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县大红袍花椒经过10几年的发展,规模、产业链也形成,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又带来一些新的问题,阻碍着花椒产业的发展,针对当前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坚定信心、科技支撑、持企业、品牌营销、政府扶持的策略,进一步做大做强花椒产业。  相似文献   

2.
高敏芳  王翡 《广西农业科学》2009,40(12):1627-1629
分析了创建韩城大红袍花椒品牌的必要性、优越条件以及韩城大红袍花椒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统一品牌思想认识,抓好品牌产业基础建设;推行花椒无公害生产技术,树立优质、安全的品牌形象;加强龙头企业和区域组织建设,提升产业组织化水平;完善花椒市场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挖掘文化内涵,拓展花椒产业链;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花椒生产的现代化水平等对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品种的自然分布、栽培历史、品种特征、发展现状。并针对品种选育和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何红中 《农业考古》2016,(4):232-238
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上创造并传承至今、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以"活态"形式存在的技术及附属活动,可分为土地利用、土壤耕作、栽培管理、生态优化和畜牧兽医渔业几种类型,内容包括遗留的农业制度与技术、系统产出结构和附属的宗教、民俗等文化活动,除具复合型、活态性和战略性特点以外,还拥有残存性、历史性、区域性、生态性和社会性。当前,有必要充分挖掘技术类农业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并从改变传统认知、加强科学研究、保证农民利益、建立补偿机制、严格遗产地评选标准、探索示范模式等方面推进保护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5.
京西稻是位于北京海淀的皇家推广种植的水稻景观生产系统。由于水资源日益短缺、农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京西稻几近消失。京西稻具有生态、文化、教育、科研等多种价值,但当前京西稻存在面积大幅减少、品牌建设滞后、经济导向过重等问题,应采取在核心地区恢复部分京西稻田,建设京西稻文化品牌,促进产学研融合发展等策略,推动京西稻生态、文化、教育、科研等价值的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农业生物是自然界生物的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保护农业生物就是保护生态环境。但多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日益增多,自然资源压力加重,除正常的生产建设外,还遭受人为的破坏,如烧山毁林、伐木取薪、偷捕乱采,造成不少农作物及其野生农业生物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  相似文献   

7.
8.
农业自然资源与生态保护,就是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农业生态平衡的综合措施,主要包括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和生态体系的建设。张春贤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新疆的发展要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重要理念,坚持把农业自然资源与生态资源保护作为新疆加快构建现代特色农牧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快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9.
农业水资源利用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养殖、旅游等功能,为我国国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引起河道阻隔、水沙情势变化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我们应在对此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社会各界以及政府各相关部门首先应树立科学发展观,遵守自然规律,在开发过程中不以牺牲环境利益为代价。本文将阐述农业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切实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积极保护有助于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环境协同发展.生态补偿制度能够切实解决利益分配的冲突这一根本问题,对遗产地农民因保护而投入的成本和减损的资源利益课以补偿,带动其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积极性,建立农业文化遗产的长效保护机制.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首先应明...  相似文献   

11.
马旭铭 《古今农业》2011,(3):107-113
韩国历史上曾长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孔孟之道、儒家思想是韩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韩国经过近现代几十年来的发展,目前经济已经迈入准发达国家的行列,但是韩国对传统文化的珍爱和保护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韩国传统文化保护机构设置、政策法规以及实施环节的具体措施都给我们诸多启示。韩国对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韩国国立民...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分析了农业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及历史价值的重要性,提出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健全管理和利用的体制机制、提升文化内涵,激发文化创造力等。以期为农业文化遗产历史价值的挖掘与保护提供建议和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在分析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时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国民经济发展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之间所存在的关系,通过建立农业功能演变的数学模型,期待找出农业功能从古代的多功能向单一功能转变的原因,并且结合中国国情,提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潘建华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7):127-130
阐述福建省永春县牛姆林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规划、健全机构、加强科研监测、开展科学研究、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开发生态旅游等保护与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业发展在通过科学技术进步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保留了杰出的农业景观,维持了可恢复的生态系统,传承了高价值的传统知识和文化活动,同时也保存了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为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多功能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昆虫多样性利用与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昆虫多样性的利用现状,分析了我国昆虫多样性研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昆虫多样性的基础研究;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合理使用农药,保护有益昆虫;合理利用昆虫资源;加强保护昆虫多样性的宣传教育等保护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涉及自然、人为及制度等方面,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生境丧失、生物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生物多样性保护应在制度方面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区制度和制定自然保护区法,建立外来物种管理法规体系,在保护中持续利用生物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与行动,以促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浅议农业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近年来引起全球关注的问题。农业文化遗产与其他人类文化遗产形式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和共同财富,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近年来,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农业文化逐渐萎缩,必须通过加强立法的手段加以保护。目前中国还没有关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专门性法律,当务之急是尽快制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政府的义务和职权,建立相应的保护制度,明确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建立登录制度,通过立法规范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我们所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苑利 《农业考古》2006,(6):168-175
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大致有大农业文化遗产概念和小农业文化遗产概念之分.前者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并传承、保存至今的农业生产经验和农业生活经验;后者仅指农业生产经验.古代祖先所创造的这些农业文化遗产,不但使中国社会在数千年中实现了超稳定发展,同时也基本上实现了对土地的永续利用.但随着化肥、农药等西方现代文明的进入,我们的土地仅在短短的30多年中,便已出现了硬化、板结、地力下降、酸碱度失衡、有毒物质超标等一系列问题,现代农业面临挑战.而我们所进行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际上就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将传统农业知识与经验系统地整理出来、传承下去,并为今后的农业文明发展提供一份参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在于:(一)对传统农业耕作技术与经验实施有效保护.(二)对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实施全面保护.(三)对传统农业生产制度实施有效保护.(四)对传统农耕信仰、民间文学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综合保护.(五)对当地特有农作物品种实施有效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对传统农业文化遗产要抱有一种更加宽容的态度.必须将“俗信“与“迷信“严格区分开来,只要利大于弊,我们都应予以保护.(二)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秉持大农业文化遗产概念更利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弘扬.(三)打破陈旧观念,彻底澄清传统文化落后现.应该说,在现代化问题重重的今天,强调天人合一,永续利用的传统农耕技术,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四)在创立地域文化品牌时,找出该地域的灵魂--地域标志性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五)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农业中保留下来的历史经验都是巧夺天工的,目前也大多是濒危的。我们所进行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是保护整个的农耕系统。农耕系统保住了,与之相伴的农业文化、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等就全都保住了。如果一个农耕系统丢失了,那就会丢失一大片。一个系统的丢失比一个生物物种的丢失更可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