低到了1.0%,因此增加猪肌内脂肪含量或肌肉大理石花纹评分很必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PARγ和C/EBPα基因在猪不同组织、月龄和品种中mRNA的表达规律,结合屠宰试验分析PPARγ和C/EBPα 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3—7月龄的江口萝卜猪、从江香猪和大白猪为试验材料,提取心、肝、脾、肺、肾、小肠、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的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PARγ和C/EBPα基因在3个品种不同月龄各组织中mRNA的相对表达量,同时测定背最长肌中的肌内脂肪含量。【结果】PPARγ、C/EBPα在大白猪3-7月龄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小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的表达水平较高,心、脾、肺、肾的表达水平较低。其中PPARγ在小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中3、4月龄分别与6、7月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C/EBPα在肝、肺、小肠、皮下脂肪中3月龄与6、7月龄均差异极显著(P0.01);PPARγ、C/EBPα在江口萝卜猪心、脾、肺、肾、背最长肌的表达量最低,在皮下脂肪中最高,具有组织特异性。其表达量随月龄递增而上升,皮下脂肪的增加幅度最大。其中PPARγ在小肠、背最长肌、皮下脂肪中3、4月龄与6、7月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C/EBPα在小肠、皮下脂肪中3月龄与5、6、7月龄的表达量均差异极显著(P0.01);PPARγ、C/EBPα在从江香猪心、肝、脾、肺、肾、小肠、背最长肌的表达量较低,在皮下脂肪的表达量最高,PPARγ的表达量随月龄增加而上升的幅度较小,C/EBPα的表达量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随时间增加而上升。其在小肠、皮下脂肪、背最长肌中3、4月龄与6、7月龄的表达量差异极显著(P0.01);PPARγ和C/EBPα基因在各组织均有表达,组织间的表达量存在差异,其中在肝、小肠、皮下脂肪中为高丰度表达。随着月龄的增加,PPARγ和C/EBPα基因mRNA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总体呈现上升趋势,6、7月龄的表达水平较高,即随着月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到生长后期维持一个相对稳定水平。总体上皮下脂肪的表达量最高,其次肝、肺、小肠、背最长肌中较高,心、脾、肾中的表达量最低;不同品种间PPARγ、C/EBPα在相同月龄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存在差异,总体上大白猪中肝、小肠、皮下脂肪中PPARγ和C/EBPα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与江口萝卜猪、从江香猪差异显著;肌内脂肪含量随着月龄的增加持续上升,不同品种间肌内脂肪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江口萝卜猪和从江香猪较高。不同品种猪PPARγ和C/EBPα基因的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时期基因的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呈不同程度正相关。【结论】猪PPARγ和C/EBPα基因在不同组织、时期和品种中的表达差异可能与脂质代谢和脂肪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选用猪、牛和羊的躯干肌肉腰大肌及背最长肌和面部肌肉咬肌为样品,进行肌浆蛋白的电泳分析,测定了系水力、羟脯氨酸、肌红蛋白、脂肪、水分和氮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部位肌肉组分和系水力差异明显,咬肌肌浆蛋白电泳带与腰大肌和背最长肌差异显著,前者的系水力亦远高于后两者(P<0.01)。咬肌还具有肌红蛋白含量高(猪和牛P<0.01;羊P<0.05),羟脯氨酸、水分含量多(P<0.01)的特征,作者认为肌肉肌浆蛋白与其系水力关系密切,咬肌主要是由红肌纤维组成,此类肌肉具有较好的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分析了不同日粮蛋白水平、品种和肌肉纤维类型对肥育猪肌内脂肪(IMF)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22头体重(47.0±4.2)kg的瘦肉型杜×长×大三元杂交猪(DLY)和18头体重(55.9±7.0)kg的脂肪型宁乡猪,分别按日粮蛋白水平随机平均分为2组,DLY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13%和16%的日粮,宁乡猪分别饲喂蛋白水平为10%和13%的日粮.饲喂46 d后每组随机选4头试猪屠宰,采集背最长肌和半腱肌样品,测定IMF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日粮蛋白水平对同一品种背肌和半腱肌的IMF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宁乡猪背肌的IMF含量极显著高于DLY(P0.05);与宁乡猪相比,DLY背肌和半腱肌具有更低的油酸(C18:1)比例和更高的亚油酸(C18:2)比例(P<0.01);DLY背肌中C18:1的比例极显著低于半腱肌(P<0.01),而C18:21比例则无显著差异(P>0.05);宁乡猪的背肌和半腱肌的C18:1比例与C18:2比例无显著差异(P>O.05).结果提示,瘦肉型DLY和脂肪型宁乡猪的背肌和半腱肌的IMF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存在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8.
辽宁本地黑猪窝产仔数,初产11.61头,经产13.52头,肥育猪日增重548g每千克增重消耗4.27kg混合料。体重100kg时胴体瘦肉率为49.37%6~7肋间皮厚0.32cm,肌肉色泽鲜红,肌肉脂肪含量丰富,背最长肌和半膜肌的失水率比约克夏猪分别少失水3.34%和7.69%,背最长肌的熟肉率比约克夏猪高2.39%(P〈0.05)。贮存损失比约克夏猪少损失5.44%(P〈0.01)。肌肉内脂肪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营养水平对猪的背最长肌肌糖原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方法】选择12对初始体重为(61.16±4.13)kg的高坡猪和"杜×长×太"三元杂交猪(DLT),随机分成4个处理,饲喂不同营养水平NRC(2012)和中国猪饲养标准(2004)配制的全价饲料,试验猪平均体重达90 kg时屠宰。【结果】高坡猪的背最长肌肌糖原含量和肌纤维密度极显著高于DLT(P0.01),而背最长肌中快速酵解型肌纤维MyHCIIb含量和肌纤维直径极显著低于DLT(P0.01);饲粮营养水平升高极显著降低了高坡猪和DLT最长肌肌糖原含量(P0.01),极显著升高了高坡猪和DLT最长肌中快速酵解型肌纤维MyHCIIb含量(P0.01)。【结论】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品种和营养水平对猪的背最长肌肌糖原含量和肌纤维类型均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进一步研究品种和营养水平对猪肌糖原含量和肌纤维类型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国黄牛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及皮下脂肪含量与其脂肪酸组成相关性。【方法】选取大理石花纹等级2级以上(含1级和2级)、3级和4级的黄牛胴体各10头,分别测定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背最长肌水分和肌内脂肪含量与大理石花纹等级显著相关。肌内脂肪和皮下脂肪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顺式油酸含量最高,其次是饱和脂肪酸(SFA)中的棕榈酸和硬脂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很少,主要是亚油酸。背最长肌棕榈酸、硬脂酸及SFA与肌内脂肪含量没有相关性,膜脂和储存脂肪中SFA百分含量趋于一致。【结论】油酸、MUFA百分含量以及M/S与肌内脂肪含量存在正相关,大理石花纹越丰富,肌内脂肪中油酸和MUFA百分含量越高,M/S比值也越高;而亚油酸、PUFA、n-6PUFA百分含量及P/S、n-6/n-3都与肌内脂肪含量呈负相关,大理石花纹越丰富,肌内脂肪中亚油酸、PUFA、n-6PUFA百分含量及P/S、n-6/n-3比值都越低。皮下脂肪中n-3PUFA含量显著低于肌内脂肪n-3PUFA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