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枸杞炭疽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曲玲  焦恩宁  张宗山 《北方园艺》2011,(20):195-199
枸杞炭疽病是我国枸杞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现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在枸杞炭疽病痛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侵染过程、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和防治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科研进展进行系统介绍,并提出了枸杞炭疽病研究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主攻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枸杞黑果病发生规律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察结果表明,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枸杞黑果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其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为75%~100%.生产中降雨量的多少、灌水次数及温度的高低都是影响其发生的直接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3.
气象因子对葡萄酒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 1 5a(年 )的主要气象因子与蛇龙珠葡萄酒的质量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葡萄酒质量 (Y)与 7月份均温 (X1)、4月份均温 (X3)呈正相关 :与 9月上旬降水量 (X2 )、9月下旬降水量 (X4 )呈负相关 ;并做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 =-2 1 .5 62 0 .945X1-0 .0 2 1X2 0 .2 1 2X3-0 .0 3 4X4 ,可根据气象因子对葡萄酒质量等级做出预测。  相似文献   

4.
辣椒红色炭疽病暴发成因及综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炭疽病是辣椒生产中常见的真菌病害,影响辣椒的产量和品质.根据症状表现和病原物的不同,将辣椒炭疽病(Capsicum anthracnose)划分为黑色炭疽病(Colletotrlchum nigrum)、红色炭疽病(Gloeosprium piperatum)、黑点炭疽病(Vermicularia capsici)3种.其中红色炭疽病发生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5.
“三棚”培育花菇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菇是香菇在形成子实体后为适应恶劣环境而发生的个体性状异常现象。一定的干湿差、温差、明暗差是形成花菇的主要原因。在生产实践中,利用保护设施即搭设“遮荫棚”、“遮雨棚”和“调温棚”,人为的制造“三差”,是当前培育花菇的主要技术措施。(一)花菇成因的探讨1.温度是形成花菇的主要因子之一。湿度影响花菇形成的原因有三方面:(1)空气相对湿度:菇场空间的相对湿度在70%以下大多能形成花菇。早晨空气相对湿度在60%左右,下午下降到50%以下,菇盖裂纹逐日加深,可形成较为理想的花菇。如空气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保定核桃炭疽病发生动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本研究采用田间调查和实时监测的方法,调查了保定地区核桃炭疽病的发生动态,分析了影响炭疽病发生发展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核桃胶孢炭疽菌()主要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的形式在枝条,枯枝,落叶和土壤中越冬;核桃叶片于4月下旬开始发病,果实5月下旬开始发病,8月达到发病顶峰,田间孢子量8月中旬达到最高峰,之后呈现下降趋势。叶片和果实病情指数与日平均温度、日平均湿度、风向、光照度和降雨量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本研究明确了保定核桃炭疽病的发生动态及相关环境因子,为保定核桃炭疽病的田间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枸杞炭疽病发生规律试验观察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0—2002年对枸杞炭疽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表明,残留在树上和地表病果的表面越冬的分生孢子及在病组织内越冬的茵丝体,为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0—30℃,空气相对湿度为80%-100%;田问病果产生的大量分生孢子,主要借降雨传播再侵染;果实表面的伤口有利于病茵侵入,但无伤口的正常果实也能大量发病,潜育期为87~94小时;当旬平均气温达20℃以上时,田问病情随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的提高而加重;在宁夏,6月上旬以前很少发病或发病很轻,6月上旬以后逐渐加重,7—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相似文献   

8.
炭疽病是辣(甜)椒上的常见病害,世界各地普遍发生。炭疽病可引起辣(甜)椒落叶、烂果、幼苗死亡。危害程度因病菌种类和气候条件而异。根据炭疽病的症状表现可分为黑色炭疽病、黑点炭疽病和红色炭疽病3种。黑色炭疽病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一般病果率5%左右,严重时病果率达20%~30%;黑点炭疽病仅发生在浙江、江苏、贵州等地;红色炭疽病发生较少。炭疽病还可危害茄科的其它蔬菜作物,如茄子和番茄。  相似文献   

9.
周平兰  唐新科  龙岳林  周小毛 《园艺学报》2015,42(10):1993-2001
以湖南野生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引种驯化过程中发生的炭疽病病株为试验材料,分离、鉴定病原菌,分析营养因子和非营养因子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兰炭疽病病原菌为博宁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oninense Moriwaki,SatoTsukiboshi);适合生长的培养基有PDA、PSA和CSA;能有效利用多种碳源,最适合的为葡萄糖,有利生长的有机氮为酵母膏和蛋白胨,无机氮为硝酸钾;光照与黑暗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适宜p H 5.0~8.0;在10~35℃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处理20 min,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温度分别为48和50℃。  相似文献   

