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科技文摘     
《中国园艺文摘》2012,(7):195-200
几种非十字花科蔬菜与甘蓝间作对春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为探索十字花科蔬菜关键害虫的生态控制方法,研究甘蓝分别与大蒜、番茄、茼蒿3种非十字花科蔬菜间作对春甘蓝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与大蒜、番茄、茼蒿间作对春甘蓝主要害虫菜青虫和菜蚜均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2.
甘蓝属十字花科芸薹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包括结球甘蓝、花椰菜、青花菜、羽衣甘蓝、芥蓝等。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 L.),简称甘蓝,又叫卷心菜、包白菜等,是营养价值、经济价值较高的重要蔬菜之一,按叶球形状可分尖头、圆头、平头3种类型,在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四季均可露地栽培,周年供应。近年来,重庆三峡库区大力发展高山有机蔬菜生产,结球甘蓝即为主要发展蔬菜之一。根据重庆市生态涵养发展规划及市场消费需求,延长甘蓝贮藏保鲜期是发展甘蓝产业的重要环节。结合国内外甘蓝贮藏技术经验和甘蓝贮藏保鲜课题的试验研究结果,确定甘蓝贮藏保鲜技术规程如下。  相似文献   

3.
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的识别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蚜虫统称菜蚜,俗名腻虫,主要包括桃蚜、萝卜蚜和甘蓝蚜三种,均属同翅目蚜科.长江流域菜蚜一年发生数十代,以桃蚜为主要种群,萝卜蚜次之;甘蓝蚜属北地性害虫,高山蔬菜种植区以该种蚜虫发生为主.  相似文献   

4.
甘蓝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的变种[1],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栽培简便,产量稳定,耐运输,因此在河南的蔬菜生产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种植甘蓝是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甘蓝也是一种日常生活中非常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蔬菜.在生产中利用不同区域、不同栽培设施分批分期栽培,很容易达到周年供应的目的.下面分别对河南4个地区的甘蓝周年各个时期的生产安排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5.
泾阳县是陕西蔬菜大县,有"西北寿光"之称,2020年底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8.91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76万亩.设施蔬菜主要以番茄、辣椒、黄瓜等果菜类为主;露地蔬菜主要有甘蓝、花椰菜、青花菜、大白菜、洋葱、萝卜、西葫芦、芹菜等.其中春季甘蓝面积6.76万亩,秋甘蓝面积3.5万亩,针对春秋季甘蓝销售市场行情...  相似文献   

6.
针对不同类型甘蓝类蔬菜如花椰菜、结球甘蓝等,根据其不同生育期养分需求特点,分别介绍了4种甘蓝类蔬菜的施肥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1 湖北甘蓝产业发展现状 1.1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湖北省地处华中,蔬菜面积113.3万hm2,年产值320亿元,占全省种植业的33%,是蔬菜生产大省.甘蓝是湖北省蔬菜主产区的骨干品种,现已形成以高山夏季反季节甘蓝和平原大宗露地越冬甘蓝2大类为主、少量秋甘蓝和春甘蓝为辅的特色区域化种植格局.  相似文献   

8.
甘蓝类蔬菜主要包括结球甘蓝(包菜)、花椰菜(白花菜)、青花菜(西兰花)3种,因适应性强、种植方式相近,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且多采用育苗移栽方式。江苏省甘蓝类蔬菜年种植面积长期稳定在10万hm2,在江苏省蔬菜新品种选育和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结球甘蓝是江苏省种植面积最大的甘蓝类蔬菜类型。长期以来,甘蓝类蔬菜的生产主要依赖人工作业,由于各地种植模式和生产农艺的差异导致机械化生产推广困难,因此研究适合规范甘蓝类蔬菜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对于加快推进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具有代表性、普适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甘蓝蚜又名菜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innaeus)可危害甘蓝、花椰菜、卷心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菜蚜在甘蓝上刺吸甘蓝的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植株生长不良,影响包心,并因大量排泄蜜露、脱皮而污染叶片,降低蔬菜商品价值,此外菜蚜还可传播病毒病,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蚜害本身.从无公害蔬菜生产角度出发,人们普遍重视农药的安全使用问题,病虫害防治上尽量选用效果较好的生物药剂进行防治.为此,我们选用五种生物农药,在田间对其防效进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菜蚜又名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 L.)可危害甘蓝、花椰菜、卷心菜、白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菜蚜在甘蓝上刺吸甘蓝的汁液,造成叶片卷缩变形,植株生长不良,影响包心,并因大量排泄蜜露,脱皮而污染叶片,降低蔬菜商品价值,此外菜蚜还可传播病毒病,造成的损失远远大于蚜害本身.从无公害蔬菜生产角度出发,人们普遍重视农药的安全使用问题.为此,我们选用六种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在田间对其防效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甘蓝夜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又名甘蓝夜盗虫,属鳞翅目夜蛾科.该虫分布广泛,其寄主植物有45科100多种,主要为害甘蓝、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以及瓜类、豆类、茄果类蔬菜和甜菜等.目前甘蓝夜蛾已日渐成为农业上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和质量.因此应了解该虫的发生规律,及早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合理使用农药,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12.
早春蔬菜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猝倒病和立枯病 猝倒病和立枯病是蔬菜苗期的主要病害。猝倒病可危害茄子、番茄、辣椒、甘蓝、芹菜、洋葱等多种蔬菜,是发生在早春苗床或育苗盘上的毁灭性病害,常见的有烂种、死苗和猝倒(该病由瓜果腐霉菌等侵染所致的真菌病害);立枯病主要危害茄子、辣椒、番茄、黄瓜、豆类、芹菜、洋葱、甘蓝等多种蔬菜出土后的幼苗,尤以育苗中后期发生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3.
于亮  安路 《上海蔬菜》2012,(3):81-82
甘蓝菜青虫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由于其一年发生代数多,繁殖率高,世代重叠非常严重,成为甘蓝、大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甘蓝菜青虫在阜新市周边菜田均有发生,对蔬菜品质及产量造成很大影响,极大威胁了蔬菜生产。近年来,甘蓝菜青虫的发生面积较大,而长期以来农药生产厂家混杂,传统药剂连续、频繁、高剂量使用,致使害虫抗药性逐渐增强,甘蓝  相似文献   

