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明确一次采薹后追加尿素对邡油777二次采薹和采薹后油菜籽产量的影响,研究一次采薹后,667 m2追施5 kg尿素和不追施尿素2个处理对邡油777采薹产量和油菜籽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后追施尿素,邡油777有效分枝数明显增加,二次菜薹产量、油菜籽产量明显提高,667 m2经济效益增加336.05元.该结论为邡油777作为菜油两用品种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优质油菜"一菜两用"试验小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了解优质油菜的摘薹性能,掌握优质油菜摘薹后产量性状的变化,探索其关键栽培技术,武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新洲区、黄陂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2-2003年安排了优质油菜"一菜两用"品种比较试验,中双9号"一菜两用"移栽密度试验、不同摘薹高度试验、不同薹肥施用量试验.2003年在新洲辛冲镇双桥村成功兴办了优质油菜"一菜两用"千亩示范片,在武汉乃至湖北省引起强烈反响.优质油菜"一菜两用"配套技术是既可摘菜薹上市,又收油菜籽的一项新技术,是优质油菜综合利用与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现就两年来对优质油菜"一菜两用"配套技术研究情况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采薹次数对汉油6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设置不同的采薹次数,比较分析了各处理菜薹经济性状、生育期、菜薹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采薹后,汉油6号分枝数增多,籽粒成熟期推迟,采摘1次菜薹产量最高,且不影响油菜籽产量,经济效益最高,为1 864.41元/667 m2,该结论为汉油6号作为油蔬两用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刘丽 《西南园艺》2011,(Z1):62-65
应用正交试验从移栽叶龄、种植密度、薹肥施用量、摘薹高度等4个方面对双低油菜"渝油21号"油蔬双收的油菜籽产量、油菜薹产量、产值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移栽叶龄35d、种植密度9000株、薹肥施用量4kg、摘薹高度15cm是双低油菜"渝油21号"油蔬双收的最佳栽培组合,油菜籽667m2产量达136.67kg、油菜薹667m2产量达541.67kg,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667m2产值最大达1201.67元。  相似文献   

5.
摘要:宜油薹1号和宜油薹2号是宜春市科学院选育的富硒早熟菜薹专用型油菜新品种,均具有成熟早、抗病性好、风味佳、商品性好、硒含量高等特点;其中,宜油薹1号播种50 d左右即可采摘菜薹上市,每667 m2产量700 kg左右,硒含量达到0.014 mg/kg以上;宜油薹2号播种65 d左右可以采摘油菜薹上市,每667 m2产量800 kg左右,硒含量达到0.018 mg/kg以上。宜油薹1号和宜油薹2号均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多茎菜用油菜组合对油菜薹产量的影响,以11个不同程度的多主茎组合为供材,以单茎品种2098为对照,分别于2020年1月7日、2月15日、3月1日和3月12日各采薹1次,每次采薹均进行测产。试验结果表明,一季4次采薹,菜薹产量最高的为2087,产量达到1 740.68 kg/667 m~2,比对照显著增产62.84%;11个多茎菜薹组合菜薹产量均高于对照,增幅在2.84%~62.84%,多茎率与菜薹产量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多茎新材料与新组合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和较大的发展空间;采薹总产量与每次采薹产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且与第1次和第2次采薹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说明第1次和第2次采薹产量对采薹总产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采摘菜薹对油菜籽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采摘油菜薹4200kg/hm^2时,油菜籽产量没有显著下降,经济收益增加12452元/hm^2;摘薹后追施油菜专用肥150kg/hm^2,油菜籽产量比不摘薹、摘薹不追肥分别增加8.1%、9.2%,收益分别增加12884、432元/hm^2。摘薹明显推迟油菜花期和延长生育期,摘薹不追肥和追肥比不摘薹的成熟期分别延长7、9d,但不影响油稻轮作制中水稻的正常生产。研究结果说明,油菜适当摘薹不会对油菜籽产量产生负面影响,是增加油菜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摘薹后追施一定量的肥料具有提高油菜籽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安康市油菜新品种不同产品聚硒能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陕西省安康市种植的优质富硒"油蔬两用"油菜品种,2019-2020年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联合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汉阴县实施了富硒油菜不同产品聚硒能力试验,综合比较分析4个参试油菜品种菜薹、菜籽、菜粕总硒含量和菜薹、菜籽产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中油杂19、陕油28菜薹硒含量达到陕西地方标准,而且...  相似文献   