10.
以宁夏主栽枸杞品种“宁杞1号”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宁夏枸杞主栽地中宁、同心、惠农、银川园林场枸杞中牛磺酸的含量与产地土壤理化因子的变化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宁夏4个主要产地的宁夏枸杞中牛磺酸含量差异显著,其中银川园林场牛磺酸含量最高,同心牛磺酸含量最低;4个产地宁夏枸杞中牛磺酸含量与肥力因子中的速效氮和速效钾有显著正相关,与速效磷无显著相关性;宁夏枸杞中牛磺酸含量与土壤总盐分含量无相关性,Cl与牛磺酸正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11.
杧果果实潜伏侵染真菌种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杧果果实真菌的潜伏侵染状况,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自华南6省区的杧果果实真菌潜伏侵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杧果果实普遍存在真菌的潜伏侵染现象,但不同省区的带菌率存在显著差异,果柄和果实蒂部的带菌率极显著高于果实中部和端部的带菌率。共鉴定11种潜伏侵染真菌,分别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 Sim-monds.)、杧果拟茎点霉(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杧果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P.Henn.)Sutton.)、多米尼加小穴壳(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et Cif.)、杧果大茎点霉(Macrophoma mangiferae Hing.&O.P.Sharma)、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曲霉(Aspergillus sp.)、弯孢霉(Curvularia sp.)、镰刀菌(Fusarrium spp.)。其中,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可可球二孢菌(B.theobromae)为主要潜伏侵染真菌,杧果大茎点霉(M.mangiferae)为首次报道的杧果潜伏侵染真菌。  相似文献   

12.
杧果抗炭疽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炭疽病是杧果的重要病害,在对此病害的综合防治中,选种抗病品种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本研究运用杧果炭疽病高致病性菌株,对保存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的果品种抗病性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大部分的果品种为感病品种,其中爱文杧、乳杧、海豹、龙井大杧等为高感品种;紫花杧、金煌、实选-4、spooner为高抗品种;台农一号、粤西一号、台牙、贵妃、Mallika、桂香、凯特等为中抗品种;在所有供试品种的抗病鉴定中,没有发现免疫品种。  相似文献   

13.
芒果叶片生化特性与炭疽病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芒果叶片生化特性与炭疽病发生之间的关系。田间自然发病调查和室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均表明,随着芒果叶片由最初的古铜色向淡绿色和深绿色叶片的逐渐成熟老化,抗病性逐渐增强。对芒果叶片表面蜡质层和叶内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总酚含量及细胞膜相对透性的测定结果表明,与淡绿色叶片和老叶相比较,古铜色叶片含有较少的表面蜡质、叶内可溶性糖和总酚含量及较多的游离氨基酸,推断古铜色叶片对病害的易感性可能与其叶面蜡质和叶内总酚含量较少、叶内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比值(C/N比)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抑菌圈法和果实接种法测定了河南各苹果产区苹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连续用药3年以上的炭疽病菌株对多菌灵产生严重的抗药性,其他依次为农-4<许-3<泛-9.用药3年以上的炭疽病菌抗性菌株对甲基托布津具有交互抗性.初步观察,混配药剂花麦特(50%多菌灵+50%退菌特+50%扑海因+70%代森锰锌)对抗性和敏感性菌株有显著效果,可作为替换药剂.  相似文献   

