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世界范围内,饲料霉变的现象都很严重,霉变饲料对畜禽养殖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粮食、饲料等农作物产品受霉菌污染,每年由于霉菌毒素造成的损失高迭6亿美元。本文简要综述了饲料霉变及其霉变饲料对猪只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3.
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常见的霉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镰刀菌属、麦角菌属的霉菌。在适宜条件下,这些霉菌就大量迅速繁殖,引起饲料及其原料的发热、发霉变质,影响饲料品质同时在饲料及原料中产生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煳曲霉毒素、呕吐霉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F-2霉素、麦角毒素等,对水生动物及其产品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霉变玉米对畜禽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变玉米不仅其营养价值降低,作饲料使用会对畜禽造成危害,使增重减慢,饲料转换率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已影响到人类食品的安全。笔者就玉米霉变对畜禽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生产中避免玉米霉变,发展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常见的霉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镰刀菌属、麦角菌属的霉菌。在适宜条件下,这些霉菌就大量迅速繁殖,引起饲料及其原料的发热、发霉变质,影响饲料品质,同时在饲料及原料中产生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霉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F-2霉素、麦角毒素等,对水生动物及其产品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7.
8.
饲料和饲料原料中常见的霉菌有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镰刀菌属、麦角菌属的霉菌。在适宜条件下,这些霉菌就大量迅速繁殖,引起饲料及其原料的发热、发霉变质,影响饲料品质,同时在饲料及原料中产生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烟曲霉毒素、呕吐霉素、赭曲霉毒素、T-2毒素、F-2霉素、麦角毒素等,对水生动物及其产品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养殖业生产中饲料发霉和霉菌毒素引起的动物中毒以及死亡所造成的危害仍然是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尤其是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夏秋季节气候炎热,降雨量多,高温潮湿的环境适合霉菌的生长繁殖,饲料原料在生长、收获和贮藏各个阶段都有可能感染霉菌,在饲料的加工调制、运输、销售等过程中也易被霉菌污染。霉菌产生的毒素对畜禽危害极大,造成畜禽生产性能下降、疾病易感性提高,并通过残留在动物食品中雨影响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11.
12.
猪肉脂肪含量和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养猪业中.如何能用较低的饲养成本饲养出肉品质较高的猪,一直是养猪业科研工作者着力解决的问题。而猪肉肌内脂肪含量和背膘厚度是评价猪肉品质的重要经济性状。本文就有关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猪肉脂肪含量和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养猪业中,如何能用较低的饲养成本饲养出肉品质较高的猪,一直是养猪业科研工作者着力解决的问题。而猪肉肌内脂肪含量和背膘厚度是评价猪肉品质的重要经济性状,本文就有关影响猪肌内脂肪含量、质量的因素进行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4.
85头长大阉割仔猪随机分成3组,第1组为对照组,第2组和第3组为试验组。分别用\"8800\"、\"华双三号\"和\"中双4号\"浓缩料配合成全价饲料,于44~95kg期间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从入试—4月龄左右的试验前期,第1组、第2组和第3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858.63±153.86)g、(934.41±150.20)g和(895.84±170.33)g;3组的饲料利用率分别为2.74、2.48和2.52。后期各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796±179)g,(685±139)g,(753±186)g;试验全期各组平均日增重(818±105)g、(793±91)g和(811±125)g;饲料利用率3.26、3.21和3.16。利用活体背膘测定仪Piglot105估测的瘦肉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表明利用双低菜粕生产的蛋白质浓缩料可以获得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16.
17.
猪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猪血红细胞精制SOD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精制猪血SOD分子量为31697.86,亚基分子量15848.9,SDS-PAGE为1个条带。DAGE电泳为4个条带。FPLC法测定SOD为单一的吸收峰,达均一纯度。人源、牛源、猪源SOD氨基酸序列比较,猪源与人源的SOD在一级结构中有27个氨基酸不同,占总数的17.6%;牛源与人源的SOD在一级结构中有28个氨基酸不同,占总数的18.3%;仅从SOD氨基酸排列的序列上看,猪源SOD较牛源SOD更接近人源SOD。 相似文献
18.
猪圆环病毒病是一种危害猪群的免疫抑制性疾病。近来我国各地猪场广泛发生该病,同时病猪容易继发和混合感染其他传染病已经成为猪病流行的重要特点,大大增加了确诊和治疗的难度,给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重庆地区某规模化养猪场的育肥猪发生的高热、呼吸困难、皮肤上有圆形或不规则黑色斑块状丘疹病例,进行临床诊断、病理剖解、实验室检查,初步确定该场本次爆发的疫病为猪圆环病毒-2型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全部猪只注射黄芪多糖,并使用强力霉素、贝尼尔、咪唑苯脲等药物辅助治疗,配合加强营养,猪场消毒,3d后猪只发病数量减少,10d后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北京市生猪养殖场(户)调研所得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从养殖场(户)的角度对2007年以来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实施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养殖场(户)对政策性生猪保险的评价普遍较好,影响养殖场(户)投保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政策性保险的认知,经营规模对投保没有显著影响;商品猪投保率相对种猪较差,影响商品猪投保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养殖场(户)对商品猪保险的评价。最后提出加强对政策性生猪保险、尤其是商品猪保险的宣传;适当提高商品猪保险金额,区别对待不同品系和代际的种猪,提供多样化的保险供给;鼓励小规模户和散养户加入生猪专业合作社,适当降低散养户投保的存栏量条件,提高小规模户和散养户的保险覆盖面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