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刘莉  陈灵  柴杰  刘景芳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3,21(4):356-356,36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发病早期QT离散度 (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临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138例AMI住院患者发病 2 4h内作常规心电图检查 ,计算QTd ,并行心电监护 ,记录心律失常。经统计学处理 ,了解QT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1)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的QTd分别为 (39.6 7± 2 0 .0 8)ms与(2 3.95± 15 .99)ms,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非恶性室性心率失常组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QTd分别为(2 8.6 7± 11.8)ms、(5 7.5± 17.6 5 )ms,(P <0 .0 0 1)。 (2 )心功能 3~ 4级组较心功能 1~ 2级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AMI时测量QTd对预测室性心律失常 ,尤其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一定意义 ,与心功能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康复治疗在病程的第l一7d开始,药物治疗与对照组相同。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28d时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早期康复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疗效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一种敏感的非创伤性指标来监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的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方法:30例经肾穿刺活检证实为系膜增殖性肾炎的PNS患者按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程度分为两组:A组16例、肾小管间质活动指数(IAI<3);B组:14例、IAI≥3、并测定(包括正常人40例作对照组)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与β2—做球蛋白(β2—MG)含量。结果;尿RBP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中以B组的升高更为显著。虽然B组的尿β2—MG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5)与对照组(P<0.01),但A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并无显著性(P>0.05)。结论:RBP可早期、敏感地反映PNS患者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损害程度,且较β2—MG更敏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年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记物和丙氨酸转氨酶(ALT)与肝组织学的关系。方法:543例40岁以下的乙肝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210例(ALT正常,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简称大三阳);B组95例(ALT升高,大三阳);C组179例(ALT正常,HBsAg、抗HBe阳性、抗HBc均阳性而HBeAg阴性,简称小三阳),D组59例(ALT升高,小三阳)。全部患者均接受快速经皮肝穿刺检查;对各组病例的肝内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进行比较。结果:ALT异常组肝内炎症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均较ALT正常组严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大三阳组与小三阳组比较,炎症程度差异无量著性(Hc=0.4327,P>0.05),而纤维化程度小三阳组较大三阳组严重,差异有显著性(Hc=7.008,P<0.01)。组间两两比较:在炎症程度方面,除A组与C组,B组与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01),在纤维化方面,除B组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5—0.001)。结论:ALT正常的HBV感染者,肝内也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炎症活动及纤维化改变,及时行肝活检讨了解病情及指导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脂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脂质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胆红素、脂质、脂蛋白和载脂蛋白进行检测,并与6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较健康对照组低(P<0.05或0.01),血清直接胆红素、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或0.01),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两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间接胆红素、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的下降,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的升高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黄疸与窒息缺氧程度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窒息缺氧程度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关系。方法:选择l998—2000年期间的窒息儿112例(其中轻废窒息组50例,重废窒息组62例,无窒息组50例(对照组)进行胆红素水平的测定。结果:轻废窒息组、重废窒息组、对照组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2.0%(16/50)、22.6%(14/62)、50%(25/50),差异有显著性(x^2=9.403,P<0.01),其中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x^2=3.348,P>0.05),轻、重废窒息组间(x^2=1.252,P>0.05)在发生高胆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重废窒息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9.l69,P<0.01)。其胆红素位明显低于轻废窒息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窒息缺氧程度越重,胆红素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哮喘患儿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中国上海核福光电仪器有限公司SN—682型放射免疫r计数仪,检测30例(轻度组12例,中度组10例,重度组8例)哮喘患儿在急性期及其中22例处于恢复期的患儿血清β2—M水平,并与2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结果:哮喘患儿急性期血清β2—M水平升高,与恢复期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哮喘患儿恢复期血清β2—M水平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β2—M水平的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中、重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而其中重度组较轻度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动态监测哮喘发作时血清β2—M水平的变化,可反映哮喘患儿在急性期肾小球功能受到损害,其程度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这对于临床合理治疗,避免医源性损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维生素Bl穴位封闭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25)采用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双侧内关穴位封闭治疗,对照组(n=25)采用维生素Bl注射液100mg肌肉注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c=10.77.P<0.01),且恶心呕吐症状消失得快(t=3.903,P<0.01),尿酮体转阴的时间也明显缩短(t=4.271,P<0.01)。结论:维生素B1穴位封闭治疗妊娠剧吐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各期并发症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对再次妊娠各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52例有药物流产史(1次流产者142例,2次流产者l10例)和236例有人工流产史及240例无流产史的再次妊娠妇女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药物流产组及人工流产组的先兆流产、产后出血及胎盘粘连的发生串均明显高于无流产组(P<0.05—0.01),此3项并发症又以人工流产组高于药物流产组(P<0.05);人工流产组的胎盘残留发生率明显高于药物流产组及无流产组(P<0.01),其余并发症的发生率则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药物流产的不同次数之间的孕产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药物流产是比人工流产更加安全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但药物流产后再次妊娠可增加孕产期部分并发症的发生宰;药物流产的次数对孕产期并发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86例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入院时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指数与Killip分级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健康正常人(A组),86例非糖尿病急性心梗患者根据入院时Killip分级分组,其中KillipⅠ级(B组)54例,KillipⅡ级(C组)15例,KillipⅢ级以上组(D组)17例,分别检测其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以稳态模型(Homa Model)公式评估胰岛素抵抗(IR)及计算住院病死率。结果:B、C、D组的IR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0.01),B、C、D组的ISI水平显著低于A组(P<0.05--0.01),IR及ISI水平B、C、D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的IR与Killip分级和住院病死率呈正相关(P<0.01),结论:AMI患者入院时的胰岛素抵抗性可预示AMI的严重程度,胰岛素抵抗性越强则病情越严重。  相似文献   

