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藻在生产各种生物质的同时也具有环境清洁的功能,因为微藻的生长可以处理废水和废气,利用微藻可以有效的去除废水中的氮、磷、重金属元素等物质,废水中的营养成分组成会显著的影响微藻的生长和微藻生物质的产量。该文综述了微藻在养猪场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具体应用领域包括微藻的环境清洁功能、用于微藻培养的废水等。  相似文献   

2.
微藻用于处理养猪场废水并同时生产可再生能源微藻生物质,由此实现养猪场废水的生物资源化修复。同时利用2种不同微藻即小球藻和莱茵衣藻,处于不同温度环境(15 ℃或25 ℃)条件下,对具有不同起始氨氮浓度(NH4+-N 浓度分别为100 mgL-1或250 mgL-1)的养猪场废水处理效果观察,分别测定处理后养猪场废水中COD去除能力和微藻生物质累积能力。结果显示,小球藻和莱茵衣藻混合微藻在较高的养猪场废水起始氨氮浓度和较适宜生长条件下(25 ℃)具有较高效率的废水处理能力和生物质累积能力。  相似文献   

3.
选用FACHB-8和FACHB-2104为试验藻种,利用人工气候培养箱,在废水添加量为10%时,对比微藻在不同光照周期生长情况及对培养液中污染物去除情况.结果表明,秸秆过滤后废水培养微藻表现优于过滤前,过滤组微藻生长速率更快,且添加过滤后废水试验组氨氮、总氮、总磷、COD去除率均优于未过滤组.在光照周期24 h:0 h...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养殖废水-微藻培育耦合体系,通过优化莱茵衣藻的生长条件,以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养殖废水。【方法】通过调控养殖废水中氮磷营养盐的浓度,探讨莱茵衣藻生物量和比生长速率的变化规律,跟踪监测养殖废水中氨氮、总氮、总磷和pH值的变化情况,以获得养殖废水-莱茵衣藻培育耦合体系的最佳工作策略。【结果】将养殖废水稀释至30%并灭菌处理后,莱茵衣藻能够充分利用其中的氮磷营养盐生长,并能获得高达899.08 mg/L的生物量;莱茵衣藻的最适pH环境为8.5~9.5,养殖废水的初始pH值(8.86)在其最适范围内,故养殖废水-莱茵衣藻培育耦合体系中的pH值无须调节;经过培育莱茵衣藻后,养殖废水中的氨氮、总氮、总磷去除率分别可达到48.76%、54.39%、93.2%,出水水质TP低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结论】本研究能够为养殖废水处理和微藻经济化提供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
养殖废水具有常规污染物浓度高,含有重金属、抗生素、激素等多种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特点,在养殖废水污染物净化方面,微藻转化技术展现出了巨大潜力。为探究微藻处理养殖废水的效果、机制机理、影响因素等,本文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总结了微藻对养殖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去除机制,分析了微藻处理养殖废水效果的不同影响因素,并重点讨论了不同处理工艺中微藻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微藻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和同化作用去除养殖废水中碳、氮、磷等常规污染物,并可以通过系列生物学过程去除重金属、抗生素、悬浮物、激素、致病菌等,同时,微藻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受藻种类型、接种浓度、温度、光照、废水性质的影响,多藻协同、固定化处理均可提升微藻的去除能力,而藻菌共生技术能使微藻和细菌互利共生,达到更高效去除污染物的目的。综上,微藻在养殖废水处理中潜力较大,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应考虑其最佳环境条件及适宜的处理工艺,以构建高效微藻养殖废水净化系统。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微藻对天然橡胶加工废水处理的可行性,笔者进行了念珠藻(Nostoc sp.)、鱼腥藻(Anabaena sp.)、鞘丝藻(Lyngbya sp.)和小球藻(Chlorella sp.)在天然橡胶加工废水中的适应性试验,检测了小球藻对不同处理阶段的天然橡胶加工废水的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效果;检测了废水培养小球藻至对数期后添加营养液后藻种密度、pH及导电率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藻种中,小球藻在天然橡胶加工废水中的适应性最强。废水中TN,TP,COD浓度越高,微藻对其去除效果越好。去除效果依次为废水原液>厌氧发酵废水>处理后废水。小球藻可以高效去除天然橡胶加工废水中的TN,TP,COD,对橡胶加工废水原液TN,TP,COD去除率分别为89.21%%, 70.00%, 49.33%。利用天然橡胶加工废水培养小球藻至对数期后添加营养液可以有效延长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7.
