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究感潮型分汊河道水动力变化规律,以长江澄通河段为对象,利用2004年洪季和2005年枯季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内部各水道两汊落、涨潮分流比随径潮强度的变化特征和机制。结果表明:同一径流流量下各水道两汊落、涨潮分流比随相对潮位的变化取决于潮流流速在两汊间的消长速度,同一相对潮位下各水道两汊落、涨潮分流比随径流流量的变化取决于不同径潮强度对比下落潮主流流路、沿岸节点挑流作用、涨潮水位和涨潮流速。  相似文献   

2.
弯曲分汊河道江心洲对横向环流分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长江中下游监利河段弯曲分汊情况拟定出概化模型,通过对江心洲从右到左的演变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在同级流量时,随着洲头及边滩的推移,江心洲对水流的作用:产生的横向环流和环流强度分布规律,环流的存在引起水流的循环和泥沙的横向搬运作用,对于弯曲型河段的造床过程起作用,为解决弯曲分汊河段浅滩的演变机理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力条件对丁坝附近污染扩散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含丁坝河流中水流流速、水位高度及河道底坡比等水力条件的变化会对丁坝周围水体中污染扩散过程产生较大影响。通过一系列改变水流流速、水位高度及水槽底坡比等水力条件的水槽试验,获得不同水力条件下丁坝附近水流流动特性及示踪剂质量浓度分布的变化规律:水流流速增大时,丁坝下游回流区的范围会变小但变化并不明显;水位升高时丁坝下游回流区范围仅随水位升高而变深,回流区长度和宽度没有明显变化;水槽底坡比改变对回流区范围的大小影响比较大,水槽底坡比越大丁坝所产生的回流区的范围也越变大。  相似文献   

4.
分汊型河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河流平面形态。当河道宽广时,河道行洪断面极有可能形成复式断面形态。存在江心洲的河道在演变过程中,洲头分流段水流运动往往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江心洲分流作用叠加复式断面滩槽交互作用,将共同对分流分沙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到整个河道形态的演变。为探究江心洲洲头水流运动特性对复式分汊河道演变的影响,设计了复式分汊河道的水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复式分汊河道中,江心洲前的单一复式段,垂线流速分布基本满足对数分布;分流段流速主要受分汊形态的影响;复式断面形态是分汊口主槽和滩地流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复式分汊河道的整治防护中,要着重关注江心洲洲头以及两侧的冲刷和两汊流速差异导致的淤积与冲刷;当流量增大到某一特定值时,复式分汊河道的断面形态可简化为简单的矩形河道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低比转速离心泵普遍应用于水利农业以及工业等领域之中,是一类小流量高扬程泵.我国河流普遍存在多泥沙现象,固相颗粒的存在会对离心泵过流部件造成很大影响.在固液两相条件下,设置分流叶片不仅可以提高离心泵性能,还能改善其内部流场使其运行更加稳定,输送两相介质的能力增强.当颗粒粒径在0.5 mm以内时,有分流叶片的低比转速离心泵...  相似文献   

6.
含丁坝河流中水流流速、水位高度及河道底坡比等水力条件的变化会对丁坝周围水体中污染扩散过程产生较大影响.通过一系列改变水流流速、水位高度及水槽底坡比等水力条件的水槽试验,获得不同水力条件下丁坝附近水流流动特性及示踪剂质量浓度分布的变化规律:水流流速增大时,丁坝下游回流区的范围会变小但变化并不明显;水位升高时丁坝下游回流区范围仅随水位升高而变深,回流区长度和宽度没有明显变化;水槽底坡比改变对回流区范围的大4、影响比较大,水槽底坡比越大丁坝所产生的回流区的范围也越变大.  相似文献   

7.
透水丁坝相较于传统丁坝,具有更加卓越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因此在绿色航道推广中得到重视,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比不同曲率河道内三维水流结构变化,进而为不同曲率河道治理提供依据。研究采用数值模拟与实测相结合的方式,对3种湍流模型进行比选和验证,Standard k-ε,RNG k-ε,Realizable k-ε三种湍流模型內岸模拟流速和实测流速相关性系数均低于外岸,RNG k-ε湍流模型实测流速和模拟流速相关性系数最高,最终采用RNG k-ε模型对90°和180°弯道模拟,并对三维流线,流速,床面剪切,水面线分析。结果显示丁坝下游回流区涡轴线受垂向和径向速度梯度影响出现不同程度倾斜,水流撞击2号丁坝在丁坝之间产生两个相反方向的涡,这将对透水丁坝群结构稳定形成威胁但同时也会防止大量泥沙在透水丁坝之间淤积,保证透水丁坝在使用过程中不至于丧失透水性。河道曲率增大导致强剪切层向內岸迁移,180°弯道内出现两个强剪切层,这将导致河床向阶梯型演化,对于曲率大而且狭窄的山区河道在布置透水丁坝后要对內岸侵蚀效果评估,防止强剪切层迁移对內岸构成威胁。水面线呈现内低外高的现象,且在x/L=0.48~0.5的...  相似文献   