9.
汤兰 《西南园艺》2014,(4):20-21,27
2013年,在重庆市垫江县开展了双低油菜品种对比及“一种双收”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一种双收”对油菜产量影响不大,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摘薹的8个处理除鼎油杂3号以外,其余7个品种均比对照油研10号收益高,其中先油188收益最高,折合每hm^2收益21378.0元。在具体操作中,“一种双收”应选用冬性较弱,抗病虫,生育期中熟偏早,苗薹期营养生长旺,易早发,摘薹后再生能力和恢复能力强,菜薹食用无苦涩味、营养价值高,油菜籽产量高的油薹兼用型“双低”优质油菜良种;增施薹肥,促分枝早生快发;适时适度摘薹,当菜薹抽出20~25cm高度摘薹10~15cm,基部留足10cm以上以便分枝,早抽薹的早摘,迟抽薹的迟摘,切忌大小薹一起摘而影响菜薹和油菜籽产量。  相似文献   

10.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且是产油量最高的经济作物之一[1].近几年随着农村劳动力成本增长、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及进口油料的冲击,油菜生产效益低,直接影响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2].油菜两用油菜品种是指在油菜蕾薹期采摘主薹或者侧薹作为蔬菜,油菜籽成熟后收籽榨油的油菜品种,既可有效提高菜籽产量,又增加蔬菜经济收益.油菜两用品种应具备感温性弱、生物产量高、口感佳、品质好等特点,推广油菜两用油菜品种,可显著提高种植油菜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适宜摘薹时期、合适的摘薹高度和合理摘薹可增加籽粒产量[3~5].近年来,广西地区多个科研团队对油菜进行引种试验,筛选出德油早一号、早熟 6号、FD105和黔杂 J102等适宜在广西地区栽培的油菜品种,对广西油菜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6~10].但是,有关广西地区油菜两用品种栽培技术的研究鲜有报道.笔者通过引进油菜两用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总结出油菜两用油菜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优质油菜两用新品种在广西地区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枝江市移栽种植模式下油菜的菜薹产量、鲜饲料产量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4个菜用油菜品种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狮山2017和大地95的抽薹期分别比华油杂62早25、12 d,而富硒品种中油高硒1号抽薹期比华油杂62晚22 d;专用菜用品种狮山2017和大地95产量较高,分别为1371.3、1284.1 kg/667 m2,菜薹产量随抽薹期的延迟而降低;中油高硒1号的效益最高,为7447.0元/667 m2,大地95和狮山2017的效益分别为4407.5、4604.6元/667 m2.  相似文献   

12.
普通油莱只收获油菜籽,而双低油莱通过油蔬两用栽培,在保证油菜籽产量基本不减或略有增产的同时,增收一季油菜薹,从而大幅度提高油莱种植效益,该技术在浙江、湖北等省推广应用已有相当规模。据笔者研究,甘蓝型双低油菜薹与重庆市民常食的白菜型红莱薹相比,可溶性总糖、粗纤维等营养指标相当,而Vc、钙、硒、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别高出85.6%、35.1%、31.4%、10.8%,营养十分丰富。双低油莱薹是在低温环境条件下10余天时间里迅速抽出的,是无公害的绿色蔬菜,它既可上市鲜销,也可加工成脱水蔬菜。在重庆地区进行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在保证油菜籽产量的前提下,一般每667m^2可在春节前采收鲜菜薹150kg以上,增纯收入100元以上,增收效果十分显著。本文介绍了在重庆市自然生产条件下,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双低甘蓝型油菜既是油料作物又是蔬菜作物,薹期摘取主薹可作蔬菜用,成熟时收获菜籽供榨油用,可一菜两用.油菜在采收菜薹增加收益的同时,通过摘薹还可促进油菜植株二次分枝,从而增加菜籽产量,提高油菜的生产效益.该文从选用良种、播前准备、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适时摘薹、冻后处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双低甘蓝型油菜一菜...  相似文献   

