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播种深度对谷子出苗率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谷子的适宜播种深度,观察不同谷子品种对不同播种深度的耐深播差异。笔者调查了在2cm、5cm、8cm三种播种深度,对晋谷21号、长谷1501和长生07号三个品种出苗率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深度增加各品种的出苗率均呈下降趋势;在8cm播深时,长谷1501比较其他两个品种出苗率高。三个谷子品种,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慢-快-慢”的模式,其高峰期均在灌浆期;8cm播深时干物质量都要比在2cm和5cm时的要低,但在此播深时长谷1501比较其他两个品种干物质积累量较好,且8cm播深时长谷1501经济系数更有优势。从出苗率、干物质积累量和经济系数的结果可推测得知:谷子最适宜种植深度在2-5cm之间,长谷1501较其他两个品种更耐深播;播种深度对出苗率及干物质积累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牡丹种子育苗效率,为牡丹种苗繁育提供技术支持。设置不同播期、播量和播深处理,研究其对牡丹种子萌发和苗体发育状况的影响。从2016年9月5日至12月4日,每隔7 d设置1个播期;播量分别设为125万、167万、250万、333万、500万粒/hm~2;播深分别设为2、4、6、8、10 cm。观测牡丹种子萌发状况,测定苗高、叶面积和生物量等指标。结果表明,9月5日播种的牡丹幼苗出苗率和保苗率最高,分别为87. 0%和82. 1%,10月9日以后,随着播期的推迟,牡丹种子出苗率迅速下降,11月6日后不能正常萌发出苗,牡丹种子播种的临界期为10月19日。在行距20 cm条件下,250万粒/hm~2播量播种的牡丹幼苗苗高和总生物量显著提高。播深在4、6 cm时,牡丹种子播种出苗率、苗高和生物量较高;播深为2 cm、10 cm时,出苗率、苗高、茎粗、根粗均显著降低。在本试验生态条件下,建议牡丹种子育苗的最适播期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最适播量为250万粒/hm~2,最适播深为4~6 cm。  相似文献   

3.
正黑花生近年来市场比价好,种植户逐渐增加,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黑花生种植的窍门。1.适时播种。选择pH值5.5~7.2、土层深、耕层活、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当5厘米土温稳定在15℃以上时即可播种。种植时可选用条播或者穴播。春季播种密度一般比夏季播种的要大。2.种子处理。播前用新高脂膜拌种。可保温、保湿、吸胀,提高种子发  相似文献   

4.
以冀东地区花生主栽品种唐8252为供试品种,分6期在冀东地区进行平作栽培,研究不同播期对唐8252的各生育阶段、植株性状、产量构成因素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的推迟,出苗率逐渐提高,而生育期及其各生育阶段却随之缩短;花生的主茎高随播期的推迟而变矮;花生的结果枝数和单株结果数,5月3日前播种的相对较多;花生的百果重和百仁重随播期的推迟,而逐渐降低;出仁率则为5月8日前播种的相对较高;产量则是4月28日到5月8日之间播种的较高。研究表明,选用花生品种唐8252在冀东地区平作栽培时,于5月3日播种,最有利于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5.
甜菜播种时混播蔬菜籽或混播小油葵籽,将拌药后的甜菜籽和蔬菜籽、小油葵籽混合播种,利用蔬菜和小油葵幼苗顶土能力强的特点,使甜菜顺利出土,从而提高甜菜出苗率,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具体播种方法:每1.5~2公斤甜菜种子混合100克小油葵籽和蔬菜籽,进行穴播.此方法保苗率可达98.88%,提高保苗率18%,增产21%.在甜菜播种后易板结的地块上应用此方法,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高油酸花生品种潍花25和普通花生品种花育25为供试材料,各设置4个播期(5月2日、5月9日、5月16日、5月23日),研究不同播期对高油酸花生生育时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确定烟台市自然条件下高油酸花生的最适宜播期,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烟台市高油酸花生适宜播期在5月9-16日,且应在适宜播期内适当晚播。播种过早,花生出苗期延长、出苗率低,不利于花生个体健壮生长;播种过晚,花生生育进程加快,结荚—成熟期缩短,不利于荚果发育,产量显著降低。若在适宜播期内因干旱等原因不能如期播种,应设法造墒播种。  相似文献   

7.
1 玉米晒种晒种可在播前4-5天进行,选择晴好天气,连续晒2-3天。晒种可增强种皮的通透性和淀粉酶的活性,同时又能降低水份,使种子干燥一致,播种后吸水均匀,出苗齐,据试验证明,晒种可提高种子发芽率5-8%左右,出苗率增多10%左右,早熟2-3天,增产5.7%。2 花生晒种因花生种子直接曝晒极易使种  相似文献   

8.
以丰花1号、白沙1016两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采取3、6、9 cm三个播种深度种植,通过记载从播种到全苗的5 cm地温,研究不同播种深度对花生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播种深度条件下,小花生品种白沙1016出苗所需有效积温小于大花生品种丰花1号。但是通过三个播种深度与出苗所需有效积温之间建立的生长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播种深度的增加两个品种出苗所需要的有效积温逐渐接近。丰花1号播种深度与有效积温关系的方程为:Y=153.01e0.0474x,白沙1016播种深度与有效积温关系的方程为:Y=126.38e0.0612x。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水稻覆膜直播栽培技术体系,解决一播全苗问题,对种子不同处理和播后是否盖籽对一播全苗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芽至破胸露白处理的出苗率最高,达97.2%,分别比不催芽、催半谷芽长处理高2.8、6.2个百分点;单产也以催芽至破胸露白处理的最高,分别比不催芽、催半谷芽长处理高7%、4.6%;播种后用腐殖质盖籽的出苗率达96.8%,比不盖籽的高9.6个百分点,其单产也比不盖籽的增产15.5%。  相似文献   