15.
研究墨兰炭疽病菌寄主范围及防治方法,以期对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测定了18种供试杀菌剂对墨兰炭疽病菌的抑菌作用和5种供试杀菌剂对墨兰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发现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博得、蓝普、固本、施保功、施保克、福·福锌、代森锰锌、多·福和多菌灵·嘧霉胺对该菌菌丝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浓度为500 mg/L时,抑制率为100%.盆栽防治试验表明,浓度为1000 mg/L的福·福锌对墨兰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为100%.结果表明福·福锌是防治墨兰炭疽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良涂片法对低温和常温条件下杧果‘台农1号’和‘Irwin’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杧果花粉母细胞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常温(25~30℃)条件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较为正常,双线期染色体主要形成二价体,二价体构型以“V”型、“O”型、“Y”型、“X”型、点状和棒状等形式存在,并以点状、“V”型和“O”型较多见,出现少量的单价体和多价体,其中台农1号为0.79%和4.76%,Irwin为0和3.57%;同时仅在少量中期Ⅱ和后期Ⅱ花粉母细胞中观察到落后染色体。低温(10~20℃)条件下,减数分裂过程中核仁的行为发生大量异常,微核仁的平均检出率高达22.88%,明显高于常温条件下的平均4.56%;双线期单价体和多价体的发生频率有明显增加,其中台农1号为8.82%和17.65%,Irwin为14.52%和24.19%;减数分裂中期Ⅰ、Ⅱ及后期Ⅰ、Ⅱ均观察到落后染色体,其中台农1号异常率为12.73%、5.63%、15.79%和4.76%,Irwin为11.11%、7.61%、9.52和6.38%。低温条件下减数分裂异常可能是造成雄性不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农业气象灾害对甘肃天水苹果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参照农业气象灾害观测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苹果气候产量动态相对偏差百分率进行了农业气象灾害的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苹果正常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前一年9月干旱、次年苹果花期(4月下旬)高温干燥气候和低温交替危害造成的,冬季12月至翌年2月暖冬虽然不属于农业气象学上定义的农业气象灾害,但随全球气候变暖,暖冬危害明显加重,其危害程度仅次于前一年9月干旱。  相似文献   

18.
以“博耐-13号”黄瓜为试材,运用土壤热通量板及常规气象数据观测,对不同生育期黄瓜土壤热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黄瓜生长初期,土壤相对含水量50%~60%(SW1)和土壤相对含水量75%~90%(SW2)的土壤热通量变化是同升同降的同向单峰曲线变化,变化较一致,其土壤热通量变化均为放热-吸热-放热的过程;在黄瓜生长中期和末期,SW1和SW2的土壤热通量变化是相反,均呈异向近似单峰变化.SW1的土壤热通量变化为吸热-放热-吸热的过程,而SW2为放热-吸热-放热的过程.SW1土壤相对含水量50%~60%的黄瓜土壤热通量与X1二氧化碳浓度呈正相关,与X2光合有效辐射、X6空气相对湿度、X7饱和水气压差呈负相关;SW2土壤相对含水量75%~90%的黄瓜土壤热通量与X2光合有效辐射、X8水气压呈现正相关;与X1二氧化碳浓度、X13地下25 cm处土壤温度呈负相关.在黄瓜生长发育时期,二氧化碳浓度、光合有效辐射这2个气象因子的大小均直接影响黄瓜植株土壤热通量.  相似文献   

19.
龙眼采后炭疽病及对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广东龙眼采后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发生情况和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以及对龙眼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龙眼采收后在常温(28℃)下贮藏,3~4d后开始表现炭疽病症状,6d后炭疽病发生率为89.7%,8d后炭疽病发生率为99.3%。龙眼从幼果期开始受到炭疽病菌的潜伏侵染,随着果实的生长果皮上炭疽病菌的潜伏侵染率不断上升,到采收时达到90%。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高的龙眼果实采后变褐腐烂快,贮藏效果差。采收时龙眼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越低,采收后贮藏效果越好。在龙眼果实生长期间喷雾3次杀菌剂可显著地降低果皮上炭疽病菌潜伏侵染率,减轻龙眼采收后炭疽病发生程度,提高龙眼贮藏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9种分别来自香蕉、杧果采后病害的病原菌[Colletotrichum musae(Berk.et Curt.)Arx、Fusarium semitectum Berk.et Rav.、Verticillium theobromae(Turc.)Mason & Hughes、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Fre.)De Varies、Nigrospora oryzae(Berk et Br.)Petch、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Alternaria alternate(Fr.)Keissl.和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r.& Cif.]为供试菌种,在中草药质量浓度相当于20mg/mL干药材的条件下,测定了41科72种中草药丙酮提取物对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供试的所有中草药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平均抑菌率为34.80%,其中,丁香对9种病原菌的抑菌率为100%,肉桂和大茴香的抑菌率大于90%,平均抑菌率大于50%的中草药提取物有16种,同一中草药对不同病原菌及不同中草药对同一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均存在差异。平均抑菌率大于90%的丁香、肉桂和大茴香对9种病原菌的EC50值为0.38~13.47m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