8.
结合河工模型试验,对鸡鸦水道中沙环险段的整治及其资料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研究,为河道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整治工程于1993年实施,经过两年时间的检验,特别是1994年特大洪水的考验,效果显著,表明整治工程是成功的。研究成果在珠江三角洲河道整治工程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分流对弯道分流口门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弯道水流运动所涉及的物理量较多,边界条件复杂多变,采用 vof 和 k-ε粘度模型模拟各个工况下的弯道分流,并利用室内弯道分流水槽模型试验结果对数值模型进行验证,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增加模拟变量和工况,对影响分水口水力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流比和分流角度进行多组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分流比条件下,当分流角为30°和120°时的最大流速值较大。  相似文献   

10.
单排井柱桩透水丁坝的分水缓流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井柱桩透水丁坝的分水缓流作用效果,建立单排井柱桩透水丁坝运行时的水量平衡方程,导出了单排井柱桩透水丁坝上下游流速公式。以塔里木河三号口断面建单排井柱桩透水丁坝为例,计算单排井柱桩透水丁坝上下游流速值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井柱桩透水丁坝下游流速较上游流速显著降低,与实际效果相符。  相似文献   

11.
以某农村防洪工程为例,根据流域规划、工程现状、地形条件等因素,按照防洪标准,确定堤线布置形式。提出堤型方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合理堤型,即采用梯形断面均质土堤。  相似文献   

12.
感潮河流的入海口河段,因受海潮的影响,存在着海口淤沙被潮水带回河内淤积的情况。该现象加重了河口的淤积,影响了河口段的行洪能力,加上淤沙颗粒细小,清淤难度大,对河流的防洪管理极为不利。通过模型试验,提出了合理控制泥沙淤积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苗尾水电站为例,研究了截流过程中下游不同水位运用方式对导流洞水位流量的影响。试验表明,下游水位高,会影响导流洞进口水位和出流状况,并且龙口流速和单宽功率较低。并且水位越高,对导截流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4.
长江干堤双透水堤基渗流稳定有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饱和稳定渗流理论,对长江干堤典型的双透水堤基天然状态、采取水平防渗措施、采取垂直防渗措施的渗流场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根据各计算工况下的总压力水头、渗透流速和水力梯度等值线图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这种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堤坝渗流稳定性,研究发现单一渗流控制措施很难彻底解决所有渗流稳定问题,并最终确定垂直防渗措施为单一防渗措施条件下控制效果最好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综合防渗措施,并用数值方法检验了其合理性,经分析其渗流场,发现采取垂直措施、堤后戗台和沙壤土堤后盖重等措施所有渗流不稳定的因素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长距离调水工程投资大、影响范围广、地质情况多样、风险因素众多、工程结构十分复杂.这些特点意味着对此类工程进行风险评价研究的必要性.建立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运行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毕达哥拉斯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指标的概率、严重程度的权重,构建了结合Fine Kinney评价方法和模糊推理系统的风险评价模型.最后选取南...  相似文献   

16.
基于苏北平原河网水文地理特性,建立了污染负荷控制的计算模型,对江水东引清水通道涉及区域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并结合排污量计算出河道污染物削减量或剩余环境容量,在此基础上进行污染负荷控制措施的研究。结果表明:江水东引清水通道沿线主要河段的水质一般情况下能满足要求,但也应注意到点源污染相对较集中,这会造成支流某些纳污河段容易出现水质超标,而利用清水通道加大调水量可以改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7.
宁夏扬黄新灌区春小麦节水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春小麦是扬黄新灌区主要农作物。春小麦生长期3月中旬至7月中旬自然降水量只有80 ̄100mm,蒸发量大,只有通过灌溉来补充水分才能保证春小麦的正常生长。在当前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如何灌溉才能达到节水、高产,稳产的目的,是扬黄新灌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试验资料,分析了土壤水分对春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灌溉方案。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深层搅拌桩在堤防修复工程中的应用。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立处理区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其渗流性态和稳定特性。结果表明,深层搅拌桩应用于堤防修复中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变化对小开河引黄灌区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灌区通过农田水利体系把灌区范围沟通成为一个整体, 在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相互交叉融合作用下,使灌区生态系统有了良好的发展和演变。通过对小开河引黄灌区建设前后水资源条件的变化分析,探讨了水资源对灌区生态系统的结构变化及系统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灌区建设和水资源条件的改善与控制,会增加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层次性和复杂性,使生态经济系统日趋稳定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平原河网区改善水环境引水配水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水配水已成为当前改善平原河网区水环境状况的重要技术手段,而科学合理的引水配水方案无疑是提高水环境改善效果的重要依托。其设计原则、引水方式、配水方式以及相应流量的确定是整个引水配水方案设计的关键,而根据不同边界条件与不同流量状况确立的"间断引水"与"连续引水"、"同时配水"与"轮流配水"则较好地解决了引水配水方案设计与调度管理中的技术问题,其出发点在于最大限度地改善河网的水力条件,并以水力条件的改善促进河网水环境状况的日渐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