10.
优质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科学选用品种播前晒种,适时剥壳播种前带壳晒种l~2天,最好在土晒场上晒,以免高温损伤种子。在剥壳前应进行发芽试验,以测定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应在播种前l~2天剥壳,随剥随播,避免过早剥壳使种子吸水受潮、病菌感染或机械损伤。剥壳后应把杂种、秕粒、小粒、破种粒、感染病虫害和有霉变特征的种子拣出,特别要拣出种皮有局部脱落或子叶轻度受损伤的种子。2适时播种应根据品种特性和我县气候变化规律来确定适宜的播期。在适期播种范围内早播,对充分利用有效积温条件提高成果率,具有重要意义。我县  相似文献   

11.
季春梅 《农家致富》2013,(11):28-29
2.播种时间大、中粒花生品种要求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8℃才可播种(大、中粒品种的发芽地温是15℃)。播种过早,因温度较低,出苗期加长,易造成烂种缺苗;同时使花期提前和拉长,结果分散、伏果和烂果数增多。夏花生生育期短,必须尽可能提早播种,延长其生育期。3.播种密度合理的密植应根据品种、土壤肥力、播期的不同而定。夏播或瘠薄地块,每  相似文献   

12.
大豆栽培管理中,合理灌水才能保证出苗整齐健壮。大豆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5~25℃,下限温度为6℃。播种后若土温低,土中含水量过多,氧气少,容易引起烂种。2~3月是早春大豆的播  相似文献   

13.
<正>1采用抗旱、耐瘠、高产优良品种1.1品种实现沙薄地地膜花生增产,应采用"冀花4"、"冀花5"、"冀花6"、"潍花8"等优良品种,特别是含油高、增产潜力大的"冀花5"、"冀花6"等大果型品种。1.2种子处理播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去掉杂籽、秕籽、小籽。每20kg种子用2.5%适乐时20ml拌种(或50%多菌灵100g)  相似文献   

14.
以山花9号和山花8号花生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对花生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两品种的最佳播期为5月5日,此时播种荚果与籽仁产量均最高。各地种植花生品种不同,最佳播期各异,应对其进行播期试验,找出相应的最佳播期和种植方式,这对提高花生产量及农民收益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小麦单产水平提升中的制约要素,主要有二大方面:一是小麦倒伏问题,二是肥水运筹问题。一、防倒伏1.品种选择选用丰产性较好的抗倒伏品种,茎基4节粗度要求大于3毫米,目前焉耆县主栽品种为新春17号和新春20号。2.适度深播在低产向中产提升过程中,提倡顶凌播种,要求浅播,浅播种子出土过程中消耗养分小,易育壮苗,但浅播小麦密集节易伸长,造成倒伏,严重制约产量提升。因此,改用适度深播,播深在2~4厘米,可有效控制密集节的伸长和植株高度。  相似文献   

16.
<正>(三)精细播种机器播种质量高高产花生必须苗全、苗齐、苗壮。出苗率应占播种粒数的99%以上,实收株数应达98%以上。作物群体数量的高低是作物高产的基础,因此高产花生要求花生种子质量高,播种机械要不漏播、不重播、排种均匀、播深一致,播种深度控制在3~5厘米,播种后镇压及时喷施除草剂,起垄质量要高。高效施肥技术研制肥量精准控制、分层分散施肥的花生联合播种机和配套精  相似文献   

17.
1播种 依据我县气候特点,适播期为7月25日至8月10日,播前除去秕、小种子,要搓去种子生的刺毛,以利吸水和播种均匀,为加快出苗司将搓毛后的种了在40℃的温水中浸种2h,捞出洗净后用纱布包好,放在20~25℃条件下催芽,2~3d后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相似文献   

18.
一、品种选择和播种
  花生要高产,选种是关键。优良品种对花生的增产作用很大,在中上等地力的田块上,宜选用生产潜力大、生育期长、高产优质的中熟多粒型花生良种,如源花8号、潍花6号、鲁花14、丰花1号等。一般情况下,株数是决定产量的主导因素,主要受播种量、出苗率和成株率的影响。目前一般采用行距大于株距的播种方式,行距25~30厘米,株距15~20厘米。根据我市条件,大田播种密度为16.5万株/公顷,每穴2粒。如果下种量过大,叶面积系数会过大,下部叶片因光合作用弱易发黄脱落,顶端优势强,果针不易下扎,开花数、结实率、饱果率依次降低,根和根瘤数减少,产量降低。播种深度应掌握“干不种深,湿不种浅,深浅一致”的原则,以5厘米为宜,最深不超过8厘米,最浅不少于3厘米。过深氧气少,过浅易落干,过深过浅均不利于发芽出苗,影响第1侧枝生长,因为花生最早结果的是侧枝,过深子叶不出土,结果推迟,直接影响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不同墒情和播深对小麦出苗及冬前苗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小麦足墒播种和欠墒播后浇水两种处理下不同播深对小麦出苗和冬前苗情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足墒播种播深5 cm的出苗率和冬前苗情最好,播深增加或减少其出苗率和苗情都不同程度地降低;小麦欠墒播后浇水,播深3 cm的出苗率和冬前苗情最好,播深增加出苗率和苗情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完善彭阳县冬小麦北移区栽培技术体系而进行的 2、4、6、8、10 cm5个播种深度试验结果表明 ,该区冬小麦适宜播深在 4~ 8cm,其中以 6 cm播深的冬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