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烯利处理采后枣果,可促进枣果后熟转红和鲜果品质的改善,使果肉中V-C、糖含量增加,酸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临泽小枣(Ziziphus jujube Mill.)为实验材料,采用45℃热空气处理2h,用0.01mm厚的聚乙烯袋折叠包装,于(0±0.5)℃下贮藏,每隔10d测定鲜枣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维生素C、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多酚和褐变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临泽小枣属于呼吸跃变型果实,与CK相比,45℃,2h热空气处理能有效地抑制鲜枣呼吸强度和果肉褐变速率(P0.05);延缓果肉组织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的升高;保持较高的维生素C、可滴定酸、叶绿素、多酚、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且差异显著(P0.05),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该处理可有效地延缓采后鲜枣果实衰老软化,保持鲜枣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3.
该文研究了枣果采收前后,不同的管理水平导致叶片不同程度提早脱落,对翌年枣树生长发育及枣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微的落叶(30%以下)对枣树翌年生长发育及枣果产量影响不大;随着落叶率的增加,枣树翌年新生二次枝长度、枣吊长度、枣叶面积等生长指标及每吊花数、果数、座果率、单果重明显降低,枣果的成熟度加快,枣果产量和质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4.
佳县是枣树优生区,总面积65万亩,占全省面积的39.2%,是全国红枣名乡,挂牌有机红枣生产基地。佳县油枣以个大、核小、肉厚、味美、色鲜,维生素高等特点,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但在生产实践和产业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我区红枣采收期一般在10月上、中旬。枣树采收后到落叶越冬还有较长的时间,此时树体的营养由采前向果实输送而转向自身积累,是恢复树势的关键时期。加强采后管理,可增加树体营养的贮备,恢复树势,增强树体的抗逆性,为来年丰产优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山茶油有"液体黄金"之称,各地有大力发展种植油茶的趋势。但由于油茶树的生理特性表明,油茶果成熟时又正是茶花含苞待放时节,因此,油茶树上的花果终年不离枝头,比其它果木要求有更多的养分来满足生长发育需要,由此,加强油茶树采摘后的管理就显得特别重要。现将有关技术简  相似文献   

7.
早施重施基肥。批杷采摘后是改良土壤的重要时期,此时施肥是1年3次施肥中最重要的一次。通过早施肥、重施肥,可培养健壮充实的夏梢,这样经过7~8月的花芽分化,秋冬才会早抽生高质量的花穗。一般宜在采果结束前10~15天施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施化肥。  相似文献   

8.
9.
为了确定油茶最佳采摘时间和采后处理方法,选取生长长势一致6年生湘林210号和长林18号普通油茶优良无性系,分别在不同成熟阶段进行采摘,对采摘后进行不同方法处理,并测定油茶单果重、果皮含水量、籽重、籽含水率、仁出油率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时间湘林210号单果重变化较大,随着成熟程度增加单果重略有降低,长林18号的...  相似文献   

10.
桃的采收成熟度与果实的耐藏性有较密切的关系。在7~8成熟时的绿熟期采收,经贮藏后果面新鲜,果实硬而脆,褐变和腐烂少;采收过晚则果实易软化,容易褐变和腐烂。采前1个月用100mg/kgGA3处理有利于提高桃果实的耐藏性,贮藏后处理果的硬度比对照高1倍;采前1~2d用500mg/kg朴海因处理大久保、京玉和燕红桃,贮藏好果率分别增加22.8%,22.9%和18.3%;采前用混合液(GA350mg/kg,2,4-D50mg/kg,多菌灵2000倍)处理可减慢桃果实在贮藏期间的生理代谢,并能较好地保持品质,腐烂和褐变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7.7%和4.0%。  相似文献   

11.
库尔勒香梨采后管理及冬季冻害预防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库尔勒香梨采后(9月中旬~10月底)果农对树体的管理开始放松,致使树体衰弱,越冬能力下降。按照香梨生长发育的规律,果实采后的管理非常重要,9~10月气候适宜,正是梨树生长的又一次高峰期,此时光合作用所制造的养分不再供给果实生长,而是用于花芽的进一步分化和枝干增粗及组织成熟,是一年中营养物质的积累期。此时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树体越冬能力和来年产量,因此应改变过去不良管理习惯,加强管理,以增强树势,预防冻害为中心,为香梨树安全越冬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涉县优质核桃栽培管理及采后果品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核桃建园、栽植、整形与修剪、嫁接改优、土肥水管理、去雄疏果、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采后果品处理、贮藏及销售几方面进行了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