14.
张慧 《蔬菜》2010,(5):5-7
<正>秋甘蓝是一种高效露地蔬菜,山东省寿光市及周边地区种植广泛。笔者对该地区近几年秋甘蓝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经验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 甘蓝病虫害发生危害及防治现状 甘蓝是城乡人喜食的蔬菜,其种植面积约占蔬菜种植面积的15%。病虫害是甘蓝生产中重要的生物灾害,据调查甘蓝病害有20余种,虫害约30余种,主要病虫害有甘蓝黑腐病、病毒病、霜霉病、软腐病、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菜蚜、斑潜蝇等。常年因病虫为害造成经济损失达20%以上。菜农在防治病虫时,不能完全做到正确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人们对于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等一系列影响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比较关注,而对于一部分露地蔬菜生产过量使用肥料,却未给予高度重视。有些生产经营者只注重效益,露地蔬菜过量使用肥料,造成了环境污染。本试验就露地蔬菜化肥减量对蔬菜生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安排3茬蔬菜,为甘蓝-甘蓝-萝卜,甘蓝品种分别为京丰和日本小林杂交强力甘蓝,萝卜品种为夏美农3号;试验肥料为15-15-15复混肥和尿素。  相似文献   

17.
武汉地区春夏甘蓝是指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播种育苗,3月上旬定植,5月上中旬陆续上市的一茬甘蓝,产品上市期正处于春季向夏季过渡的季节,由于赶在早春瓜果类蔬菜大量上市以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早春市场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丰富了市场的蔬菜品类,因此,春夏甘蓝在武汉地区甘蓝周年生产、周年供应中占有一席之地.春夏甘蓝栽培具有投资少、管理要求不高、茬口安排灵活、种植效益稳定等特点,受到很多蔬菜种植者的喜爱.春夏甘蓝的生长周期是从苗期的低温向成熟后的高温逐步转变的过程,其生长管理特点有别于其他季节,主要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两种苦参碱复配型生物源性杀虫剂防治甘蓝小菜蛾.试验结果表明,1%除虫菊素·苦参碱微囊悬浮剂1000倍液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防治效果;1%苦参碱·印楝素乳油2000~2500倍液虽然速效性较差,但持效期长,效果良好;两种药剂对甘蓝无药害,对小菜蛾防效高,毒性小,残留少,适宜在无公害蔬菜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甘蓝类蔬菜是一类重要的蔬菜,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通过概述蔬菜采后品质劣变的原因、甘蓝类蔬菜采后贮藏特点和传统处理保鲜方法,分析了蔬菜采后品质劣变的解决方法,综述了目前甘蓝类蔬菜保鲜贮藏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甘蓝类蔬菜采后保鲜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青花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 italica Plenck)为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类蔬菜,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丰富的营养,是全世界最广泛种植的蔬菜作物之一,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一带。目前,甘蓝相关研究已经取得显著进展,包括解析基本基因组结构,发表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评估甘蓝多样性和驯化过程,以及鉴定与园艺品质和生物或非生物抗逆性相关的基因组区域或候选基因。值得注意的是,现代青花菜栽培种和原始种的生长特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