养猪废水中丰富的氨氮可为微藻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但是高质量浓度的氨氮会抑制微藻生长。以近具刺链带藻为对象,考查微藻在不同质量浓度的氨氮废水中的生长情况,同时探讨曝二氧化碳气体对微藻在高氨氮废水中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氨氮的质量浓度为350~900 mg·L-1时,近具刺链带藻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培养7 d后,各处理微藻的生物量仅增加0.08~0.13 g·L-1。对不同质量浓度的氨氮废水进行曝二氧化碳气体处理后,微藻的生长情况明显改善,各处理的生物量增加了0.32~0.47 g·L-1。未曝气处理的废水pH值呈下降趋势,7 d后下降了约0.50;而曝气条件下废水的pH值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第1天到第2天上升了约1.50,从第2天开始至第7天,下降了约0.40。试验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在3.76%~20.10%。研究结果证实,过高质量浓度的氨氮确实会抑制微藻的生长,但通过曝二氧化碳气体的形式可以改善微藻在高质量浓度氨氮废水中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畜禽养殖废水排放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瓶颈之一。基于微藻培养的废水处理技术不仅能够解决畜禽养殖业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变废为宝,利用废水中的营养元素生产高附加值的生物质产品,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简要概述微藻对畜禽养殖废水中碳、氮、磷、抗生素、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机理,重点综述了微藻藻种、废水预处理方式、培养条件、培养系统类型、藻-菌共生系统等因素对微藻净化畜禽养殖废水的影响及其存在的问题。未来的研究中,应注重高效藻种的筛选和开发力度,力争筛选出更多具有应用潜力的藻种,丰富微藻种质资源库;应针对不同类型废水开发出对应的复合藻-菌剂产品;应注重微藻下游产品开发,实现畜禽养殖废水到生物质产品的转变,形成绿色循环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已造成严重的废水污染,本研究拟建立微藻净化畜禽废水技术体系,以期有效脱氮除磷和同时获得大量高脂含量的微藻生物质。[方法]通过检测一养鸡场废水中氮磷等污染成分,并以其为研究对象,选用埃氏小球藻(Chlorella emersonii)为试材,系统分析该微藻在不同稀释倍数的鸡场废水中的生长表型、脱氮除磷效率及油脂产率。[结果]在鸡场废水原液及2倍稀释液中,埃氏小球藻的生长均受到了显著抑制(P0.05),除氮率和油脂产率均较低;在高稀释倍数(≥4倍)的废水中,微藻生长迅速,并且氮磷去除率高达80.3%和75.0%;藻细胞油脂含量随废水稀释倍数的增加而增加,最高达34.6%。[结论]在鸡场废水原液和低倍稀释的废水中,埃氏小球藻生长受阻;在稀释4倍以上的废水中,藻细胞生长良好、脱氮除磷效率和油脂产率均较高。利用微藻处理鸡场废水,既可高效去污,又可获得富油的微藻生物质。这为后续建立基于微藻净化畜禽废水联产生物柴油等高值微藻产品的生产工艺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0.
唐世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943-3943,3973
利用二氧化氯对苯酚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二氧化氯的加入量、废水pH值、处理温度等因素对苯酚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试验获得苯酚废水处理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1.
人工构建藻-菌系统,探讨培养系统密闭情况及搅拌速率、藻-菌初始接种比例和废水有机负荷对系统中微藻生长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搅拌速率、藻-菌初始接种比例和废水有机负荷3个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系统密闭情况及搅拌速率、藻-菌初始接种比例和废水有机负荷均显著影响系统中微藻的生长,其中培养系统敞开更有利于微藻的生长。经响应面优化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搅拌速率1 574.29 r/min,菌-藻接种比例150∶1,有机负荷(以化学需氧量计)3 676.02 mg/L。在此条件下培养7 d后,微藻的生物量为5.68 g/L,与理论预测值(5.69 g/L)基本吻合。本研究结果可为提高藻-菌系统对废水的资源化利用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2株分离自海南海域的微藻——双眉藻(Amphora sp.BQW)和等鞭金藻(Isochrysis sp.HN)分别处理幼虾养殖废水。结果表明,双眉藻和等鞭金藻均能在幼虾养殖废水中生长,相对生长速率分别是0.168和0.05。培养8 d后,等鞭金藻和双眉藻对幼虾养殖废水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0.9%和70.9%,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1.0%和28.7%,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2.0%和85.7%,亚硝酸盐氮无显著差异,而氨氮含量则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3.