14.
菜用甘蓝型油菜品种 狮山菜薹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低(低芥酸、低硫苷)"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菜薹具有色泽浓绿、口感好、微甜清香等特点,但是薹少叶多、看相差,上市时间短、且集中在红菜薹和白菜薹的供应旺季。本课题组培育出的"油蔬两用"甘蓝型油菜新品种狮山菜薹,具有早熟、分枝性强和产量高等特性,其母本为自交不亲和系70A、父本为自交系2503。  相似文献   

15.
菜薹新品种秋薹1号是利用苏州市蔬菜研究所自有的雄性不育系技术配制的新型菜薹杂种一代,父本为广东菜心类型的自交系,母本是早薹苏州青的雄性不育系。杂种一代株型直立,抽薹整齐、迅速,薹形美观,薹叶肥大,薹色青绿,薹质细腻、甜糯,风味独特。适时播种仅需39-41d即可采收,主薹采收后,可继续采收侧薹30-40d,每667m2产量可达10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双低甘蓝型油菜狮山菜薹作为菜用品种的品质特性,以常规白菜薹栽培种雪娇作对照,在不同播期、定植方式下进行评比试验,分析狮山菜薹的产薹特性,测定其薹、叶2个食用部位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等营养指标及Ca、Mg、Fe、Zn矿物质元素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狮山菜薹成熟周期较短,播种后最快43 d可摘薹,摘薹周期可达86~108 d,每隔3~5 d可摘薹1次;早播时,667 m2产量可达到1 917.51 kg,且抗冷冻害性较强,播期弹性较大;狮山菜薹薹、叶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元素,能较好地满足人体需求,特别是对可溶性糖和维生素C的需求,狮山菜薹可溶性糖含量薹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叶薹;矿物质元素Ca、Fe含量叶薹,Mg、Zn含量在薹、叶中差异不大。综合评价,同与雪娇相比,狮山菜薹具有良好的菜用品质,而且叶的营养价值较薹高,建议将薹、叶同时食用。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油菜(AACC,2n=38),又称油菜,属于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rassica),由白菜(AA,2n=20)和甘蓝(CC,2n=19)自然杂交、加倍而成[1],营养体优势比白菜更明显。白菜是我国南方传统的秋、冬、春季时令叶用、薹用蔬菜,在长江中下游各大、中城市上市量占蔬菜上市总量的30%~40%[2]。与白菜相比,油菜可一菜两用或油蔬两用,即前期采摘主薹、后期收获油菜籽,以提高油菜种植效益,促进油菜多功能利用,增加收益。甘蓝型双低油菜薹营养丰富,维生素C和钙、硒、锌等微量元素含量明显高于红菜薹,可溶性总糖、粗纤维等营养指标与红菜薹相当[3]。油菜保鲜期长,耐储存,选择常用的PE包装袋,甘蓝型双低油菜薹在4℃条件下贮藏第5天时仍然保持嫩绿的颜色[4]。油菜菜薹,经烹饪,色泽翠绿,有劲道,略带油香味。  相似文献   

18.
以甘蓝型油菜华油杂62为试验材料,剪叶后,分别在苗期、蕾薹期、初花期、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阿魏酸。研究结果表明:蕾薹期喷施效果最好,苗期喷施效果最差;随阿魏酸浓度升高,菜饲两用油菜的生物学产量等指标先增加后降低;在所有处理组合中,蕾薹期喷施50μmol/L阿魏酸的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综合结果表明,阿魏酸在菜饲两用油菜的栽培管理中有着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以油菜薹新品种油苔929为试材,研究不同播期对油苔929的采薹期、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8月31曰播种的油菜薹采摘产量最高,并且随着播种时期的推迟,油菜薹采摘产量相应降低;9月20日播种的油菜薹综合经济效益最高;9月30日播种的油菜薹可溶性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2011-2012年在武汉对引进的14个油菜品种进行了田间展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摘薹栽培比非摘薹栽培平均增产达26.34%,其中华油杂62和中油112菜薹品质好、菜籽产量高,可作为一菜两用品种进行推广;华油杂12、1818、圣光77和希望528菜籽产量高,可作为配套栽培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