11.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肿瘤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的关系。方法;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50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组织Zn、Cu、Fe、Mg含量,20例健康早孕妇女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TD患者组织Cu含量升高(P<0.05),而Zn、Mg含量降低(P<0.01),Zn/Cu、Mg/Cu比值降低(P<0.01),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患者组织Zn、Mg含量低于葡萄胎患者组织Zn、Mg含量(P<0.01)。绒毛膜癌患者组织Cu含量高于葡萄胎及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组织Cu含量(P<0.01)。结论: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盐酸丁洛地尔与弥可保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丁洛地尔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8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对照组40例应用弥可保治疗,治疗组45例在应用弥可保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丁洛地尔治疗,疗程共6周。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的显效率(42,2%)高于对照组(17.5%)(P<0.01)。冶疗组的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较对照组有明显的增加(P<0.01)。结论:盐酸丁洛地尔与弥可保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血清TNF-α、IL-6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37例HIE患儿和12例对照组新生儿血清TNF-α、IL-6水平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轻、中、重度HIE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IL-6水平较恢复期明显增高(P<0.05-0.01),并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0.01),病情越重,增高越明显。恢复期重度HIE组血清IL-6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而轻、中度HIE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患儿恢复期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别。结论:TNF-α、IL-6参与HIE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通过动态观察HIE患儿血清中TNF-α、IL-6水平的变化,对了解HIE脑损伤程度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比色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同步测定创伤性休克患者43例(创伤性休克组)及正常对照30例(对照组)外周血中NO及VEGF含量。结果:(1)创伤性休克组血清NO及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2)NO及VEGF含量随休克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均<0.01),且因创伤性休克死亡者的NO及VEGF浓度明显高于存活者(P均<0.01);(3)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NO含量与VEG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1)。结论:NO和VEGF均参与了创伤性休克的发生发展病理过程,并与休克程度相关。检测NO及VEGF对判断创伤性休克的严重程度与估计其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法对小儿身长、体重的影响。方法:对出生后42d来我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小儿564例(分成3组:纯母乳喂养组280例,混合喂养组204例,人工喂养组80例)进行身长、体重的测量。结果:3组婴儿出生时体重与身长差异均无显著(P>0.05);生后42d纯母乳喂养组的身长、体重增长数均明显商于混合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P<0.01),温合喂养组42d时身长的增长数与人工喂养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但体重的增长数较人工喂养组增大(P<0.01)。结论:婴儿纯母乳喂养比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母乳喂养有利于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结构改变患者的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检测128例PTFv1负值增大的原发性高血压左心结构改变的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交以61例PTFv1正常者为对照。结果:PTFv1负值增大组:(1)单纯左心房内径增大者房性心律失常(AA)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组(78.4%vs47.8%P〈0.05);(2)单纯左心室肥厚者室性心律失常(VA)检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前后QT离散度(QTd)对预测恶性心律失常的意义。方法:经PTCA术冠心病患者44例,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及多支病变组(20例)。手术前、术后1 h、1 d、3 d、7 d分别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测量QTd。结果:单支病变组则术后1、3、7 d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多支病变组则术后1 h、1、3、7 d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5或0.01);术后7d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QTcd 60~70 ms时,预测恶性心律失常为4.5%;QTcd>70ms时预测率达50.0%;QTcd>80ms时预测率达90%。结论:冠心病患者QTd、QTcd值越大,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机率越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肿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用AD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48例皮肤鳞状细胞癌(SCC)、41例基底细胞癌(BCC)及15例角化棘皮瘤(KA)手术切除标本。结果:PCNA在S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DCC及KA(P<0.01)。但其在BCC与KA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PCNA在低分化S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者(P<O.01)。但其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NA在SCC、DCC及KA中的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其表达与SCC的分化程度有关。但与淋巴结转移似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发心律失常对心脏预后的影响。方法对86例DCM患者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ECG)、24h动态心电图(AECG)及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对患者的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房室大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并将患者分为存活组(66例)与死亡组(2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DCM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90.7%,以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为主。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大(P<0.01),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结论DCM患者多伴各种心律失常、心脏扩大等心脏结构与传导功能的改变,确诊时心功能多为Ⅲ~Ⅳ级,心力衰竭和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仍是DCM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糖屎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特点。方法:糖屎病患者650例,其中合并心衰者240例(心衰组),无心衰者410例(无心衰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特点及死亡情况。结果;心衰组患者的年龄大,病程长,合并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过性脑缺血、肾功能损害、微量白蛋白尿、周围血管病、血脂代谢紊乱、周围神经等疾病较多.与无心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而两组的空腹血糖差异无显著性(P〉0.05)。病死率心衰组显著高于无心衰组(23.3%vs11.5%,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心衰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无心衰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