微藻是一类重要的光合微生物,固碳能力强,生长速率快和生活周期短,在全球能量转化和碳循环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微藻资源和微藻生物技术已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业、水产养殖业、医药与美容业、废水处理环保业、生物能源业、生物化工和生物制造业等领域。本文围绕"微藻生物技术助力功能农业"这一主题,重点论述微藻生物技术、微藻资源综合开发和微藻产业的发展,及其在解决全球能源保障、环境保护、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应用。同时,提出和讨论微藻生物技术产业化推动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功能农业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薯类淀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浓度有机废水不仅严重污染环境,还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对薯类淀粉废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絮凝沉淀法、生物处理法及土地处理法在薯类淀粉废水处理方面的发展和运用,及薯类淀粉废水处理资源化利用的途径。指出回收、利用废水中的有效成分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可有效降低废水污染负荷,减轻后续处理的压力。参48  相似文献   

15.
以产油藻类栅藻、小球藻为研究对象,通过贴壁方式考查微藻处理养猪沼液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栅藻、小球藻均能在沼液中较好生长,其生物产率分别是6.26、6.08 g·m~(-2)·d~(-1),与在正常培养基上(BG11)相当。栅藻、小球藻在沼液中培养,藻细胞油脂积累分别占细胞干重的34.6%和31.4%,与正常培养基相差不大。栅藻、小球藻均能较好净化废水中主要污染指标氨氮(NH_3-N)、总磷(TP)及化学需氧量(COD),栅藻的去除率分别是96.59%、74.52%和72.47%,小球藻去除率分别是94.90%、73.55%和71.40%。本研究将产油微藻培养和养猪沼液废水处理相结合,研究结果可为藻类生物燃料生产及沼液废水资源化利用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养猪废水厌氧消化液培养微藻是一项极具潜力的污水资源化技术,如何强化微藻产量是该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在利用养猪废水厌氧消化液培养微藻时,通过投加活性污泥,构成藻菌共生体系,并对关键工艺参数(藻菌比例、微藻接种浓度以及光照周期)进行优化,分析藻菌共生系统培养微藻以及回收氮磷的适宜条件和相关机理。结果表明,在适宜的藻菌比(1∶0.2)条件下,藻菌共生系统有利于提高微藻生长量以及氮磷的回收效率。在优化的接种浓度和光照条件下,进一步运行藻菌共生反应器和微藻纯培养反应器,前者有利于提供微藻生长的碳源,维持体系的酸碱环境,从而提高微藻的生长限值,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 d时,可收获更多的微藻生物质(0.16 g·L~(-1)·d~(-1)),相对于微藻纯培养反应器提高了117%。延长HRT至12 d,微藻呈现二次生长,并且具有较好的污染物去除率。  相似文献   

17.
宋凤敏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4):2908-2913,2925
分析了皂素生产中废水的污染现状及污染特点,对皂素废水的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以及皂素的清洁生产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几个方面的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皂素生产中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废水处理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f/2培养基为对照,采用不同浓度海水养殖废水培养盐藻,研究其对废水的净化作用。结果表明,盐藻在海水养殖废水中能正常生长,利用海水养殖废水培养盐藻是可行的,采用不同体积分数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盐藻,盐藻生长差异显著,生长情况好坏顺序为f/2、100%、10%、25%、50%、75%、90%、0%(纯海水),培养后废水水体中氨态氮基本上检测不到,10%海水养殖废水处理的硝酸盐和磷酸盐去除率均最低,相对较低体积分数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对硝酸盐的去除率较高,而相对较高体积分数的海水养殖废水处理对磷酸盐的去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姗镒  朱海峰  陈金发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845-4847,4870
根据近几年来国内外报道的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技术的相关文献,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文献分析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技术的进展,对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处理技术中的物化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三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微藻物质的价值性应用与经济性推广一直备受诸多学者关注。本文通过对微藻对黄瓜生长及土壤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对微藻经过处理加工后形成的液体肥作用给予明确,并通过试验观察、记录分析等形式,明确微藻促进生长改善土壤环境的优势效果,并对未来研究及体系建设进行针对展望,实现微藻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